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說客,看蘇秦逆流而上的那些年,如何從一無是處到六國卿相

2020-12-17 騰訊網

蘇秦,戰國時期知名縱橫家、外交家、間諜。他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國合縱,窮困潦倒卻不改志向,處處碰壁卻愈戰愈勇,出身布衣卻位列六國卿相,花團錦簇卻獨愛燕國太后,「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一生充滿傳奇和壯闊。今天我們就走近蘇秦,了解下他的傳奇之路。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家裡以務農為生。但蘇秦志向高遠,力求富貴尊榮,不肯埋頭土地,於是到齊國遊學,拜鬼谷子為師。蘇秦學成歸來,卻沒有人賞識,落得十分困窘,親戚朋友大多認為他不務正業,紛紛譏笑他說:「周人歷來以農商為業,追求盈利。你卻丟掉本行去耍口舌,窮困潦倒不是很應該嗎?」

親友的譏笑深深刺痛了蘇秦,他於是閉門不出,埋頭苦讀。蘇秦發現書籍繁多而雜亂,不如專心研究一門學問,於是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多的時間裡,蘇秦苦心鑽研,終於學有所成,對當時國際形勢了如指掌,揣摩出可以遊說各國君主的方法策略。

蘇秦再度出師,求見周顯王,但是東周國小勢弱,並沒有蘇秦的發揮空間,周國大臣也素來輕視蘇秦,蘇秦只好離開周國。這時,蘇秦準確地判斷出秦國實力強悍,「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於是向西來到秦國,求見秦惠王。此時,秦惠王剛剛繼位不久,有意向列國示好,於是不肯任用蘇秦,讓蘇秦幫助秦國兼併天下的主意破滅。

遊說秦惠王失敗,蘇秦於是調整策略,決定整合六國抗秦。蘇秦首先來到趙國,但是國相趙成不喜歡他,於是又前往燕國求見燕文公,他的人生即將峰迴路轉,他所追求的功名富貴即將紛至沓來。

燕文公接見蘇秦,蘇秦首先恭維了燕國之強,接著總結燕國多年安樂、不受戰亂之苦的原因在於和鄰國和睦,指出燕國應和趙國相親,同列國合作抵禦秦國東進,這樣天下為一,可保燕國長治久安。燕文公深受觸動,很快決定資助蘇秦前往趙國遊說趙肅侯結盟。

第二站,蘇秦再次來到趙國,這時國相趙成已死,蘇秦得以求見趙肅侯。蘇秦指出趙國的主要威脅在於秦國,秦強則攻韓魏,韓魏和趙國唇齒相依,趙國也會很快遭殃。為趙國考慮,作為山東主要強國,趙國應支持韓魏,聯合山東諸侯,共同抵禦秦國,這樣足以成就霸業。趙肅侯深表贊同,於是拿出真金白銀,資助蘇秦遊說其他諸侯國聯合抗秦。

這時,秦國派公孫衍伐魏,斬首8萬,準備一鼓作氣繼續攻擊趙國。蘇秦擔心剛有起色的合縱事業被破壞,設計激怒並暗中資助張儀入秦,張儀承諾說服秦惠王暫不攻趙,初見雛形的縱約得以維繫,蘇秦從容不迫地前往韓國求見韓宣王。

第三站,蘇秦求見時,韓宣王繼位不久,正是年輕氣盛。蘇秦大力渲染了韓國地利兵強卻屈服於秦國是值得羞恥的事,接著指出秦國貪得無厭,靠割地求和不可持續,然後趁熱打鐵建議韓國參與合縱。韓宣王聽後熱血沸騰,當即決定追隨趙國腳步,參與合縱抗秦。

第四站,蘇秦來到魏國求見魏襄王,他分析魏國雖然地狹但人口眾多,商業繁茂,國力可以比肩楚國,指出那些勸說魏王事秦的人都是假公肥私的奸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時之功而不顧其後,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隨後他總結魏王不必畏懼秦國,魏國軍力強盛,再和六國合縱,秦國就不足為患了。魏王如醍醐灌頂,同意合縱。

第五站,蘇秦緊接著來到齊國求見齊宣王。他分析齊國國富民強、人口眾多、軍力強盛,僅臨淄一城就能徵調21萬士卒,憑實力完全不必臣服秦國。另一方面,秦齊山水相隔、山高路遠,秦國根本無力攻齊,齊國大可加入縱約和諸侯一起遏制秦國。齊王深表贊同,果斷加入了縱約。

第六站,蘇秦來到楚國求見楚威王。他分析楚國地廣人多、「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楚國和秦國才是「勢不兩立」的對手,如果楚國事秦,則諸侯必然也只能事秦,秦強則楚弱,楚國就會危在旦夕,所以不如防患於未然,加入縱約,這樣山東六國必以楚國為首,楚國霸業可成。蘇秦所說正對楚王心中所想,一拍即合。

就這樣,蘇秦憑著對天下局勢的把握和高超的說服力成功的促成了六國合縱,成為「縱約長」,六國紛紛任蘇秦為相,以維持縱約的執行,創造了一人兼任六國國相的傳奇。

守得雲開見月明,蘇秦走出長期的困頓,實現了後無來者的「並相六國」的人生高峰。隨後,蘇秦從楚國北上向趙王復命,正好經過家鄉洛陽。隨行的車馬輜重和送行的諸侯使者人數眾多,氣派堪比帝王出行。

周顯王聽說後,擔心蘇秦對周國不利,急忙派人清掃道路,派使臣到郊外遠迎慰勞,向蘇秦示好,上演了一場古代版的「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戲碼。

那些曾經譏笑蘇秦不務正業的親友們則更為誇張,他們趴在地上恭敬的服侍蘇秦用餐,甚至不敢仰頭正視蘇秦。蘇秦就問嫂子說:「你曾經對我最傲慢,現在怎麼卻這麼恭順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顯貴又富有」,事實證明「拜金」、「拜權」自古有之,連個性張揚的戰國時代也不例外。蘇秦聽到這個回答感慨萬千:「我還是我,富貴時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更不要說別的人了」,以此推斷,「之前別人待我不好,又如何不能理解,又何須再追究呢?」

不報怨仇,但要報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蘇秦賞賜千金給親戚朋友;曾經有人借給他百錢,他歸還百金;又遍尋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一一回報。蘇秦這點和戰國其他縱橫家大有不同,其他人往往「有恩報恩,有怨報怨」,蘇秦則大氣的多。當然,這可能也說明蘇秦的遭遇要遠遠好過張儀、孫臏這些人:沒有刻骨銘心,又何須執著不忘?

報完恩情,蘇秦才又繼續北上復命,被趙侯封為武安君,開始了新的人生裡程,而這段裡程則將更加波瀾壯闊和波譎雲詭,留給人更多遐想

相關焦點

  • 背井離鄉只為那一枚六國相印,游離在六國國君之中且看他合縱之術
    ,身披六國相印——蘇秦,他的傳奇故事可不單單如此。,好似傳奇人物必然要經歷一番常人所不能接受的挫折一般,蘇秦在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在學成後,就決定遊歷列國,向當時的那些諸侯國的君王推廣他的主張,希望以此受到重用和賞識。
  • 【名人百科】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蘇秦
    賞析:蘇秦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
  • 頭懸梁錐刺股,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為什麼卻沒有一個好結局?
    那時,秦國剛剛經歷了商鞅變法(點此查看商鞅變法),國力強盛,可以說是戰國七雄裡最強的了。因此,蘇秦對於秦國寄託了很大的希望。可惜的是,秦國剛處死商鞅,國民對於說客們十分反感。而秦惠文王也對蘇秦不感冒,蘇秦只好回到客棧一直給秦王寫信,卻都石沉大海。很多職場雞湯文告訴我們,某求職者堅持不懈地給一個公司投簡歷,最後感動了公司,終於被錄用了。誰信誰傻X。
  • 蘇秦:憑藉一張嘴,掛六國相印,攪動戰國風雲
    蘇秦的話語,打動了趙肅侯,又再奉趙國使命,前去遊說韓、魏、齊、楚四國,列舉向秦國卑膝的種種壞處,進而促使合縱思想深入諸侯之心。六國苦於秦國壓制久矣,鬱氣肝結、抒而不發,於是對蘇秦言聽計從。歷史上的稱之為「南北合縱」。
  • 「國學驛站」身配六國相印之蘇秦
    身配六國相印。蘇秦,出生於農家,來自社會底層。曾師從鬼谷子,和張儀是同學,學習縱橫捭闔之術。此術就是學習運用謀略和遊說之術,從戰略的高度處理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政治以及外交鬥爭,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此時的蘇秦,皮衣穿破了,盤纏用盡了,到了彈盡糧絕窮困潦倒的地步。受此打擊,離秦回家。路上,身形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黃的蘇秦,纏著綁腿,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帶著滿臉憔悴與羞愧回家了。
  • 歷史上真實的蘇秦,曾佩六國相印,後被刺客所殺
    每一個讀書人對於「懸梁刺股」這個成語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它喻指讀書人刻苦用功到了忘記身體上的痛楚的程度。可是你知道嗎?「錐刺股」的傳說來自於戰國的縱橫家蘇秦,他用這種方法讀書,最終身佩六國相印。按照一般的道理,一個讀書人,尤其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讀書人,能夠作一國之相,就可以說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為何蘇秦一個人就做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他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取得六個國家國君的信任?
  • 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蘇秦-合縱抗秦的六國相
    老郭一生可謂坎坷,年少時不被主流圈子認可,後來自立圖強終於闖出一塊天地,結果卻被人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歷經磨難終成大器,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郭德綱說的故事的原型,佩戴六國相印的蘇秦。蘇秦是今天河南洛陽人。早年據說投身鬼谷子門子。
  • 身配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出兵,「老實人」蘇秦的故事
    而蘇秦就是」縱橫家「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說起蘇秦,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那麼」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錐刺股講述的就數蘇秦奮發學習的故事,這個故事到現在還一直在激勵著大家。蘇秦從小家境貧寒,更有《戰國策》記載: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
  •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掛六國相印的蘇秦,戰國最強間諜
    ,這個人就是蘇秦,戰國最強間諜,而且還是一個雙料間諜。 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出山了之後,遊說六國主張合縱攻秦,與張儀主張的橫強是對抗的情況,而這個時候秦國正是秦昭襄王執政的時候,可是蘇秦的並沒有被任何君主重用,回家的時候他的嫂子都瞧不起他
  • 掛六國相印的蘇秦,他平時是怎麼辦公的,能忙得過來嗎?
    蘇秦作為戰國時期頂級的外交人員,沒有背景,沒有軍功,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居然能掛六國的相印,實在是底層勵志的故事。考慮到蘇秦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對人性的揣摩,是發達情商和恰到好處的蠱惑,實在應該是現代銷售界崇拜的人物。這個掛著六個相印的奇男子是不是能全權處理東方六國的政務呢?
  • 蘇秦: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是真心話嗎?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縱橫家蘇秦曾說過: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這句話是他的真心話嗎?很可能不是!「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這句話出自蘇秦,可能很多人是通過郭德綱而熟知的,大意就是蘇秦說,如果自己家裡能有二頃田地,自己就在家種地了,怎麼可能奔波於六國只見,最終佩戴了六國的相印,指一個人有的東西很少,於是就去爭取,最終爭取到了更大的利益。
  • 蘇秦:我本想好好種個地,誰想到身掛六國相印
    說到「凡爾賽文學」,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比如一位很有名的歷史人物——蘇秦。蘇秦要說蘇秦的家庭呢,也就是一個農村家庭,家裡以務農為生。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在外遊歷多年,卻沒有混出什麼樣子,潦倒而歸。
  • 哥嫂不給蘇秦飯吃,等蘇秦掛六國相印後,他用什麼手段對待哥嫂?
    但是在戰國時期,思想愚昧,蘇秦的哥哥嫂子認為:「這麼大個人了,卻還靠父母養活,也不下地勞動,只會每天看書,活像一個窩囊廢。」最終,蘇秦的哥哥嫂子要同蘇秦分家,蘇秦無奈同意了。蘇秦的哥哥嫂子以蘇秦不能種地,將所有的土地都給奪走了。等蘇秦分了家後,他的父母年紀大了,每天只能掙夠自己的嚼穀。蘇秦又無地可種,因此連飯都吃不上。
  • 戰國故事,「使我洛陽二畝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成功學典範-蘇秦
    蘇秦到了趙國,對趙肅侯說:「如今秦國最注目的就是趙國,秦國不敢發兵來侵犯是因為西南邊有韓國和魏國擋住了秦國,要是秦國去打韓國和魏國,韓國、魏國投降了,趙國可就保不住了,趙、韓、魏、燕、齊、楚的土地比秦國大很多,軍隊比秦國多十倍,要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還怕打不過他們?為什麼一個個都送自己的土地去逢迎秦國呢?
  • 佩六國相印,嚇得秦軍十五年不敢出關,鬼谷傳人蘇秦為何被車裂?
    蘇秦出生年月不詳,雒陽(今河南洛陽人),自幼家貧,年少時到齊國求學,拜入鬼谷門下,學成後外出遊學多年,但一無所獲,後狼狽回到家鄉,受盡家人和同鄉的恥笑。蘇秦回家後,找到姜太公留下的《周書陰符》一書刻苦鑽研,為了讓自己集中精力讀書,不惜頭懸梁,錐刺股,一年後學有所成,悟出「合縱連橫」之術,於是開始周遊列國,希望可以換得榮華富貴。大家對蘇秦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佩六國相印」,聯合六國抵抗秦國。其實蘇秦一開始並沒有想著聯合六國與秦國對抗,反而是想勸秦國吞併六國。
  • 「錐刺股」的蘇秦:戰國時六國在此築臺,隆重為其封相佩印
    小時候,就從大人和老師的口中知道,古時候有個與「頭懸梁」的東漢孫敬一樣學習刻苦「錐刺股」的蘇秦,最終佩六國相印,受人敬仰。 《續安陽縣誌》載:「在柴庫村西,周世王三十六年(前333年),蘇秦合縱擯秦,盟六國於洹河之上,即其地也。臺為盟壇舊址,高約二丈許,周圍約十五丈,似小土山。也曰封相臺,俗呼鳳凰臺蓋轉音也。」由於年長日久,燒磚掘土,已被破壞,現僅存三個一丈多高的土堆,像是墓冢。
  • 出自鬼谷,佩六國相印,他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上)
    蘇秦是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人,早年拜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歷多年,窮困潦倒。曾去過秦國,當時孝公已逝惠王在位;又是剛誅殺商鞅,惠王正厭煩說客的時候,不肯任用蘇秦,他只能狼狽而歸。蘇秦聽了這些話萬分慚愧,把自己關在書房。看著滿目的書籍,心想:我讀了這麼多的書,到最後卻不能獲得回報,肯定是我讀得還不夠努力。想到此蘇秦更加投訴地去讀書了,晚上睏倦了就用錐子刺自己來保持清醒,這就是著名的「錐刺股」的由來。
  • 蘇秦——我本來只想做個富家翁,為何你們非要逼我佩六國相印?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紅塵觀史記》系列第22篇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在世界歷史上被稱為是「智慧之源」,因為這幾十年內「聖人」輩出,為後人指明了方向,影響力甚至一直到現在都未曾減弱。
  • 生前六國拜相,死後為自己復仇,戰國這一牛人是怎麼做到的
    導語我們常說,相國位高權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個人一生中,能成為一個國家的相國,都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戰國時期有一位牛人,竟身授六國相印,權傾天下,一時無兩。而在他死後,竟然還能用計策為自己復仇。這個人是誰,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 他曾經被家人冷落,後來功成燕國,身佩六國相印,家人跪迎
    ——蘇秦曾身佩六國相印,合縱六國共同抗秦,使得秦國十五年不敢東出函谷的蘇秦,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概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蘇秦的經歷。回到家的蘇秦衣裳破爛,蓬頭垢面,鬍子拉渣,一副貧困潦倒的模樣。被家人冷落家人本想蘇秦外出求學多年,會謀得一官半職才回來,可沒想到現在竟落魄到這副模樣。當他進家時妻子正在旁邊織布,看他衣裳如此破爛也不為他縫補,嫂子在家也不給他作飯,連父母都沒正眼看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