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攤販為什麼沒有被壟斷巨頭逼上絕路? |百貨公司|東京|超市...

2020-12-21 網易財經

(原標題:日本的小攤販為什麼沒有被壟斷巨頭逼上絕路?|界面新聞 · JMedia)

文|智谷趨勢旗下掘金日本房產  託蘭德

最近,「網際網路巨企就連菜市場也不放過」的話題討論得非常熱烈。

不少網際網路巨頭站在了這個新風口上。什麼美團買菜、樸樸、盒馬生鮮、京東到家,這些賣菜APP集中爆發。

與此同時,熟悉的配方又來了:價格戰。

一盒雞蛋只要1塊錢,8瓶礦泉水1塊錢,兩個西紅柿免費送……什麼0元搶購,新用戶大額紅包,輪番上陣。

我同棟樓一鄰居還在群裡炫耀她在電商平臺上買菜的戰果:

網際網路行業每跨入一個傳統領域,都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這次也不例外,而且危及的是中國實體經濟中,最為活躍和普遍的個體戶。網上討伐網際網路賣菜的聲音越來越多,我看到一段話讓我至今印象很深:

然而,與國內凡是都能資源再分配的「電商化」有所不同,我們的鄰國日本一直是以實體為主,電商反而不太發達。

有人說,這是日本跟不上網際網路時代,被甩在後頭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電商在日本的擴張之路有點失敗

中國2018年電商所佔的社會零售總額比例已經達到19.8%,到了2019年,這個比例進一步上行了1個百分點,達到10.63萬億人民幣,發展非常迅速。

但日本,至今這個數字卻仍未達到10%。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2018年,日本社會零售總額為283萬億日元,但是電商在整個零售總額中的佔比僅為6.2%,銷售額為18萬億日元,只有中國的1/10。

即使在疫情期間,選擇網購的家庭佔比增長到了50%,但這個數字在過去3個月就開始持平,沒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

不過,日本電商發展不起來,不是因為日本電商落後、搞得太糟,日本有名的電商也不少,比如樂天、日本亞馬遜等。

日本人不在網上購物,他們主要去三個地方購物:第一是超市,第二是百貨公司,第三是商店街。而導致日本人不愛網購,有兩個核心原因:便利、成本。

「如果在上海走走,會發現便利店、各種小超市挺多的,已經很方便。但和東京、大阪比,數量上、商品內容上要少很多。」

在日本生活了幾十年的中國企業研究院院長陳言,如此形容他對中日兩個國家街頭便利程度的感受。

在日本,隨處可見的便利店、蔬菜超市、自動販賣機,以及過幾個街區就能看到一個生活用品百元店、唐吉坷德等等,形成了一個對當地居民而言非常方便的消費圈。

而且很多車站連接出口的地方,會有大的百貨公司,結合各種藥妝店、食品雜貨店、便當店等等,大大增加了便利性。

其中,便利店不止在大城市裡遍地開花,即使在日本的鄉村,普通民眾的消費場所都會有便利店。它還承擔著很多生活功能,比如交水電費、保險費、報名費;它還可以是快遞的存放點,基本上就是日本人生活的小助手。

另外,營業時間也是便利的一大特點。日本有不少超市是開到凌晨1點,或者是24小時全天營業的。

我們之前介紹的一個位於東京中野區的項目,它周邊就有這樣一個營業到凌晨1點的蔬菜連鎖超市。

(營業到深夜1點的SUMMIT蔬菜超市)

(周邊營業到深夜或24小時營業的超市)

對於早出晚歸的日本社畜而言,到了12點都能買到新鮮蔬菜,無疑是居住環境的加分項。

因此,人們不論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出門,或者不論加班到多晚回家,基本上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這體現了在日本的發達城市,便利店、超市的普及程度遠遠高於中國同行,而且營業時間更長,這是日本電商發展不起來的一大原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第二個原因:成本。這點也跟國內有很大差異。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國內,去高鐵候車廳的便利店買個水,價格可以是外面的2、3倍,而在普通便利店裡買一瓶水則是原價,但如果在網上一次性買多點,價格可以是原價的一半甚至更多。

這樣的景象在日本是很難出現的。因為不論在什麼地方,便利店、自動販賣機,甚至網上,商品價格都是相對統一的,超市和促銷店(如唐吉坷德)會便宜一些,但基本不會差得離譜。

這是因為,中國的零售商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中間商賺差價」,而電商可以減少這些中間差價,直接建構高效的供需鏈條;並且,國內網上購物的人群龐大,也從量上體現了優勢,可以向供貨商進一步壓價。

日本則因為零售發展得更早,經年累月之下,物流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中間環節很少,線下零售的效率非常高,所以經常是線上線下一個價。

另一方面,日本大量的商品是進口的,也很難減少一些中間開銷。

線上買了還要等一兩天,又不包郵(日本的郵費貴,因為人工費高),所以花同樣的錢,還不如出門去零售店裡買。

日本的這一模式跟咱們國內一個地區非常相似——香港。跟東京一樣,香港也是一個人口密度高,各類大百貨、菜市場、便利店密集分布的大都市,各個社區自然而然形成了既有大型資本連鎖百貨品牌,又有小商戶、個體商家的社區個性化的線下商業。

可是,日本比中國香港多走了一步,走出了更具口碑傳播度的社區文化。

這就是日本獨具特色的商店街。

大量個體商戶,甚至經營了上百年的雜貨店、美食鋪,組成了日本各個地方強有韌性的商業環境和文化影響力。

社區的靈魂

剛才說到的,日本人線下購物會去的三個地方:超市、百貨、商店街。可以說,商店街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單說「商店街」你可能有點陌生,但如果我說——東京上野商圈的阿美橫町是商店街,大阪知名的黑門市場是商店街,周杰倫MV中那個舉辦夏日慶典的街道是商店街,又或者在淺草寺的仲見世通也是商店街,你就有概念了吧!

是的,日本傳統的商店街是集美食、購物、慶典於一身的社區文化標誌。

我們在做東京房產投資時,也很看重周邊是否有活躍的商店街。因為,除了配套設施會更加完善外,有商店街也說明這裡的居民氛圍和諧,日本租客會喜歡租,出租率和換手成功率也更高。

舉個在東京日暮裡商圈的谷中銀座商店街的例子。

谷中銀座商店街是許多深度遊日本的旅遊網站上的常客,周杰倫的MV《說好不哭》就是在這裡取景的,原因是在這條街上有很多經營了很久的個體小店,店主也都是這附近的居民,有很濃的日本下町風情,夏日還會舉辦專門的慶典,非常具有當地的社區特色。

(谷中銀座的夏日慶典)

8月初是舉行夏日祭典的時期,在此時前來,你就可以領會到商業街對維持社區成員間的聯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975年,有統計機構向日本居民發起了一項調查:「你參加商店街的活動是為了什麼?」大多數人回答「與鄰居交流」,其次「為了地區發展」,第三則是「對生活有幫助」。可以說,早在上世紀6、70年代,商店街的社交屬性已經非常明顯了。

在商店街上,你會看到日式雜貨店,有些經營了將近50年。

還會有經營了百年的麵包店、咖啡店,下面這家就位於紀念日本著名資本家吉田松陰的松陰神社旁邊,非常有歷史底蘊。

以及熱門日劇的美食打卡店,

(《孤獨的美食家》第三季第一集的烤雞肉串店)

但更多是當地居民開的果蔬店鋪、花店、書店等,這些日常生活所需的商鋪。

基本上,日本的各類商店街都會自行組成商店街協會,而協會就負責主辦商店街整體的活動,促成商店街的共識,讓整個商店街上的商販成為「共生」的集合體。

在商店街上的商鋪經營者們往往是這個街區的居民,每個商店街都形成了自家社區獨特的文化,也因此,商店街被人譽為「當地社區的靈魂」。

(赤羽一番街,標誌是一個白色小人)

說到日本商店街的發展史,已有將近100年的歷史。20世紀前期,日本有大量農民工進城打工,使得都市人口激增,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也迫使日本政府在短期內劃分土地,儘量把商鋪聚在一起,這就形成了商店街的雛形。

從一戰後到二戰結束的這段時間(1920-1945),日本經濟有較快發展,因此帶動了民間商業活動,促使越來越多人開店做生意。這就形成了一個街道上,商家兩邊排開的景象。

而到了1962年,政府為了進一步發展經濟,推出《商店街振興組合法》,日本商店街由此來到了最為繁榮的時期。

(谷中銀座商店街是日本最古老的商店街之一)

可隨著90年代日本遭遇了經濟泡沫破滅,經濟景氣度大幅下降,加上大型連鎖百貨、商場搶佔線下零售的市場份額,禍不單行,日本人口老齡化,繼承家業的後代不願繼承等等,各方面因素導致不少商店街上的個體店鋪被迫關門。

現在去一些商店街,你可能會看到不少店門緊閉的景象。「シャッター通り」(鐵門通)一詞,正是形容這些街道中多數店鋪倒閉,而產生整條街「空洞化」的景象。

(京都府北部福知山市『新町商店街』)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富有特色的美食節、夏日慶典,形成的部分原因也有一些「無奈」,是商店街為了吸引更多遊客來購物、觀光,從而拉動商鋪的生意。如今,一些商店街協會還會開設網站,把最新的活動信息同步到網上,以便於傳播。

直至今日,不止大型商場,就連電商都加入日本搶奪零售份額的行列,商店街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被壓縮。

但是,日本大多數人仍然認為,這些商店街會繼續保留。因為它們是如毛細血管一樣紮根於一個社區中的社區化存在,擁有自身的特色,也起到了維繫當地居民關係,增強社區認同的作用。

就如同西村幸夫筆下的「日本傳統街區重生故事」,社區居民自發組織,政府引導、扶持,建立各式各樣的草根「俱樂部」、「協會」、「組織」、「協議會」,建立地方文化,最終「再造魅力故鄉」。

這些,是網際網路巨頭引導的社群所無法取代的。

反觀我們,如今網際網路巨頭來勢洶洶,試圖瓜分甚至獨佔市場,這裡頭有先進的算法將資源再分配,但這裡頭,卻極度缺乏社區本身的自發性。

雖說菜市場裡也有江湖,那些坑蒙拐騙、質量問題不在少數,但是與其直接用網際網路高科技的鐮刀一刀鏟掉他們,不如從監管入手,讓市場自身進行主動的升級。

今天看資料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句話,覺得特別有同感:

正如發展城市化不能消滅鄉村,發展電商大時代也不能消滅線下小個體。鄉村讓世界更美好,多維度共存、共發展的大小商業體,也會讓中國商業更美好。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張梅_NF2100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小攤販為什麼沒有被壟斷巨頭逼上絕路?
    不少網際網路巨頭站在了這個新風口上。什麼美團買菜、樸樸、盒馬生鮮、京東到家,這些賣菜APP集中爆發。與此同時,熟悉的配方又來了:價格戰。一盒雞蛋只要1塊錢,8瓶礦泉水1塊錢,兩個西紅柿免費送……什麼0元搶購,新用戶大額紅包,輪番上陣。
  • 李國慶:巨頭壟斷下,品牌新勢力會不斷崛起和成長
    巨頭越橫向,越是給了企業進行細分定位的機會,給新型企業提供了優勢。在天貓不可一世的時候,突然搞了一個戰略——6年前,他們選擇吸引一線品牌,並且要把那些沒品牌的工廠清理掉,不給他們流量。當時我就跟天貓系的人說,你們這樣做,只能成為二流百貨公司,現在大家反而更喜歡逛淘寶。天貓清理了小廠商,他們就都去了唯品會,後來唯品會也不喜歡他們,這些大量的工廠貨,去了拼多多。
  • 日本留學,生存技能之東京逛超市
    剛來日本的時候,特別懵逼,東京沒有販賣肉菜的農貿市場,日語一概不通時哪怕進了大超市,連柴米油鹽都找不到。
  • 假如巨頭壟斷菜市場後將是什麼情形?
    各位網友好,我是網絡巨頭ROYCE CHEN,外號魔鬼CHEN,為什麼叫魔鬼哩,是因為我的資本一旦進入某個行業,那這個行業就沒其他人什麼事了,這不,近期我又瞄上了社區團購買菜,雖然我也知道於國於民那都不是什麼好事,但那肉實在太肥了,我都饞好久了,而且幾個同量級的同行早已下手籌備了,大家可否想過我們巨頭把菜市場壟斷以後會有什麼後果
  • 巨頭接連挨反壟斷大錘,5分鐘細數壟斷巨頭的七宗罪!
    提前聲明,這次財經大排檔宵夜主要以食療為主,大部分是概括性敘事,文中沒有具體建議。非說要有的話,那就是用真金白銀支持「技術進步,科技向善」的巨頭。吃宵夜前,先問老闆們三個問題:壟斷有沒有錯?資本有沒有罪?市場經濟是好是壞?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中國巨頭造出光刻膠,打破日本技術壟斷
    光刻膠巨頭技術壁壘高的特點、市場集中度高的特點,給我國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長時間來,KrF、ArF高端光刻膠市場,被日本企業所壟斷。日本信越化學、東京應化、合成橡膠等企業,都在ArF光刻膠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其次是美國、韓國企業。
  • 巨頭們別盯著幾困白菜,科技創新才有星辰大海
    但我認為這種優惠是互聯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了放長線釣大魚,最後資本才會露出追逐利益的本質,大量底層的商販他們凌晨去進菜起早貪黑掙點辛苦錢容易嗎?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不該去砸他們的飯碗。有擔當的網際網路巨頭不該是這個樣子,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報為什麼要發聲社區團購呢?
  • 能否打破美國壟斷?日本巨頭松下拋出橄欖枝,華為晶片遇轉機?
    晶片美國要求不單單是美國企業,所以有依賴美方技術以及半導體的企業,在未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下,均不能與華為進行晶片業務上的往來,這也表示著華為的晶片陷入了危機,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晶片的製造環節方面,我們需要依賴晶片代工廠商,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錶示因為在技術和設備上均有依賴美方,所以在9月份中旬過後,將無法繼續與華為合作。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用奪走無數賣菜商販的生計
    其實前段時間我去小區裡的一個大超市拿京東快遞,超市老闆接手了京東業務,賣貨之餘可以有點兒派發快遞的收入。但那天的那個點我看到超市門口擺著上百個小塑膠袋,每個袋子上都繫著紙條,袋子裡裝著各類蔬菜等。老闆娘在擺弄著那些袋子。我已經拿了我的快遞走出了很遠,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就又走回來問老闆娘這麼多袋子是怎麼回事兒,老闆娘說是興盛優選的團購貨物到了,等著客戶來自提。
  • 日本手機通訊巨頭終於宣布降價了!看看便宜了多少?
    據總務省的調查,世界6個主要城市(東京·紐約·首爾·杜塞道夫·巴黎·倫敦)每月使用20G數據容量的費用,倫敦最低僅為2700日元,巴黎約3800日元,而東京最高,接近8200日元,是倫敦的3倍還多!日本的通訊市場主要是由NTT DOCOMO、KDDI(au)、SoftBank三大巨頭佔據,他們推出的服務和費用相差無幾,而且解約代價很大,在行業內隱隱有壟斷的架勢,對消費者來說受限頗多。
  • 日本崇光百貨公司申請破產法保護
    中新網東京7月12日消息:負債總額高達1.87萬億日元的日本大型百貨商店崇光公司12日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法保護。  新華社消息稱,這是日本戰後首家大型百貨商店申請破產法保護,也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非金融機構申請破產法保護。  崇光百貨公司在80年代後期的「泡沫經濟」時期購置了大量的不動產。
  • 日本人搶購納豆 東京一些超市上周起就開始了限購
    日本人搶購納豆 東京一些超市上周起就開始了限購時間:2020-03-13 10:53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人搶購納豆 東京一些超市上周起就開始了限購 海外網 圖源:朝日電視臺 【海外網3月12日|戰疫全時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繼口罩、衛生紙之後,日本多地出現納豆缺貨或限購的現象
  • 東京美食|舞泉豬排(とんかつまい泉/Maisen)全東京最好吃的炸豬排
    舞泉豬排(豬排まい泉)東京表參道青山本店 這天是晚上17:20左右來用餐,まい泉就位在地鐵「表參道站」A2出口步行3分鐘的距離,剛到店面時還以為まい泉已經要打烊,原來まい泉表參道青山本店除了內用豬排外,跟上野、東京車站、東京百貨公司的分店一樣,都有販售豬排三明治等豬肉小點心的攤販,還有青山店限定的豬肉包子,就位在本店餐廳外頭,
  • 前有超市瘋狂促銷,今有社區團購強勢突襲,小菜販也要發出告別了
    很多人訴說著超市有多公平,社區團購有多便宜,我想說,我家裡是菜農。我就告訴你們,超市的菜比農民種出來的成本還要低這是事實,等超市把周邊賣菜的擠垮了,形成壟斷,你們就知道哭了。前有超市瘋狂促銷,今有社區團購強勢突襲,小菜販也要發出告別了!當然,步子太快,很多問題就會暴露。還沒有想到這麼多人的就業問題就搶走他們的飯碗,資本就這樣冷酷無情!能管得不問,因為傷不到他的利益!如果繼續放任不管,以現在的技術和資本家的貪婪可殺死任何一個行業!
  • 主編有態度|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社區團購,為什麼讓人們反感?
    農貿市場、夫妻店、小攤販們的線下客流迅速下降,據媒體消息,江西南昌一農貿市場銷量下降至少三成,無法生存下去的將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這部分人有多少呢?我國沒有對小商販的具體數據統計。沒有了經銷商體系,一旦平臺形成壟斷,廠商擔心將進一步缺乏與平臺議價的能力,定價權將落入平臺手中。所以,他們寧願放棄平臺,也不願意打價格差。
  • 蒂姆成三亞先生,三巨頭繼續壟斷男子網壇,年輕選手突破展望
    眾所周知男子網壇從2004年澳網開始一直被壟斷,從2005年法網到2020年澳網所進行的男子網球大滿貫決賽中只有2014年美網決賽沒有三巨頭球員參與。時間已經進入2020年,男子1990年以後出生的選手只有3人5次打進過大滿貫決賽,1988年以後出生的男選手都沒有拿到過大滿貫冠軍。而在女子賽場已經出現了2000年以後出生的大滿貫冠軍。
  • 都說GAP被逼上絕路了…它憑啥又絕處逢生了?
    年初的2015年四季度財報數據不佳,2016年一季度財報同樣不盡人意,這是GAP連續第五個季度下滑了……GAP痛定思痛,決定關閉75家北美以外的OldNavy和Banana Republic店面,其中包含在日本的全數53家Old
  • 日本全國各大百貨公司資訊總整理
    到日本自由行就是要買買買不停!你可能聽過三越、伊勢丹這些高檔老牌百貨,也可能知道PARCO或OIOI這些年輕女生愛去的百貨公司,不過並不是每間百貨都有適合自己的品牌風格,想到日本大肆採買之前,當然得先來好好研究一下!
  • 姜美娜:取代百貨公司的新概念店
    根據日本百貨店協會的數字,日本百貨公司的營收已連續十年萎縮,。過去十年來,日本百貨公司的營收有一.五兆日圓(約人民幣1220億)消失了,其中一半是因為服飾業績的衰退。   其中原因,除了長年不景氣,消費者荷包緊縮之外,更主要的是百貨公司逐漸失去吸引力。
  • 日本熱血文化體驗!盤點不能錯過、超級local的東京夏日小祭典
    到東京自由行,若想要進行一些特別的文化體驗,讓自己進入傳統的氛圍,可以嘗試將「祭典」排入行程中。除了有名又盛大的「江戶三大祭」之外,其他隱藏在商店街、可以和在地民眾同樂的小祭典也非常多!以下就來介紹5個有趣又歡樂的東京夏日小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