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徐夤這首詩是否屬於西崑體

2020-12-14 文海揚波

關於西崑體,金朝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十二》:「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提到過「西崑」,全詩為:

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這是一首評論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句,前兩句引用了李商隱的朦朧詩《錦瑟》中的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原文如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後兩句的意思是:詩人都喜愛李商隱的詩,風格美好,只可惜無人像鄭玄作注古書那樣,為他的作品作出完美註解。

詩中「西崑」指的就是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詩歌影響久遠,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後,宋初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一眾詩人師法李商隱,創《西崑酬唱集》,被稱「西崑派」,所以後世才有人稱李商隱為西崑。

西崑派詩作大抵音律諧美,詞採精麗,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然而諸多西崑體作者多是上流社會之人,詩作鮮有反映現實內容的作品,再加上他們一味模仿李商隱,有其形無其神,有一定的片面性。西崑體在宋初詩壇獨領風騷四十年,後來備受北宋詩文革新人物批評,最終被"江西派"所取代。

「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出自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鶴》這首詩,全詩為:

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新聲乍警初零露,折羽閒飛幾片霜。要伴神仙歸碧落,豈隨龜雁住方塘。三山頂上無人處,瓊樹堪巢不死鄉。

徐夤的詩賦被當時文壇譽為"錦繡堆",此首也不例外,辭藻華美,對仗工整,頗有李商隱的風骨。

從時期上看,李商隱屬於晚唐,徐夤歷經晚唐和五代,西崑體始於宋初,嚴格上來說,徐夤的《鶴》並不屬於西崑體。但徐夤的詩賦深受李商隱的影響,和西崑體又擺脫不了干係。

李商隱的詩,繡織麗字,鑲嵌典故,包藏細密,意境朦朧,對詩的藝術形式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後評者謂其詩「如百寶流蘇,千絲鐵網,綺密瑰妍,要非適用之具」。

而徐夤初始也擅長用華麗的辭藻描摹物象,受李商隱的影響,又不止於詠物表象,而是加入了情感的細膩體驗。如這首七律《恨》:

事與時違不自由,如燒如刺寸心頭。烏江項籍忍歸去,雁塞李陵長系留。燕國飛霜將破夏,漢宮紈扇豈禁秋。須知入骨難銷處,莫比人間取次愁。

全詩著力渲染恨的體驗,穿插項羽烏江自刎,李陵長恨塞外的典故,進一步強調恨的難解難消。

徐夤還有一首七律《東》:

紫氣天元出故關,大明先照九垓間。鰲山海上秦娥去,鱸膾江邊齊掾還。青帝郊坰平似砥,主人階級峻如山。蟠桃樹在煙濤水,解凍風高未得攀。

詩中借用秦娥仙去等典故表達了一種心情遺憾的情緒和時不我待的感慨。本詩更是繼承了李商隱的《錦瑟》意境,運用典故,渲染情感,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從現存的徐夤的詩賦作品來看,在晚唐至五代這一時期,其詩賦的成就是不可忽視的,並且有著他自己的個性特色,被後世譽為「唐賦之後勁,宋賦之先聲」。

綜上,徐夤的《鶴》這首詩已經有了西崑體相似的形體和魂魄,但還不算西崑體,可以把它當作宋初西崑體的前奏。

相關焦點

  • 飛花令,含有歲月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唐·杜甫《遣懷》名在仙班應不老,人間歲月盡飛梭。——元·王寂《酒泉子》風寧可系功名誤,日不能黏歲月遷。——南宋·陸遊《夜坐》下從吾親遊,此事歲月長。——唐·白居易《和答詩十首·答桐花》此心何時遂?感嘆歲月駛。——南宋·陸遊《冬夜讀書》蜀棧秦關歲月遒,今年乘興卻東遊。
  • 「西崑派」及「西崑體」是什麼?當時古文家們對它是怎樣評述的?
    「西崑體」,或稱「昆體」,則指「西崑派」作家作品的共同創作傾向和風格特點。「西崑派」和「西崑體」,因楊億編輯的《西崑酬唱集》詩歌集子而得名。早有文名,先後為太宗、真宗賞識,多次應製作詩。在真宗景德(1004——1009)年間,楊億還同館閣其它詞臣錢惟演、劉筠等十七人相互唱和,詩體以七言詩為主,創作特點是從形式上模擬李商隱,追求詞藻,堆砌典故。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楊億將他們十七人唱和所得的詩篇,編輯成冊,共收入五七言近體詩二百四十八首,並把它們比做崑崙山上神皇藏書處即崑山玉府的珍寶,故定名為《西崑酬唱集》。
  • 「西崑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要說李商隱的詩作境界,自然無法與初唐詩人或者盛唐詩人,哪怕是中唐詩人中的大家相比——他太過著眼於自己的內心世界了,以至於常常讓人覺得,他與杜甫或者白居易等人相比都稍遜一籌,但他的風格卻影響到了宋代詩人,並因此而出現了「西崑體」。西崑體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當時的士大夫文人,在宋初來說,屬於高級精英階層,其中以楊億等人為首。
  • 西崑體的流行,是宋朝科舉發達和商業發達雙重現實下的必然
    更為重要的是,西崑體對於江西詩派乃至宋詩整體風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白體與晚唐體所不能比擬的。無論是它開啟的北宋七律「以才學為詩」的風氣還是對北宋文壇整體審美和士大夫意趣的指引,都具有相當大的現實意義。西崑體歷來為不少人所詬病,但它是北宋初年科舉制度發達與商品經濟發達雙重現實下的必然,它的流行所反映的不是宋朝的悲哀,而是宋朝文化繁榮的真實寫照。
  • 一個是閬苑仙葩什麼意思?讀懂閬苑仙葩,才知賈寶玉為何而哭
    既然《枉凝眉》不是寶黛愛情悲歌,那「一個是閬苑仙葩」就不可能代表林黛玉。那麼,「閬苑仙葩」到底是指什麼?現代人的觀點認為,絳珠仙草是仙界植物,長在赤瑕宮不遠,也可以算閬苑仙葩。這種解釋是毫無根據且缺乏歷史文化知識的「犟嘴」。
  • 下元節的月亮與月光詩五首,雪月交光夜,瑤臺十二層
    下元節冬月五首:三五明月滿,寒光萬裡明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唐朝李商隱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這是最古老描寫十月月亮的詩,那十月冬天的月亮大而圓,但是空氣是這樣的冷,北風是這樣的呼嘯,而我看著這皎潔的月亮,心裡卻想著遠方的你。你已經多年沒有回家了呀!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帷。
  • 閬苑春入駐西河南路,加劇南充本地白酒市場競爭!
    隨著51的來臨,南充西河南路熱鬧起來,原來古城閬中-閬苑春白酒在西河南路開啟南充市轄三區第一家白酒零售店。這是閬苑春白酒第一次入住南充市,為了打造定位閬苑春白酒,四川古閬中酒業推出系列高性價比的白酒產品,讓更多的南充市民能品鑑來著閬中古城的白酒。
  • 伍瑞隆的詩有哪些?伍瑞隆的詩詞全集7首
    善詩書畫,有《臨雲集》、《闢塵集》、《少城別業近草》、《鳩艾山人賦》等。清康熙《香山縣誌》卷七、清乾隆《香山縣誌》卷六有傳。 壽葉臺山太師二首 其一 賦得龍潭瀑布 - 明代·伍瑞隆 造化開神秀, 七閩領諸秘。
  • 李白最浪漫的一首詩,傷歲月嘆神仙,隱藏著一個人生哲理
    這首詩就是李白的《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 李白這首詩,真的令人驚豔!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清平調·其一》,便是一首令人驚豔的形容女人美的詩作。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所創作的組詩作品《清平調詞三首》中的第一首。至於詩中的女主人公,則是有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稱的楊貴妃。據記載,李白這首詩寫於他在長安供奉翰林時。一次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也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
  • 農家田園之詩尤為突出!
    梅堯臣不如宋代歐陽修、範仲淹、蘇軾這些名氣大,但是他卻對宋代講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一改唐代末年到北宋初期「西崑體"詩之思想內容貧乏空虛,脫離社會現實,缺乏真情實感。雖然西崑體是追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歌風格,雕潤密麗、音調鏗鏘、辭藻華麗、聲律和諧、對仗工整,呈現出整飭、典麗的藝術特徵。
  • 如何從各個方面,形容出女子的美貌,來看看李白這三首詩
    我們的大詩人李白自然是少不了的,這不,他就寫了三首詩,分別從時間、空間等方面寫出了楊貴妃的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相傳這三首詩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欣賞牡丹時覺得氣氛太過單調,於是便召李白進宮寫詩來助助興。在自己的領導面前自然是要好好表現一番,李白果然不負眾望,寫下了這三首名作。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 68唐詩解讀——李白之《清平調詞三首》
    李白揮筆而就,寫下了這三首詞。嚴格來說這三首詩實在沒有什麼深度,且是詩人詩集中傳誦較為廣泛的作品,這也主要利益其藝術表現手法卻是登峰造極。都說這三首詩好,歷來評點人也可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有人曾認為李白這三首詩,是禁中應詔詠木芍藥之作,兼敘帝妃宮中行樂之事,所謂「賞名花,對妃子」是也。
  • 西娃的詩 ‖ 梨花(五首)
    西娃的詩‖梨花(五首)
  • 明詩《己酉元日》釋義,臺閣體詩風的邊緣作品
    既然不讓說別的,那就歌功頌德吧,從盛唐上官儀、宋之問、沈佺期等宮廷詩人發端,到宋初西崑體人才輩出,再到永樂、成化年間的解縉、三楊,專業拍皇家馬屁的臺閣體終於大成。呂皞這個人沒有記載,《己酉元日》倒是不難解。己酉年在明代出現了五個,因為六十年一甲子輪迴一次,所以可以推出來是哪幾個年份。
  • 靜下心來讀詩詞,安放疲憊的靈魂,40首詩獻給春天,願你歲月靜好
    讀詩,可以淨化心靈,可以在大自然中放飛自己的靈魂。每當心情煩躁時,讀幾首詩,在詩的意境中感悟生活的真味,可以忘懷得失,感悟人生的多彩與美好。時將暮春,王和尚選擇滄浪詩社優秀作品40餘首,送給在春天中奔波的人,願你時光悠然,歲月靜好。
  • 這首詩被譽為「千古第一相思詩」,寫的卻不是愛情
    這首詩名為《相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有人稱這首詩為「千古第一相思詩」。紅豆生長在南國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希望你能盡情的採集它們,因為它最能寄託相思之情。這首詩直抒胸臆說相思,不知道撩撥起了多少少男少女懵懂的心思,而紅豆也順理成章成了情人們互表心意的信物了。
  • 洛陽牡丹節盛況空前,唐朝寫牡丹的詩有幾百首,這五首最為經典啊
    一,李白的《清平調》這首詩,其實已經點化了牡丹(木芍藥),來自於天宮王母娘娘宮殿的神話傳說。清平調唐朝: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瑤臺:傳說中西王母所居宮殿。若不是群玉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這裡說的仙子,女神明指的就是牡丹花(暗語楊貴妃),為什麼只有在王母娘娘生活的地方,才能見到木芍藥(牡丹)?這句詩其實李白點化了牡丹(木芍藥),來自於天宮王母娘娘宮殿的神話傳說。
  • 這首描寫曠世絕戀的詩,句句都成了傳世經典
    比如有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諷刺;還有李白《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馬屁詩」;更有後來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到天明」的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