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妮最近發現,很多妹紙在運動完之後,
都把肌肉酸痛當作自己的檢驗標準
認為越酸 訓練的效果越好
反之,身體一點反應都沒有的話
運動一定是白做了,肯定沒有效果
今天就來給大家糾正一下這個誤區
肌肉酸痛一般出現在運動後的8-24小時
這種酸爽的感覺有時可以維持72小時
各人的身體狀況表現不同
肌肉酸痛出現的原因
1、從事一項新的運動,或完成一項新的練習動作。比如之前一直跑步,現在改跳瘦身操。
2、鍛鍊時變換動作的先後順序。
3、增加運動的強度。比如練器械,負重突然增加
只要你進行一定強度的新練習,
就會產生酸痛,
但這酸痛與訓練效果沒有必然的關係。
你所感受到的運動後的酸楚感
是來自於肌肉在訓練中
受損所引起的「炎症」
而肌肉內有一種炎症細胞
叫做「衛星細胞」
它們專門負責修復受損的細胞
是促進肌肉生長
以及「肌肥大」現象的功臣
因此讓你酸楚的炎症
的確是肌肉自我修復
並且生長的重要過程
這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身體會選擇性「忽視」這種症狀
真正經常鍛練的人,因為運動量一直有保持,
而且他們已經懂得控制自己的運動量,
達到既不超量、又能獲得最高效的效果,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出現酸痛了。
不過肌肉酸疼總歸是不舒服的
不想訓練完第二天像鴨子一樣下樓梯
就乖乖的做好拉伸,
每次給自己的身體十分鐘左右的冷卻時間
從高強度的訓練中逐漸平復下來,
比如說先慢走10分鐘,然後開始拉伸。
可以做全身,也可以針對運動局部,
如果沒有拉伸,訓練後你的酸疼程度是7;
如果適當拉伸了,酸疼程度可能只是4、5。
當你身體已經出現酸疼感時
還要不要訓練呢
如果你是剛剛接觸健身的新手
可以暫時放鬆一下,給身體適應的時間
或者換一些相對緩和的鍛鍊,遊遊泳啥的,
當然,你也可以換個部位繼續練,
等它不那麼酸了,再練回來。
總結下,肌肉酸痛是
肌肉做了非常大量而且密集的力量運動
或者不熟悉的訓練及刺激而引起的,
它是增肌的一個要素,
但並不是只有酸痛才證明訓練有效。
不過大家就加油滴做吧~
先做了再考慮酸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