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最近,我幾個朋友都跟我說「我家孩子三歲多了,從出生就天天給孩子放各種英語啟蒙的兒歌,天天磨耳朵,也斷斷續續讀了幾本英語繪本,但孩子還是不開口,日常生活不能用英語對話,更別提讀簡單的英語繪本了。」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
應該說,磨耳朵這個坑,我也掉過。
多多還不到一歲時,當時自認為知曉兒童的語言敏感期的我,就開始每天給她播放英文兒歌,也就是當下流行的所謂「磨耳朵」。
我選了super simple songs 和鵝媽媽100多首英文兒歌,每天在家就開著牛聽聽放,出門就用火火兔放。就這樣播放了一年,發現多多聽到音樂會扭呀扭,但對英語一點反應也沒有。
我在一份關於兒童英語啟蒙的資料裡看到,兒童學語言都會有一個語言沉默期,難道是到了多多的語言沉默期了嗎?但是這個沉默期有點長呀,快一年了,好像對英語一點反應也沒有。
後來,我找了很多關於英語啟蒙的書看,才知道我被所謂的「磨耳朵」誤導了,浪費了太多時間。
有很多想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媽媽,可能跟曾經的我一樣,認為只要英語音頻一打開,孩子就能沉浸在英語環境中了,聽得多了,自然就會說英語了。
這些媽媽們都很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電腦裡存滿了各種各樣的音頻視頻早教資料,從孩子出生到兩三歲,每天輪著播放,聽了一兩年,孩子依舊是啞巴英語,總不見開口,白白浪費了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沒有達到期待的效果。
後來,我改變了英語啟蒙的方法,多多不到3歲,英語會唱二三十首兒歌了,簡單的日常生活對話也可以順利進行了。如今不到三歲,帶去小區裡玩,聽到她說英語,寶媽們都會誇兩句。
首先,原來的聽英語兒歌,理論上是對的,是一種輸入。但是由於孩子並不懂得音頻播放的是什麼意思,所以對孩子來說,屬於無效輸入,基本學不到什麼表達 。
這就好比,你養了只狗狗,你天天聽它汪汪汪,你也不知道它在說什麼。讓你天天聽阿拉伯語,聽一年,你也學不會阿拉伯語。因為你不理解音頻裡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的孩子磨了很長時間的耳朵都說不出口,那很可能因為輸入環節出問題了。
輸入聽不懂的英文,在沒有其他提示圖片和講解的情況下,聽得再久還是不懂,也就是我們說的無效輸入。
聽力輸入,首先必須是有效性輸入。
首先,幫助孩子理解語音的意思,把語言和物或者動作聯繫起來。
如果你崇尚學習英文不要翻譯,那就通過圖片、實物、視頻等圖像信息來指認,或者用動作表達吧,也就是「名詞看圖片,動詞做動作」。
如果你不介意中文翻譯,你可以用中文和他引導一下。這個也就是TPR教育理念,這和我們從小到大學習中文是一個道理的。
通過繪本、圖片、實物、動畫片等載體,幫助孩子理解內容,理解語言和物品的對應關係,這就是有效輸入的前提。
其次,是重複度要夠,一首要能循環聽個十遍起。
我前期是幾十首兒歌輪流播放,但不見效。後來我挑了幾首兒歌,每1-2周放一首英語兒歌,天天重複播放。
最開始是有一天下雨,不能出門。我挑了一首英文兒歌視頻,Rain rain,go away,在電視上放給多多看,視頻裡卡通的雲朵在下雨,一個小嬰兒的圖像,然後指著室外正在下的雨,告訴她,rain,她就懂了。
然後,就看到她開始認真的跟著視頻開始哼,重複播放了幾十遍,下午就基本會唱了,很驚喜!
如果我還跟以前那樣,只是單純的播放音頻,而不告訴她歌裡唱的是什麼,她可能到現在也不知道歌裡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只播放一遍就過了,她可能到現在也沒學會這首歌。
但因為我給她指了屋外的rain, 視頻裡的rain,單集循環播了幾十遍,她不僅立即記住了這個rain,還學會了baby wants to play 的表達了。
再比如,看到一隻蜘蛛,我給她放的兒歌是Itsy bitsy spider,看著視頻一下子就理解了spider,sun,washout,climb up等詞。
重複多次播放後,她就不斷能唱這齣首歌,走在路上都能跟我說「媽媽,look, the spider, the sun 」。她開口說英語了,語言就是她的了。
圖像和語言關係一旦建立,小朋友理解了,就能很快記憶,這就是有效輸入。是建立理解基礎上,再經重複輸入,他們才能慢慢吸收為自己的語言,開口輸出。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你給孩子播放了很久的英語音頻,但孩子一直沒有開口,常見的原因是,一是孩子不理解你播放的內容,如聽天書,二是沒有重複播放,沒有重複度,孩子即使知道是什麼意思,也記不住。
知道是什麼原因,就對症下藥吧。
在聽懂基礎上,再磨耳朵,同一個音頻反覆聽幾十遍,1-3個月就能出現很好的效果!
另外,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關於兒童教育的資料(視頻、音頻、電子書等),可以與都要需要的朋友一起分享。
公主號:多寶童書,好資源與你免費分享。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希望我們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