外貌有點怪,神態有點仙,長滿「疥疤」的杜父魚,被人們稱為:先生魚!
它的頭部背面多見瘤狀隆起,皮膚密布小型疙瘩,面露兇惡。
但這種魚據說肉色非常鮮美,它就是太平洋絨杜父魚。
先生魚,躲在海底,不喜歡動彈,守株待兔等食物!
水滴,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身體呈凝膠狀,密度與它身體內含有的水分相似,使得它能夠漂在水中。
由於長著一副哭喪臉,被稱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
它生活的海底水的壓力很大,在這麼深的地方魚鰾已經無法有效的工作以提供浮力。為了保持一定的浮力,軟隱棘杜父魚渾身由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膠狀物質構成。
這也使它缺乏肌肉,不過還好,這種魚平時也不怎麼活動,甚至在吃東西的時候也只是儘量吞食「路過」嘴邊的獵物。
鉤吻杜父魚
鉤吻杜父魚科是輻鰭魚綱鮋形目的其中一科。
被人描述為「神秘恐怖的深海魚,令人毛骨悚然」。其實對於見過其真實形象的筆者來說,它是一種長相非常可愛的小魚。
鉤吻杜父魚靠胸鰭,可以在水中的「行走」!
美麗的貝加爾湖裡也有一種杜父魚。
貝加爾湖杜父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淵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淡水魚類,分布於俄羅斯貝加爾湖流域,棲息深度100-1000米,體長可達22.5釐米,棲息在底層水域。
杜父魚,又叫大頭魚,鋸鮋,屬鮋形目,杜父魚科。
這是一類在鹹水和淡水中都能找到的小魚,主要棲息在北半球。杜父魚頭大而扁,向尾巴方面逐漸變小,胸脊較大,像扇子。表皮通常沒有魚鱗。全世界大約有300種杜父魚,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魚。
彗星副獅子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太平洋的白令海東部海域,棲息深度722-1003米,體長可達7.73釐米,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松江鱸,雖然名字裡帶一個「鱸」字,但其實它連鱸形目的魚類都不算,而屬於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杜父魚。松江鱸就是一種短距離降海產卵洄遊魚類,繁殖季節到來時,生殖群體向河口聚集,並將卵產於近海,孵化後的幼魚溯河而上,在淡水中索餌成長。
淡水的杜父魚類被認為是由海水種類進化而來,有很多淡水杜父魚還保持著海洋或河口生殖洄遊產卵的原始特性。
同學們,杜父魚是不是很萌啊!
如需深度互動,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卡爾科學實驗室!
分享是美德!
歡迎轉發分享給家有學童的親朋好友!
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科學、和科學做朋友!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