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系列︱黑色素瘤

2021-02-23 腫瘤信息

1.雀斑樣增生 :位於表皮基底層的單個黑色素細胞增生,可以散在分布或連續性分布, 見於良性或惡性黑色素細胞腫瘤  。 

2.派傑樣播散 :黑色素細胞單個散在或呈巢狀霰彈樣分布於表皮全層。 顯著的派傑樣播散一般見於皮膚黑色素瘤,黑色素細胞痣偶見局灶性、低位派傑樣播散。 

3.水平生長期:皮膚黑色素瘤發展的早期階段,腫瘤細胞局限於表皮內(即原位黑色素瘤) ,或者已進入真皮乳頭層,但腫瘤細胞以單個或小巢狀存在,真皮內瘤巢小於表皮內瘤巢且沒有核分裂象。 一般認為本期腫瘤性黑色素細胞不具有真皮內成瘤性 。 

4.垂直生長期:皮膚黑色素瘤發展的中晚期階段,黑色素瘤細胞進入真皮並向縱深發展,真皮內出現大於表皮內瘤巢的腫瘤細胞團,可見核分裂象。 本期腫瘤性黑色素細胞具有真皮內成瘤性。 

5.Breslow厚度:指皮膚黑色素瘤的腫瘤厚度,是 T 分期的基本指標。 非潰瘍性病變指表皮顆粒層至腫瘤浸潤最深處的垂直距離 ;潰瘍性病變指潰瘍基底部至腫瘤浸潤最深處的垂直距離 。 

6.Clark水平分級:指皮膚黑色素瘤的浸潤深度,分為 5 級。 1 級表示腫瘤局限於表皮層(原位黑色素瘤) ;2 級表示腫瘤浸潤真皮乳頭層但尚未充滿真皮乳頭層;3 級表示腫瘤細胞充滿真皮乳頭層到達乳頭層和網狀層交界處;4 級表示腫瘤浸潤真皮網狀層;5 級表示腫瘤浸潤皮下組織。 

7.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在腫瘤細胞之間浸潤、破壞腫瘤細胞巢的淋巴細胞,不包括圍繞於腫瘤周邊的淋巴細胞 。當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較多時提示預後好 。可用浸潤淋巴細胞的密度和範圍來表示程度:無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有但不活躍(局灶區域有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活躍(整個腫瘤床內瀰漫的淋巴細胞浸潤) 。

8.消退 :黑色素瘤的消退包括臨床消退和組織學消退,對於臨床和組織學消退的判斷仍較為困難且有一定爭議。 組織學消退一般指機體對黑色素瘤的自主反應,包括淋巴細胞浸潤、黑色素瘤細胞減少或消失、噬黑素細胞反應、真皮纖維化和表皮萎縮等。 目前關於消退與黑色素瘤預後的關係仍有爭議。 

9.微衛星轉移:位於皮膚或皮下組織的顯微鏡下轉移灶,鄰近或位於原發性黑色素瘤深部,不與原發瘤相連。AJCC黑色素瘤分期標準中不做大小和距離要求。

10.衛星轉移 :與皮膚原發性黑色素瘤間距不超過2cm 的肉眼可見的皮膚和/或皮下轉移灶。 

11.移行轉移/中途轉移 :指位於皮膚黑色素瘤原發灶和區域淋巴結之間的皮膚和/或皮下組織中,且與原發瘤間距超過2cm 的臨床顯性轉移灶。 

12.外科切緣:指外科醫師進行皮膚黑色素瘤切除術中所觀察到的腫瘤距切緣的距離,是臨床判斷切緣寬度的主要依據。 

13.前哨淋巴結 :腫瘤發生淋巴道轉移的第一站淋巴結,最早用於黑色素瘤,不同部位的黑色素瘤有相對應的前哨淋巴結。

相關焦點

  • 皮膚病理課:背部網狀色素沉著
    (Clinicopathological Challenge)報導一則背部網狀色素沉著的病例,該病例最終通過臨床病理綜合信息得以確診,一起來學習。鱗屑性丘疹和色素沉著斑為進一步評估病情,皮損行環鑽活檢。丘疹組織病理可見嗜酸性海綿水腫、散在角質形成細胞凋亡、空泡性界面改變以及血管周圍及表皮內中性粒細胞(圖 C)。色素沉著斑病理可見顯著真皮色素失禁(圖 D)。PAS 染色和剛果紅染色陰性。皮損周圍皮膚直接免疫螢光檢測陰性。
  • 惡性黑色素瘤等於死亡?心酸和無奈,他是怎樣維持了一年又一年
    大家可能有疑問,黑色素瘤不是長在皮膚上嗎?怎麼直腸部位也會有出現惡性黑色素瘤呢?很奇怪對吧。 惡性黑色素瘤其實是一種可累及多部位臟器的一種疾病,它是由異常黑色素細胞過度增生、惡變發展而來,多見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可發生與皮膚、黏膜和內臟器官,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和色素痣細胞惡變、太陽光特別是紫外線照射、種族、遺傳、病毒感染以及免疫反應有關。
  • 指甲長黑線當心黑色素瘤,撓破了痣要不要就醫
    指甲長黑線當心黑色素瘤,撓破了痣要不要就醫 澎湃新聞記者 陳明明 2017-07-05 20:58 來源:澎湃新聞
  • 黑痣與黑色素瘤有哪些區別?黑痣會轉變成黑色素瘤嗎
    幾乎每個人生下來都有黑痣,很多人也知道黑痣有可能會變成黑色素瘤,但是都認為這種概率非常低,自己不會是倒黴的那一個。只是有一部分人因為黑痣影響到外貌,而去把它去掉。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很清楚如何區分黑痣和黑色素瘤,有時候黑痣已經變成黑色素瘤,也不能第一時間發現。
  • 因黑色素瘤摘除眼球 8年後癌細胞「跑」進了肝裡
    病理結果顯示是:葡萄膜黑色素瘤。「怎麼又是它!」陳先生對葡萄膜黑色素瘤並不陌生,8年前,正因為此,他失去了左眼。「開始是眼白處有一點黑色的東西,沒引起重視,後來腫瘤增大,嚴重影響視力。」陳先生回憶,發現為時已晚,只能手術摘除眼球,可沒想到幾年後,癌細胞竟轉移到了肝裡。
  • 眼睛長痣易得黑色素瘤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者最近發現,如果一個人眼球虹膜(即黑眼球)中的色素出現異常(如有斑點或長痣),患上黑色素瘤的風險會明顯上升。黑色素瘤是由皮膚上的色素組織發生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癌症,一旦腫瘤細胞擴散,將難以治療,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
  •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明出黑色素瘤血液檢查法!
    以前如果懷疑自己患上了黑色素瘤,活體檢測的費用甚至會高達$500澳幣,而每年澳洲人花在這項檢測上面的總金額高達7300萬澳幣。哪怕黑色素瘤僅僅1毫米厚度,屬於剛剛產生,都可以被檢測得到。來自ECU的梅爾·齊蒙教授表示,新的血液測試可以快速追蹤黑色素瘤,同樣可以更快更準確的告知人們結果。她說:「及早發現黑色素瘤是很重要的,我們開發的血液測試可以做到這一點。」
  • 手足部的黑痣是黑色素瘤嗎 黑痣和黑色素瘤區別要分清
    黑色素瘤又稱為癌中之王,是惡性程度非常高的一個腫瘤。其通常發生在手足等易摩擦的部位,主要表現為不對稱的、顏色逐漸加深的黑痣。因此手足部的黑痣是有可能是黑色素瘤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時建議及時前往皮膚科就診明確。 那麼黑痣和黑色素瘤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接下來就來詳細學習了解一下吧。
  • 黑色素瘤有多可怕?
    什麼是黑色素瘤?它到底有多麼可怕?其實,人們對於常見的痣並不恐懼,但也不一定十分清楚痣與黑色素瘤之間的關係!本期,來自上海長海醫院整形外科的醫生將給網友們科普一下這小小黑色素瘤背後藏著的大危險!早發現、早治療,防患於未然! 什麼是黑色素瘤?
  • 黑痣和黑色素瘤的區別,你真的知道嗎?
    其實冒然去除黑痣,如果沒有去除乾淨,可能會導致黑痣細胞發生變異,黑痣轉變成黑色素瘤,這樣一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大。普通的痣是平滑的,有的也是凸出來的,通常呈半球狀、乳頭狀或蒂狀。黑色素瘤其實是普通的痣發生了惡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惡變的黑色素瘤可能會逐漸擴散。其實想要區分痣和黑色素瘤的差別,通過仔細觀察,通常就能夠辨別出來。
  • PNAS:修改血液幹細胞基因可治療黑色素瘤
    他們首次通過實驗證明,可以在活的生物體體內對血液幹細胞進行基因修改,讓其變成「癌症殺手」——T細胞,使用該方法治療人類黑色素瘤的治癒率高達40%。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癌症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該校醫學、微生物學、分子遺傳學教授傑羅姆·扎克的領導下,從一位黑色素瘤病患體內提取出T細胞受體(其能找出被黑色素瘤表達的抗原)的基因,並用一個病毒載體將該基因引入人體血液幹細胞的細胞核中,對血液幹細胞進行了遺傳修改。
  • 黑痣就是黑色素瘤嗎?黑色素瘤有什麼特點?早發現早處理
    我們要當心的是一些會發生變化的黑痣,這種黑痣可能是黑色素瘤,對身體的影響比較大。如何確定黑痣是不是黑色素瘤?黑痣是常見的,由於內在色素沉澱,以及外在的陽光照射,使得痣的顏色加深,出現深色痣,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黑痣都是黑色素瘤,所以也不要搞錯了,黑色素瘤的出現,黑痣會出現改變的,正常的痣,是不會出現變化,基本上都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而黑色素瘤的出現,痣的顏色會改變,不再是正常均勻的顏色,會有深淺不一的情況,有全黑色或者是深墨色等
  • 皮膚上的黑痣滿足4個特點,十有八九是黑色素瘤!儘快去檢查
    黑色素瘤通常可以早期發現並治療。黑色素瘤一旦擴散到皮膚或身體其他部位,將變得更加難以治療,並且可能致命。 其實,黑色素瘤並不是歐美人的專屬,亞洲人也會有黑色素瘤,就拿我國來說,我國黑色素瘤佔所有惡性腫瘤的1%~3%,但發病率逐年增長,每年黑色素瘤新發病例近2萬人。
  • 藥師有話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藥學部主任黃紅兵:黑色素瘤的...
    藥師有話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藥學部主任黃紅兵:黑色素瘤的免疫藥物治療與注意事項 2020-07-03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出國看病:長期使用生物製劑不會增加黑色素瘤發病率
    長期使用生物製劑不會增加黑色素瘤的發病率,為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解除了治療上的後顧之憂。醫療發達國家的每一次重大科研成果對選擇出國看病的中國患者來說都意味著多一份希望。好消息是,出國看病諮詢與服務機構盛諾一家已經與美、英、日等發達國家的頂級醫院合作多年,為國內患者開通了出國看病綠色轉診通道,提供從境內到境外一站式出國看病服務。
  • 科學家揭示黑色素瘤抗腫瘤免疫的新機制
    科學家揭示黑色素瘤抗腫瘤免疫的新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4:02:55 荷蘭癌症研究所Reuven Agami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Yardena Samuels團隊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
  • 解碼黑色素瘤青年探索者斯璐:她也曾想過放棄
    2014年,斯璐參與的研究被寫入黑色素瘤NCCN指南回國後,郭院長開始帶領著斯璐等人進行黑色素瘤領域的研究,積極地探索黑色素瘤。在郭軍院長的指導下,斯璐進行了DC/CIK細胞腫瘤療法聯合化療在晚期黑色素瘤方面的研究,當時入組了29例患者,研究得到了很好的結果。
  • 黑色素瘤有望迎來攻克曙光
    黑色素瘤皮膚癌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但我們仍然不清楚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只知道一點,那就是這種癌變極少出現在毛囊細胞中。4月10日發表在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毛囊組織中的免疫豁免環境(immune-privileged environment)很可能起到了阻止細胞癌變的作用,並且探究了黑色素瘤可能起源於哪些細胞。文章作者認為,了解毛囊組織的抗癌機制有助於探索皮膚癌的新療法。
  • 警惕是瘤!
    我們經常說到「人老珠黃」這個詞,那麼人老珠黃是真的嗎?
  • Cell Mol Life Sci:人體的天然信號載體可以幫助黑色素瘤擴散
    2020年3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芬蘭的一項新研究為黑素瘤細胞如何通過其分泌的胞外囊泡與其他細胞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員發現,黑素瘤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利用所謂的hedgehog信號通路來強化其目標細胞的惡性特性。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更好的黑色素瘤治療和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