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老婆,是一種榮成秋冬季節常見、味道鮮美的魚,可不是指家裡的醜媳婦。
這種魚書名叫醜魚、安康魚,又名蛤蟆魚、老頭魚、醜婆等。魚綱,安康目,安康科。安康魚體柔軟,無鱗,頭和體的邊緣有許多皮質突起。體前半部平扁,圓盤形,尾部細小。
安康魚的長相是不大討人喜歡的,呲牙咧嘴,眼睛朝天;身體粗壯而尾巴短小,口大如盆;安康的皮膚凹凸不平,棘刺四射;全身楞楞角角,異常粗糙。真有些三分象魚,七分象鬼。難怪有人把它叫做「海鬼魚」。可能正是因為它長得奇醜無比,所以人們才叫它醜魚吧。
安康為近海底層魚類,常潛伏不動,以背鰭第一棘的皮瓣為釣餌,誘捕那些趨光的魚蝦類,安康魚基本上是吃等食的,美味總是送到它的口邊。在海上捕撈的安康魚,通常都是雌魚,一般見不到雄魚。這是因為雄魚在出生不久,個體很小時就寄生在雌魚的身體上,大多已同雌魚結為一體,但仔細觀察,仍可辨出雄魚的體形。雌雄如此親密無間,這在動物界中是比較罕見的。
安康是一個專業的釣魚能手。它的釣竿是由背鰭的第一鰭棘演變而來的。釣竿豎立在巨口的上方。在釣竿的頂端,有一個肉質的小球或者膜狀物,用來引起小魚的注意。這是安康的誘餌,在生物學上叫做擬餌。有些棲息在黑暗深海中的安康還有能發光的擬餌,就象竹竿上挑著的小燈籠,時明時暗,閃閃爍爍。這樣的誘餌從不損壞,不用更換,在海水中飄來飄去,傻乎乎的小魚還以為是一隻小蟲呢。安康釣魚的手段非常狡詐。它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用能隨意轉動的眼睛注視著四周的動靜。在擬餌的誘惑下,一旦發現小魚接近誘餌,就張開大嘴將小魚吸進嘴裡。就算這時小魚發現上當了,也來不及了。安康的嘴裡長著兩排向內倒伏的尖牙,小魚被安康咬住只有認命了。
安康魚的盛產期在冬季,最適合做熱騰騰的火鍋。除生食外,傳統加工方式是曬鯗,剖洗乾淨後切成塊狀,再在魚塊上用利刃劃出一道道縫,以便晾乾。食用前用清水衝洗,蒸熟後用手將魚鯗撕成一絲一絲的,慢慢咀嚼品嘗,其風味獨特。
安康魚全身都可以食用,而且所含脂肪低、熱量少,更富含豐富的維他命A、D和E,尤其是魚肝有保持視力、預防肝臟疾病等功效。據說安康魚可治咳嗽,故又稱「老頭魚」。
可是你別看它長得醜,味道那可是頂呱呱的,你就這麼說吧,在魚類中它應當稱得上是極品,身上好吃的部位多著呢,魚皮用熱水一燙,涼拌著吃,就是有名的「船長菜」,那意思是普通人是享受不起的,只有船長級別的人物,近水樓臺先得月才有條件吃這道菜。
好吃的還有魚肚,集多了用開水一燙,然後用面醬爆炒,有那刀功了得的,還會把魚肚切成菊花形狀,料理出來就是名菜「菊花魚肚」。
安康魚身上還有一個極品,那就是安康魚肝,料理出來,比法國的鵝肝還要美味,是最佳的維生素A來源。魚肝的做法其實很簡單,挑去血筋,先用開水燙一下,然後象家常煎魚一樣,把肝片成大片,同豆腐一起紅燒,營養豐富不說,那味道極香,而且你還不用擔心健康問題,這肝臟跟其它動物肝臟不一樣,對人體那就是一個好,你就這麼想就行了,日本人和韓國人特別喜歡吃,那你就放心地跟著吃,絕對錯不了的。
做安康魚有幾個小技巧小竅門:
一是魚收拾好了以後,用刀斬成大一點兒的塊,放在一個大些的盆中,鍋內多燒熱水,燒開了以後,用來燙魚塊,邊燙邊翻動,讓它受熱均勻,這樣燙好的魚塊一個個好象盛開的菊花,相當好看,這是一點,你要是不燙,那做出來的魚保證品質不行。
二是魚下鍋時間不能太長,因為安康魚的肉質極細嫩,很容易做熟,所以不能跟燒別的魚一樣,下鍋後大約有個七八分鐘就行了,要是時間長了,肉裡的水分都出來了,魚變成水了不說,肉老得沒法子吃了。
三是安康魚跟豆腐一起搭配,又營養又好吃。除了紅燒外,安康還可以跟豆腐一起做湯,小火煮,煮到湯汁發白就好了,那味道可想而知,出鍋時撒上碧綠的香菜葉和蔥花,調入胡椒粉,嘿嘿,怕是誰見了都想喝一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