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的對手蘇秦竟是假的,和張儀相愛相殺的是誰呢?

2020-12-21 船長聊歷史

提起蘇秦張儀知道歷史的人都了解,這兩位是歷史上有名的縱橫家。一個連橫,一個合縱。活躍在戰國的舞臺上,當時就有人感慨這兩位是「一怒而諸侯俱」。

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中,蘇秦張儀都曾在鬼谷子門下學藝。學習時這兩位相互不服氣,後來分別下山。蘇秦下山後先後遊說諸侯,始終不得重用,後來回到家後,用功苦讀。學成之後,蘇秦再次出遊,遊說東方六國合縱抗秦,回來後身掛六國相印。一時間風光無二。

蘇秦的老同學張儀下山後也不順利,先後遊說各國諸侯,始終不得重用。後來投到楚國令尹門下。有一次在吃飯時被誣告偷了人家的寶玉,被打了半死。回到家後第一句話竟然是問老婆「我的舌頭還在不在」,聽到回到還在時竟然是長長舒了口氣。見老同學混得很不錯,便決定去投奔蘇秦。

可萬萬沒想到,老同學竟然遲遲不願意見他。好不容易見到老同學,卻被冷冷對待。到了吃飯的時候竟然被安排在堂下,安排的食物竟然跟下人一樣。更讓人難堪的是,吃飯的時候,蘇秦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說什麼憑你的才學不應該混得這麼慘,我不推薦你,是因為你不值得推薦。而後叫人把張儀趕了出去。

張儀從此以後是牢牢記在心裡,發誓要找個大國,跟蘇秦好好較量一番。放眼望去,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西邊的秦國。於是便投奔秦國,後來受到秦王重用,開始遊說東方六國和秦國連橫,來破解張儀的合縱。兩個人在戰國是大放異彩。直到蘇秦快要不行的時候,才跟張儀道出了當時為什麼要羞辱張儀。原來蘇秦覺得張儀的才能完全不在自己之下,所學的東西又和自己相同,即使被自己引薦,也很難得到重用。只有去到秦國才能發揮自己的所學。

可有一個問題,我們再看歷史劇時,雖然有張儀,卻沒有看見他和蘇秦的較量?蘇秦張儀不是在一個歷史時期的嗎?原來和張儀真正相愛相殺

的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公孫衍。

在張儀還未在秦國時,已經因功被提拔為大良造,成為了秦國的頭號權臣。張儀到了秦國後和公孫衍明爭暗鬥,最終趕走了公孫衍。公孫衍回到魏國後,為了抗衡秦國與齊國,主導了「五國相王」,這也是東方合縱運動的開始。

公元前318年,在公孫衍的主導下,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伐秦,因為五國誰都不願意出力,最後被秦國擊敗。

但是公孫衍,並非一無所獲。在五國伐秦的時候,策反了義渠部落。在此後的十年裡,秦國一直不能消滅義渠,直到宣太后色誘義渠王,才消滅義渠。

相關焦點

  • 蘇秦的對手是張儀,而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鬼谷派每代只收兩個弟子...
    「一怒諸侯懼,安居天下息」的張儀和蘇秦,兩人年輕時候一起拜在鬼谷子門下學藝,同為師兄弟,互相幫襯,不算是對手。 而張儀應該說是公孫衍的對手,因為他的入秦,打亂了公孫衍的策略,使得公孫衍仕途坎坷,一生轉輾多國。
  • 戰國縱橫家:張儀合縱連橫的對手並不是蘇秦
    兩千多年來,根據《史記》和《資治通鑑》記載,人們一直認為蘇秦和張儀是戰國時期合縱連橫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鬼谷子門下的師兄弟。蘇秦先後說服燕、趙、韓、魏、齊、楚形成合縱,蘇秦擔任合縱長,並且擔任六國相邦,配六國相印。齊閔王即位後,齊國大夫與蘇秦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死後,張儀開始大顯身手,當時魏國已經臣服了秦國,於是他遊說楚、韓、齊、趙、燕加入連橫。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厭惡張儀,張儀只能離秦去魏,一年後在魏國去世。
  • 張儀流落街頭,卻遭蘇秦當面羞辱,背後的原因令人感動
    張儀曾經在邯鄲街頭流浪,一直找不到工作。有一天,忽然有人對他說:「蘇秦找你,打算幫你在秦國謀一份工作。」張儀聞之大喜,於是他興匆匆前往拜訪。哪知,蘇秦卻閉門謝客,將其拒之門外。張儀心裡很鬱悶,人來了,卻又閉門不見,耍我啊。心灰意冷之餘,張儀打算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前往他國尋找機會。
  • 靠窮,蘇秦、張儀亦無他,唯窮而已!
    因為,他們都是一代國君和一方諸侯。蘇秦和張儀,家裡都沒啥錢,都著急作大官、掙大錢,想法就像我們像普通人。為了儘快找個好老闆,一出山,他們繞著齊楚燕韓趙魏秦……開始到處漂。看來,北漂、滬漂,誰也別覺得悽悽慘慘戚戚。求職之路,能有好事送上門的不是命好就是神人,普通人都得漂……至少,也得漂一陣。
  • 謀略家蘇秦、張儀的老師是誰?網友:竟然是他!
    謀略家的鼻祖是誰?恐怕很多人並不知道答案,其實他就是我們都聽過但卻不十分了解的鬼谷子。鬼谷子的真實姓名叫王詡,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鬼谷子的一生教了許多的弟子,他號稱自己有500弟子,最著名的就是龐涓,孫臏,蘇秦,張儀等人,他的弟子還有很多,在每一行都十分出眾。鬼谷子精通百家學說,他融會貫通百家學說,自創了陰陽說。鬼谷子的一生只下過一次山,但是他的弟子們卻把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攪得天翻地覆,在進山之前,這些人都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是在出山之後個個都大放光彩。
  • 縱橫家的較量:蘇秦和張儀誰更厲害?看一個人就知道了
    前段時間,在熱播的影視連續劇《羋月傳》中,張儀非常時尚,網友們嘲笑他的「時尚」時,不禁被他的聰明才智和策略所折服。除了張儀,我今天要講的另外兩個相關人物公孫衍和蘇秦也出現在劇中。
  • 歷史的黑色幽默:魏人張儀曾出賣了魏國,魏國卻成他最後庇護所
    張儀不但懷才不遇,還被人無緣無故誤會是小偷痛打一頓,斯文掃地,可以說是倒黴透頂了。不過,就在跌入谷底之際,張儀的人生轉折點卻悄然到來了。此時,張儀的老同學蘇秦在崤山以東合縱成功,身掛六國相印,步入了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不過,此時蘇秦卻有一大隱憂:他生怕秦國東出函谷關攻打六國,破壞了尚且不穩定的六國合縱局面。
  • 喝著酒、聊著天,突然被無故暴打,張儀的反映奇了
    戰國時,魏國出了很多人才,像商鞅、張儀、範睢這些不世出的大才,均出自魏國。張儀師從神秘莫測的鬼谷子老先生,同學中還有一位叫蘇秦。但要論學術水平,蘇秦自己都承認不是張儀的對手!張儀張儀出師後開始周遊列國,做的是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工作——縱橫之術。
  • 蘇秦、張儀的歷史故事證明,苦難和磨難不是壞事,立志才是人生大事!
    這是一種痛的領悟! 我們知道蘇秦,張儀出身普通百姓家! 他們不甘於平凡,立志圖強! 為此,他們受盡羞辱、欺騙、冷嘲熱諷! 但是,他們做的是錐刺股、繼續埋頭努力奮鬥! 這就是志氣和志向!
  • 張儀:從棄臣到秦相,絕地反擊,才是一個人最狠的報復
    張儀雖不像武將般可以攻城略地,開疆拓土,卻憑藉自己的智慧與口才,撬動諸侯各國,攪動天下風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張儀連橫破縱的故事。張儀出生魏國,雖是貴族之後,但他父親因連坐被殺,家中早已衰敗不堪。眾人見張儀始終沒有承認,便釋放了他。回到家中,張儀妻子見他如此狼狽,頗為心疼道:「你若不讀書遊說,又怎麼能受到這樣的屈辱呢?」
  • 張儀侍秦——良禽擇木而棲,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以不枉此生
    張儀和蘇秦一起師承於鬼谷子。蘇秦先於張儀得到各國賞識,並在趙要擔任要職。而張儀遊說於各國都沒有被賞識,流落楚國。蘇秦作為張儀的同門,深知他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認為當時天下間,只有他才能操縱秦國,於是想辦法讓他去操縱秦國,讓他想辦法儘量讓秦國不去攻打趙國。便將他召來,並羞辱了他一番。
  • 張儀被誣陷偷玉,被打幾百鞭,他受刑後問妻子:我看舌頭還在嗎?
    張儀和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晃匆匆數年過去,兩個年輕人告別了自己的老師,下山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去了。蘇秦和張儀分別去遊說諸侯,蘇秦早早地得到趙肅侯的器重,同意了他「合縱」的策略。而張儀的遊說之路沒有這麼順利,他曾去往楚國,遊說楚國相國。在酒宴間隙,突然有人稟報丟失了一塊玉璧,而楚國相國的門客說:「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
  • 蘇秦:憑藉一張嘴,掛六國相印,攪動戰國風雲
    春秋戰國時期,各列諸侯秣兵歷馬、爭霸中原,一時間戰馬嘶鳴、喊殺沖天,不知究竟鹿死誰手?花落誰家?歷史之嚴峻形勢,倒逼出雄才、鬼才、奇才和辯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合縱之術」,正出自赫赫有名的蘇秦。蘇秦的崛起,開局並不風順。
  • 帶路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不惜坑買魏國,張儀為何最後死在那裡?
    古代論說客,大概可能最知名的就是蘇秦和張儀了,這對師兄弟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攪動戰國七雄,讓各個國王言聽計從,張儀是魏國貴族之後,蘇秦是洛陽人,早年都在鬼谷子門前學習。足以說明旗鼓相當,但是組合蘇秦被車裂,張儀也死的悽涼。戰國時代,因為蘇秦組織的合縱計劃,導致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秦惠文上任以後,為了粉碎合作計劃,採用了張儀的連橫計劃,然後任用張儀為丞相,派遣他前往東方六國,拆散合縱計劃,張儀出色的完成的任務,並且騙取各個國王屈身事秦。
  • 戰國故事,張儀離間齊、楚之盟
    上次說到佩戴六國相印的蘇秦採用「合縱」的戰略聯合六國,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同學張儀則幫著秦國到各國去遊說,要這些國家和強大的秦國聯合起來攻擊別國,叫做「連橫」。屈原回答:「現在秦國這樣看重楚國,是因為我國和齊國結成了聯盟,如果我國和齊國斷交,一旦有事就孤立無援,秦國還會把我們放在眼裡嗎?張儀乃是出了名的卑鄙小人,他的話不能相信。」但是楚懷王覺得不管這麼多,先把600裡土地拿了再說。屈原擔憂的說:「只怕這600裡土地也只是張儀的一個誘餌,不一定能夠拿到手,大王不妨先派人跟隨張儀到秦國接受商於,等到手以後再和齊國斷交也不遲。」
  • 蘇秦為何能配六國相印?他為何選擇弱燕?貧困時只有燕國看得起他
    蘇秦佩六國相印,遊說諸國,達成了合縱聯盟的關係,並且自己擔任六國聯盟的從約長。迫使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那麼蘇秦到底代表的是哪一個國家的利益呢?其實蘇秦所代表的,只是他自己而已。他智激張儀,讓張儀去秦國,無非就是為了看看兩個人的手段到底誰高明。
  • 最強說客,看蘇秦逆流而上的那些年,如何從一無是處到六國卿相
    蘇秦,戰國時期知名縱橫家、外交家、間諜。他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國合縱,窮困潦倒卻不改志向,處處碰壁卻愈戰愈勇,出身布衣卻位列六國卿相,花團錦簇卻獨愛燕國太后,「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一生充滿傳奇和壯闊。今天我們就走近蘇秦,了解下他的傳奇之路。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家裡以務農為生。
  • 戰國故事,「使我洛陽二畝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成功學典範-蘇秦
    秦國因為啟用商鞅變法,戰國七雄當中就屬秦國最強盛,那其他主要的諸侯國楚、齊、魏、趙、燕、韓六國就有兩個選擇,是諸侯聯合起來用「合縱」的辦法結成南北的聯盟來抵抗秦國呢?還是聯合西邊的秦國,用「連橫」的辦法來結成東西聯盟保存自己呢?在這樣的形勢下,出現了一批縱橫家,他們的代表人物,一個是洛陽的蘇秦,他主張合縱,另一個是魏國人張儀,他主張連橫,他們倆師出同門。
  • 公孫衍合縱,張儀連橫,他倆的四次較量,公孫衍到底輸在哪裡
    可這麼好的辦法,為什麼就是達不到遏秦、弱秦乃至於滅秦的目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從合縱連橫的起源說起了。合縱連橫的始作俑者,應該就是公孫衍和張儀。兩人都是魏國人,可就這倆個老鄉,從第一次見面開始,就開始很不愉快的爭鬥。
  • 秦國有三大功臣,商鞅、白起都不得善終,張儀為何能全身而退
    白起為何沒像商鞅、張儀那樣出逃呢——試問哪個國家容得下白起?張儀的事跡,並不比這兩人高尚,但他在結怨天下的過程中懂得給自己留條後路——魏國。這是因為秦人對他都恨得咬牙切齒、欲殺之而後快,當丞相當到這種地步,恐怕也沒誰了。最開始,由於得到了秦孝公無保留的信任,商鞅尚能保證自己有個強大的靠山。但要命的是,秦孝公死後即位的秦惠王是商鞅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