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簡歷】
蘇秦(前337-前284年),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裡人據(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戰國時期的韓國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
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蘇秦的行為惹惱了齊國的大夫們,被齊國所收買的刺客刺殺。
【歷史功過】
蘇秦是戰國時著名縱橫家。蘇秦連橫說秦惠王「書十上說而說不行」。憑著堅強毅力終於在燕國打動燕文候而一舉成名。促成了六國之王結盟於洹水,蘇秦也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國相印的風雲人物,取得了榮華富貴。
【歷史典故】
刺股懸梁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賞析:蘇秦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周書陰符",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髮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
天府之國
戰國時期,蘇秦到秦國對秦惠王進行遊說,希望他接受連橫的建議,他對秦惠王說:「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裡,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但秦惠王並不為所動。見《戰國策·秦策一》。後以「天府之國」專指四川。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袂雲汗雨
出處:《晏子春秋·雜下九》
釋義:後形容行人之多。
賞析:戰國時,蘇秦遊說齊宣王抗秦說:「臨淄共有七萬戶,每戶有三個男人充兵,地廣人多,眾人把衣袖舉起來就好像帳幕,每人揮一把汗就好像下雨,實力如此強大怎麼能屈服於秦國呢?」清王韜《淞濱瑣話·畫船紀豔》:「士女麇至,幾於袂雲汗雨。」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釋義:用來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韓策一》。
賞析:戰國時,蘇秦到韓國去遊說韓宣惠王抗秦,他說:「韓國擁有最先進的弩機,地理位置優越,人口也眾多,士兵也非常勇敢。這樣強大的國家要是向秦國稱臣屈服會讓人恥笑,俗話說: 『寧可當雞的嘴巴而不能當牛的尾巴。』」宣惠王聽到一人蘇秦的評價後決定抗秦。
覆醴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
釋義:以「覆醴」用為隱瞞真相而代人受過的典故。
賞析:戰國時的遊說之士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軒裡(今河南洛陽東)人,是戰國時期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他說,他的鄰居遠出為吏,妻子在家與人私通。等到這人快回來的時候,姦夫深感憂慮。妻子告訴姦夫: 「我已經準備下酒等他了。」過了兩天,丈夫到家,妻子叫妾進酒。妾知道是毒酒,兩相為難,乃假裝跌倒而棄酒於地,因此遭到主人的鞭打。三國魏嵇康《釋私論》:「主妾覆醴,以罪受戮;王陵庭爭,而陳平傾旨。」
【人物傳說】
「二百五」的由來
傳說戰國蘇秦(齊王的說客)被殺,齊王很惱怒,要為蘇秦報仇。可一時拿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泰的頭從屍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一道榜文:「蘇秦是個內奸,殺了他黃金千兩,望來領賞。」榜文一貼出,就有四個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說:「這可不許冒充呀!」四個人又都咬定說自己幹的。齊王說:「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各分得多少?」四個齊聲回答:「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二百五」就這樣流傳下來。(形容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為「二百五」。)
【生平大事】
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
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紛爭不斷。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縱橫馳騁,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獲取功名。而在這些謀臣策士之中,蘇秦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他以自己出色的口才、過人的謀略,勸說六國國君聯合,並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六國丞相。
蘇秦早年師從有名的辯論家鬼谷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希望靠自己的口才謀得一官半職,但卻一無所成,最後窮困潦倒地回到了家裡。他的家人甚至家裡的僕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認為他想靠搬弄口舌謀生是不可能的事情。蘇秦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並下決心爭一口氣,做出一番成就。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本後來證明改變他的一生的書,這本書是經過鬼谷子先生眉批的,傳說是西周開創者姜太公手書的《陰符》。在得到了這本書後,蘇秦開始全身心地投入鑽研。一年之後,蘇秦覺得自己已經領會了書中的知識,並可以靠這些知識來遊說各國君主了,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外出遊說生涯。
作為說客,蘇秦的運氣實在不太好。他先後去了秦國和趙國,口若懸河地向兩國君主遊說自己的治國謀略,但卻吃了閉門羹。蘇秦又趕往燕國,用了一年的時間,終於有了晉見燕文侯的機會。他對燕文侯陳述燕國的危機,指出合縱政策對燕國的好處,燕文侯甚受感動,並立即採納了蘇秦的建議,還委派蘇秦帶著燕國國君的書信,去說服其他五國的國君也一起站在一條線上共同抗擊秦國。這樣,蘇秦終於擺脫了厄運,開始了偉大的縱橫家之路。
他合縱宣傳的第一站就是趙國,他雄辯滔滔地向趙蕭侯分析國際間的局勢,指出合縱對趙國的好處。趙蕭侯被他的言辭打動了,答應了六國合縱的計劃。旗開得勝後,蘇秦又輕易就說服了韓國和魏國,接下來又東去齊國,說服了齊王,最後又南下遊說楚國。因為六國都害怕秦國,故六國聯盟很快就團結了起來,蘇秦順理成章地成了合縱聯盟的盟主,同時兼任六個國家的相國,名震天下。強大的秦國聽到六國聯盟的消息後大吃一驚,此後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谷關內進攻,六國得到暫且的安寧。合縱政策在蘇秦的領導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蘇秦也因此被趙國封為武安君。
不久,燕文侯去世,燕昭王繼位,齊國趁機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為了報答燕國的知遇之恩,蘇秦出使齊國,利用燕昭王為秦國女婿這點來遊說齊宣王,讓齊國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土地。蘇秦立下大功,也因此受到了燕昭王的重用。為了報齊國奪城池之仇,燕昭王決定攻打齊國,而蘇秦卻獻計給昭王,勸說他應該先設法削弱齊國國力,讓齊國與別的國家發生戰爭,燕國便可盡收漁翁之利。此時,蘇秦與昭王的母親燕後私通的事情暴露,為了避免尷尬,蘇秦自願到齊國做奸細。於是昭王便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到達齊國後,蘇秦得到了齊宣王的重用,齊宣王還聽了他的建議攻打宋國。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是齊國實力也因戰而衰弱。蘇秦在齊國,繼續作削弱齊的工作。他勸齊王大興土木,縱情享樂,對外則大肆戰爭,廣樹仇敵。齊國與秦國關係不斷惡化,齊國國力也漸漸疲衰。
齊國日漸衰弱,四面樹敵,蘇秦頻繁的間諜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齊王將蘇秦車裂於市。蘇秦死後,燕趙魏秦韓五國聯合,在燕將樂毅的帶領下大舉攻齊,連陷城池七十餘座,齊王被殺。齊國後來雖然又奪回國土,國力卻大衰,從此一蹶不振。蘇秦的六國合縱抗秦的計劃最終也成了泡影。而蘇秦卻用忠誠和一腔鮮血使得燕國幾乎吞併了全部的齊國,對於燕國來說,這個利益是巨大的。而蘇秦的命運,就只落下千古綿綿不斷的哀嘆。
【秘聞軼事】
走馬觀碑,目識群羊
走馬觀碑說的是蘇秦很聰明,他的老師感到自己教不了蘇秦什麼了,於是帶蘇秦去洛陽城拜訪名士,兩人騎馬走到洛陽城外,蘇秦卻一邊看著路邊的石碑一邊走,他老師說你要看的話那看完咱們再走吧,蘇秦卻說我已經看完了,老師不相信,蘇秦就把石碑上的內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他老師驚嘆道:「季子啊季子!真是神人!」蘇秦走馬觀碑,消息不脛而走,傳為美談。
目識群羊說的是蘇秦在路上看到一群羊走過,能夠說出其中黑色羊與白色羊的數目,蘇秦真的很聰明……
蘇秦位重本遭忌妒:巧言令色徒惹是非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蘇秦早年在鬼谷子先生門下學習縱橫捭闔之術,他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學業精進。蘇秦學業有成,辭別鬼谷子先生時,鬼谷子先生考察了他一番,蘇秦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不想鬼谷子先生眉頭直皺,臉上並無喜悅。
蘇秦把話說完,怯生生地問:「先生,我說錯什麼了嗎?先生為何臉有異色?」
鬼谷子先生語重心長地對蘇秦說道:「你說得很好,並無錯漏。事不可盡,盡則失關。美不可盡,盡則反毀。你只知善辯的好處,唯恐不能發揮至極處,卻不知善辯之能遭人忌妒,若一味恃弄,禍不可測啊。」
後來,蘇秦到各國遊說,最終配六國相印,權傾一時。但他在燕國受到人的忌妒,怕燕王殺他,就自請到齊國做燕王的奸細。他花言巧語地使齊王信任了他,但他的頻繁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於是,齊王將蘇秦車裂於市。
精美的器具讓人覬覦,但也讓人你爭我奪,造成對其本身的傷害,這正是它自我炫耀的結果。由此引申開來,巧言善辯自有它的益處,不過,過於玩弄辭令也會傷害自身,於事有誤。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音希聲」「大言若訥」,看來。該表現時盡力表現,不該表現時故裝糊塗。才算得其方圓之道的精妙。
生報死仇
燕易王的母親,是燕文侯的夫人。與蘇秦私通。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卻對蘇秦的待遇更加優厚。蘇秦恐怕被殺,就勸說燕王:「我留在燕國,不能使燕國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齊國,就一定能提高燕國的地位。」燕王說:「一切聽任先生去做吧。」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齊國。齊宣王便任用他為客卿。
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位後,齊國大夫中有許多人和蘇秦爭奪國君的寵信,因而派人刺殺蘇秦,蘇秦當時沒死,帶著致命的傷逃跑了。齊王派人捉拿兇手,然而沒有抓到。蘇秦將要死去,便對齊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請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馬分屍示眾,就說:『蘇秦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 』,這樣做,刺殺我的兇手一定可以抓到。」當時,齊王就按照他的話做了,那個刺殺蘇秦的兇手,為了邀功,果然自動出頭露面了,齊王因而就抓捕他殺了。燕王聽到這個消息說:「齊國為蘇先生報仇,作法也太過分啦。」
蘇秦死後不久,他為燕國破壞齊國的一些事實才洩露出來。
【名人評說】
太史公曰: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閒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歷史遺蹟】
蘇秦墓
蘇秦墓位於淄川區經濟開發區南蘇村。墓冢封土高約5米,直徑20米,長約40米,佔地約1000平方米,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南原有一橋,名曰蘇相橋,為古般陽二十四景之一。
明縣誌按《史記》記載:「蘇秦為燕說齊,齊王用之,因與齊大夫爭寵刺殺之,乃葬於此」。
【歷史啟示】
蘇秦: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堅持不懈就能獲得成功。俗話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我們不倦不息,努力不輟,最後就一定能達到目的。工夫下到,自然水到渠成。
戰國時的謀略家蘇秦年輕時,變賣洛陽家中的財產,前往秦國實現自己的抱負。繼承王位不久的秦惠王接見了蘇秦。聽過蘇秦的話之後,秦惠王覺得他誇誇其談,華而不實,就婉言回絕了他。
此後蘇秦在鹹陽,先後十次上書秦王,大談武力是通向和平道路的基礎。無奈秦惠王不為所動。時間一長,蘇秦的錢全部花光,後來都沒有鞋子穿了,只好自己編雙草鞋,背著又髒又爛的行李回到洛陽家中,他的妻子見他一副窮困潦倒的模樣,連正眼都不瞧他,父母也懶得跟他說話,嫂嫂不給他做飯吃,蘇秦只好像老鼠一樣垂頭喪氣地蹲在牆角受氣。
蘇秦沒有氣餒,他決心奮發圖強。痛定思痛,蘇秦知道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學識不夠,他咬牙決定一切從零開始,發憤讀書,研究各國之間的利害關係。他找來古代的《陰符經》日日苦讀,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謀略,並與當時七國的種種利害衝突聯繫起來。在一年的苦讀期間,蘇秦沒吃過一頓飽飯,睡過一次好覺,他用繩子將頭髮拴在房梁上,每當打瞌睡的時候,就拿鐵錐子刺痛自己,鮮血流下來,一直淌到了大腿上。一年後,蘇秦已對時局了如指掌,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時勢的戰略。
蘇秦再度出山,這次他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國,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國強大的方針政策,同時強調只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聯手,才能夠解除秦國的威脅。
燕文侯很讚賞蘇秦的觀點,資助他車輛與金帛前去遊說趙國,在趙國,蘇秦的一番理論使趙王茅塞頓開,趙王封蘇秦為武安君,給他100輛豪華車輛,白璧百雙,黃金萬鎰及數不清的綾羅綢緞,讓他帶著去向其他的國家宣揚「合縱」,一起聯合起來抗擊秦國。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蘇秦的功夫下到了,自然就換來了成功。他周遊列國,「以三寸之舌為帝王師」,說得韓、魏、楚、齊各路諸侯怦然心動。很快,蘇秦便取得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位置,在蘇秦執政期間,秦國十五年不敢東出函谷關一步。
能決定一件事情結果的,往往不是我們的才華,而是我們為之奮鬥的過程是否能持之以恆,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