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迎春進校園 非遺文化潤童心

2021-01-10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實習記者 施夢羽)一方紅紙,一把巧剪,稚嫩小手間畫紙翻飛,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描繪出孩子們眼中的歡樂世界。12月31日,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邀請剪紙文化非遺傳承人左丹江走進課堂,與同學們一起剪紙迎新春,在趣味中感悟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剪紙課堂。實習記者 施夢羽 攝

「要仔細觀察畫紙的細節,小心箭刀尖尖,慢慢給小牛的眼睛部位剪出彎彎的月牙兒……對對對,就是這樣,寶寶們真棒!」課堂上,左老師繪聲繪色地向同學們介紹了剪紙藝術的起源發展,耐心講解作品的內涵寓意,語言風趣幽默,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清脆的笑聲在教室迴蕩盤旋。

左丹江為同學們講解要點。實習記者 施夢羽 攝

畫紙摺疊翻轉,剪刀起起落落。在左老師的悉心指點下,孩子們按照步驟,使用「暗扣法」仔細處理圖案細節。轉眼間,赤色中國結、福牛迎春等精美作品便已在孩子們的巧手中輪廓分明。

左丹江悉心指點。實習記者 施夢羽 攝

「看我剪得中國結好不好看?我回家就要讓媽媽貼在窗玻璃上!」 「原來剪紙這麼有意思,我還想學習十二生肖的剪法呢!」在左老師的親手教導和真誠鼓勵下,同學們紛紛驕傲地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悅。

作品展示。實習記者 施夢羽 攝

看著一雙雙充滿童真與好奇的眼睛,左丹江感嘆:「剪紙進課堂,不僅僅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孩子們與中國剪紙藝術的距離,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剪紙的魅力,從而點燃不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作為武漢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左丹江師承武漢市非遺傳承人、剪紙大師沈松柏,從事少兒書法人體速寫和立體幾何素描教學近三十年,近年來所創作的《九鼠鬧春》《初生小犢不怕虎》等作品榮獲多項榮譽。她堅定地告訴記者,以後,她將走訪更多的小學,讓孩子們愛上剪紙,傳遞內心世界的美感。

合影留念。實習記者 施夢羽 攝

剪紙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的珍品,源遠流長,不斷發展。《史記》曾記載,周成王姬誦的弟弟叔虞被封唐國諸侯,臨行前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玉圭的圖像贈送,從此「剪桐封第」的故事也流傳世間,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祥雲、如意企盼吉祥安康;葫蘆、蓮花象徵多子多福;瓜果、蟲魚浸潤生活氣息。古往今來,剪紙被視為一種祥瑞,代表著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期許。

萬千形態之間,剪藏乾坤,紙影眾生。本次非遺剪紙進校園的活動,旨在寓教於樂,引導孩子們欣賞非遺藝術,在內心深處夯築起精神文化的殿堂,增強文化自信,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推動民族文化創新。

相關焦點

  • 擦亮「非遺文化 紅色旅遊進校園」金招牌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和精神家園,為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產,喚起未成年人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井陘礦區文廣體旅局依託區內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擦亮「非遺文化 紅色旅遊進校園」工作品牌,積極開展「非遺文化少年行」等系列活動,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
  • 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福建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捏麵人、唱清音、學剪紙,成都娃娃校園裡頭學非遺
    如今,他把這些家當帶進了校園,只見面泥在他靈巧的手上變成各種形狀,在他的執導下,小學生也能捏出栩栩如生的面娃娃。12月10日,封面新聞從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經過近2個月的籌辦,成都市20所學校分別承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已接近尾聲。
  • 靈鼠迎春——大師 鼠年剪紙新作,美不勝收
    作者簡介牛崇姣,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洛陽剪紙藝術研究會會員,偃師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洛陽女美術家協會偃師分會副會長,偃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牛崇姣曾在偃師及周邊縣市多次舉辦剪紙展,應邀參加了河南省、洛陽市等多地的剪紙藝術大賽及展覽。
  •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師生藝術作品很靚眼
    千龍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任夢婕)剪紙、武術、詩朗誦……這場成果展很是精彩。12月23日,石景山區水泥廠小學舉辦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藝術教育成果展在石景山區文化中心非遺展廳舉辦。本次展覽內容涉及剪紙、勞動和美術三門課程成果,展品種類繁多、樣式精美獨特,共計展出全校師生作品300餘件。
  • 傳統戲曲進校園,非遺文化顯魅力!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戲曲文化精髓,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創造傳統戲曲與青少年的交集。12月15日,鄢陵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辦戲曲非遺進課堂活動,走進鄢陵縣人民路小學,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曲藝術課。
  • 剪紙迎元旦 傳承非遺文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進一步傳承非遺文化,綻放剪紙風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文亭民俗博物館舉行剪紙專題展公益活動。在文亭民俗博物館,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剪紙的世界。大家一邊觀看剪紙,一邊了解剪紙的過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花草樹木到歷史文物,每個剪紙作品逼真又精緻,大家紛紛發出驚嘆聲。參觀完剪紙展,剪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陶翠梅老師,開始帶領學生們認真學習剪紙技術。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
  • 非遺楚香文化進校園,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通訊員曉月)12月9日,金地格林社區、武漢市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攜手非遺楚香文化,開展楚香文化進校園活動。讓非遺文化進入校園,用非遺文化給予學生精神滋養,用楚香文化讓學生能夠踏香而行。
  • 句容邊城:書法進校園,筆墨潤童心
    中國江蘇網12月14日鎮江訊(朱斌郭方恆)為提高邊城青少年學生的綜合素質,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少年兒童文化自信,近日,邊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邊城中心小學開展了「書法課堂進校園,東鄉筆墨潤童心」古體書法課程。
  • 讓非遺走進校園丨光南中學成立非遺拓展課大師工作室
    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文化資源。9月18日上午,光南中學舉行了非遺拓展課大師工作室啟用儀式,讓非遺走進校園,讓學生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培養趣雅情操。據了解,此次共啟用4個非遺大師工作室,分別是金華道情傳承人朱躍文工作室、小禾書法創始人何劍強工作室、金華剪紙藝術家詹東明工作室和金華婺州窯工藝美術大師葉柏林工作室,通過開設非遺拓展課程,讓孩子們在校學習傳統文化、享受非遺文化的樂趣,提高審美與欣賞水品。
  • 傳統文化進校園 浸潤少年成長路
    關注「文化潮州」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關注日前,團潮安區委「潮文化『益』起來」潮州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走進登塘鎮三鄉小學,為學生送上一道豐盛文化大餐。當天,在三鄉小學,潮州講古、工夫茶藝、鐵枝木偶、潮劇、剪紙等方面的非遺項目傳承人帶領青年演員和學生們,各自帶著拿手絕活進行精彩的表演,師生們近距離欣賞,親身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 東莞非遺進校園走進高埗寶文學校
    2020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日前走進高埗寶文學校。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兩個項目,讓同學們零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活動現場非遺傳承人們集中展示醒獅、龍形拳。醒獅威武霸氣,龍形拳拳風凌凌,勁道十足,全體師生目不轉睛,現場掌聲不斷。
  • 「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青島黃海學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12月8日上午,青島市「非遺進校園」揭牌儀式在青島黃海學院體育館舉行。此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青島黃海學院承辦,旨在進一步推動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校園中的普及推廣與傳承。
  • 少年說非遺|這群「剪紙小達人」實力展示何謂別出心「裁」
    都說非遺傳承離不開青少年,萌娃「玩」出來的非遺到底長啥樣?這場潮爆全省的「非遺小主播秀」幫你找到答案。「非遺少年說」首屆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演講展示活動(>>>我要投稿「非遺少年說」,這裡一鍵直達啟動半個月來,在廣東各地學校、非遺保護機構、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推動下,各路「非遺少年」迅速在南方+集結,踴躍投稿。他們在鏡頭前大展身手,用口才絕藝向大家展現他們的非遺「心頭好」。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工作步穩行遠,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昆明晉寧區傳承非遺文化 顛樂「舞」進校園
    「顛樂」文化走進六街鎮中心小學。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 通訊員 王瑞雯 蒲乾 王勝)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彝族倮人文化,使「顛樂」文化向年青一代傳承,近日,昆明市晉寧區六街鎮六街鎮中心小學開展了「 顛樂」文化進校園活動。
  • 孫埠中心小學開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活動
    11月6日中午,孫埠中心小學開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活動。「非遺文化草編製作技藝進校園」是該校少年宮特色品牌項目,由草編藝術傳承人姚華子老師授課。學校按照「一宮一品」要求,紮實推進「非遺進少年宮」,力求讓更多孩子體驗傳統工藝,培養孩子對本地傳統文化的興趣,切實感受非遺魅力,更好地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剛開始,姚老師拿出了自己的部分草編作品,供孩子們欣賞,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欲望。一件件精美逼真的藝術品擺放在眼前,引起陣陣驚嘆聲。
  • 固民族精神之本,鑄校園文化之魂——以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以下簡稱「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區教育和體育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作為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融入全區學生的血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民族精神的根本,鑄造校園文化的靈魂,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增強了德育工作實效。
  • 全國剪紙非遺傳承人欒淑娟老師 再次走進煙臺開發區金城小學剪紙課堂
    全國剪紙非遺傳承人欒淑娟老師 再次走進煙臺開發區金城小學剪紙課堂 2020-12-28 16:22:38 來源:水母網
  • 孝義市郭潤芝創作巨型剪紙迎鼠年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李竹華)剪紙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除夕過年,家家戶戶窗戶少不了貼上幾張喜慶的剪紙窗花,寓意新年紅紅火火。在鼠年春節到來之際,山西省孝義市省級剪紙非遺傳承人郭潤芝用四個多月時間創作完成了一幅以生肖「鼠」為主題的巨型團花《福鼠迎春祿滿堂》,彰顯傳統生肖文化魅力,表達對新年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