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起風了(富書籤約作者),本文原創獨家首發,轉載請加微信fushuzhuoluo,圖片來源網絡
有人曾說過:裸體,是對這個世界還有自然,最崇高的敬意。
羅丹也曾說:「藝術之源,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在這世界上,究竟有什麼是比想女人更重要的事呢?」
藝術,不基於情色表面的庸俗。
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奧地利畫家
他是世界公認的「情色畫家」,一生遊蕩在女模群中,他被冠以「色情大師」。很多人只知道他色情,所不知道他畫出了這個世界上最貴的女人。
奧古斯特·克裡姆特:「只有通過藝術,不斷滲透到生活中,藝術家才能找到基礎,以取得進步。」
女孩肖像 Head Slightly Turned Left, 1879
克裡姆特的作品,從希臘神話的女神 、《聖約舊經》女主角到上流社會的貴婦模特,無所不畫。
其作品大膽裸露,全局充斥著情、色、欲。
畫中的女人,或舞姿妖嬈,或搔首弄姿,隨心所欲的衣服,像是生活的灑脫。
寓言 Fable,1883
《鮑爾夫人》,全世界最貴的女人,於2006年被一位美國大亨以1.35億美元約9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藏。
並登上了當時世界上第二昂貴油畫的寶座,而克裡姆特這位情色大師,也才開始被人重新審視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又名《艾蒂兒肖像一號》油畫、銀箔、金箔 / 帆布,138×138 cm藏於美國紐約新藝廊
克裡姆特於1862年出生於奧地利附近的一個金匠家庭,父親經營不善所以家裡的條件並不是很好。
入讀一家美工學校後,便開始了克裡姆特的繪畫生涯。
他擅長刻畫女性的身體,尤其是風姿綽約一瞬間的美,對克裡姆特來說「女人可以不美麗,但是必須要性感」。
愛朵(田園詩)
Idylle (Idylls), 1884
克裡姆特的畫室就像是專門為了女模而存在的,那裡長年從不曾斷過女模的出入。
她們衣著暴露,在畫室裡隨心所欲的聊性或者做各種色情的遊戲,毫無矜持的做撩人姿勢。
真相,Nuda Veritas, 1899
而克裡姆特為了方便「繪畫」,則是披著寬鬆的大袍子,不著內衣、穿著涼鞋在畫室和這些女模們廝混。
「她們在我眼裡,是靈感,是崇高無上的生靈,而非情色二字可以定義的。」
那個時候的社會,把克裡姆特的「色情」定義為離經叛道有傷風化,但是對於他本人來說,這是捕捉靈感的最好途徑。
朱迪思和霍洛芬斯,油畫 84×42cm 現藏維也納奧地利美術館
他討厭在工作的時候被人打擾,所以為了避免麻煩的客人闖入,他把畫室建立在一個被樹林隱秘起來的空間。
「我從來沒畫過自畫像。我對把自己當作繪畫主題,比畫其他人更缺乏興趣,而女人優先重要……。我沒什麼特別的。我是一個日復一日、日以繼夜地畫著的畫家……任何想更了解我的人……應該謹慎的看看我的畫。」
金魚,油畫 181x66cm 瑞士所羅桑美術館藏
30歲那年,克裡姆特的父親和弟弟相繼去世,家裡的重擔和外面喋喋不休的輿論讓他一度抑鬱,他不敢面對死亡。
更不敢嘗試著去分析,生命太脆弱,他害怕。
克裡姆特和艾米莉·弗洛格(Emilie Flöge)
艾米莉·弗洛格,和克裡姆特未婚卻心心相印了一輩子的女人。
為了讓克裡姆特重新振作起來,她每年夏天都約他去湖畔小住散心。
櫸樹林,Beech Grove I, 1902
梨樹,Pear Tree, 1903
他們在這裡畫了很多副畫,關乎生死,關乎一生。
人群中有著不同的身份母子、情侶、少女、老婦,分別象徵了人從出生、成長、戀愛、衰老直至到左側的死亡循環。
而在在人群中,各個階段的人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交流,亦沒有人關注死亡,寓意人類缺少對死亡的關注,迴避必將死亡的事實,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女人的三個階段,The Three Ages of Woman, 1905
也許是經歷了父親和弟弟的相繼離世,克裡姆特從不敢面對死亡到敢面對並分析了死亡的意義。
他的作品可以被稱作『夢幻的死亡之花』,華麗、冷豔是克裡姆特的繪畫風格。他的畫作給人的感覺是「在絢爛舞臺上演出的一場死亡之劇」,是視覺化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他的作品和大師級別的不同,他追求的是內心的想法而非是為了所謂的「聖人」。
他強調個人的審美趣味、情緒的表現和想像的創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徵主義繪畫內容上的哲理性,同時又具有東方的裝飾趣味。
注重空間的比例分割和線的表現力,注重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
而早在1894年,克裡姆特接受委託為維也納大學以醫學、法學、哲學為主題創作三幅畫卷。
當他把樣稿上交上去時,卻遭到87名教授的聯合抗議:過於暴露,難登大雅之堂,實屬下流不堪入眼。
哲學 Philosophy (final state),1907
醫學 Medicine(final state), 1907
法學 Jurisprudence (final state), 1907
而克裡姆特的擁護者卻是這樣評價的:「還沒有人給我們提供過一幅某種歐洲女子如此高大完美的肖像。」
維也納大學的天花板畫(醫藥)1900-1907
1905年,克裡姆特組織發起一場旨在反對學院派美術泥古不化的保守勢力,力求藝術創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術相互吸取營養,發展藝術家個人的風格。
希望 1,Hope I, 1903
自創立「分離派」後,他開始把亞述、希臘和拜佔庭鑲嵌畫的裝飾趣味引入繪畫中,用「孔雀羽毛、螺鈿、金銀箔片,蝸牛殼的花纊、色彩或光澤」,創造了一種「畫出來的鑲嵌」繪畫,使作品中的繪畫和工藝性達到了極點。
朱迪思和霍洛芬斯Judith and Holopherne, 1901
油畫 84×42cm 現藏維也納奧地利美術館
也許他想要的就是這樣的反應:想要讓所有人和他一起,在紙醉金迷的包裝之下,直面欲望、生死這樣本質,卻又難以控制的主題。
「如果你不能以你的成就與藝術滿足所有人,那就滿足少數人吧。」
吻 The Kiss ,,1907-08/ 180 × 180cm 銀,金葉,布面油畫,收藏於奧地利美術館
有人異議克裡姆特的離經叛道為什麼會得以流傳?也許就如同《一席》講座一個藝術家所說:
當我這個人活得很淺薄的時候,我做的作品就會很淺薄,自然會有淺薄的觀眾喜歡我的畫。當我這個人活得很深刻的時候,那我的作品就深刻,那肯定就會有深刻的觀眾喜歡我的作品。但是你千萬不能裝,一裝這個東西就假,一假就屬於品質問題。
希望 2,Hope II, 1908
克裡姆特最讓大眾喜歡的,其實是他的誠實吧,他是什麼樣的人,他就畫著什麼樣的畫,毫不做作,好不掩飾。
死亡和生命,Death and Life, 1910 -178 ×198 cm
1918年2月6日,克裡姆特死於中風和肺炎,享年55歲。
雖然終身未婚,卻因「繪畫」而留下了14個孩子。
而克裡姆特的一生,也帶著情色的靈感,得以告終。
克裡姆特和他的貓咪,1900s
作者簡介:起風了,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籤約作者,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簡書@起風了
本文為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獨家首發,版權歸富書部所有,48小時內禁止轉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請註明作者和來源【作者:起風了,來源:富書(ID:zhongchoudushu)】,侵權必究
賞飯加微信:158589503(備註廣告),部長微博@小明牛哲學
👇2017關於未來,《未來簡史》這本書會顛覆你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