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孩子打造一個英語環境,你做了哪些努力呢?
家裡的桌椅板凳、柜子大門都貼上了英文紙條。每天開著音響給孩子磨耳朵。到處搜集常用英語句式,夜深人靜,自己趴在桌子上背背背。給孩子說句話,就得夾帶個英文單詞。英語啟蒙的關鍵是打造英文環境。我們每天都在為這個「環境」努力著,不知道你們累不累,是否也時而迷茫?
在網上看了很多英語啟蒙的經驗分享,我只能佩服牛媽們的時間和精力,以及自制力。詳細的各年齡段啟蒙細分,更是讓我焦慮。
0歲童謠、指物訓練;一歲引入繪本;兩歲引入分級讀物......作為一個職場媽媽,內心真的很想咆哮,有沒有簡單輕鬆,又可行的啟蒙路徑呢?
英語很重要,但英語並不是早教啟蒙的全部,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比如行為習慣、性格養成等。汲汲營營的生活,日復一日,終於讓我遇到了一個可行性及其高,且容易堅持的方法。
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裡,作者汪培珽告訴我們,最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是故事書。
作者汪培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的女兒,十二歲開始用英語寫小說,15歲完成了八本英語小說的創作,超過五十萬字。她的兒子十四歲時,完成的英語課指定閱讀作品得了滿分。
兩個孩子一路走來,在英語上的斐然成績,全依靠媽媽讀故事書,僅此而已。汪培珽老師把自己英語啟蒙的理念和方法都寫入了《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全書讀完,豁然開朗的發現,英語啟蒙可以通過讀故事書完成,我們何必那麼累。
英語啟蒙的初心
你為什麼覺得英語啟蒙很難,很累呢?
因為自己英語不好,每次都要做大量的功課確認發音和意思?行程太滿?童謠,單詞,繪本,分級讀物,每天顧此失彼?網上的英語啟蒙眼花繚亂,我無從下手!
......
不,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英語啟蒙的初心不見了。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優秀的英語翻譯官,那你累可能是必然的。但對於絕大多數的媽媽來說,我們只是希望孩子能跟老外交流,不用像我們自己一樣,吃英語的虧。
我們為什麼「逼」孩子學英語,因為它是國際性的第一語言。如果有一天,中文成了第一國際性的語言,你還會讓孩子學英語嗎?
全世界的人都拿中文給你孩子交流了,你還讓孩子學英文幹啥!
在開始英語啟蒙之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大方向的把持者,身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是先確定下咱們孩子學英語的初心是什麼。是為了交流,還是為了當翻譯官?
最好的英語啟蒙是故事書
「寶寶,來blow」,「對,blow」,一邊吹,一邊告訴孩子「blow」。名詞指著說,動詞動著說,網課不都是這樣教的嘛。然後,每天在想辦法把自己學會的英語句子塞入日常對話中。
英文童謠磨耳朵,睡前讀本英語繪本。這就是一個老母親的日常英語啟蒙。
天天這樣?當然不可能,堅持太難,尤其陪娃時間有限的職場媽媽。
累麼?心不累是騙你的。
能簡單點嗎?可以,給孩子讀英文故事書就行。
就這麼簡單?不然你以為呢。
為什麼要讀英文故事呢?
那你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很大一個原因,日常生活對話就那麼些內容,每天都在重複,而繪本預設的情景很多,可以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彙和認知,把孩子帶入一個個奇幻世界。
那不就對了!英語學習也是如此。父母貧瘠的口語能力,只能背些簡單的日常對話給孩子洗耳朵,再豐富點的詞彙和句式,我們就不行了,而英語故事書就是最好的媒介。
所以,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裡,汪培珽老師就告訴我們,最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是故事書。而她多年來,就堅持這麼一個事情,把兩個孩子的英語培養的讓人羨慕。
安心做個好媽媽,不要把自己逼成了「老師」
孩子更喜歡老師還是媽媽?當然是親切的媽媽。
那媽媽為什麼要去承擔老師的事情呢?讓媽媽變成老師,親子關係怎麼可能不劍拔弩張。
英語啟蒙要遵循「聽說讀寫」,聽是說的基礎,而聽,是父母可以給孩子的。讀和寫,是有技巧的,這些是學校老師教給孩子的。
在英語啟蒙中,除了不忘初心,父母還要牢記使命。使命是什麼?橋梁。
汪培珽老師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父母只是幫孩子搭建一座未來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至於他們願不願意走到橋的另一邊與世界接軌,全要靠孩子自己,父母是幫不了忙的。
我們給孩子讀故事書,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把最好的故事帶到孩子面前,把豐富的資源提供給孩子,其他的事情就是孩子的事情。
英語啟蒙沒有捷徑,靠的是日復一日的堅持。但,英語啟蒙的路徑可不只一條,讀故事書是合適每個家庭的。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我只要拿它朝你一指,你馬上就學會了英文。但是你只能在,英文的「聽說讀寫」任選一項,其他不會的,得靠自己學,請問你會幫自己,或你的孩子,選哪一項?
最後,汪培珽老師的小詩,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