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蘇秦

2020-12-18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蘇秦(前337-前284年),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裡人據(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戰國時期的韓國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

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蘇秦的行為惹惱了齊國的大夫們,被齊國所收買的刺客刺殺。

【歷史功過】

蘇秦是戰國時著名縱橫家。蘇秦連橫說秦惠王「書十上說而說不行」。憑著堅強毅力終於在燕國打動燕文候而一舉成名。促成了六國之王結盟於洹水,蘇秦也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國相印的風雲人物,取得了榮華富貴。

【歷史典故】

刺股懸梁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賞析:蘇秦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周書陰符",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髮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

天府之國

戰國時期,蘇秦到秦國對秦惠王進行遊說,希望他接受連橫的建議,他對秦惠王說:「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裡,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但秦惠王並不為所動。見《戰國策·秦策一》。後以「天府之國」專指四川。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袂雲汗雨

出處:《晏子春秋·雜下九》

釋義:後形容行人之多。

賞析:戰國時,蘇秦遊說齊宣王抗秦說:「臨淄共有七萬戶,每戶有三個男人充兵,地廣人多,眾人把衣袖舉起來就好像帳幕,每人揮一把汗就好像下雨,實力如此強大怎麼能屈服於秦國呢?」清王韜《淞濱瑣話·畫船紀豔》:「士女麇至,幾於袂雲汗雨。」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釋義:用來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韓策一》。

賞析:戰國時,蘇秦到韓國去遊說韓宣惠王抗秦,他說:「韓國擁有最先進的弩機,地理位置優越,人口也眾多,士兵也非常勇敢。這樣強大的國家要是向秦國稱臣屈服會讓人恥笑,俗話說: 『寧可當雞的嘴巴而不能當牛的尾巴。』」宣惠王聽到一人蘇秦的評價後決定抗秦。

覆醴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

釋義:以「覆醴」用為隱瞞真相而代人受過的典故。

賞析:戰國時的遊說之士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軒裡(今河南洛陽東)人,是戰國時期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他說,他的鄰居遠出為吏,妻子在家與人私通。等到這人快回來的時候,姦夫深感憂慮。妻子告訴姦夫: 「我已經準備下酒等他了。」過了兩天,丈夫到家,妻子叫妾進酒。妾知道是毒酒,兩相為難,乃假裝跌倒而棄酒於地,因此遭到主人的鞭打。三國魏嵇康《釋私論》:「主妾覆醴,以罪受戮;王陵庭爭,而陳平傾旨。」

【人物傳說】

「二百五」的由來

傳說戰國蘇秦(齊王的說客)被殺,齊王很惱怒,要為蘇秦報仇。可一時拿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泰的頭從屍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一道榜文:「蘇秦是個內奸,殺了他黃金千兩,望來領賞。」榜文一貼出,就有四個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說:「這可不許冒充呀!」四個人又都咬定說自己幹的。齊王說:「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各分得多少?」四個齊聲回答:「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二百五」就這樣流傳下來。(形容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為「二百五」。)

【生平大事】

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

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紛爭不斷。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縱橫馳騁,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獲取功名。而在這些謀臣策士之中,蘇秦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他以自己出色的口才、過人的謀略,勸說六國國君聯合,並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六國丞相。

蘇秦早年師從有名的辯論家鬼谷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希望靠自己的口才謀得一官半職,但卻一無所成,最後窮困潦倒地回到了家裡。他的家人甚至家裡的僕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認為他想靠搬弄口舌謀生是不可能的事情。蘇秦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並下決心爭一口氣,做出一番成就。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本後來證明改變他的一生的書,這本書是經過鬼谷子先生眉批的,傳說是西周開創者姜太公手書的《陰符》。在得到了這本書後,蘇秦開始全身心地投入鑽研。一年之後,蘇秦覺得自己已經領會了書中的知識,並可以靠這些知識來遊說各國君主了,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外出遊說生涯。

作為說客,蘇秦的運氣實在不太好。他先後去了秦國和趙國,口若懸河地向兩國君主遊說自己的治國謀略,但卻吃了閉門羹。蘇秦又趕往燕國,用了一年的時間,終於有了晉見燕文侯的機會。他對燕文侯陳述燕國的危機,指出合縱政策對燕國的好處,燕文侯甚受感動,並立即採納了蘇秦的建議,還委派蘇秦帶著燕國國君的書信,去說服其他五國的國君也一起站在一條線上共同抗擊秦國。這樣,蘇秦終於擺脫了厄運,開始了偉大的縱橫家之路。

他合縱宣傳的第一站就是趙國,他雄辯滔滔地向趙蕭侯分析國際間的局勢,指出合縱對趙國的好處。趙蕭侯被他的言辭打動了,答應了六國合縱的計劃。旗開得勝後,蘇秦又輕易就說服了韓國和魏國,接下來又東去齊國,說服了齊王,最後又南下遊說楚國。因為六國都害怕秦國,故六國聯盟很快就團結了起來,蘇秦順理成章地成了合縱聯盟的盟主,同時兼任六個國家的相國,名震天下。強大的秦國聽到六國聯盟的消息後大吃一驚,此後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谷關內進攻,六國得到暫且的安寧。合縱政策在蘇秦的領導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蘇秦也因此被趙國封為武安君。

不久,燕文侯去世,燕昭王繼位,齊國趁機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為了報答燕國的知遇之恩,蘇秦出使齊國,利用燕昭王為秦國女婿這點來遊說齊宣王,讓齊國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土地。蘇秦立下大功,也因此受到了燕昭王的重用。為了報齊國奪城池之仇,燕昭王決定攻打齊國,而蘇秦卻獻計給昭王,勸說他應該先設法削弱齊國國力,讓齊國與別的國家發生戰爭,燕國便可盡收漁翁之利。此時,蘇秦與昭王的母親燕後私通的事情暴露,為了避免尷尬,蘇秦自願到齊國做奸細。於是昭王便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到達齊國後,蘇秦得到了齊宣王的重用,齊宣王還聽了他的建議攻打宋國。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是齊國實力也因戰而衰弱。蘇秦在齊國,繼續作削弱齊的工作。他勸齊王大興土木,縱情享樂,對外則大肆戰爭,廣樹仇敵。齊國與秦國關係不斷惡化,齊國國力也漸漸疲衰。

齊國日漸衰弱,四面樹敵,蘇秦頻繁的間諜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齊王將蘇秦車裂於市。蘇秦死後,燕趙魏秦韓五國聯合,在燕將樂毅的帶領下大舉攻齊,連陷城池七十餘座,齊王被殺。齊國後來雖然又奪回國土,國力卻大衰,從此一蹶不振。蘇秦的六國合縱抗秦的計劃最終也成了泡影。而蘇秦卻用忠誠和一腔鮮血使得燕國幾乎吞併了全部的齊國,對於燕國來說,這個利益是巨大的。而蘇秦的命運,就只落下千古綿綿不斷的哀嘆。

【秘聞軼事】

走馬觀碑,目識群羊

走馬觀碑說的是蘇秦很聰明,他的老師感到自己教不了蘇秦什麼了,於是帶蘇秦去洛陽城拜訪名士,兩人騎馬走到洛陽城外,蘇秦卻一邊看著路邊的石碑一邊走,他老師說你要看的話那看完咱們再走吧,蘇秦卻說我已經看完了,老師不相信,蘇秦就把石碑上的內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他老師驚嘆道:「季子啊季子!真是神人!」蘇秦走馬觀碑,消息不脛而走,傳為美談。

目識群羊說的是蘇秦在路上看到一群羊走過,能夠說出其中黑色羊與白色羊的數目,蘇秦真的很聰明……

蘇秦位重本遭忌妒:巧言令色徒惹是非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蘇秦早年在鬼谷子先生門下學習縱橫捭闔之術,他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學業精進。蘇秦學業有成,辭別鬼谷子先生時,鬼谷子先生考察了他一番,蘇秦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不想鬼谷子先生眉頭直皺,臉上並無喜悅。

蘇秦把話說完,怯生生地問:「先生,我說錯什麼了嗎?先生為何臉有異色?」

鬼谷子先生語重心長地對蘇秦說道:「你說得很好,並無錯漏。事不可盡,盡則失關。美不可盡,盡則反毀。你只知善辯的好處,唯恐不能發揮至極處,卻不知善辯之能遭人忌妒,若一味恃弄,禍不可測啊。」

後來,蘇秦到各國遊說,最終配六國相印,權傾一時。但他在燕國受到人的忌妒,怕燕王殺他,就自請到齊國做燕王的奸細。他花言巧語地使齊王信任了他,但他的頻繁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於是,齊王將蘇秦車裂於市。

精美的器具讓人覬覦,但也讓人你爭我奪,造成對其本身的傷害,這正是它自我炫耀的結果。由此引申開來,巧言善辯自有它的益處,不過,過於玩弄辭令也會傷害自身,於事有誤。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音希聲」「大言若訥」,看來。該表現時盡力表現,不該表現時故裝糊塗。才算得其方圓之道的精妙。

生報死仇

燕易王的母親,是燕文侯的夫人。與蘇秦私通。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卻對蘇秦的待遇更加優厚。蘇秦恐怕被殺,就勸說燕王:「我留在燕國,不能使燕國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齊國,就一定能提高燕國的地位。」燕王說:「一切聽任先生去做吧。」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齊國。齊宣王便任用他為客卿。

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位後,齊國大夫中有許多人和蘇秦爭奪國君的寵信,因而派人刺殺蘇秦,蘇秦當時沒死,帶著致命的傷逃跑了。齊王派人捉拿兇手,然而沒有抓到。蘇秦將要死去,便對齊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請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馬分屍示眾,就說:『蘇秦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 』,這樣做,刺殺我的兇手一定可以抓到。」當時,齊王就按照他的話做了,那個刺殺蘇秦的兇手,為了邀功,果然自動出頭露面了,齊王因而就抓捕他殺了。燕王聽到這個消息說:「齊國為蘇先生報仇,作法也太過分啦。」

蘇秦死後不久,他為燕國破壞齊國的一些事實才洩露出來。

【名人評說】

太史公曰: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閒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歷史遺蹟】

蘇秦墓

蘇秦墓位於淄川區經濟開發區南蘇村。墓冢封土高約5米,直徑20米,長約40米,佔地約1000平方米,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南原有一橋,名曰蘇相橋,為古般陽二十四景之一。

明縣誌按《史記》記載:「蘇秦為燕說齊,齊王用之,因與齊大夫爭寵刺殺之,乃葬於此」。

【歷史啟示】

蘇秦: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堅持不懈就能獲得成功。俗話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我們不倦不息,努力不輟,最後就一定能達到目的。工夫下到,自然水到渠成。

戰國時的謀略家蘇秦年輕時,變賣洛陽家中的財產,前往秦國實現自己的抱負。繼承王位不久的秦惠王接見了蘇秦。聽過蘇秦的話之後,秦惠王覺得他誇誇其談,華而不實,就婉言回絕了他。

此後蘇秦在鹹陽,先後十次上書秦王,大談武力是通向和平道路的基礎。無奈秦惠王不為所動。時間一長,蘇秦的錢全部花光,後來都沒有鞋子穿了,只好自己編雙草鞋,背著又髒又爛的行李回到洛陽家中,他的妻子見他一副窮困潦倒的模樣,連正眼都不瞧他,父母也懶得跟他說話,嫂嫂不給他做飯吃,蘇秦只好像老鼠一樣垂頭喪氣地蹲在牆角受氣。

蘇秦沒有氣餒,他決心奮發圖強。痛定思痛,蘇秦知道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學識不夠,他咬牙決定一切從零開始,發憤讀書,研究各國之間的利害關係。他找來古代的《陰符經》日日苦讀,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謀略,並與當時七國的種種利害衝突聯繫起來。在一年的苦讀期間,蘇秦沒吃過一頓飽飯,睡過一次好覺,他用繩子將頭髮拴在房梁上,每當打瞌睡的時候,就拿鐵錐子刺痛自己,鮮血流下來,一直淌到了大腿上。一年後,蘇秦已對時局了如指掌,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時勢的戰略。

蘇秦再度出山,這次他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國,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國強大的方針政策,同時強調只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聯手,才能夠解除秦國的威脅。

燕文侯很讚賞蘇秦的觀點,資助他車輛與金帛前去遊說趙國,在趙國,蘇秦的一番理論使趙王茅塞頓開,趙王封蘇秦為武安君,給他100輛豪華車輛,白璧百雙,黃金萬鎰及數不清的綾羅綢緞,讓他帶著去向其他的國家宣揚「合縱」,一起聯合起來抗擊秦國。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蘇秦的功夫下到了,自然就換來了成功。他周遊列國,「以三寸之舌為帝王師」,說得韓、魏、楚、齊各路諸侯怦然心動。很快,蘇秦便取得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位置,在蘇秦執政期間,秦國十五年不敢東出函谷關一步。

能決定一件事情結果的,往往不是我們的才華,而是我們為之奮鬥的過程是否能持之以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相關焦點

  •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掛六國相印的蘇秦,戰國最強間諜
    ,這個人就是蘇秦,戰國最強間諜,而且還是一個雙料間諜。 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出山了之後,遊說六國主張合縱攻秦,與張儀主張的橫強是對抗的情況,而這個時候秦國正是秦昭襄王執政的時候,可是蘇秦的並沒有被任何君主重用,回家的時候他的嫂子都瞧不起他
  • 歷史上真實的蘇秦,曾佩六國相印,後被刺客所殺
    「錐刺股」的傳說來自於戰國的縱橫家蘇秦,他用這種方法讀書,最終身佩六國相印。按照一般的道理,一個讀書人,尤其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讀書人,能夠作一國之相,就可以說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為何蘇秦一個人就做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他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取得六個國家國君的信任?
  • 哥嫂不給蘇秦飯吃,等蘇秦掛六國相印後,他用什麼手段對待哥嫂?
    蘇秦先後遊說了趙肅侯、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達成六國合縱聯盟。蘇秦這時可謂風光無限,他利用自己的外交才能,遊說了六國君主,自己擔任了六國的合縱長。蘇秦遊說六國君主這時蘇秦的地位,比六國的君主還要高,他被任命為六國的相國,掛著六國的相印。誰能想到當初那個備受屈辱的書生,會有如此輝煌的一刻,他成為了六國中最有權勢的人。
  • 頭懸梁錐刺股,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為什麼卻沒有一個好結局?
    他憑藉自己的智慧獲得了國君們的賞識,成為了六國的丞相,一時風光無限。他去齊國做間諜,齊閔王還把他當成心頭肉,掌上寶,最後卻懇求齊閔王處死自己,了卻此生。他就是著名縱橫家——蘇秦。又過了一年,蘇秦覺得自己的學問大有進步,於是再度出發。他來到了燕國,燕文侯十分重視他,並且很誠懇地向他請教。蘇秦也坦然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覺得,目前秦國雖然強大,但是如果剩餘的六國聯合起來,實力比秦國強大得多,與其被秦國各個擊破,不如早點結成聯盟。
  • 蘇秦:憑藉一張嘴,掛六國相印,攪動戰國風雲
    抗秦之謀,始於蘇秦蘇秦又向六國一一兜售,但過程也是百般曲折。其合縱抗秦的理念,在趙國一無用處,連地偏弱小的燕國,也沒有給予積極回應。蘇秦隱忍了足足一年之久,才得以在燕文侯面前遊說。蘇秦的話語,打動了趙肅侯,又再奉趙國使命,前去遊說韓、魏、齊、楚四國,列舉向秦國卑膝的種種壞處,進而促使合縱思想深入諸侯之心。六國苦於秦國壓制久矣,鬱氣肝結、抒而不發,於是對蘇秦言聽計從。歷史上的稱之為「南北合縱」。
  • 「國學驛站」身配六國相印之蘇秦
    身配六國相印。蘇秦,出生於農家,來自社會底層。曾師從鬼谷子,和張儀是同學,學習縱橫捭闔之術。此術就是學習運用謀略和遊說之術,從戰略的高度處理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政治以及外交鬥爭,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蘇秦的第一次面試,是在秦國。雖然是初出茅廬,但他眼光毒辣。他縱觀各諸侯國,唯秦國邊疆穩固,政令通達,國富民強,有併吞天下的潛力。蘇秦將自己滿腔抱負和謀略化成的「連橫之術」(秦國用遠交近攻的方法逐個擊破東方六國),一股腦的全獻給秦惠王。然而,秦王還是拒絕了。此後,又初心不改,一連上書十數次,仍然不被秦王採納。
  • 掛六國相印的蘇秦,他平時是怎麼辦公的,能忙得過來嗎?
    蘇秦作為戰國時期頂級的外交人員,沒有背景,沒有軍功,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居然能掛六國的相印,實在是底層勵志的故事。考慮到蘇秦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對人性的揣摩,是發達情商和恰到好處的蠱惑,實在應該是現代銷售界崇拜的人物。這個掛著六個相印的奇男子是不是能全權處理東方六國的政務呢?
  • 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蘇秦-合縱抗秦的六國相
    蘇秦記得郭德綱在一個節目中說過:是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配六國相印?老郭一生可謂坎坷,年少時不被主流圈子認可,後來自立圖強終於闖出一塊天地,結果卻被人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歷經磨難終成大器,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郭德綱說的故事的原型,佩戴六國相印的蘇秦。蘇秦是今天河南洛陽人。早年據說投身鬼谷子門子。
  • 佩六國相印,嚇得秦軍十五年不敢出關,鬼谷傳人蘇秦為何被車裂?
    文|書生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以口舌而名垂青史的謀略家,最成功的應該要數佩六國相印的蘇秦了吧。蘇秦回家後,找到姜太公留下的《周書陰符》一書刻苦鑽研,為了讓自己集中精力讀書,不惜頭懸梁,錐刺股,一年後學有所成,悟出「合縱連橫」之術,於是開始周遊列國,希望可以換得榮華富貴。大家對蘇秦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佩六國相印」,聯合六國抵抗秦國。其實蘇秦一開始並沒有想著聯合六國與秦國對抗,反而是想勸秦國吞併六國。
  • 蘇秦: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是真心話嗎?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縱橫家蘇秦曾說過: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這句話是他的真心話嗎?很可能不是!「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這句話出自蘇秦,可能很多人是通過郭德綱而熟知的,大意就是蘇秦說,如果自己家裡能有二頃田地,自己就在家種地了,怎麼可能奔波於六國只見,最終佩戴了六國的相印,指一個人有的東西很少,於是就去爭取,最終爭取到了更大的利益。
  • 最強說客,看蘇秦逆流而上的那些年,如何從一無是處到六國卿相
    蘇秦,戰國時期知名縱橫家、外交家、間諜。他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國合縱,窮困潦倒卻不改志向,處處碰壁卻愈戰愈勇,出身布衣卻位列六國卿相,花團錦簇卻獨愛燕國太后,「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一生充滿傳奇和壯闊。今天我們就走近蘇秦,了解下他的傳奇之路。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家裡以務農為生。
  • 「錐刺股」的蘇秦:戰國時六國在此築臺,隆重為其封相佩印
    小時候,就從大人和老師的口中知道,古時候有個與「頭懸梁」的東漢孫敬一樣學習刻苦「錐刺股」的蘇秦,最終佩六國相印,受人敬仰。 最近才知道,蘇秦佩六國相印的「封相臺遺址」,竟然就在瑞視覺所在的安陽,距離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不過3公裡的距離。 在安陽市某金融部門工作的A兄「導航」下,很容易的就從G107國道穿過柴庫村,看到了村西100多米外的「封相臺遺址」。(王子瑞 攝)
  • 蘇秦:我本想好好種個地,誰想到身掛六國相印
    說到「凡爾賽文學」,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比如一位很有名的歷史人物——蘇秦。蘇秦要說蘇秦的家庭呢,也就是一個農村家庭,家裡以務農為生。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在外遊歷多年,卻沒有混出什麼樣子,潦倒而歸。
  • 戰國故事,「使我洛陽二畝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成功學典範-蘇秦
    燕文公很贊成蘇秦的說法,就給他準備了禮物和車馬,請他去和趙國聯絡。蘇秦到了趙國,對趙肅侯說:「如今秦國最注目的就是趙國,秦國不敢發兵來侵犯是因為西南邊有韓國和魏國擋住了秦國,要是秦國去打韓國和魏國,韓國、魏國投降了,趙國可就保不住了,趙、韓、魏、燕、齊、楚的土地比秦國大很多,軍隊比秦國多十倍,要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還怕打不過他們?
  • 蘇秦為何能配六國相印?他為何選擇弱燕?貧困時只有燕國看得起他
    蘇秦佩六國相印,遊說諸國,達成了合縱聯盟的關係,並且自己擔任六國聯盟的從約長。迫使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那麼蘇秦到底代表的是哪一個國家的利益呢?其實蘇秦所代表的,只是他自己而已。他智激張儀,讓張儀去秦國,無非就是為了看看兩個人的手段到底誰高明。
  • 蘇秦——我本來只想做個富家翁,為何你們非要逼我佩六國相印?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走出燕王宮殿後,蘇秦再次仰天長嘯,將心中塊壘一吐而出:「天下,我蘇秦又來了——這次是真的來!。」佩六國相印,風光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大家都知道「萬事開頭難」的道理,這其實放在任何一行都通用,有了燕國的全力支持和燕文侯的背書,蘇秦接下來的遊說事業就一帆風順了。
  • 丞相被刺殺身亡,臨死前說:如果想給我報仇,請把我五馬分屍!
    蘇秦首先前往當時最強大的秦國,希望能夠得到大展宏圖的機會。不料秦惠王討厭說客,並不賞識他。蘇秦失落萬分,憤而離開秦國,決定聯合其他六國,共同對付秦國。 隨後,蘇秦遊說六國諸侯,號召大家團結一致對抗秦國的擴張,達成了合縱聯盟。合縱的成功,也使蘇秦走上了人生巔峰,他不僅擔任「從約長」(合縱聯盟的聯盟長),而且「並相六國」,同時擔任六國丞相,佩戴六國相印。 蘇秦的合縱策略也改變了戰國的格局,使秦國被迫停止了向西擴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 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多大?
    歷史著名人物呂不韋、範雎在秦國都當過丞相,除秦王就是呂不韋有權力了。範雎似乎是文官首領,白起是武將首領。範、白失和,範雎害死白起,可見丞相權力相當大。丞相這一職位始終是高官,有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百官首領;有時是文官首領,文武並列。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也不小。
  • 身配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出兵,「老實人」蘇秦的故事
    而蘇秦就是」縱橫家「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說起蘇秦,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那麼」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錐刺股講述的就數蘇秦奮發學習的故事,這個故事到現在還一直在激勵著大家。蘇秦從小家境貧寒,更有《戰國策》記載: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
  • 鬼谷傳人,合縱奇才,執六國相印,卻遭車裂?真相究竟是什麼?
    蘇秦列傳根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生於東周雒陽,拜鬼谷子為師,學成後周遊列國,志得意滿,卻屢次遭受打擊,無人認同他,即便回到家裡,也是母親不認這個兒子,妻子不理他,嫂子都不肯給他做一頓飯。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國終於達成合縱聯盟,而蘇秦本人被任命為「六國宰相」,佩戴六國相印。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前無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