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心社區:「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做大村級集體經濟「蛋糕」

2021-01-15 湘湘帶你看社會

今年以來,茅天鎮紅心社區「兩委」勠力同心,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圍繞「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合作社實體化運行,依託紅心社區區位和資源優勢,大力種植蔬菜、花椒,經營工程項目,經營服務業等三大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經營性純收入達100萬元左右,實現農戶分紅1675戶6896人,利益聯結資金達153萬元。

一顆紅心引領發展。紅心社區藉助「黨建+」模式,不斷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積極探索以「黨支部+黨小組」產業發展模式,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合作社上,把黨員職責定在基地上、產業發展全環節,實現有產業發展就有黨組織引領和服務。成立產業發展黨支部,下設綜合服務黨小組、合作社黨小組、產業發展黨小組,支部負責產業發展規劃、產業選擇、政策對接以及資金籌措等,不斷增強村級組織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保障能力,促進產業發展,助農增收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二個制度激發活力。為了嚴明工作制度,確實抓好村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建立經營管理者績效考核制度。合作社選聘會管理、善經營、懂營銷的職業經理人2名,在合作社年度經營性純收達到50萬元以上,享受10%的績效分紅。二是合作社設立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分紅制度,其成員全程參與合作社會的發展,在年度經營性純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根據個人貢獻值的考核排名,共同享受經營性純收10%的共享分紅。

三大產業實體運行。依託省市縣積極扶持集體經濟發展機遇,依託股份經濟合作社,充分用好政策,拓寬路徑抓產業:一是抓好壩區產業,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按照「長產業上山,短產業下壩」產業發展思路,通過「黨建引領、村社合一、黨員示範、農戶參與」的方式,種植蔬菜3500畝,通過合作社領辦1000畝基地,帶動農戶發展2500畝,村合作社分別與貴州綠通公司、重慶一品生鮮連鎖超市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重慶涪陵榨菜集團籤訂1000畝的訂單,在重慶雙福元國際批發市場設立代銷點,2020年第一季蔬菜純利潤5.8萬元。種植花椒3600畝,農戶通過將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發展3600畝,合作社領辦基地500餘畝,代栽代管3100畝,總投入12萬元。二是經營工程項目建設。合作社成立眾民建材有限責任公司並組織勞務實施5個小項目建設,經營排洪溝建設項目,老鷹山醫院三通項目,集鎮排汙設施清理項目,環保復墾復綠和新冷凍庫建設,目前前純利潤40.2萬元。三是經營服務業。合作社經營長壽酒樓,總投資53萬元,到2020年12月,純利潤收入15萬元;經營農資產品,為了方便、鼓勵農戶發展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合作社直接到生產廠家進貨來低於市場的價格銷售給群眾,目前純利潤收入5萬元;積極開展勞務輸出服務業,目前純利潤收入21萬元。

四項聯結富民強村。合作社通過按照章程,完善利益聯結,合作社每年提取淨收益20%的資金作為滾動發展資金,提取淨收益10%的資金用於公益事業,淨收益45%的資金用於股東的現金分紅,淨收益5%的資金用於貢獻股分紅、淨收益20%的資金用於績效工資,當年盈利額未達到50萬元的不享受分紅和績效工資的工作要求,實現了四項利益聯結,群眾共建入股分紅幹勁足。一是土地入股利益聯結,農戶參與土地入股1500畝,合作社以300元/畝進行分紅,實現利益聯結農戶260戶,資金45萬。二是農戶務工利益聯結。合作社通過領辦的蔬菜、花椒基地,聘請名工4000餘人次,發放民工工資58萬餘元;三是股份分紅利益聯結,合作社將年純利潤的45%用於農戶原始股分紅,預計可分紅資金45萬元;四是突出貢獻分紅利益聯結,合作社將年純利潤的5%用於「社會治理」突出貢獻的農戶進行分紅,預計可用於分紅資金達5萬元以上。(周芹)

來源:務川黨建

編輯:劉珊玉

審核:侯廷胤

【來源:遵義組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牌坊鄉許井社區:爭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排頭兵
    今年以來,牌坊鄉許井社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要求,帶頭管陣地、帶頭把導向、帶頭強經濟,突出因地制宜,堅持內培外引,開拓創新思路,通過產業推動、旅遊帶動、政策拉動等多種方式
  • 鎮安鎮:村級集體經濟結「碩果」
    原標題:鎮安鎮:村級集體經濟結「碩果」夏秋之交,走進綠意蔥蘢的龍陵縣鎮安鎮,百業興旺,豐收在望。「集體經濟是農民共同致富的根基,是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物質保障。」確實如此,過去鎮南社區集體經濟一度薄弱。近年來,該社區以烤菸、養羊專業合作社為源頭活水,採取入(合)股經營提成的方式,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僅2019年,該社區就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多萬元。「現在不僅百姓腰包鼓了,村集體也有錢了,為百姓解決點小困難也不用愁了!」市委老幹部局駐鎮南社區第一書記黃治碧接過話茬。
  • 「一二三四」!臺前這個鎮的工作法亮了!
    「一二三四」!臺前這個鎮的工作法亮了! 今年以來,臺前縣孫口鎮通過實施「1234」工作法,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全鎮從嚴治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永福縣:創新工作措施 助推集體經濟發展
    廣西新聞網永福11月9日訊(通訊員 曾森 實習生 蔡禎)今年以來,永福縣三皇鎮以績效考核為切入點,創新工作措施,認真督導落實,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已累計實現收益超93萬元,在帶動農戶發展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 江蘇東臺:「遠教+」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活力
    今年以來,江蘇省東臺市深入開展「遠教+」工程,著眼服務基層、服務「三農」,以農業技能培訓為抓手,以做強特色產業為主線,以激發人才內生動力為支撐,不斷賦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
  • 明確新任務探索新路徑落實新舉措 加快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字體:[ 大 中 小 ] 昨日下午,區委召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座談會。 陳勇指出,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突出黨建引領,強化產業支撐,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和要素保障,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取得新成效,基層組織持續加強,村營實力不斷提升,經營模式更加多元。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按照鄉村振興要求,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營收入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起縣委組織部張耘書部長的高度關注
    日前,陸川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耘書等領導深入到灘面鎮督查中央、自治區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灘面鎮新旺村食用菌種植項目建設進展情況。鎮黨委書記何達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振鋒等陪同督查。張耘書強調,中央、自治區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是上級黨委對陸川的政策扶持,灘面鎮黨委、政府以及新旺村黨總支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負起直接責任,嚴格把關,確保申報扶持項目質量過硬、效益突出,確保扶持資金保值增值。
  • 【集體經濟】科左中旗保康鎮肉牛產業「三個一」模式推動 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科左中旗保康鎮肉牛產業「三個一」模式推動 集體經濟發展 2020-08-28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看吉州區先鋒村如何發展集體...
    據悉,自2011年起,該村所有村民醫保費用都由村委會統一支付,讓百姓真正共享集體經濟的發展成果。而這只是先鋒村分「蛋糕」的一個縮影。先鋒村位于吉州區中心地帶,是典型的城中村。村裡現有417戶1380人。多年來,為支撐市中心城區發展建設,村裡的土地全部被徵收,所有村民「洗腳上岸」。如何讓村民快速轉變身份,成為真正的新市民?
  • 雲南昌寧:工作隊「獻良方」村集體經濟「活」起來
    截止目前,全縣貧困村(社區)中,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至20萬元的有19個村,20萬元至30萬元的有5個村,超過30萬元的有1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573萬元。田園、更戛、勐統、翁堵等鄉鎮工作隊也著力挖掘區位、資源優勢,通過資產租賃、資源盤活等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
  • 臨渭區豐原鎮豐原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主持人】田書記,豐原村這幾年村級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方面做的怎麼樣,村上最大的變化是什麼?你們是如何推進產業就業工作的?【田安民】豐原村自2017年開始,緊扣國家扶貧政策,確立發展獼猴桃支柱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於當年7月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渭南金燕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幫扶單位臨渭區城投公司、文旅公司兩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流轉土地190畝,建成兩個獼猴桃園區,一個香椿園區,一個24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訊員 王生龍今年以來,臨澤縣板橋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通過「黨建+農旅融合推動、能人帶動、產業驅動」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了一批集體經濟強村,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花地街七天優品隔離酒店的「一二三四」工作法:堅決守好「外防輸入...
    七天優品酒店第三批工作專班進駐以來,嚴格落實上級指示要求,確立隔離酒店的「一二三四」工作法,堅決守好「外防輸入」的要塞關卡。工作人員直接面對入境旅客,迎來一批送走一批,工作人員自身的安全若有疏漏,就極有可能把風險傳播給住客、給家人、給社區。
  • 湖南57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
    紅網時刻1月2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沁 實習生 楊惠)「以前這些地都是荒廢在這兒,後來進行土地流轉,這地方用來養小龍蝦,我們村民每畝地每年可收入700元,還可以在基地工作,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長沙望城區喬口鎮田心坪村村民周波說。
  • 濟南市萊蕪區不拘一格聘請村級發展顧問
    3月1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獲悉,濟南市萊蕪區委組織部出臺《關於建立村級發展顧問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選聘村級發展顧問,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據了解,村級發展顧問由本村(社區)有影響、有威望的領導幹部、創業能人、退休教師、致富大戶、在外人才、返鄉大學生等擔任。
  • 秀洲區新塍鎮富園村巧做三篇生財文章壯大集體經濟
    曾經的富園村是嘉興市市級經濟薄弱村,2011年的村級經常性收入只有31.43萬元,近年來,富園村充分利用好本村地利優勢,樹立經營管理理念,積極運作,做好「以業生財、坐地生財、聚金生財」三篇文章,不斷拓寬收入渠道,成為有名的經濟強村。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達到315.98萬元,經營性收入達182.73萬元。一是巧用地利,以「業」生財。
  • 創新工作模式 社區網格化管理見成效
    今年以來,布吉街道網格管理中心緊緊圍繞市、區、街道重點工作要求,以加強網格化管理為重心,在深入推進隊伍垂直管理工作模式,認真落實「四實」信息工作等情況下,積極探索網格結對先鋒,做好社區基層服務工作;實施樓棟長積分獎勵機制,發揮樓棟長「搭把手」的角色作用,充實基層治理力量;廣泛推廣「警樓共建」模式,真正把自主申報工作做實。
  •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做強集體經濟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自2018年以來,察右中旗科布爾鎮永和村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以合作養殖模式成立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助力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錦上添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察右中旗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棚圈中,58歲的飼養員衛進才正在給剛出生的小牛餵飼料、打掃棚圈,自從去年開始,他就在這裡打工,飼養牛、馬、駱駝等,僅僅半年多他個人純收入達到兩萬多元,還拿到了村集體經濟的分紅,每次說起這些,他臉上都露出憨厚的笑容。
  • 衡東縣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採取「1+5」模式
    這項被稱為「史上最嚴」考察工作將涉及被考察對象是否存在「十不選」負面清單、任職迴避以及年齡、文化程度是否符合等情形及標準。   如何在此次換屆選舉中,為人民選好「領頭雁」?衡東縣委書記陳禮洋告訴記者,該縣把黨的領導貫徹換屆全過程,採取「1+5」模式,即突出政治引領,由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黨政班子成員包重點難點村、村(社區)「兩委」幹部包組、黨員組長包戶、「五老」人員包屋場的工作模式,全面落實包宣傳發動、包組織開展、包程序到位、包考察公正、包信訪穩定、包風清氣正、包選好配強的「七包」工作制度。
  • 集寧區大十號村新建大棚為村集體經濟添活力
    近日,記者走進集寧區馬蓮渠鄉大十號村觀光農業採摘項目現場看到工地上焊花飛濺,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加緊施工,工程項目有序推進,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觀光農業採摘項目是大十號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一項惠民工程,項目計劃投資1800多萬元,新建大棚50座,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生產、經營,統一規劃種植,統一進行管理技術培訓,統一協調銷售,有效解決村民缺技術、不會管、沒銷路等問題,打破傳統農業種植結構,幫助農民多渠道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