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中國古代的鎖子甲和連環甲竟不是一回事?

2021-01-18 冷兵器研究所

鎖子甲,或者簡稱鎖甲。正如《正字通》所言,乃是一種由金屬鏈環組成的鎧甲。這本應無所疑義。明代方以智《通雅》亦是執此說。東鄰朝鮮也是這般稱呼,《世宗實錄/ 五禮 / 軍禮序例》中有作:「以鐵絲作小環相貫曰鏁子甲」。清《皇朝禮器圖式》裡還有「鏁子甲。煉鐵為之。上衫下袴。皆為鐵。連鐶相屬。衫不開襟,白布縁領,貫首被之」之語。

▲朝鮮《世宗實錄/ 五禮 / 軍禮序例》中的鏁子甲圖


如果以「鎖子甲」(鎖甲)、「連環甲」作為關鍵詞,搜索一遍古代典籍的文字記錄,則會發現在古典小說中確實有大量的所謂「連環鎖子甲」(或者倒裝的「鎖子連環甲」)赫然在目,其含義若是簡單地望文生義,無疑就是表示如上所言的一種「鏈甲」而已。但是在另一方面,卻還存在著幾處描述蹊蹺到足以推翻以往我們對「鎖子甲」即「鏈甲」的這種認知。

▲《皇朝禮器圖式》的鏁子甲圖式


一類是將「連環甲」與「鎖子甲」分開並稱。例如:元雜劇《閥閱舞射柳蕤丸記》裡有寫:「那人人戴七頂頭盔,把那鎖子甲、連環甲、柳葉甲、匙頭甲,八九層披在身上。」;元至治年間的《全相平話》中有雲「身上被連環甲,鎖子甲,桃花甲,柳葉甲,耀日輝輝」;《水滸傳》則道:「那兀顏統軍披著三重鎧甲,貼裡一層連環銅鐵鎧,中間一重海獸皮甲,外面方是鎖子黃金甲。關勝那一刀砍過,只透的兩層。」再一類,則是寫明了不同於「鏈甲」的「鎖甲」外形。《新編五代史平話》中明確寫到了鎖甲乃是由銀片堆砌而成,「待取阿速魯打扮出來,頭戴一頂金水鍍的頭盔,身披一副銀片砌的鎖甲」;《殘唐五代演義》有:「甲掛龍鱗金鎖甲,袍披紅豔豔紅袍。」很明顯,這裡的鎖甲乃是「鱗」形;《大唐秦王詞話》裡也有類似,並且是更為細緻的描寫:「貫一副銀鎖甲:五色明珠綴錦邊,銀鋪雁翅綠絨穿。寶妝玉帶牢牢系,雜彩絨條緊緊拴。欺柳葉,勝連環,玲瓏亂擺響珊珊。翻波龜背經霜重,出水龍鱗帶雪寒……」。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大唐秦王詞話》中的這段文字,不光是明確將鎖甲與柳葉和連環對立對比,其中的「銀鋪雁翅綠絨穿」一句還指出了這個「鎖甲」甲片的外形猶如「雁翅」,並且是由綠色的絲絨相互串連。

▲「五色明珠綴錦邊,銀鋪雁翅綠絨穿。寶妝玉帶牢牢系,雜彩絨條緊緊拴。」倘若去掉「銀鋪雁翅綠絨穿」一句,再與這張關羽擒龐德圖中的這一部分放大的「山文甲」圖像,相對照,會發現這段詩句也是十分地有代入感


僅從上述文學作品的文字記述來看,古代民間概念裡的鎖子甲可能並不完全是我們現代的鏈甲概念,而是更可能接近於《二老堂詩話•金鎖甲》所做的理解,即泛指相銜緊密的精細鎧甲,或者說是優質鎧甲的代名詞;亦或只是與《營造法式》中的「瑣子」通假,名為「鎖甲」實為「瑣甲」。像《水滸傳》中將歷史上出現過的「蹄筋翎根甲」演繹為金槍手徐寧的「雁翎鎖子甲」便是其中的又一例。如果此說成立,那麼諸如「鎖子紅銅甲」、「鎖子黃金甲」、「鎖子狻猊甲」等等由小說家發揮創造的名詞也都可以有了新角度的詮釋。

▲《武備志》中的「鋼絲連環甲」之圖。需要指出此圖與書上的文字解說都是再一次地抄襲自《兵錄》


也就是說「連環甲」當然還是「鏈甲」。在《武備志》裡有一張「鋼絲連環甲」之圖。書中該圖的說明為:「鋼絲連環甲,古西羌制其度,即今大鐵絲圈,如錢眼大,環煉如貫串,型如衫樣,上鑿領口如穿,自上套下,槍箭極難透傷」。圖文都明確表明此處的「連環甲」同朝鮮《世宗實錄/ 五禮 / 軍禮序例》和清《皇朝禮器圖式》的「鏁子甲」一樣,都同為「鏈甲」。

▲從外觀上分析,《營造法式》中與「瑣子」同屬一類的「聯環」圖樣,顯然與之前的「瑣子」樣式區別明顯,更接近於鎖鏈的樣式,但還是與「五環相互」的樣式差別太大。《營造法式彩畫作「五彩遍裝」條》對「聯環」的解釋很簡短:「一曰瑣子(聯環瑣、瑪瑙瑣、迭環之類同)。儘管在一些佛廟的天王像中或可見到用此種「聯環」紋樣來象徵「鏈甲」


但是光憑小說家之言用於考證歷史明顯還是站不住腳的。小說虛虛實實,作者自由發揮的餘地極大。得勝鉤、鳥翅環便是一例,只見於評話說書口傳,不見於正史經典筆下。更會有矛盾之處令人難以捉摸,比如同為小說的《封神演義》裡又有一句「鎖子紋,肩上懸」,就頗多費解。故而嚴謹的考證還需要非文學小說類的其他文獻加以左證。如在反映清代康熙時期西藏地區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的地方志《西藏志》中,有一條介紹西藏地方軍隊的武裝記錄,其曰:「上陣亦穿盔甲。其甲有柳葉、有連環、有鎖子。」可以將這條記錄用來佐證確認將「鎖子甲」與「連環甲」的概念對立。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Pzl。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歐洲鎖子甲,中國古代造不出還是不想穿?唐朝公主:拿給女僕穿的
    編者按:說到歐洲或者中東的鎖子甲,對於軍事愛好者們來說應該都並不會感到陌生,但是一說到中國的鎖子甲,恐怕很多人就會感到陌生了。那麼鎖子甲究竟何時在中國出現,又是否真的像有些人所認為的,是一種中國無法製造,只能通過進口的超高端鎧甲呢?
  •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類似的鎧甲?
    一、中國的歷史條件制約了鎖子甲的普及 1.追根溯源,鎖子甲的祖地是在歐洲,並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鎧甲 鎖子甲的起源之地是歐洲,最早是誰發明的鎖子甲爭論很大,目前隨有說服力的便是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生活存黑海北岸的卉代斯撼泰人或者是史前時代廣泛分布存歐洲的凱爾特人是鎖子甲的發明者。
  • 古代歐洲「混」得風生水起的鎖子甲,為何在東亞卻「無人問津」?
    鎖子甲,是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一種金屬類鎧甲,也是中國非常有名的舶來品。相傳鎖子甲,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最先發明的,它輕薄便捷,而後在歐洲古羅馬時期鎖子甲被廣泛運用在戰場上。但就是如此看似馳騁沙場的兵器卻難以在東亞普及。一、鎖子甲的誕生古時國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寒光照鐵衣 ——鎖子甲簡介及製作
    鎖子甲在中國古代又稱「環鎖鎧」。一般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是皮甲問世以來的一次重大革新。
  • 鎖子甲的防禦力大揭密,面對刀劍比防彈衣還可靠?
    對於很多鎧甲愛好者,特別是喜歡自製鎧甲的發燒友來說,鎖子甲可能是他們接觸和上手的第一種鎧甲了。不過不曉得大家在研究和自製鎖子甲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鎖子甲的防禦力到底有多強? 鎖子甲也稱為鏈甲。從目前確定的考古證據來看,公元前七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生活在黑海北岸的古代斯基泰人(Scythians),應該是鎖子甲最早的發明者。
  • 英雄聯盟手遊鎖子甲有什麼效果 鎖子甲效果介紹
    ------------------------------------- 英雄聯盟手遊鎖子甲有什麼效果?鎖子甲的效果是什麼?鎖子甲裝備要多少金幣?
  • 兵器譜|2000把勺子做一套鎖子甲,這位顏值和實力並存的鑄甲師,你不想認識一下?
    真正開始做盔甲應該是從2016年底開始,那時候用2萬多個彈簧墊圈做了一件鎖子甲的背心,應該從難度上來說,並不難,但是做鎖子甲確實很磨練人的耐心。也是做了蠻久的,點點滴滴的時間去做,那段時間,我口袋裡總是有兩把鉗子一大把墊圈,帶孩子補課的時候,等孩子放學的時候,甚至和朋友吃飯聊天聚會的時候,都在編鎖子甲,在這個過程中也開始了解更多國甲的製作。
  • 世界最奇特鎧甲:第1德國造像鋼鐵俠,第3鎖子甲,工藝最複雜
    導語:世界最奇特鎧甲:第1德國造像鋼鐵俠,第3鎖子甲,工藝最複雜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古代戰爭都是騎兵出陣,鎧甲就是古代軍人打仗的戰衣,其用金屬片或皮革製成,是護身服裝,是士兵作戰的最佳防護工具。第一,騎兵甲。這件騎兵甲在德國最精銳的步卒才能穿戴,是勇士的象徵。其的興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受到新思想和新工藝的影響,在此條件下,騎兵甲被生產出來。該件護身甲全身鐵片打造,重量非一般人能承受,但防護能力極佳,像鋼鐵俠一樣刀槍不入。第二,將軍鎧甲。
  • 獸面吞頭連環鎧---環鎖甲探秘
    ,我是吳三桂。鎖環開口的地方用鉚釘固定,或者焊接固定。這種四套一環鎖目前最早的證據是公元前四世紀,由義大利半島上的伊特魯裡亞人發明。這種環鎖使用範圍非常廣,西到西班牙,東到日本,包括中國都有製作使用過。在中國,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四套一環鎖的圖像證據,是這個宋代的甲士雕塑:
  • 冷兵器時代的最大主角——淺談中國古代的甲冑及其在戰爭中的作用
    一.鎧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發展 中國的鎧甲,其發展的歷程和世界各國相差不大,都是從皮製逐漸演變成鋼鐵製。 以上的鎧甲都屬於扎甲,當時中國古代的軍隊還裝備有另一種鎧甲"鎖子甲",鎖子甲因其"五環相護,一環受簇,諸環拱護"的特點,對箭矢有著十分強的防禦力。
  • 他三年打造6000甲片,只為金戈鐵馬入夢來
    而鑄甲師溫陳華,便是這樣一位痴迷中國鎧甲的函人。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少有人會接觸中國的傳統鎧甲,但對於溫陳華而言,製作鎧甲從兒時遊戲的夙願,到成為業餘愛好,再到工作全部,如今延伸至再現民族記憶的遠大理想,貫穿了他四十多年的生活。
  • 古代鎧甲(盔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
    古代鎧甲(盔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文:我是三甲第四名簡介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甲又名鎧,《釋名·釋兵》:「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後,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 柔若愛馬仕,堅如鎖子甲,手錶米蘭鏈能防鯊咬還能搭配正裝手,德國...
    其實,最古老的手錶鏈帶很可能是米蘭鏈,從中世紀鎖子甲到防鯊鏈再到手錶上。米蘭鏈,表面上是復刻了七十年代的工藝,但這種金屬絲編織錶帶的歷史比我們想像的更悠久。米蘭鏈,顧名思義,以它的發源地命名。米蘭鏈帶雖然源自米蘭,但真正在手錶上做強的是德國錶帶廠商。
  • 魚鱗VS鐵皮:板甲防禦技術滿點,為何古代中國卻鍾情於鱗甲?
    縱觀中西,鎧甲的樣式大體可以歸成三類:札甲、鱗甲和板甲。 一、華夏五千年,中式鎧甲多札甲、鱗甲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衝突也是必不可少的。五千年的歷史,中國身為禮儀之邦但武學同樣發達,鎧甲門類多樣。中式鎧甲整體概括為兩大類:「札甲」和「鱗甲」。
  • 馬鐙與中國古代騎兵
    當馬匹和戰士結合在一起時,一個強悍的戰爭機器——騎兵誕生了。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冷兵器時代,騎兵一直是戰場上的主要兵種。研究中國古代騎兵發現,馬鐙並非伴隨騎兵的出現而同時問世的馬具。最早的騎兵並沒有馬鐙的支撐與輔助。千萬別小看這一對可有可無的小小馬鐙,它對於騎兵的作戰有著非同小可的作用。其實早在秦代,騎兵就裝備了齊全的馬鞍,勒馬之具也已經完備。
  • 中國古代實戰裝備之唐宋時期的札甲
    雖然我國鐵鎧的出現比皮甲稍晚,但憑藉出色的可加工性與防護能力,它從漢朝開始就在古代華夏軍隊的甲冑裝備史上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中國鐵甲製作精良,工藝完備,隨著時代發展演變出了札甲、明光甲、魚鱗甲、山文甲、鎖子甲等代表性形制,配件也逐漸增加,其工藝水平在宋明時期達到頂峰。這其中,最具實戰價值的是札甲和鎖子甲。
  • 鍾楚曦銀色鎖子甲搭配超長耳飾,與檀健次上演口紅殺,性感又撩人
    鍾楚曦骨子裡那種霸氣側漏的性感真是絕美,身穿銀色鎖子甲連衣裙搭配超長流蘇耳環凸顯出S型好身材,與檀健次合作舞臺《火》真的太驚豔了,兩人在舞臺上上演口紅殺,性感又撩人,slay全場~而鍾楚曦的穿搭和檀健次剛好相反,一個黑色酷颯,一個靚麗閃耀,將男性的帥氣和女性的颯氣性感完美融合,上演口紅殺更是讓人尖叫連連。
  • 我國古代鎧甲都有哪些?它們的防禦力如何?
    在我國古代,只要是正常的朝代,上戰場前,一般都會給士兵將士們配備上鎧甲,當然,不同級別之間,鎧甲的等級質量肯定是不一樣的。也有的士兵不會給配備這些,不是朝廷配不起,而是有的時候有戰術要求,比如唐軍的六成披甲。「鎧……堅重之言也,或謂之甲。」盔甲一般是分開的,像現在騎摩託車等都需要戴頭盔,它的功能和古代的差不多,就是用來單獨保護頭部的,而今天說的主要是甲。
  • 中國鎧甲進化史
    不知有多少男孩和小編一樣,從小就在《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名著中,把自己替換成書中身穿鐵衣銀甲的少年英雄馳騁沙場。讓我們魂牽夢繞的不僅僅是橫掃千軍的成就感,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威武的鎧甲本身的吸引力。還記得《水滸傳》中的「鐵甲連環馬」給梁山好漢們帶來多少麻煩嗎?宋朝鐵甲屬於典型的札甲,從頭到腳幾乎沒有死角。而這些由1825片甲葉組成的鐵甲總重量一般在28-35公斤之間。穿著將近70斤的鎧甲,別說打仗,走路可能都成問題。最著名的鎧甲「鎖子甲」可能是最著名、也是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鎧甲。
  • 在特定情境下,中國刀劍和日本刀劍,究竟誰才是真正神兵利器?
    重騎兵人馬皆披厚甲,就算持有人捨得,再好的刀劍也不可能砍破超過十副的鐵製盔甲。現在有些刀匠用自己精心製作的刀劍砍斷鐵釘,並拍成視頻放在網上,以證明自己刀劍的品質,其實那只是噱頭。古代那些冷煅而成的鋼甲片,他們用現代技術製成的刀劍能砍破多少?物理學規律不是誰想改變就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