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
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說白了就是一塊突起的肉疙瘩,常見的有胃息肉,腸息肉等等。
但是息肉發展到癌症需要經過十多年的時間,需要經歷一些列漫長的變化過程,比如腺瘤樣的息肉發展到癌變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一般大部分需要5--15年的時間,平均就是10年的時間。
為什麼會形成腸息肉?
腸息肉目前形成的具體原因還不是非常清楚,可能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
比如大便的刺激和機械的損傷,大便中的殘渣以及異物,或者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腸黏膜的損傷,進而長期的刺激腸黏膜,就會形成腸息肉。
與飲食因素也息息相關,比如愛吃紅肉的人,攝入的粗纖維蔬菜比較少,抽菸喝酒都會造成腸息肉的發生。
還有腸黏膜的長期慢性炎症,長期的炎症刺激也會導致腸黏膜的息肉狀的肉芽腫。或者是自身的基因突變以及遺傳因素都會有關係。
以及膽汁代謝紊亂,長期的便秘腹瀉等等都會有造成腸息肉的可能性。而且大約有一半的腸息肉患者都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都是在檢查完腸鏡後發現的。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
雖然腸息肉有發展成腸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腸息肉都是容易癌變的。
息肉是否容易癌變,要看息肉的病理檢查結果,以及息肉的大小,還有息肉的數量。
而且息肉如果越大,癌變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息肉的直徑小於1釐米的話帶有蒂,惡變率就不會超過1%。
如果檢查發現只有1--2個息肉,病理檢查結果是小於1釐米的管狀腺瘤,是增生性的息肉,這些癌變的機率都會小一些。
容易癌變的息肉可能是數量比較多,個頭比較大,比如發現了3個以上的息肉,直接大於1釐米的管狀腺瘤,病理檢查是有高度異型增生或是高級別以上的上皮內瘤變等,這些就容易癌變,需要及時的手術。
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雖然腸息肉可能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為了防止癌變,在查出腸息肉後,醫生會建議手術切除。但是很多人又在擔心,切除後是不是還會再長呢?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切除腸息肉後,還是有可能再長出來的。
腸息肉復發的話,一般是因為手術沒有切除乾淨,或者是真正又復發了,或者一些小的息肉沒有看到,沒有切除掉。尤其是肥胖或者高血脂以及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復發。
所以,腸息肉切除後,需要做的就是定期複查和做好預防措施。日常飲食需要注意清淡飲食,少吃紅肉以及高脂肪的食物,適當運動,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並且根據醫生的要求,定期進行腸鏡的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