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崑體,金朝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十二》:「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提到過「西崑」,全詩為:
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這是一首評論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句,前兩句引用了李商隱的朦朧詩《錦瑟》中的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原文如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後兩句的意思是:詩人都喜愛李商隱的詩,風格美好,只可惜無人像鄭玄作注古書那樣,為他的作品作出完美註解。
詩中「西崑」指的就是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詩歌影響久遠,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後,宋初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一眾詩人師法李商隱,創《西崑酬唱集》,被稱「西崑派」,所以後世才有人稱李商隱為西崑。
西崑派詩作大抵音律諧美,詞採精麗,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然而諸多西崑體作者多是上流社會之人,詩作鮮有反映現實內容的作品,再加上他們一味模仿李商隱,有其形無其神,有一定的片面性。西崑體在宋初詩壇獨領風騷四十年,後來備受北宋詩文革新人物批評,最終被"江西派"所取代。
「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出自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鶴》這首詩,全詩為:
閬苑瑤臺歲月長,一歸華表好增傷。新聲乍警初零露,折羽閒飛幾片霜。要伴神仙歸碧落,豈隨龜雁住方塘。三山頂上無人處,瓊樹堪巢不死鄉。
徐夤的詩賦被當時文壇譽為"錦繡堆",此首也不例外,辭藻華美,對仗工整,頗有李商隱的風骨。
從時期上看,李商隱屬於晚唐,徐夤歷經晚唐和五代,西崑體始於宋初,嚴格上來說,徐夤的《鶴》並不屬於西崑體。但徐夤的詩賦深受李商隱的影響,和西崑體又擺脫不了干係。
李商隱的詩,繡織麗字,鑲嵌典故,包藏細密,意境朦朧,對詩的藝術形式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後評者謂其詩「如百寶流蘇,千絲鐵網,綺密瑰妍,要非適用之具」。
而徐夤初始也擅長用華麗的辭藻描摹物象,受李商隱的影響,又不止於詠物表象,而是加入了情感的細膩體驗。如這首七律《恨》:
事與時違不自由,如燒如刺寸心頭。烏江項籍忍歸去,雁塞李陵長系留。燕國飛霜將破夏,漢宮紈扇豈禁秋。須知入骨難銷處,莫比人間取次愁。
全詩著力渲染恨的體驗,穿插項羽烏江自刎,李陵長恨塞外的典故,進一步強調恨的難解難消。
徐夤還有一首七律《東》:
紫氣天元出故關,大明先照九垓間。鰲山海上秦娥去,鱸膾江邊齊掾還。青帝郊坰平似砥,主人階級峻如山。蟠桃樹在煙濤水,解凍風高未得攀。
詩中借用秦娥仙去等典故表達了一種心情遺憾的情緒和時不我待的感慨。本詩更是繼承了李商隱的《錦瑟》意境,運用典故,渲染情感,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從現存的徐夤的詩賦作品來看,在晚唐至五代這一時期,其詩賦的成就是不可忽視的,並且有著他自己的個性特色,被後世譽為「唐賦之後勁,宋賦之先聲」。
綜上,徐夤的《鶴》這首詩已經有了西崑體相似的形體和魂魄,但還不算西崑體,可以把它當作宋初西崑體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