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田瞭望者
本文首發於智贏未來,轉載請申請授權
14歲女孩遊戲充值6萬
父母發覺後女孩墜樓身亡
最近,看到一則「14歲女孩遊戲充值6萬被發現後自殺」的消息,感到痛心不已。
疫情期間,14歲女孩劉歌,除了用媽媽給的手機上網課,還玩起了手機遊戲,並且充了值。
從4月7日到5月5日,總計充值61678元。
由於父母做廚具生意,手機裡每天都有進帳出帳信息,他們沒有意識到帳戶裡的錢少了。
5月5日晚,劉歌開學前,媽媽才發覺異常——微信裡的2000多塊錢,竟然只剩28塊了!
媽媽查詢發現,自己的帳號給一款手機遊戲多次充值。
5月6日吃晚飯時,媽媽對那款遊戲有疑問,便詢問女兒。
劉歌忙說自己沒玩過這款遊戲,不過,她只扒拉了幾口,就無心吃飯了。
媽媽意識到了劉歌的緊張,不過劉歌點外賣都「貨比三家」,怎麼可能往遊戲裡充錢!
夫妻倆擔心帳戶遭人惡意盜刷,便商量著晚飯後去銀行查詢帳單,並打算報警。
父母去銀行的路上,劉歌曾給媽媽打過電話,可是由於路上嘈雜,媽媽沒有聽到電話鈴聲,沒有接電話。
沒想到,因為錯過了這個電話,媽媽錯過了女兒的生命!
對於一個14歲的女孩來說,6萬多塊錢是一筆巨款,或許她想打電話告訴父母真相,或許她想坦白心中的愧疚,或許她想講述知道父母「要報警」後內心的恐懼……
媽媽沒接電話,青春期愛鑽牛角尖的女孩連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也忽略了:6萬多塊錢再多,也沒有生命寶貴!
劉歌隨後給媽媽發了一條信息:「媽媽,是我幹的,我不想活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發完信息,劉歌從家中的陽臺一躍而下。
可惜,父母當初在為巨額帳單疑惑著,沒有及時看到女兒發來的信息。
當父母返回小區時,與拉著劉歌的救護車擦肩而過!遺憾的是,劉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只因給遊戲充值,一條鮮活的生命還未綻放就已凋謝!
中年喪女!這對劉歌父母是個沉重的打擊!
安葬好劉歌后,劉歌父母聯繫遊戲公司退款事宜。
遊戲公司得知劉歌去世,在拖延多日後,於6月9日完成退款。
如果劉歌知道,未成年人玩遊戲充值,只要證據充足,款項是可以追回來的。
她一定不會採取那麼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而美好的生命吧!
遊戲像毒品,越玩越上癮
現在,手機遊戲、網路遊戲無處不在。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遊戲比父母更了解孩子。
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玩家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長相美醜、性格好壞、財富多少都不重要,大家只是靠自己的遊戲水平,進行著較量。
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孩子更容易獲得認同感。
遊戲就像毒品,越玩越上癮。
許多孩子沉迷於遊戲世界,不能自拔。
在玩的過程中,許多孩子為了購買裝備、提升等級,不斷往遊戲裡充值。
在搜尋引擎中輸入「孩子玩遊戲充值」,相關信息達3780000條!
今年因疫情原因,許多孩子上起了網課,有更多接觸手機、電腦的機會,給遊戲充值的事時有發生。
宜賓男孩充值兩千多玩遊戲,花掉哥哥買藥的錢。
重慶男孩借上網課打遊戲,花光爺爺10萬積蓄。
江蘇11歲男孩打賞主播玩手遊,花掉40萬賣房款。
……
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孩子動動手指,就將其化為泡影,使家庭財產遭受損失。
除了遊戲充值,還有的孩子盲目模仿遊戲,給身體帶來傷害。
3月22日,河北省邯鄲市,11歲的哥哥拉著9歲的妹妹從家中四樓樓頂跳下,兩人全身均出現多處骨折。
兩個孩子為什麼要跳樓呢?
原來兄妹倆在上網課期間迷上了《迷你世界》和《和平精英》兩款遊戲,在遊戲裡面,人物都不會死,為了驗證遊戲裡的「復活」情節,兄妹倆攜手跳樓。
而因為玩手機遊戲引發的悲劇,也在不斷地上演:
13歲孩子因玩遊戲被父親教訓從4樓跳下;
13歲男孩深夜玩吃雞遊戲墜亡,親屬稱孩子一直在玩吃雞遊戲,遊戲裡都是讓孩子跳樓,出點血又會活過來;
17歲少年狂打40小時遊戲,誘發腦梗險些喪命;
……
許多孩子沉迷於遊戲的世界裡,分不清現實和虛擬世界,給自己的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令人可悲可嘆!
加強遊戲公司監管,刻不容緩
現在遊戲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無論是1歲多的幼子,還是70歲的老人,都可以在遊戲的世界裡找到樂趣。
由於孩子自制力差,難免會沉迷於遊戲。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相關部門的監管就顯得很重要,對於違反規定的相關平臺要嚴懲。
最近,虎牙、鬥魚兩大平臺借免費網課向學生推薦網遊,被央視新聞微博點名批評。
疫情期間,除了釘釘、騰訊會議等遠程會議工具之外,虎牙、鬥魚等直播平臺也趁機殺入了在線教育領域。
不過,虎牙、鬥魚的一個操作卻讓家長氣炸!
原來,打開APP,首先彈出的卻是各種網遊的興趣選項,學習欄目被放在最後。
而在所謂的免費網課頁面中,也有大量精心包裝的遊戲廣告。
此外,在虎牙直播的PC端也存在網遊廣告。
事件曝光後,虎牙和鬥魚下架了直播課中的網遊廣告,可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黑心平臺,為了謀利真是一點底線也沒有了!
此外,一些遊戲平臺也存在著管理漏洞。
雖然許多遊戲平臺也實行了實名制。可是在實名註冊之後,到底是誰在用手機、電腦玩遊戲,平臺的監管並不到位。
以劉歌玩的那款遊戲為例,劉歌的遊戲帳號進行了實名驗證,顯示是一名40歲的成年人,可實際上卻是劉歌在玩。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和孩子共用電子設備,孩子用家長的信息進行實名認證後,就可以暢快地玩了。
現在,不少機構和個人,希望遊戲平臺能開啟人臉識別系統。
如果遊戲有人臉識別流程,那些拒絕驗證,或驗證信息與實名信息不符的用戶,就不能進入遊戲。
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絕未成年人冒用家長信息玩遊戲的事件。
遊戲充值也一樣,如果充值數額每月超過400,就會啟動人臉識別系統,未成年人充值遊戲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
我們希望遊戲公司能不斷完善各方面機制,讓防沉迷系統不再虛設,真正為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發揮作用。
家長要做到這幾點
孩子因為玩遊戲引發的衝突和悲劇不斷發生,如何杜絕這樣的事件呢?
孩子不聽父母的,只會模仿父母。
要想讓孩子不沉迷於遊戲,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玩遊戲,不往遊戲裡充錢,不打賞主播。
父母放下手機拿起書,學習充電,在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也會放下手機。
除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還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家長要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讓孩子明白錢財來之不易。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輕易將父母的血汗錢充值遊戲,或打賞主播。
前一陣兒,一則#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以退還#的消息讓許多家長開心不已。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打賞的錢就能輕易追回來。
家長要提供證據,證明是孩子玩遊戲打賞了錢。
即使證明材料齊全,也不會每次申請退款都能成功。
以騰訊遊戲為例,每個家庭只有一次申請機會。
如果第一次退款後,家長仍對孩子疏於管教,仍然發生誤充事件,騰訊不會受理第二次退款申請。
與其孩子充值後申請退款困難重重,不如提前讓孩子養成珍惜錢財的意識和習慣。
平常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讓孩子意識到生命的可貴。
家長要多用心陪伴孩子,而不是拿著手機敷衍孩子。
請陪孩子在草地上奔跑,看蝸牛搬家,感受清風拂面……
在不知不覺中,孩子會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感受到生命的珍貴與美好。
即使孩子犯了充值遊戲、打賞主播的錯誤,也能主動承認錯誤,而不是衝動之下選擇以死來贖罪。
俗話說:「玩物喪志。」要想讓孩子成才,必定要先養其志。
一些孩子之所以沉迷於遊戲,就是因為沒有志向,沒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分析,找到孩子的特長,幫孩子樹立遠大的志向,並為此不斷努力。
家長和孩子可以約定每周玩遊戲的時間和次數。
只要孩子按照約定做完應該做的事,就可以玩一次遊戲。
要嚴格控制遊戲時間,超時要有懲罰措施。
長期下來,孩子既能遵守規矩,又享受到了遊戲的樂趣。
孩子還小,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遊戲迷住。
只要家長方法得當,就能讓孩子正確對待遊戲。
多方合力,正確對待遊戲
身處現在的環境,我們不能談遊戲色變,視遊戲如洪水猛獸。
也不能任孩子沉迷遊戲不可自拔,對此不聞不問,任其沉溺其中。
如何讓遊戲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服務,而不是讓孩子沉迷其中,荒廢了學業?
這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監管,規範遊戲市場,為孩子們創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
我們希望,學校能多開設各種課內課外活動,讓孩子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知識文化中去。
我們希望,家長能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使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生命觀和價值觀,不要因為遊戲引發各種悲劇事件。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目前學習是第一要務,把遊戲當成娛樂放鬆的工具,而不是淪為遊戲的奴隸,被遊戲綁架一生。
點個在看或轉發朋友圈,學會正確對待遊戲,願悲劇不再上演!
平臺簡介:智贏未來(ID:gh_2ff0d617710b)《少年智力開發報》小學版官方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們,您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最新教育資訊,查詢報紙答案。在這裡,我們分享科學教育理念,為家長和老師答疑解惑,願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路上的好幫手。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