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14歲的初中女生玩遊戲,偷偷充了6萬塊錢。
被母親發現之後,還沒來得及指責,孩子就給母親發了一條簡訊:「媽媽,是我幹的,你能原諒我嗎?」隨後,悲劇就發生了,讓人唏噓不已。
經查詢,孩子在一個月之內,為同一款遊戲總共充值了108筆,共計61678元。
或許是因為擔心金額太大,會被母親責罵,孩子一句辯解的話也沒有,就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
事實上,5月19日,最高法剛剛明確了「未成年人的網絡打賞、網遊充值可以退還」。
孩子,你再多等幾天多好,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
未成年人玩遊戲充值,並不是個例。很多孩子都因為抵擋不住遊戲的誘惑,往裡面充值,大多都是瞞著大人悄悄進行,甚至有的將老人的生活費也投了進去。
01、孩子為什麼會沉迷遊戲?
家長監督不到位大多數孩子沉迷遊戲,都和家長監督不到位有關係。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就把手機當成是「看娃利器」,導致孩子沉迷其中。等到發現孩子上癮了再來強行控制,就有些晚了。
遊戲的各種誘惑和「成就感」有網友曾吐槽說,孩子小玩遊戲不能自律,這是事實,但遊戲公司的誘惑,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面。因為,社交軟體、手機上都會經常給孩子推送遊戲廣告,甚至各種誘惑。
除此之外,遊戲的通關晉級,對於孩子的誘惑也是致命的。
通常,遊戲一開始都比較簡單,於是孩子玩了幾把之後,就容易產生「成就感」,想要晉升更高的等級。
這種滿足感和成就感,相較於其他玩耍和學習來說,要簡單得多。而且,遊戲等級還可以成為同學間相互炫耀的資本,所以,想要杜絕孩子玩遊戲很難。
02、未成年人充值可退,會不會助長孩子玩遊戲?
未成年人充值遊戲可退,保護了不少家長的利益,畢竟有的熊孩子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念,有多少就花多少。
但是,也有網友表示,這樣是不是意味著未成年人享受了遊戲服務,又不用花錢,一來二往,會不會助長孩子的這種行為?
反正充值遊戲被父母知道了,頂多挨訓,錢還能退回來,沒什麼大不了的。
有網友建議,遊戲商能不能設置人臉識別,或者是充值緩衝期,以免讓未成年人鑽了空子呢?從源頭控制,或許比後期的圍追堵截要好得多。
誠然,孩子沉迷遊戲,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未成年人充值可退,絕不是要放縱孩子玩遊戲,而是鑑於孩子年紀還小,給他們一次改正的機會。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不敢勇敢面對,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03、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玩遊戲?
那麼 ,父母到底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玩遊戲呢?
嚴格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首先還是要控制好源頭,對於小孩子來說,嚴格控制他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就是非常有用的方法。畢竟,老是盯著手機屏幕,對眼睛有不好。
家長一定要做好監管,不能放任自流。
父母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碼孩子適當地玩遊戲並沒有什麼不妥,不妥當的是,孩子偷用父母的錢充值遊戲。
所以,父母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碼,只要控制好了這一點,孩子就沒辦法偷偷充值了。
鼓勵和引導孩子做一些有益的運動和遊戲孩子之所以沉迷遊戲,大多是因為父母沒有時間陪伴他們,導致遊戲「趁虛而入」。
實際上,還有很多好玩的親子遊戲和戶外活動,是孩子所不了解的。如果父母能夠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那麼孩子或許就不會一直沉迷於網路遊戲了。
說到底,外部的控制只是輔助,孩子的心理健康最重要。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會有逆反心理,生硬地杜絕,只會讓孩子想法更加極端。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說:孩子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他們的每種心理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因此,孩子出現了問題,父母也需要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指責。畢竟,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藏在父母的教育中。
——END——
作者:菈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