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秦張儀知道歷史的人都了解,這兩位是歷史上有名的縱橫家。一個連橫,一個合縱。活躍在戰國的舞臺上,當時就有人感慨這兩位是「一怒而諸侯俱」。
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中,蘇秦張儀都曾在鬼谷子門下學藝。學習時這兩位相互不服氣,後來分別下山。蘇秦下山後先後遊說諸侯,始終不得重用,後來回到家後,用功苦讀。學成之後,蘇秦再次出遊,遊說東方六國合縱抗秦,回來後身掛六國相印。一時間風光無二。
蘇秦的老同學張儀下山後也不順利,先後遊說各國諸侯,始終不得重用。後來投到楚國令尹門下。有一次在吃飯時被誣告偷了人家的寶玉,被打了半死。回到家後第一句話竟然是問老婆「我的舌頭還在不在」,聽到回到還在時竟然是長長舒了口氣。見老同學混得很不錯,便決定去投奔蘇秦。
可萬萬沒想到,老同學竟然遲遲不願意見他。好不容易見到老同學,卻被冷冷對待。到了吃飯的時候竟然被安排在堂下,安排的食物竟然跟下人一樣。更讓人難堪的是,吃飯的時候,蘇秦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說什麼憑你的才學不應該混得這麼慘,我不推薦你,是因為你不值得推薦。而後叫人把張儀趕了出去。
張儀從此以後是牢牢記在心裡,發誓要找個大國,跟蘇秦好好較量一番。放眼望去,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西邊的秦國。於是便投奔秦國,後來受到秦王重用,開始遊說東方六國和秦國連橫,來破解張儀的合縱。兩個人在戰國是大放異彩。直到蘇秦快要不行的時候,才跟張儀道出了當時為什麼要羞辱張儀。原來蘇秦覺得張儀的才能完全不在自己之下,所學的東西又和自己相同,即使被自己引薦,也很難得到重用。只有去到秦國才能發揮自己的所學。
可有一個問題,我們再看歷史劇時,雖然有張儀,卻沒有看見他和蘇秦的較量?蘇秦張儀不是在一個歷史時期的嗎?原來和張儀真正相愛相殺
的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公孫衍。
在張儀還未在秦國時,已經因功被提拔為大良造,成為了秦國的頭號權臣。張儀到了秦國後和公孫衍明爭暗鬥,最終趕走了公孫衍。公孫衍回到魏國後,為了抗衡秦國與齊國,主導了「五國相王」,這也是東方合縱運動的開始。
公元前318年,在公孫衍的主導下,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伐秦,因為五國誰都不願意出力,最後被秦國擊敗。
但是公孫衍,並非一無所獲。在五國伐秦的時候,策反了義渠部落。在此後的十年裡,秦國一直不能消滅義渠,直到宣太后色誘義渠王,才消滅義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