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2020-12-17 騰訊網

一、息肉是怎麼回事兒

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實我就是塊多餘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我喜歡生長的地方。

醫生就按我們生長的部位給我們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腸息肉」「膀胱息肉」等。如果某一部位長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就叫「多發性息肉」。

我有以下特徵:

1.我長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來說,我生長的速度比較緩慢,也很隱蔽,不會輕易暴露自己。

我們當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聲帶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綠豆大小時就會讓人聲音嘶啞,因而容易被及早查出;

鼻腔息肉長到豌豆大小時才會出現鼻塞、鼻衄等症狀而被醫生看到;

小兒的直腸息肉,因為易出血而從肛門脫出而露出「馬腳」;

胃體上的息肉卻可以長得很大而患者毫無感覺;

最陰險的是大腸息肉,經常多發分布。平時隱蔽生長,到時「搖身一變」就可成為結腸癌。只不過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發現血便就會去看醫生,我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經不輕了。

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有症狀了才想起我!

2.我其實是癌的近親

您看,我惹的麻煩還真不少吧。這還不算什麼,人們最怕的還是我的癌變。因為癌變是偷偷摸摸進行的,一旦出現症狀被發現,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廣泛的轉移,這時醫生對我也束手無策了。

說我是癌症的近親,恰如其分。

但我們所有家族成員並非都會變癌,在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奧秘。比如,95%的大腸癌就是我們長大之後的樣子!

3.並不是每個息肉都會癌變

因為惡性的畢竟佔極少數,良性的佔絕大多數。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即使癌變,也要經過較長時間。

短期內生長迅速的息肉往往兇多吉少,應警惕其癌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應將其當作惡性來看待;

組織學屬於腺瘤型的息肉易癌變,屬炎症型的則惡變較少;

體積較小、帶蒂的息肉,多屬於良性,且不易癌變,不必緊張害怕。但寬基廣蒂的息肉常難平安,容易癌變。

某些有遺傳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等容易癌變;

多發性息肉癌變的機率增加,如一個息肉的癌變率為1%,那麼生長了100個息肉,癌變可能就接近100%。

4.其實我最怕你們檢查

自從人們知道我們與癌症攀上了「親戚」,人們對我們息肉的警覺性就越來越高了,動不動就用鼻鏡、喉鏡、膀胱鏡、食道鏡、胃鏡、膽道鏡、結腸鏡等窺視我們的存在,把我們當成癌前病變加以及時徹底處理,使我們威脅患者生命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我成為癌的時間要5-15年,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你能發現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沒有機會癌變了。

大約在你40歲後 ,我就可能長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長大之前發現我,在40歲前做檢查。

這麼長的時間內,你都不去找到我,那麼,我就能順利地長成一個癌瘤了。

6.我會死灰復燃,你要定期複查

我的生命力極其旺盛,雖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習慣沒變,你的體內環境沒變,適合我生長的土壤還在,我還會生根發芽,死灰復燃!你即使切了我,還要遵守醫囑,定期複查

二、關於胃息肉的三件事

為什麼會長胃息肉?

胃息肉與長期喜食辛辣生冷或硬的食物、剩飯菜和醃製食品、飢一頓飽一頓、吸菸、嗜酒、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

有研究表明,同時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炎性增生性息肉患者,大約40%的人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息肉會縮小或消失。

什麼時候要切除?

如胃息肉直徑小於1釐米,特別是多發性小息肉,可以在做胃鏡檢查時用活檢鉗夾除,也可以暫不治療,但要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如息肉直徑在1~2釐米之間,可在胃鏡下切除。這類息肉通常癌變機率不大,因此不必有太大心理負擔;

對已發生出血、疑有或已有癌變的息肉以及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則不論息肉多少、類型、有蒂無蒂,一定要切除。此類息肉通常可在胃鏡下切除,但對已有癌變的息肉,如腫瘤可疑突破到黏膜下層,胃鏡切除有困難或不易切乾淨時,腹腔鏡手術做胃部分切除可達到更徹底的效果。

什麼人要篩查?

胃息肉多出現在50歲以上的人群,推薦對50歲以上人群進行大便潛血和胃鏡檢查。即使息肉切除後,每1~2年也要複查胃鏡。

三、關於腸息肉的三件事

腸息肉:發現應儘早切除

腸息肉主要有炎性和腺瘤性兩類。前者大多不會惡變,而後者的惡變機率則比較高。

據統計,有80~95%的大腸癌是從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的,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所以我們有很多時間和機會發現並切除它!

為什麼會長腸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遺傳、高脂肪飲食、果蔬攝入少、吸菸、肥胖、缺少體力勞動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對於小於2釐米的良性息肉,可以在腸鏡下切除送病理檢查;

對於大於2釐米的息肉,因為具有惡變可能,通常先在腸鏡下取一點組織做病理化驗。如病理結果明確伴有癌變,且無法在腸鏡下做切除,可擇期做腹腔鏡腸切除手術。

什麼人要篩查?

建議健康人群從50歲開始進行腸鏡檢查,若結果正常,可以過5年後再檢查。

四、關於膽囊息肉的三件事

膽囊息肉:小心真性息肉

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也就是膽固醇性息肉,喜歡組團出現,直徑大多小於1cm,只是膽固醇結晶,基本沒有惡變可能。

而真性息肉包括膽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樣增生四類,其中膽囊腺瘤是最危險的,雖發病僅佔膽囊息肉的4%左右,但癌變率約30%,一般喜歡單打獨鬥。

為什麼會長膽囊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喜歡油膩飲食,如火鍋、燒烤、蛋黃、動物內臟等;飲食不規律,如不吃早餐,飢一頓飽一頓;經常熬夜和生活不規律;有家族遺傳史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如果膽囊息肉患者合併下列一種或幾種情況,建議將膽囊切除:

1.單發,直徑大於1.0cm;

2.息肉直徑增大;

3.患者合併膽結石;

4.檢查結果高度提示惡性可能;

5.患者年齡大於50歲。

什麼人要篩查?

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腹部B超篩查。沒有高危因素,息肉小於1cm,年齡小於50歲的患者3~6個月複查1次超聲,如結果持續良好,可改為一年複查一次B超。

五、關於鼻息肉的三件事

鼻息肉:術後注意預防復發

鼻息肉的癌變風險相比腸息肉、胃息肉要小很多。但如果經常鼻出血,且患者年齡又大,少數可發生癌變。

鼻息肉會給人帶來很大的煩惱,因為其一般長在鼻竇處,會阻礙鼻竇通氣,進而引發鼻塞、頭昏、耳鳴、記憶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表現。

為什麼會長鼻息肉?

一般認為慢性感染和過敏是誘發鼻息肉的主要原因,近年發現鼻息肉與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內源性哮喘等可能也有關係。

什麼時候要切除?

由於鼻息肉治療後復發率高,需要綜合治療,要求患者與醫生緊密配合。

1.初發息肉,體積較小的息肉,可用皮質激素噴鼻劑噴鼻,療程2~3個月,無效時選擇手術治療;

2.息肉體積較大,可短期口服潑尼松,並逐漸減量不但有治療效果,還有利於手術;

3.對於鼻息肉導致的症狀明顯,內科治療無效或多發大息肉患者,可行鼻內鏡下鼻息肉切除手術;

4.鼻息肉術後要嚴格複查、堅持用藥,並進行鼻腔衝洗,預防復發。

六、關於聲帶息肉的三件事

聲帶息肉:休養好,通常會消失

聲帶息肉的癌變率比較低,聲帶息肉發生癌變常是突發的,且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聲音嘶啞是聲帶息肉最為直接的表現,息肉的大小決定了聲嘶的輕重程度,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

為什麼會長聲帶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用聲不當或不良的發音習慣;上呼吸道炎症如急、慢性喉炎;長期菸酒刺激;過度勞累、熬夜形成亞健康狀態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只要休息好,不過多講話、不大喊大叫、不發脾氣,小的聲帶息肉通常會在2-3個月內慢慢消失,病因治療是聲帶息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如果經過上述治療,聲帶息肉仍無明顯好轉,應採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

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

工作再忙,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去體檢!

本文來自三甲傳真,由叮噹快藥專家團隊審核發布,目的在於為大家傳遞健康生活的養護知識,版權歸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得了膽囊息肉,要不要切除?息肉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癌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水平與設備的不斷完善,很多以前很少被提及的疾病,近些年來都被逐漸查出來了,膽囊息肉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很多人都擔心,膽囊裡長了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會,滿足什麼條件,可能會癌變?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發現子宮內膜息肉怎麼辦,會不會癌變?
    每年到了體檢高峰期,都有不少大媽,婆婆,或者年輕的妹子,拿著B超單來找我諮詢,「李醫生,我這個子宮內膜息肉是不是很嚴重,會不會癌變,要不要動手術?」因此,我想跟大家一起來對子宮內膜息肉「起個底」。有研究者通過對766例患者分析發現,息肉最大徑線>1 cm會增加其惡變或潛在惡變的風險。另一項研究在多變量分析中發現,息肉≥1.5cm的絕經後婦女發生惡變的可能性更高,是較小息肉的3.6倍。此外,多發性息肉顯著增加其惡變轉化或癌前病變的機率,宮腔內有3個或以上息肉的患者形成癌前病變或惡性息肉的機率較單發息肉的女性高約31.3倍。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早切除越好
    2、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有良性病變也有惡性病變,直徑為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就屬於惡性的,這可在檢查中發現。若是炎症息肉或者是膽囊息肉,並且也沒有不適感,不需要太過擔心,而如果是剩下的兩種,要特別注意了,這兩種息肉增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當直徑已經超過了1cm,之後就必須動手術將它切除,以絕後患。
  • 膽囊息肉、膽囊炎、膽結石都會癌變?
    如果這層膜在癌變過程中被破壞,存活率將從100%驟降至5%。如果膽囊癌患者能夠在此之前找到並積極治療該疾病,那麼他將有100%的生存機會。膽囊壁由內向外有多層結構,包括黏膜層、基底膜和黏膜下層。癌症從最裡面的黏膜結構開始。基膜被稱為生命保護膜。如果腫瘤不突破基底膜,屬於原位癌,不擴散感染,不易轉移,具有良好的幹預和治療效果。黏膜下層包含淋巴管、靜脈、動脈、微血管等。
  • 膽結石、膽囊息肉離癌變有多遠?
    這一切,最主要怪我們自己。 膽結石進而會誘發一系列疾病,比如膽囊炎、胰腺炎和其他炎症,甚至是發生癌變,讓患者飽受折磨。
  • 息肉不切除會癌變嗎?切除後多久複查?消化內科醫生告訴你!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養胃專欄科普第12篇,本專欄針對胃炎、腸上皮化生以及養胃科普文章大概有30篇左右,主要教大家如何科學保養胃腸道?如何科學飲食?養胃食物有哪些等?如需了解更多胃腸道疾病科學保養和預防小常識,歡迎關注「消化內科葉醫生」。今天主要給大家通俗介紹一下胃腸道息肉具體有哪幾類以及如何預防胃腸道息肉不切除的話會癌變嗎以及切息肉後多久複查。本章節主要介紹以下內容:胃腸鏡發現息肉在非麻醉下能切除嗎?為什麼有些醫院不一次性切除?
  • 膽囊結石和息肉會癌變嗎?哪些情況需要手術?醫生終於講實話了
    導致他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他上網查了,網上說膽囊息肉和結石都有可能癌變,所以非常的害怕和擔心,想諮詢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做手術有什麼風險。今天我們來科普一下,膽囊結石和息肉的一些知識。膽囊息肉和結石確實會癌變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都是有可能癌變的,但是不用怕,癌變機率都很低,絕大部分的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都不會癌變。
  • 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切了以後會不會復發?
    身上長了息肉,要不要治,會不會癌變?總有一些人拿到體檢報告後,被身上長出的小息肉弄得十分焦慮。南京太乙堂中醫腫瘤專家戴春海主任指出: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腫瘤的前期徵兆,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但是還是要提高警惕。那麼,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該如何治療呢?
  • 排便時出現4種變化,或是腸息肉在作祟,其中有1種息肉可能會癌變
    生活中腸道的健康保養是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部分,對於腸息肉是什麼?得了腸息肉會有什麼症狀,該如何預防?有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可能也沒有注意過,平時了解關注的也少。這裡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趕緊看看吧。腸息肉大多愛發生在中年人身上。
  • 人的腸壁可長上萬個息肉,患上就會癌變?
    前不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團隊,成功為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湘西患者張嬋(化名),在腹腔鏡下實施了全大腸切除加迴腸儲袋肛管吻合微創手術。術後三天,張嬋即恢復正常飲食,很快康復出院。張嬋之前的腹痛、便血等情況不再出現,再也不用擔心體內的息肉今後會癌變了。
  • 息肉是癌症「親戚」,到底要不要切除?醫生給出明確回答
    息肉會發展為癌症嗎? 對於息肉這個疾病,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息肉會演變成癌症,息肉和癌症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息肉就是組織黏膜上隆起的增生物,通常都屬於良性病變,只要是有黏膜的部位,都可能會長出息肉,如腸道息肉、胃息肉以及鼻息肉等都是非常常見的。大部分的息肉都不會發生癌變,因為息肉良性的巨多,只有極少數的息肉會發生癌變。
  • 胃增生性息肉可以惡變麼?2例Hp陰性胃增生性息肉癌變的病例報告
    胃增生性息肉發在Hp無感染的或者長期服用PPI的情況下,據文獻報告一般不發生癌變。回想臨床工作中,當出現增生性息肉,你採取圈套或直接鉗除,如果病理回報是癌變或者癌殘留,我想就非常的被動了。白光:胃竇部條型增生性息肉,表面糜爛(一扣圖片)
  • 腸息肉是如何癌變的?-北京天健醫院-復禾疾病庫
    它是人體腸黏膜表面所產生的病變,而其隆起的地方就是大腸息肉,其實換一種說法便是,長在人體腸管裡面的一個疙瘩,只不過這個疙瘩是肉。對於大多數的此類患者而已,他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病是否會變成腸癌?腸息肉是如何癌變的?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癌變得,腸息肉主要劃分為兩種,一種是非腫瘤性的腸息肉,另一種是腺瘤性的腸息肉。
  • 九個問題,帶你全面了解直腸息肉!!!
    大約有超過90%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很多人查出腸息肉後感到恐慌不安,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腸息肉?為什麼會得大腸息肉?腸息肉嚴重不嚴重,需不需要切呢?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切除後還需要做什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腸息肉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大腸息肉?
  • ️宮頸息肉是什麼?宮頸息肉到底有多可怕?
    」到底是什麼?因此,女性朋友需積極了解宮頸息肉的症狀及早發現和預防保養。如果息肉較大,會產生血性白帶甚至是接觸性出血,尤其是性生活或用力排便後,會有少量出血症狀。有些患者平時主要為黃色白帶 ,多數有異味,或白帶中夾有血絲。二、陰道異常出血:宮頸息肉缺乏明顯症狀,平時有點滴出血、而且是鮮紅色,或是在性生活出現少量血跡,誤以為是「回經」,少數患者的出血量類似於月經。
  • 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 肛門息肉的注意事項
    很多的人會出現肛門長息肉的症狀,那麼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為什麼肛門會長息肉呢,肛門息肉的病因有哪些呢?患上肛門息肉怎麼辦,肛門息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肛門息肉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一般不會的。肛門息肉是痔瘡的一種,無症狀靜止期的痔,只需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併發症出現,需治療,有癌變的可能性。
  • 人的腸壁可長上萬個息肉?專家帶你認識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
    張嬋之前的腹痛、便血等情況不再出現,再也不用擔心體內的息肉今後會癌變了。病例經媒體報導後,眾多患者及網友留言,諮詢何恆正教授關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相關知識。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主任何恆正教授介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又叫做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疾病。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只有運動起來的膽囊才能避免與其他組織形成粘連,從而不會影響膽囊的收縮功能,避免新生息肉或結石的形成。個人生活節奏的改變和體育鍛鍊也重要,運動可以改善體內脂肪的代謝平衡,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減少膽固醇性息肉和結石的復發[1]。 2、中藥治療
  • 膽囊息肉有什麼危險?這樣飲食或可縮小膽囊息肉消除膽囊息肉 - 心...
    很多人就是常規查體的時候,發現了膽囊息肉,於是很是擔心,不知如何是好?整天嘀咕,是因為吃的太油膩導致的?以後還能不能吃肉?用不用手術治療?會不會癌變?等等問題會困擾著自己。其實大部分膽囊息肉並沒有任何不舒服,就是體檢發現而已,是不是需要進一步治療,因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