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兒時的淳樸味道——麥芽糖

2020-12-18 冽冽寒陽

也許是到了一定的年紀,也許是現在美食已經多到麻木了,總是會回想起小時候的一些味道。

小時候的美食來自於學校門口的流動攤販,沒有家長的制約,用自己的零花錢,隨意地買著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幼小的孩子最能當家作主過把癮的時候了。

在長達十幾年的讀書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美味當屬麥芽糖了。小時候的麥芽糖有兩種,半流動性的液態糖呈漂亮的金黃色。

用手指長度青色的竹子籤像攪麵條一樣的攪起,兩根竹籤相互配合纏繞,最後拎起,尾巴處再攪兩圈,金黃色的麥芽糖會像棉花糖一樣纏繞在竹籤上。隨著一圈又一圈的纏繞,還會因氣泡而產生的花紋,亮晶晶的似琉璃一般格外好看。

價格三毛五毛不等,不同的價格代表你纏繞的麥芽糖的大小不一樣。

舔一口,你會發現甜甜的表面是光滑的,半流態的糖竟然有這樣的韌性,不用點力,還吃不進嘴裡。甜絲絲的糖在嘴裡一抿,特殊的麥芽香氣順著滑溜溜的糖充斥著口腔,這就是屬於小朋友的小小幸福。

還有一種麥芽糖是硬硬的一整塊,需要多少,用小鑿子鑿多少,有用秤稱重的,有直接憑感覺的,五毛一塊不等。

鑿下來帶有稜角的糖塊包裹在溫熱的口腔中,慢慢被軟化,變得可以隨意改變形狀。

麥芽糖會粘牙,咬在一起牙齒咬用力才能分開,幼時的我最喜歡這種和麥芽糖博弈的小遊戲。

兩種麥芽糖的口味不一樣,液態的糖口感厚重,固態的糖口味清甜,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要我說,我都愛。

幼時媽媽不讓我吃外面的食物,怕不衛生,怕吃壞了肚子,但唯獨麥芽糖是個例外,因為這是她從小吃到大的零食,沒有任何添加劑,就是淳樸的麥芽糖製作工藝。麥芽糖的甜度不高,適當吃些也不會壞了牙齒。

只是她那個時候不需要用錢,鐵皮的牙膏殼子,雞腳上剝下來的硬皮等等,就可以換糖。我可能不太理解這些東西的意義,但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也是一種物質的交換。

我們小學門口常年有一位中年大叔,推著一輛有二八大槓的自行車,車後座上放著一個年久發黃的木頭箱子,箱子被隔成兩塊地方,一塊裡面放著個深深的瓷盆,裡面盛著液態的麥芽糖,另一塊放著油紙,油紙裡面包裹著一大塊固體的麥芽糖。

大叔是我爺爺奶奶村上的,在爺爺奶奶家玩耍的時候,總是會去他家買點麥芽糖,一來二去的也算混的臉熟,在學校門口給的麥芽糖總比其他小朋友要多,我就更加開心了。

現在我要說麥芽糖絕跡了,肯定很多朋友會反對,誰說絕跡了,超市裡還有賣的,液態的固態的都有。但經歷過那種騎著自行車叫賣麥芽糖時代的人就明白,現在也許是工藝變了,液態麥芽糖不再是金黃色,而是越來越透明,固態的麥芽糖裡面總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麵粉味。小時候那一口就濃濃的麥芽香已經找不到了。

村裡的大叔也早就兒孫滿堂,後代也沒有再繼承麥芽糖的手藝,那舌尖濃濃的象徵淳樸的麥芽味也只能存在於記憶中。

相關焦點

  • 老式麵包 | 記憶中兒時的味道~
    在兒時的記憶裡面包有二種一種是:小小包裝的,五毛錢一個,小時候特別喜歡吃麵包,也感覺麵包特麼好吃~當然那時也不知道什麼叫老面
  • 麥芽糖,永嘉人兒時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那種甜在心坎裡的味道早已經被珍藏在了記憶深處但,你知道麥芽糖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小時候每當聽到「叮叮叮」的聲音就特別興奮,因為這是打糖客從門口走過的聲音。如今歲月變遷,曾經的麥芽糖留在了歲月裡,但是麥芽糖的甜蜜已經成為一種美好的記憶。
  • 【回憶】兒時的回憶,甜滋滋的麥芽糖...
    現在大街小巷開滿了商店,也有各種各樣的糖兒,卻沒有小時候那街上都有的味道——麥芽糖的味道,看著這位老人桌子上的麥芽糖、面糖,感覺好熟悉,卻又不曾熟悉。不知道還是不是小時候的味道。每到一個村子放下擔子吆喝著,不一會兒就吸引了一大群小孩,他們瞪大眼睛、舔著舌頭看著麥芽糖。有些小孩扭頭就往家裡跑,回家讓家人拿著錢來換糖。那個時候吃麥芽糖可不像現在小孩吃巧克力冰激凌一樣大口大口吃,是慢慢舔著吃的,手裡拿著一小塊糖就可以舔半天呢,沒吃到的就一直盯著口水都流出來了。
  • 兒時記憶中的冰淇淋,味道已悄然改變,我們曾經吃過的冰棒
    隨著我們的長大,許多記憶中的零食,隨著時間的不斷變遷,味道也慢慢發生了改變。這究竟是我們的心態變了,還是他們的味道變了。小編就帶著大家來回憶一下童年的味道。 1,老冰棒
  • 記憶中的草木年華:這4種花讓你回憶起童年的味道,兒時的庭院
    記憶中的草木年華:這4種花讓你回憶起童年的味道,兒時的庭院今天小編偶爾看到一篇非常棒的文章:記憶中的草木年華,可惜作者沒有署名,讀完文章,讓小編感動不已,也想起了小編的童年,想起了童年的記憶,想起了曾經兒時的庭院,看看文中的這些花有沒有讓你回憶起童年的味道,兒時的庭院
  • 麥芽糖(纏蜜)童年的味道
    有時候,味道是一種記憶。在許多人的舌尖記憶中,最甜蜜的莫過於麥芽糖了。
  • 258期/張牧羊作品《麥芽糖的味道》
    ,在時光的流轉中,因為不再可能回味到這份味道,越顯得心馳神往。或許這就是作者記憶裡關於麥芽糖留在舌尖最美好的印記。它不僅僅來自於舌尖的情感,更來自心靈深處的情懷,是一種溫暖的存在。文 / 張牧羊導語/林小菲編輯/清慧已獲授權發布麥芽糖的味道有天偶爾經過一條小巷,難得地在這熙熙攘攘的城市中碰見個貨郎。我當時有些怦然心動,但待看清他所賣卻只是些小孩玩具時,不免失落。
  • 美食物語 | 記憶中的拱辰街老味道——花生糖
    在色彩繽紛的糖果世界中,形如琥珀的花生糖顯得格外脫俗。花生芝麻的原始口味,凝聚了一方人民舌尖的記憶,並在記憶中沉澱,經過時間的洗禮愈發醇厚。一顆純正的花生糖入口,令人回味悠長。 聽聞拱辰街要拆遷,十多年不逛菜市場的我,動身去了隱藏在拱辰街的合肥知名老字號小吃店——「張阿姨花生糖」,去尋找兒時記憶中的味道,還和做糖的張阿姨聊了聊!
  • 兒時的記憶
    文/溫馨兒時最大的夢想是在我家並不大的平房裡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屋子,而不是和媽媽姐妹們睡在同一張大炕上,於是我每晚睡前幻想的就是如何改造我家的房子
  • 麥芽糖的故事三:懷念小時候拿破銅爛鐵換麥芽糖的日子,進賢人您還記得嗎?
    對許多進賢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那是記憶裡童年的味道。對於許多人來說,麥芽糖和兒時的跳皮筋、踢沙包等小遊戲一樣,能喚起好幾代人的共鳴走街串戶吆喝著……兒時的回憶,」叮叮殼」這叫賣聲是兒時的甜美記憶。如今,這種傳統懷舊小食的製作工藝已漸漸失傳,記憶中的吆喝聲已成追憶。每到秋收過後,(秋天過後糖就不會融化)他們就會來到農村,走街串戶的叫賣,可以用錢買,也可以用東西換。
  • 來沐川吃手工麻糖吧,尋找最甜的兒時記憶!
    麻糖,又叫麥芽糖,以大米、紅薯、麥芽為原料,經過十餘道工序加工而成。麻糖色白如霜,軟糯甜鮮,香味撲鼻,甘甜可口,風味獨特。 兒時,物質條件不如現在這樣豐富,糖果還是奢侈品,麻糖成為孩子們解饞的首選。聽說在沐川縣武聖鄉還有人採用純手工製作天然麻糖,11月27日,筆者憑著記憶中的味蕾,探尋兒時的味道,探秘傳統手工製作麻糖技藝的傳承人。
  • 投稿 | 兒時的記憶
    當然,我家也不例外,但是,我特別愛今年的那道別具特色的佳餚可不屬於以上幾類,它是我家今年準備的年貨中唯一勾起我兒時對那草、那豆的回憶。來到一條小溪邊,像扇子一樣舒展開尖長尖長綠中鑲嵌著點點微黃的植物,迎上去,手一伸,刀一揮,不知不覺中空空的背簍滿了起來。昂起頭,一層灰濛濛的煙霧籠罩著天空,正準備吞噬我們這兩個小傢伙,黑乎乎的夜幕緩緩的靠近,而我們,扭過身,奔馳在窄窄的小道上,漸行漸遠的身影也由模糊變成隱沒。在準備這年貨食材的過程中除了收穫勞動果實外,最重要的是對兒時記憶中的那種小時候的味道的期盼,那股重溫兒時夢的興奮勁!
  • 難以忘懷的童年味道,盤點兒時記憶裡的14道美食,你最愛吃哪個?
    再煎另一面,大概30秒,麵餅上加上剛做好的豆沙,再蓋上另一張鬆餅,放到保鮮袋中,用兩個拇指肚對夾,整形,銅鑼燒OK小米鍋巴-一把童年記憶中的小零食用料 小米 100g 麵粉 100g 五香粉 適量 胡椒粉 適量
  • 兒時記憶中的零食小賣店
    再比如說,不那麼計較。所謂「駄菓子」,也就相當於我們兒時吃的那些廉價零食。而平民百姓則吃用麥芽糖、黑糖等做成的廉價點心,即「一文菓子」或「雑菓子」,到了昭和初期,則統稱為「駄菓子」。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戰敗後的日本處於物資不足的狀態,砂糖也受到了國家的管制,加入了人工甜味劑的駄菓子得到了更大的普及。
  • 兒時記憶中的一道美食,簡單做法,飽腹極佳,現在吃味道全變了
    晚上開完公司會議後,回到家中,就想起了兒時的一道美食,鄰居婆婆經常做一道麵食,每次做好就叫我去吃,雖然不是什麼大魚大肉,對於兒時就帶著弟弟在家讀書的俺來說,想起這道麵食,內心是非常溫暖的。說是遲,那是快,按照腦海中的記憶,做了這道麵食,味道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味,下面就將這道簡單做法的美食分享給大家,大家不要嘲笑俺,雖然不是什麼好吃的,確實是我兒時覺得很溫暖的一道美食。
  • 南京偶遇麥芽糖寶藏女孩,不吃糖的我忍不住買了
    萬萬沒想到,在村上遇見這麼一幕,勾起兒時的回憶。小女孩看到我們,朝我們走過來,向我們介紹起麥芽糖。她的口才及對麥芽糖的了解,簡直震驚了我了,流利的介紹、製作流程講解,忍不住想給她點個讚。她說,在溧水,這門鄉村手藝,麥芽糖製作她家最正宗。麥芽糖用麥芽、大米製作的,製作工期很長,每一顆,她爺爺和爸爸親手製作,非常辛苦。聽完女孩的介紹,我嘗了一顆,真的好好吃。
  • 火候臻三環古法泥模鑄鐵鍋,網友評:兒時記憶深處的味道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想必都會對土灶臺印象比較深刻,火紅的灶臺和鏟子翻炒的響聲,組成了兒時最美妙的畫面,這才是印象中家鄉最美味的佳餚,而這些來源於記憶中最難忘的柴火土灶!然而歲月依舊,兒時記憶深處的土灶和柴火,早已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代替的是各種越來越先進的智能灶臺,難道這深藏於記憶的味道就不能還原?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 | 兒時的過年記憶
    沒有兒時的味道,少了許多講究和儀式感。你印象中兒時的過年是什麼樣子?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再也沒有了兒時穿新衣時的企盼;再也沒有兒時站在一桌子菜前的誘惑;再也沒有那延綿不斷地鞭炮聲和撿炮竹時的歡喜。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父母的觀念中,過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那些家鄉過年的儀節習俗,在我孩童時代便顯得異常熱鬧忙碌。
  • 麥芽糖的味道~~一位14歲少年的回憶
    媽媽還挺神秘地告訴我:麥芽糖俗稱「敲糖」,那可不是一般的糖果,它還有清肺止咳的作用。於是滿懷欣喜地站在外婆家門口等候,直到叮叮噹噹的聲音接近時,我終於見到了他。他,挑著擔子,戴著一頂草帽遮住了臉,肩上的擔子隨步伐一抖一抖的。看見早有人在等了,於是加快了腳步。
  • 麥芽糖版花生芝麻糖,兒時的過年糖,香酥可口不膩人
    今天這款花生芝麻糖,主要以麥芽糖為原材料熬製糖漿。麥芽糖的優勢在於營養比其它糖類要豐富,並且吃著不會太甜,不膩人。主要是能依稀找到兒時花生糖的感覺 需要準備材料:熟花生米700克,熟芝麻100克,麥芽糖250克,白砂糖30克,紅糖30克,生薑20克,清水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