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為你遊手好閒,就自稱文藝青年.

2021-01-19 反褲衩陣地

男士護膚品牌高夫最近給文藝青年們拍了一支短片,看得我渾身一哆嗦⬇️



真的,太會給文藝青年畫像了:消瘦、敏感,無論男的女的都長得跟周迅似的。喜歡捅大詞兒,動不動就「複雜」、「掙扎」、「去遠方」,成天沒完沒了地幹些沒用的事,貌似不需要被理解,但內心深處尤其渴望被尊重。


不過,短片裡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文藝青年看起來無所事事,但又應該無所不能。


沒有創造力,都是假文青。




說真的,大千網絡、無奇不有。我不怕在微博或者朋友圈裡看別人秀恩愛、炫名牌、爆粗口、扯黃段子,或者以一個憤青的姿態,轉發各種驚悚新聞再配上怒不可遏的疾呼和表情包。


我最怕看到的,是一些遊手好閒又莫名其妙的神經衰弱症患者,每晚準時推送包含淚目、迷離、恍若所失等精神狀態以及虛焦、過曝、阿寶色調等濾鏡效果的自拍。不知道他們一年365個白天都遇到了怎樣的人和事,總之沒有一天不是帶著淡淡的哀愁和欲言又止的傲慢——「你的缺席反而使你在我心裡完美無缺」、「他們的瘋狂和我無關」、「今夜,讀詩,寫字,關窗,閉耳」、「世界太浮躁,靈魂沒辦法思考」……


尷尬得令我想立即假扮派大星,抓住她們的手,說:「別鬧了!我們一起去抓水母吧~」


不自拍腳丫子,怎麼自稱「文藝青年」?

 

我承認,在我們還一無所有、屁都不是的時候,都喜歡標榜個性、刻意與眾不同,來證明自己很重要。而凹出一個文藝青年的造型,則是成本最少的:


左手張愛玲,右手王家衛;


每年諾獎定時跟風買書然後看也不看只秀書皮;大作家去世點蠟燭;大作家得獎轉發新聞說:X年磨一劍!


觀影指南永遠是奧斯卡最佳,覥著臉照搬豆瓣知乎熱門評論,然後標註成自己的想法;


段位高一點的,秀音樂會、舞劇話劇現場照,各大博物館趕場似地追展,九宮格美圖中一定有一張處心積慮的自拍;


喝茶、抄經、禮佛,轉發不知出處的謁語,當然全往弘一、星雲、南懷瑾、索達吉堪布……身上掛靠出處,可憐法師們被迫成了高產量低品位的格言寫手……

 

是的,我們都曾這樣明目張胆地消費文藝,把它當做裝點門面的玩意兒。因為活得沒有底氣、暫時看不到未來,於是發出傲嬌的呼喊:我存在著、我不一樣!



沒有搭車去過川藏,怎麼自稱「文藝青年」?


《等風來》裡劉孜那段臺詞其實說得特別到位:「出去演演遊客,村兒裡體驗一下生活,拜個佛留個影,您就頓悟了?那我要扎在靜安寺磕半年頭,是不還能成活佛?要瞧不上現在的生活,就趁早別回來;要還想回來接著過,就索性別給自己下這種套兒!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著要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要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特別的假,別人看著也非常累!」

 

而且,只是裝裝逼倒也還好,最怕假文青們繃不住了,每天只會抱怨工作非我所願,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他們會為自己設想一個充滿詩意的未來,但卻不肯為實現它而下功夫努力,理由是:我哪裡有時間?我不自由啊!文藝是情懷,要放在雲端;生活太鄙俗,我無能為力。

 

真是臺詞差,演技更差。


不去趟雙廊,怎麼自稱「文藝青年」? 


你若是一個真正的文藝青年,倒還好了,那證明你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並懂得專注。用內心強大執著的力量堅持修行,越深愛越沉默。


愛讀書、那就學以致用。


有情懷,更有讓情懷落地的途徑。


嚮往遠方,所以才腳踏實地的為自己找到去遠方的方法。


我認識一個知名主持人,成就頗高,不擅爭名,最大的愛好就是利用閒暇時光遍訪名山。突然有一天,他發現了做手藝人的妙處,於是開始鑽研木工,拜師學藝,幾年後,他悄悄開了間木工鋪子,製作充滿巧思的家居物件,但絕不把自己的大名掛上去。他有在俗世裡令自己衣食無虞的本事、於是可以把心中的文藝高高地供起。這也是判斷真文藝的一個標準:你是否真正能自得其樂,不與外人道。

 

另外一位近在身邊的朋友,曾困在格子間裡的文藝愛好者,喜歡詩詞歌賦,迷戀字裡行間所描摹的釵環脂粉以及藏在這背後的閨閣時尚。於是,她白天勤奮工作,夜裡和周末則用來研究相關典籍和資料,幾年來筆記做了幾大本,其毅力和專業程度令人嘆服。不久前,她辭了職出了專著,還開了間小小的鋪子,賣自己調的香粉和親手設計的釵環,她是下苦功鑽研過的,所以她的生意,沒有流於表面的俗氣。東西一旦有了誠意,自然不愁客源。不是非要讓你把你的文藝轉化成現金,但如果你的學識、研究、審美、修養,能正面發揮、成為你本人獨特的技能,又何樂不為呢?


不走趟鐵軌,怎麼自稱「文藝青年」?


偽文藝青年是一群拿走暢銷雞湯書、關掉搜索網頁、換去棉布長裙、藏起煙與酒,就只剩下空殼,無法表達看法的人。


而真文藝青年則是一群認真在讀書,在學習,在用心感受世界,習慣用創造力解決內心衝突,心裡住著孩童和老人,偶爾天真偶爾通達,歡喜自知的人。


金銀不貪,情懷不減。生活有所依,精神亦有所依。


文藝可以稱為你的標籤、愛好、技能、甚至生存之道,但絕不應該成為你遊手好閒的藉口——你玩兒壞自己沒關係,千萬別玩兒壞了「文藝青年」這個群體。



覺得說得有理,把它分享出去


合作請發郵件:coolchar@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見識真·文青

   給他發一張「你才是文藝青年!」卡

相關焦點

  • 你才是文藝青年 你們全家都是文藝青年
    不知道什麼時候「文藝青年」跟「公知」「憤青」一樣成了臭大街的稱呼。一提到文藝青年都帶著嘲笑或輕蔑。如果有人說誰是文藝青年,他恨不能回一句「你才是文藝青年,你們全家都是文藝青年」。文藝青年被汙名化為一個貶義詞,被貼上很多負面的標籤。
  • 你願意被叫做「文藝青年」嗎?
    如果有人叫你文青,你會作何反應?你自認為是個文藝青年嗎?你眼中的文藝青年是怎樣的?.......事情從理想國最近出了路內長篇小說《霧行者》說起,這書的故事呢,就不在這劇透了。因為這本作品,「文學青年」再次成媒體報導時的話題。嗯,你曾經是文學青年,後來發生了什麼?上個星期新書首發活動中,路內、戴錦華、梁文道三位對談,也聊到文學青年這話題。
  • 你是文藝青年,還是……
    吃貨青年文藝青年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嘴和胃,必須有一個在咀嚼,有一個在消化。吃貨青年文藝青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必吃的美食我早已查好。吃貨青年文藝青年帶上相機拍遍漳浦每個角落。
  • 做個文藝青年 不丟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興起來的,青年被分為了很多種類,最出名的一種被分為了三個等級: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普通青年最平常,不奇怪;2b青年也都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讓人奇怪的是,什麼時候開始,文藝青年也成為了被嘲諷的對象了?
  • CSGO中的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
    在遊戲中,我們可以把各種各樣的玩家分為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當然,很多玩家會兼具三種青年的操作,並且三種玩家的操作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之分,本文並不絕對,僅供娛樂。三種青年打字的區別關於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最早來源於豆瓣上的一個活動帖,大家紛紛分享了關於三種青年的對比。今天,我們試著在CS:GO裡尋找下普通青年、文藝青年和2B青年吧。
  • 重拾「文藝青年」這個字眼
    因為我自己的工作是圍繞著書,跟我打交道最多的也是跟書有關的人。請注意,「讀書的人」,不是「讀書人」。讀書人更像是一種自我標榜,一個標籤,它是一個名詞,一個概念,而「讀書」的人,則包含著一個身體上的動作,一種生活中的習慣。我更喜歡後者。我接觸的文藝青年,主要就是這些讀書的人。但今天我有一種感覺,應該為「文藝青年」恢復名譽了。這個詞怎麼了?
  • 《以家人之名》賀梅:文藝女青年的最終歸宿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那些文藝女青年最後都嫁給了什麼人?是初戀、大學戀人、文藝男青年?還是屌絲或者富二代?下面的回答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文藝女青年需要嫁人嗎?2、就這樣從了現實吧,踏實生活。好像,大家對文藝女青年的觀感通常不太友好。文藝女青年給大家的印象是喜歡精緻、注重品質,熱愛文學和藝術,崇尚自由、追求浪漫……等等跟普通人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的東西。總之,不是個能踏實過普通日子的女人。《以家人之名》裡,賀子秋的媽媽賀梅,就是這樣一個文藝女青年。
  • 佛系青年、文藝青年、古風青年……你是屬於哪種寶藏青年?
    第一個國際青年節是在2000年8月12日。聯合國在1999年通過了第54/120號決議,將每年的8月12日定為國際青年節。國際青年節的設立為各國政府重視青年問題提供了契機。各地在國際青年日這一天,會舉辦演唱會、研討會、文化活動和會議等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通常會有當地的政府官員參加這些活動。
  • 《安家》:文藝女青年成為小三,以為看到了愛情,卻沒能看清現實
    作家王晴在《別了,我的文藝女青年》中寫道:「很多人對文藝女青年的認識有誤解,認為她們頹廢,敏感,生活反常態,但其實這是一群內心非常美好純粹的人群,她們不違背自己的內心地去生活,去創作,去愛,對真善美有高標準,其實是需要大家用心感受和關注地一個群體。」
  • 雍正期間文物少精品多,原來這和雍正有關,他是文藝青年加細節控
    一、雍正是個文藝小青年看似嚴肅的外表下,雍正有著一顆文藝心,他是一個妥妥的文藝青年,他的文藝不是從當上皇帝後開始的,而是從左皇子期間便是一個文藝青年。那時的他居住在圓明園,這是他的康熙老爹賞賜給他的住所,所以他便自稱圓明園主,每天吟詩作對,鑑賞古玩。
  • 埃及象形文字是現在文藝青年的裝逼利器
    在它們身上,你能發現非常生動的形象,從動物到人類,有的甚至勾勒出了不可名狀之物。加之我這位朋友可以算是一個文藝青年或者半個亞逼,或許這就是他們用來裝逼的新形式?不過,覺得裝逼是一回事,該讓我打的時候我還是打不出來,對於我這種連文藝青年半根腳趾頭都夠不著的人,要想裝逼,充其量也只能用個錢幣的符號裝飾一下:
  • 流行丨埃及象形文字是現在文藝青年的裝逼利器
    成群結隊的鳥兒,雖然形象生動但在微信的對話框上卻顯得格外刺眼加之這位朋友可以算是一個文藝青年或許這就是他們用來裝x的新形式?這不禁讓人好奇就在文字君順藤摸瓜往前探尋時卻在不經意間發現新的大陸▼現在的文藝青年,都非常地不安分——因為他們不滿足於只能輸入漢字
  • 文藝青年這種病,得好好治
    文藝青年身上總有一種迷一樣的氣質,讓人捉摸不透。我,自認為曾經也是一枚文藝青年。寫詩,寫小說,攝影,畫畫,當一個理想主義者。沒事兒就擺出一副思考狀的樣子,不是吾故意為之,而是由內而發……於是別人就叫你——文藝青年,於是就沾沾自喜了。
  • 追求文藝道路上的青年們
    」的標準是:在廣義上,凡是喜歡文化藝術的青年人都可以稱為文藝青年。不過,他們在追求外觀與文藝青年無異的同時忽略了一點,就是氣質。你可以看到他們踩著凳子吃東西,滿嘴都是汙言穢語,衣服可能穿了幾天就變味了。
  • 一個文藝青年尷尬的中年危機
    熱愛文藝是崇高的事情,但文藝不等於生活,當生活把一個文藝青年赤裸裸地逼迫成一個現實中的涼薄中年,其間尷尬無人能懂。我表哥就是如此,文藝了青年,落魄了中年,特別是一個文藝青年,不幸結了婚,又有了孩子,而他熱愛的那些文藝並沒有成為他謀生吃飯的重要手段,這一切從常人的角度來看,是致命的。《男人四十》劇照01大多數文藝青年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寫書、畫畫、彈琴,崇尚自由、浪漫。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來汕頭旅行的區別
    文藝青年: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文藝青年:帶上膠片機。吃貨青年:親愛的,我們去老市區找吃的吧。廣場豆花、小公園愛西乾麵,西天巷蠔烙,居平鱟粿,同益豬肚湯,飄香的小吃,你帶著我,我帶著胃。文藝青年:去汕頭,去文藝範的咖啡店發呆,去南澳島看夜景,漫步在礐石的綠道上,欣賞汕大最美圖書館……啊,想去的文藝聖地太多了,
  • 文藝青年如何徒手融資百萬
    文藝青年如何徒手融資百萬 2020-05-23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去旅行...差別竟然這麼大
    文藝青年:帶上膠片機。去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加德滿都,微笑著對別人說Namaste;去浸泡在佛法文化中的斯裡蘭卡,感受熱帶海濱的魅力;去瑞士、埃及、奧地利、法國、德國……哦,還是攢攢錢再說吧,一個讓你臉紅的微信:xiaosiccc,臉紅也要加額
  • 鷓鴣哨:文藝女青年的擇偶典範!
    為什麼說鷓鴣哨是文藝女青年的擇偶典範呢?先看看文藝女青年的第一個特徵:她們往往有一些別致的小愛好,比如憂傷的時候來支煙,彈彈吉他,平時玩個攝影,寫幾首小詩,喜歡旅行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雷殿生先生徒步結束後,就有一位大齡文藝女青年粉絲主動上門,熱情表示想要將女兒許配給他,就問你服不服?這就是現代版的鷓鴣哨和紅姑娘啊!03其次,文藝女青年一般氣質都比較抑鬱。
  • 嘿~文藝青年,這幾款APP足夠讓你「裝」了
    而我覺得one能夠滿足我們文藝青年的要求。由韓寒主編和監製,破紀錄的文藝應用,每天為你準備一張圖畫,一篇文字,一個東西,一個應用,強推!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原因,因為好奇之心,人類一步一步超越自己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