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蘇秦,曾佩六國相印,後被刺客所殺

2020-12-17 壹典歷史

每一個讀書人對於「懸梁刺股」這個成語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它喻指讀書人刻苦用功到了忘記身體上的痛楚的程度。可是你知道嗎?「錐刺股」的傳說來自於戰國的縱橫家蘇秦,他用這種方法讀書,最終身佩六國相印。按照一般的道理,一個讀書人,尤其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讀書人,能夠作一國之相,就可以說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為何蘇秦一個人就做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他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取得六個國家國君的信任?

蘇秦的出身貧寒,但他是鬼谷子的弟子,在學成了縱橫之術和權謀之道後,他便下了山去遊說各國的國君,以圖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但是他最初選擇的是秦國,因為當時的秦國,可以說在商鞅變法之後,各個方面都在諸侯國中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此次秦國之行,令蘇秦失望了,儘管費盡心機與人脈見到了秦王,可他的主張並不為秦王所採納,反而在滯留秦國的過程中,耗盡了自己的盤纏。最後,只得狼狽不堪地回到家中。

蘇秦回到家中後,他的父母以及妻子都非常的勢利,見到蘇秦如今不得志,不僅不去安慰他,還都不和他說話,甚至連飯都不肯給他做。蘇秦見到此情此景,心中悽涼,但他更加明白這些家人之所一這樣對他,全是因為他沒有官做,生活窘迫,就此找到一本《太公兵法》後,發憤苦讀,一旦晚上想睡覺了,就用錐子直刺自己的大腿,如此苦讀了整整三年,期間家人見他把自己的大腿刺得鮮血淋漓,心中不忍,曾經勸說過他,但他明白只有自己讀出名堂,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一次出遊的蘇秦,擁有了比上次更為豐富的知識和計謀,他選擇了遊說六國國君組成聯盟,共同對抗西方的秦國,憑藉著自己過人的口才和謀略,讓六個國家明白,面對強大的秦國,只有聯合才是眼下六國的生存之道。因此,他們感激蘇秦為他們帶來保國之策,就任命蘇秦為國相。蘇秦後來坐著華麗的馬車途逕自己的家鄉,全家人又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回來,蘇秦也並沒有計較他們之前的冷漠,而是賜予了他們很多的財物,一家人重歸於好。

但是,蘇秦的做法在齊國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於是他就遭遇了刺客的暗殺,受了重傷,在臨終前要齊王把他的人頭懸在城門,宣揚要重賞刺客,從而引出真正的兇手。蘇秦死後,齊王依計行事,果真抓到了兇手。

蘇秦是一位傳奇的縱橫家,他用自己的智慧為六國打造了合縱的戰略,有效抵擋了秦國的進攻。蘇秦雖然出身並不好,但從未為自己的人生設限,因此,他的人生獲得了成功。其實在很多的時候,我們往往只要有勇氣去追夢,總能觸到夢想的陽光。

相關焦點

  • 蘇秦: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是真心話嗎?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縱橫家蘇秦曾說過: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這句話是他的真心話嗎?很可能不是!「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這句話出自蘇秦,可能很多人是通過郭德綱而熟知的,大意就是蘇秦說,如果自己家裡能有二頃田地,自己就在家種地了,怎麼可能奔波於六國只見,最終佩戴了六國的相印,指一個人有的東西很少,於是就去爭取,最終爭取到了更大的利益。
  • 佩六國相印,嚇得秦軍十五年不敢出關,鬼谷傳人蘇秦為何被車裂?
    文|書生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以口舌而名垂青史的謀略家,最成功的應該要數佩六國相印的蘇秦了吧。蘇秦回家後,找到姜太公留下的《周書陰符》一書刻苦鑽研,為了讓自己集中精力讀書,不惜頭懸梁,錐刺股,一年後學有所成,悟出「合縱連橫」之術,於是開始周遊列國,希望可以換得榮華富貴。大家對蘇秦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佩六國相印」,聯合六國抵抗秦國。其實蘇秦一開始並沒有想著聯合六國與秦國對抗,反而是想勸秦國吞併六國。
  • 蘇秦:憑藉一張嘴,掛六國相印,攪動戰國風雲
    春秋戰國時期,各列諸侯秣兵歷馬、爭霸中原,一時間戰馬嘶鳴、喊殺沖天,不知究竟鹿死誰手?花落誰家?歷史之嚴峻形勢,倒逼出雄才、鬼才、奇才和辯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合縱之術」,正出自赫赫有名的蘇秦。蘇秦的崛起,開局並不風順。
  • 蘇秦佩六國相印後歸鄉的真實目的
    比如項羽,攻克鹹陽城後,屬下們都勸他定居在鹹陽,而項羽卻說:「富貴不歸鄉,猶如錦衣夜行。」可見多數人都是熱愛家鄉的。然而蘇秦卻是特例,因為他並不是熱愛家鄉才選擇在佩六國相印時歸鄉的,而是恨家鄉,為什麼呢?有些人出身低,所以在家鄉時多多少少會收到家鄉人的冷嘲熱諷,會說你不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你這輩子都是沒出息的等等之類的話。
  •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這句話是蘇秦用來形容自己的。當初蘇秦是從鬼谷,學成出師,遊歷諸國卻不被重用。於是便鑽研《周書陰符》,研究合縱連橫之術,學成之後,蘇秦先後去洛陽拜見周顯王、去秦國拜見秦惠王、去趙國拜見趙肅侯,均不得重用,蘇秦無奈之際。
  • 蘇秦:我本想好好種個地,誰想到身掛六國相印
    說到「凡爾賽文學」,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比如一位很有名的歷史人物——蘇秦。蘇秦要說蘇秦的家庭呢,也就是一個農村家庭,家裡以務農為生。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在外遊歷多年,卻沒有混出什麼樣子,潦倒而歸。
  • 哥嫂不給蘇秦飯吃,等蘇秦掛六國相印後,他用什麼手段對待哥嫂?
    比如淮陰侯韓信,曾忍受屠夫胯下之辱,但是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了指揮百萬漢軍的大將軍。人的一生難免有高有低,只有堅定信念,爬過最高的山峰,才能看見最美的風景。而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蘇秦,就曾經歷過這一切。讓韓信受辱的是陌生的屠夫,而讓蘇秦受辱的則是他的親人。
  • 「國學驛站」身配六國相印之蘇秦
    身配六國相印。蘇秦,出生於農家,來自社會底層。曾師從鬼谷子,和張儀是同學,學習縱橫捭闔之術。此術就是學習運用謀略和遊說之術,從戰略的高度處理錯綜複雜的國內、國際政治以及外交鬥爭,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鬼谷子蘇秦,素有大志,一心求取功名仕途。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他不顧家人反對,跟隨鬼谷子學習。數年後下山,遊說各國,希望能一展生平所學,實現人生抱負。
  • 【名人百科】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蘇秦
    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蘇秦的行為惹惱了齊國的大夫們,被齊國所收買的刺客刺殺。【歷史功過】蘇秦是戰國時著名縱橫家。蘇秦連橫說秦惠王「書十上說而說不行」。憑著堅強毅力終於在燕國打動燕文候而一舉成名。
  • 戰國故事,「使我洛陽二畝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成功學典範-蘇秦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意思是:「能夠理解和認識別人的人士智慧的。能了解認識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克服自己弱點的人是剛強的。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氣的。始終不失去根基的人能夠長久,肉體死去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長壽的。」今天我們來講一位自強者和強行者-蘇秦。
  • 掛六國相印的蘇秦,他平時是怎麼辦公的,能忙得過來嗎?
    蘇秦作為戰國時期頂級的外交人員,沒有背景,沒有軍功,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居然能掛六國的相印,實在是底層勵志的故事。考慮到蘇秦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對人性的揣摩,是發達情商和恰到好處的蠱惑,實在應該是現代銷售界崇拜的人物。這個掛著六個相印的奇男子是不是能全權處理東方六國的政務呢?
  • 張儀的對手蘇秦竟是假的,和張儀相愛相殺的是誰呢?
    提起蘇秦張儀知道歷史的人都了解,這兩位是歷史上有名的縱橫家。一個連橫,一個合縱。活躍在戰國的舞臺上,當時就有人感慨這兩位是「一怒而諸侯俱」。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中,蘇秦張儀都曾在鬼谷子門下學藝。學習時這兩位相互不服氣,後來分別下山。
  • 他曾經被家人冷落,後來功成燕國,身佩六國相印,家人跪迎
    ——蘇秦曾身佩六國相印,合縱六國共同抗秦,使得秦國十五年不敢東出函谷的蘇秦,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概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蘇秦的經歷。功成燕國蘇秦沒有灰心,繼續尋找下家,一路走走停停的來到了燕國,當時的燕國深處北方,天寒地貧,相對其他六國比較弱小。蘇秦提出的六國合縱正合燕國當時的處境所需,所以燕王很快就接受了蘇秦合縱之策,並拜蘇秦為相,贈以重金,出使其他五國遊說合縱抗秦。
  • 蘇秦——我本來只想做個富家翁,為何你們非要逼我佩六國相印?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走出燕王宮殿後,蘇秦再次仰天長嘯,將心中塊壘一吐而出:「天下,我蘇秦又來了——這次是真的來!。」佩六國相印,風光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大家都知道「萬事開頭難」的道理,這其實放在任何一行都通用,有了燕國的全力支持和燕文侯的背書,蘇秦接下來的遊說事業就一帆風順了。
  • 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蘇秦-合縱抗秦的六國相
    鬼谷子可謂不世出的神人,自己的理論著作晦澀難懂,但是據說只要搞好了做個國家棟梁不成問題,所以他的門下高徒眾多,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全是一等一的精英人物。然而蘇秦師從鬼谷子後,學的確是縱橫之術,結果知識是不能直接當飯吃的,學成後遊歷多年,終究一事無成。自己搞得窮困潦倒,不僅村裡的人常常調侃他,家裡人都不太看得起他。妻子不願搭理他,父母也不太願意跟他說話。
  • 頭懸梁錐刺股,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為什麼卻沒有一個好結局?
    戰國時期有這麼一個人,他為了讓自己好好學習,就將頭髮吊在房梁上,困了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讓「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流傳至今。他憑藉自己的智慧獲得了國君們的賞識,成為了六國的丞相,一時風光無限。他去齊國做間諜,齊閔王還把他當成心頭肉,掌上寶,最後卻懇求齊閔王處死自己,了卻此生。
  • 「錐刺股」的蘇秦:戰國時六國在此築臺,隆重為其封相佩印
    小時候,就從大人和老師的口中知道,古時候有個與「頭懸梁」的東漢孫敬一樣學習刻苦「錐刺股」的蘇秦,最終佩六國相印,受人敬仰。 《續安陽縣誌》載:「在柴庫村西,周世王三十六年(前333年),蘇秦合縱擯秦,盟六國於洹河之上,即其地也。臺為盟壇舊址,高約二丈許,周圍約十五丈,似小土山。也曰封相臺,俗呼鳳凰臺蓋轉音也。」由於年長日久,燒磚掘土,已被破壞,現僅存三個一丈多高的土堆,像是墓冢。
  • 出自鬼谷,佩六國相印,他有怎樣的傳奇故事(下)
    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從形式上來看二國無法長久共存,聯姻只是為了一時的安寧。我為大王考慮,如果楚國和周圍各國聯合起來,孤立秦國,完全可以不用擔心其精銳的士兵;如果楚國還是孤立的話,秦國遲早會攻佔楚國邊塞要地,從而進一步蠶食楚國土地,那樣的話,楚國的境遇可想而知。就像下雨前要提前修補房子;災禍來臨之前就先採取行動。
  • 背井離鄉只為那一枚六國相印,游離在六國國君之中且看他合縱之術
    ,好似傳奇人物必然要經歷一番常人所不能接受的挫折一般,蘇秦在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在學成後,就決定遊歷列國,向當時的那些諸侯國的君王推廣他的主張,希望以此受到重用和賞識。但那時後朝堂上的大臣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逞口舌之利),所以顯而易見這次失敗了,但是蘇秦沒妥協後來又來到秦國的時候正巧新秦王繼位,便遊說秦惠王兼併列國,稱帝而治。
  • 出自鬼谷,佩六國相印,他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上)
    蘇秦是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人,早年拜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歷多年,窮困潦倒。曾去過秦國,當時孝公已逝惠王在位;又是剛誅殺商鞅,惠王正厭煩說客的時候,不肯任用蘇秦,他只能狼狽而歸。他打算去遊說周顯王,但是顯王的進臣們大多認識蘇秦,都輕視他的才能,不相信他的能力。蘇秦只好前往趙國,誰曾想趙肅侯用它弟弟趙成為相,趙成偏偏很不待見蘇秦,他只離開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