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專題報告:新冠肺炎對醫藥行業投資影響分析

2020-12-18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一、2003 年非典(SARS)回顧:醫藥行業已發生較大變化,整體參考價值有限

1.1、疫情整體回顧:前期重視不足,後期強力防控

從 2003 年 1 月 2 日河源市上報非典型肺炎為起始點回顧整個非典疫情,可以發現非典的傳播以及防治整體分為四大階段:

第一階段(1 月 2 日-3 月 31 日):新發病例較少,主要集中於廣州、香港及北京,由於整體防控較弱以及對疾病認知有限, 非典防控僅限於醫院,大量醫務人員感染,廣州和中國衛生部對外通報信息較少。

第二階段(4 月 1 日-4 月 12 日):新發病例逐漸增多,增速加快,非典開始轉向大範圍擴散,危害加劇。世界衛生組織向北 京及廣東發出旅行警告,但整體防治手段較為有限,雖然出臺相關防治指南,但整體並未認識非典疫情的嚴重性。

第三階段(4 月 13 日-5 月 2 日):新發病例急劇增長,並逐步達到最高峰。在防治方面,完成病毒全基因測序,對病毒認知 程度加深,開始全民動員抗擊「非典」,開始對外披露信息,設立非典定點醫院,停止娛樂場所經營,管制交通以及人群集體活 動。

第四階段(5 月 2 日以後):新發病例迅速下滑,疫情出現好轉,防控效果開始全面顯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 月 15 日,中 國內地實現確診病例以及疑似病例為零的紀錄,6 月 24 日,世衛解除對北京的旅遊警告,中國大陸非典疫情基本結束。

其中非典期間由於衛生部門和部分地方政府對非典疾病認知不足,前期整體防控不足,在中國全民抗擊非典時期,中國政府 針對防控不力的情況進行了多次人事調整:

1.2、整體行業影響:行業短暫獲得超額收益

回顧 2003 年上證指數以及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指數的情況,醫藥生物指數走勢和上證指數波動整體趨勢相似,行業整體在非典 期間並未出現明顯的超額收益,但細化至二級化學製藥行業,曾短暫出現超額收益,該階段為非典新增確診人數逐步下滑的 階段,衛生部門從 4 月 20 日起每天對外公布新增疫情數據,5 月 11 日起新增確診病例數量穩定在雙位數並持續保持下滑趨 勢。

1.3、醫藥資本市場影響:部分公司階段性表現亮眼

回顧 2003 年全年漲幅前十名的醫藥公司,其中六家企業的全年最高價出現在 4 月至 7 月非典疫情爆發及全民防治期間。

根據 2003 年 3 月 31 日衛生局發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技術方案》,在治療上早期選用大環內脂類、氟喹諾酮類、 β-內醯胺類、 四環素類等,如果出現有耐藥球菌感染,可選用萬古黴素,如果有嚴重中毒症狀或達到重症病例標準者,可採用糖皮質激素; 可選用中藥輔助治療,抗病毒藥物,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部分上市公司為上述藥品生產企業,如同仁堂、天壇生物、魯抗 醫藥等。

同仁堂作為中成藥的龍頭企業,在抗擊非典疫情的過程中,部分中成藥作為輔助治療方式進入防治技術方案,短期市場 關注度較高。

天壇生物主營各類疫苗、血白蛋白、靜注丙球和肌注丙球等多種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藥物,是非典疫情期間重要的治療 藥物之一。

魯抗醫藥作為國內抗生素生產企業,非典治療指南主要推薦使用抗生素作為早起治療推薦用藥,生產及銷售多種青黴素、 頭孢類 β-內醯胺類抗生素藥品。

綜合來看,我們 2003 年時醫藥行業整體發展階段和當時上市公司情況與現階段具有巨大差異,例如在當時行業幾乎沒有檢 測相關上市公司,也幾乎沒有防護產品類上市公司,因而當時的資本市場情況對現階段的投資指導價值有限。

整體趨勢上看,由於醫藥行業部分上市公司生產的產品可用於疫情的防護和診療,因而短期內會獲得較高市場關注度。

二、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處於擴散階段

2.1、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回顧:防控力度快速加碼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 直徑 60-140nm。其基因特徵與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 SARS 樣冠狀病毒 (bat-SL-CoVZC45)同源性達 85%以上。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人群 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一般為 3-7 天,最長不超過 14 天。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 塞、流涕、腹瀉等症狀。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 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在 1 周后恢復。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 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綜合看,疫情目前為止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發現期、響應期與擴散期。

第一階段,對於新型病毒的了解不充分與早期缺乏確診所需的檢測試劑盒,導致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力的低估, 從而未能及時採取相應的管控措施。

第二階段, 1 月 20 日鍾南山院士抵達武漢開始,在全面視察武漢疫情後,鍾南山院士建議封城並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關注, 武漢市在 1 月 22 日採取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1 月 24 日,在全國各省份均有感染確診病例(除西藏 外)的情況下,湖北宣布將二級應急響應升為一級。

第三階段,隨著武漢市人群在「春運」返鄉潮中散布至全國各地,疫情進入了擴散期,根據中國衛健委數據,從 23 日通報 的 571 例確診到截至 31 日通報的 11971 例確診,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 2003 年非典。同時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和 新增疑似病例從 23 日的 259 例和 680 例,30 日增加到了 2102 例和 5019 例,病毒擴散仍然在持續增加。新增病患中有 相當大的一部分屬於聚集性傳染,系被感染者在潛伏期中將病毒傳染給了家庭成員,隨著返鄉潮後受感染的人群以及返 鄉後二次傳染的人群逐漸度過潛伏期,確診病患將會持續增加。

全國各省市對此次疫情高度戒備,積極響應,及時採取了相應的防控措施,旨在杜絕「春運」返程後城市間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 整體看我們認為疫情防控體系正逐步發揮作用。

2.2、最新疫情情況分析:新增疑似尚未見到拐點

……

2.3、疫情未來展望:元宵節(2 月 8 號)左右是關鍵節點

2.3.1 正月十五是關鍵節點,疫情防控或見明顯成效

1 月 28 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當年 SARS 持續了差不多五六個月,但我相信這個新型冠狀病毒不會持 續那麼長。因為國家已經採取強力的措施,特別是早發現、早隔離,這兩條做到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防止大爆發或者重新 大爆發。」(資料來源於新華社)

1 月 29 日上午,上海醫療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病例數增加不代表 疫情加重,而是反映了檢測與防控的到位。此外,張文宏表示,元宵節前能否控制疫情,是打贏這場「戰疫」的關鍵節點。(資 料來源於人民網)

1 月 29 日,央視播出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的專訪。張伯禮說,我們期盼的疫情拐點將要出現。張伯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根據武漢近期疫情變化的數據,我們期盼的疫情拐點將出現。新增的病例開始減少,出院的病例增多,當然死亡的病例還要 下降。出院的病例超過了死亡的病例,這一點顯示了非常好的前景,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資料來源於長江日報)

1 月 29 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對話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曾光表示,疾病有潛伏期,14 天最長潛伏期, 6 天就有所變化了。從 1 月 23 號推算的話,大概到正月十五,應該能看到明顯的成效。將武漢輸出病例降到最低,甚至降低 到零。現在是一個時機,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漢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此外,曾光表示,民眾不需要恐慌,公共衛生工作也要 兼顧到社會正常運轉,只要做最大程度上的防範,疫情防控可以在動態中解決的。(資料來源於人民日報)

2.3.2 疫情高峰可能提前到來,外圍省份不具備規模爆發性

在流行病學上,評價傳染病的傳染力通常會用到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O),指在沒有外力介入,同 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一般而言,只要 R0 大於 1,疫情就會不斷加劇,而疾病控制措施的目標是將再傳染數降低至 1 以下。(資料來源:丁香園)

1 月 30 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的流行病學研究,根據最早 425 例確診病例的詳細數據(發病時間、以及是否 和華南海鮮市場有接觸史)做出了對 2019 年新冠的分析,研究者們推算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力(R0)在 2.2 左右,這個數 字顯著低於 SARS,也就是說,每例患者平均將感染另外 2.2 人。幾個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傳染病的傳播力數據: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 SARS(2-5)。 RO 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三點:感染持續時間、媒介傳播和接觸率。前兩點都是由 病毒特性決定的,而接觸率是可以改變的。最終患病的總人數,不僅和 RO 相關,還與病毒爆發的持續時間相關。(資料來源: 丁香園)

1 月 27 日鍾南山院士提出:「疫情什麼時候達到高峰,很難絕對地估計。不過我想應該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達到高峰,不會大規模地增加了。」當下中國政府採取對人口流動的控制措施,積極篩查密切接觸者並及時隔離,人民群眾積極響應減少聚集等, 這些措施均可以大大降低接觸率,縮短病毒持續的時間,疫情高峰可能會提前到來,預計 2 月中旬確診患者人數將會穩定。

此外,因為除去湖北省和與湖北省交界的省份,其它省份增加的人數增加取決於從武漢的輸出人口和與之密切接觸者,隔離 措施已經從外圍省份開始生效,然後再到周邊省份,再到核心戰場武漢。所以,在當前監管措施下,外圍省份增加的人數可 控,不具有規模爆發性。

2.3.3 武漢採用小湯山模式,最終死亡率預計將見頂回落

根據國家衛健委,湖北省衛健委和各省衛健委的數據,截至 1 月 31 日上午 10 時,全國死亡率為 2.19%(死亡人數 213 人,確診人數 9720 人),湖北省死亡率為 3.51%(死亡人數 204 人,確診人數 5806 人),武漢市死亡率為 6.02%,全國(除湖北 省外)死亡率為 0.23%(死亡人數為 159 人,確診人數為 2639 人)(死亡率=死亡人數/確診人數)(數據來源:丁香園)。從 數據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的死亡率大大高出其餘各省市,從湖北初期公布的死亡病例特徵看,均是年紀偏大, 且大部分均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三個:1.武漢的確診數量可能遠遠小於實際患者數量。2. 當地 醫療資源有限,導致患者無法及時得到醫治。3. 武漢為首輪爆發地,前期重視程度不夠,且病毒初次傳播可能毒性更大。

在對 2019 年新冠的多項研究中均顯示其致死率低於 2003 年非典,減緩湖北省及武漢的診療壓力、集中隔離治療、加大醫療 物資的援助等一系列措施均可以降低目前的死亡率。比如:1 月 24 日,為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武漢 將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面積達 2.5 萬平方米的專門醫院,計劃 2 月 3 日前建成投入使用,命名為火神山醫院。隨後 決定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新增床位 1300 張。

同時,為了緩解人群湧向醫院造成交叉感染,減輕醫院的就診壓力,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療的作用,許多在線問診的渠道開通 來幫助民眾進行諮詢,如各省市醫院問診通道、知乎&好大夫在線-聯合義診通道、知乎&春雨醫生-新冠狀病毒線上義診等。 此外,全國各地醫療團隊馳援武漢,以及大量的醫療物資捐贈都大大緩解了武漢的醫療壓力,根據致死率的計算公式「死亡 人數/確診人數」中,兩項數據尚在持續變化中,但從變化趨勢看,全國的致死率從 1 月 30 日的 3.0%穩步下降至 2.2%,隨 著各地醫療資源陸續支援湖北,且全國其他地區已做好相對充分的準備,預計未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較小。

2.4、確診方式的變化梳理:診斷時效大幅改善

疑似病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確診需要同時滿足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這兩個條件。

流行病學史即為流行病學接觸史:發病前兩周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發病前 14 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 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以上滿足任意一條均可視為擁有流行病學史。

臨床表現則為以下特徵:發熱;具有診療方案描述的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 少。

最新的第四版《診療方案》在流行病學史的判定中將「武漢」更改為「武漢和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說 明了疫情範圍的擴大。同時新增添了「與確診病例、陽性檢測者有流行病學關聯」也可視為擁有流行病學史。

目前疑似病例的確診方式為: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需符合全部的三條臨床表現;有流行病學史的,只需符合臨床表現中的 兩條即可確診為疑似病例。與之前需全部滿足的確診方式相比,更加謹慎與切合實際,一些症狀不典型(例如無發熱現象) 的患者的陸續出現使得確診標準進一步修正。

確診病例:若符合疑似病例標準,並擁有以下兩個病原學證據之一,即可被核定為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 光 RT-PCR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或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從國家衛建委發布的四個版本的《診療方案》來看,對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定義以及診斷程序都在不斷更新,流程不斷壓 縮,最終的第三方覆核權限在不斷下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診斷效率。

目前,確診病例多使用實時螢光 RT-PCR 檢測法,即通常所說的核酸試劑盒。1 月 14 日,華大基因率先研發成功新型冠狀病 毒檢測試劑盒。在疫情擴散期間,武漢等疫區出現了核酸試劑盒緊缺的狀況,大量的疑似病例無法確診。隨後國家藥監局開 設應急審批通道,眾多生物科技企業的試劑盒陸續獲批或進入審核通道。許多非國家衛健委指定企業生產的試劑盒,也可向 地方疾控中心進行銷售,目前供給端緊缺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需使用 PCR 儀器在 PCR 實驗室中進行檢測,並非所有醫院都擁有標準、專業的 PCR 實驗室,受限 於實驗室條件和人力,多數基層醫院目前尚不能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還需向地方疾控中心送檢。預計之後隨著收治 醫院條件的改善及各個環節診斷效率的提高,從疑似到確診的時間有望進一步壓縮。

重型、危重型病例:

疑似病例的解除: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 1 天),方可排除。

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體溫恢復正常 3 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 間間隔至少 1 天),可解除隔離出院或根據病情轉至相應科室治療其他疾病。

2.5、治療方案梳理:目前仍未有特效預防和治療藥物

根據中國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由於缺乏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物, 目前對一般病例應密切監測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進行相關指標的檢查,努力維持患者內環境穩定,同時進行必要的抗病毒 治療和抗菌藥物治療。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療原則以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為主,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防治併發症,預防繼發 感染。

1 月 23 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註冊展開評價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克力芝)和幹擾素-a2b 聯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住院患 者的研究,中國衛健委等機構在《診療方案》中也推薦試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為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此 前長期應用於治療 HIV-1 感染。目前,多項關於抗愛滋病藥物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正在展開,有個別病例顯示了此項療法的 有效性,但也有專家對其療效提出質疑,具體效果還需以接下來的臨床研究數據為準。

第三版和第四版《診療方案》增加了中藥治療方案的詳細內容,推薦了適用於病情不同階段的中藥處方及中成藥。

1 月 28 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與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聯合宣布發現了三種藥物對新型冠狀病毒有較好抑 製作用,分別是雷米迪維、氯喹、利託那韋。目前正在走相關程序報批,未來有望被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治療。目 前,中國疾控中心及眾多國內研究機構正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藥物篩選。

1 月 27 日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研製出一款廣譜抗病毒噴劑,這款抗病毒噴劑針對病毒共性的致病過程(由 病毒複製引發的炎症和由炎症導致的呼吸道上皮黏膜損傷與肺實變)設計了兩個活性成分,可以分別抑制病毒複製,抑制炎 症和黏膜修復,對新型冠狀病毒等 RNA 病毒敏感。該藥物已達到了臨床應用級別,對早期感染患者有效,但由於生產工藝的 限制,無法在短期內大規模生產,且尚未拿到新藥批證,無法用於病患治療,目前只能供應給一線的醫護人員。未來有望作 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藥物。

1 月 31 日晚,中國科學院在官網發布消息:上海藥物研究所、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 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但後續上海藥物所相關人士回應,目前只是初步發現雙黃連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無法確定對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否有效,尚需後續大量的實驗做支撐。目前,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衛生 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專家表示不建議市民自行服用雙黃連來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1 月 31 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了美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康復的全過程,並提出藥物 Remdesivir(瑞德西韋)在 治療過程中的效果。Remdesivir(瑞德西韋)為吉利德(Gilead)公司研發的抗病毒藥物,這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前藥,能夠 抑制依賴 RNA 的 RNA 合成酶(RdRp),於 2014 年和 2015 年經過臨床試驗,可作為伊波拉病毒感染的治療方法。

吉利德(Gilead)公司首席醫學官醫學博士 Merdad Parsey 博士發表聲明:Remdesivir(瑞德西韋)對治療新型冠狀病 毒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實驗證明。此次在當地監管機構的支持下,用於少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緊急治 療,初步顯示出一定的臨床效果。目前吉利德(Gilead)已計劃在中國北京開展一項隨機盲法安慰劑對照三期研究,以確 定 Remdesivir(瑞德西韋)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

三、行業投資影響分析:建議重點關注中期需求變化

我們從疫情短期防護需求、短期治療需求、中期需求和長期需求四個角度對投資影響進行了分析。本次疫情發展較為迅速, 預期短期對防護和治療需求影響較大,醫用防護耗材、診斷試劑、相關藥品、疫苗值得重點關注。

3.1、疫情短期防護需求:口罩和手套是核心品類

受疫情影響,目前各類防護用品及設備的供需情況產生了巨大的缺口,短期供不應求。目前急需的產品類別主要有:醫療設 備、防護設備、消洗設備、耗材等。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因此對於一次性醫用防 護耗材的消耗較大,導致了相關耗材(以口罩為主)的大量需求。耗材可大致分為: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用手套及防護眼 鏡/眼罩/護目鏡。

口罩是所有急需的物資中目前需求量最大的耗材。醫用防護口罩的作用是靠佩戴者呼吸客服部件阻力,過濾空氣中的微粒, 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和分泌物等,執行國家標準 GB19083-2003《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目前急需的口罩有兩種,N95 口罩和醫用平面口罩。N95 口罩在 85 升/分鐘流量下過濾效率可達 95%,是目前防護效果最好的口罩。醫用平面口罩亦可以 有效的杜絕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途徑。目前國內涉及醫用口罩和相關原材料生產的企業較多,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為: 奧美醫療,英科醫療,振德醫療,海王生物,泰達股份,延江股份,欣龍控股,諾邦股份,道恩股份,東華能源。

醫用防護服的主要材料與口罩相同,也是熔噴無紡布。常見的產品型號為杜邦 1422A,雷克蘭 AMN428ETS,3M-白色戴帽 防化服 4565,穩健醫療生產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符合 GB19082-2009)以及 UVEX 4B。涉及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生產製造 的企業較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司為:海王生物,振德醫療,泰達股份。

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和一次性醫用防護服行業門檻較低,全國有很多企業涉及相關產品的生產製造,行業格局以本地化企業 為主,部分醫療防護企業也有相關業務佔比,但佔比較低。

醫用防護手套能夠有效隔絕接觸傳染的途徑,一次性醫用橡膠檢查手套目前採用的標準為 GB10213-2006,一次性滅菌橡膠 外殼手套採用標準為 GB7543-2006,目前主要以 PVC 和丁腈材質為主。中國是 PVC 手套主要生產國,丁腈手套主要生產於 馬來西亞。目前國內較大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手套生產商為:英科醫療、藍帆醫療。

醫用防護眼鏡,國家標準為二級以上的醫用護目鏡,視野寬闊,必須有防濺功能,國內主要採用型號為 3M-1623 防護眼鏡。 並非一次性消耗品,使用後經消毒便可繼續使用,因此短期對於護目鏡的需求有限,隨著物資調配與疫情逐步穩定,醫用防 護眼鏡的需求將逐漸降低。

消洗設備納入國家標準的有 3 項,酒精消毒液(75%濃度醫用酒精),3M 愛護佳免洗手消毒液和 84 含氯消毒液。這三項屬於 常用消毒產品,隨著各大廠家復工,供應充足,短缺情況將得到明顯改善

體外肺膜氧合(ECMO)是一種用於協助重症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呼吸循環的急救設備。1 月 22 日在武漢中南醫院,醫生 利用 ECMO 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ECMO 目前應用範圍較小,僅用於重症中的危重症患者,一般被視為最 後的醫療手段為患者爭奪生存時間。

3.2、短期診療需求:檢測和部分中成藥是重點

3.2.1 診斷試劑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確診病例主要分為兩種方法:1)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螢光 RT-PCR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2)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1 月 26 日,國家藥監局發布消息稱,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通過 4 家企業 4 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進一步擴大新型冠狀病 毒核酸檢測試劑供給能力。截至目前(1 月 31 日),藥監局共審批通過了 6 個 2019-nCoV 核酸檢測試劑盒(5 個螢光 PCR 法和 1 個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和 1 個 2019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測序系統。

華大基因(300676.SZ)獲批的試劑盒,一款是基於 RT-PCR 技術的快速檢測試劑盒,最快可實現 3 個小時內快速檢測;另 一款則是基於宏基因組測序檢測試劑盒,能夠鑑別診斷包括新冠狀病毒在內的其他冠狀病毒和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實現病毒 序列快速檢測。一同獲批的 DNBSEQ-T7 測序系統,是目前全世界日通量最高的測序儀,它能在 6 小時內完成 SE50 測序, 每次運行樣本檢測通量達到 128 樣本,每個樣本可獲得 100M 以上數據產出,確保高準確度檢測,並提供進一步病毒演變分 析數據支持。

此外,獲批的聖湘生物公司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採用最新核心技術 RNA 一步法技術平臺,通過簡單的樣本處理後可直接在常規 螢光 PCR 儀上使用,1 名操作人員在 2 小時內可以完成 96 份樣本的檢測;結合聖湘生物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單 批檢測樣本量可達 96 人份,能實現 1 人 1 機 1 日檢測樣本量達 1000 人份以上;結合聖湘生物移動分子診斷平臺(POCT), 最快可在 30 分鐘出檢測結果,實現現場即時檢測。

目前還有多家企業的產品已經進入國家藥監局的應急審批通道,預計近期會有多款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獲批上市。

3.2.2 器械及設備

新冠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 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胸部影像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 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

治療需要監測血常規、尿常規、CRP、生化指標(肝酶、心肌酶、腎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時行動脈血氣分析,複查胸部 影像學。根據氧飽和度的變化,給予有效氧療措施,包括鼻導管、面罩給氧,必要時經鼻高流量氧療、無創或有創機械通氣 等。

所以一方面,檢測和監測過程使用體外診斷產品和醫學影像產品的頻次會大幅增加,如邁瑞醫療(300760.SZ)、安圖生物(603658.SH)、萬孚生物(300482.SZ)、萬東醫療(600055.SH);另一方面,治療過程對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需求較大, 如魚躍醫療(002223.SZ)、邁瑞醫療(300760.SZ) 。

此外,體外肺膜氧合(ECMO)是實現體外循環,可以短期完全替代心肺的裝臵,同時,手術中建立體外循環後搶救成功率 非常高。該裝臵被視為最後的醫療手段為患者爭奪生存時間,僅用於重症中的危重患者。該設備目前主要依靠進口,目前武 漢已有一例 ECMO 治癒重度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案例。

3.2.3 藥品:部分中成藥進入診療指南

1)抗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提出兩種抗病毒治療試行方法:一種是試用 α-幹擾素霧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萬 U,加入滅 菌注射用水 2ml,每日 2 次),另一種是試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克力芝)每次 2 粒,一日二次。相關上市公司包括生產α幹擾素的安科生物(300009.SZ)。

2)中醫治療

診療方案中推薦有部分產品。相關上市公司包括生產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的以嶺藥業(002603.SZ) ,生產血必淨注射液的紅日藥業(300026.SZ)。

1 月 31 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稱,其與武漢病毒所經過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相關上市公司包括太龍藥業(600222.SH)、哈藥股份(600664.SH)、珍寶島(603567.SH)、福森藥業(1652.HK)。

3)血製品公司

靜丙(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種具有免疫增強和免疫調節雙重作用的生物製劑,在臨床上應用於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 免疫功能紊亂的患者,可應用於各種病毒感染的治療。本次新冠肺炎與人體免疫系統關聯較大,靜丙免疫調節作用顯著,需 求量顯著提升。相關上市公司包括天壇生物(600161.SH)、上海萊士(002252.SZ)、華蘭生物(002007.SZ)、博雅生物 (300294.SZ)。

4)其他

東陽光藥(1558.HK)核心產品——可威(磷酸奧司他韋)是中國抗流感病毒臨床應用的一線用藥,其顆粒劑型為公司獨家專 利產品。2018 年收入 22.47 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 89.5%。雖然奧司他韋並非對症本次新冠,但目前正值流感季節,疫情會 進一步催生對於防護的需求。

3.2.4 連鎖藥店

公眾對於防護和治療產品的需求推動藥店短期銷售顯著增長,相關上市公司包括益豐藥房(603939.SH)、老百姓(603883.SH)、 大參林(603233.SH)、一心堂(002727.SZ)等。

3.3、中期需求:防護理念有望轉變

經歷 2003 年非典和本次新冠疫情兩次重大疫情之後,無論是醫務工作者,還是普通民眾對於傳染性疾病的認知有望顯著提升, 整體疾病防治需求有望增加,相關防護和預防產品,如醫用口罩、醫用手套、流感疫苗等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3.3.1 預計中長期流感疫苗需求量將會增加

在武漢新型肺炎持續擴散的同時,美國季節性流感也非常嚴重。截至 1 月 18 日,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估計,到 目前為止,從去年 10 月開始統計的流感季節中至少有 1500 萬人患流感,14 萬人住院治療,8200 人死於流感。CDC 在報告 中表示,本季公共衛生實驗室的流感陽性檢測結果中,超過 50%是兒童和小於 25 歲的年輕人,而 65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只有12%。此次流感對兒童的影響大於成人,易在兒童中引起嚴重的疾病。

流感病毒易變異,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在人群聚集的場所可發生暴發疫情,這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國 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介紹中國疫苗的接種率,「中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並不算高,大約在2%左右,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60-70% 的接種率,每年生產 2600 萬支左右的流感疫苗,有大約 600 萬支會因為沒有接種而銷毀掉。」

此外,為更好的指導流感預防控制和疫苗應用工作,國家免疫規劃技術工作組流感疫苗工作組綜合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形 成了《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9-2020)》,並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疫苗生產批籤發工作、供應和接種工作 等。由於此次疫情爆發涉及範圍廣、影響嚴重,並且隨著科學醫療教育的普及,居民對流感疫苗重要性的意識逐步增強,對 於疫苗的需求量將會增加。

人類流感主要分為甲(A)、乙(B)、丙(C)、丁(D)四型,在人類中主要流行的是甲型(A)和乙型(B)流感。

流感疫苗的配方由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全球流感監測結果提出。目前市場上有兩個種類的流感疫苗:三價和四價流感疫苗。其 中,四價疫苗是基於2018年世衛組織提出的配方,適用於更廣的流感病毒種類《。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9-2020)》 推薦接種人群為:6 月齡-5 歲兒童、60 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醫務人員、6 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以 及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為優先接種對象。中國的疫苗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 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流感疫苗屬於二類疫苗,需 要自費接種。一般流感疫苗的保護期為 6—8 個月,流感疫苗需要每年進行接種。接種時間推薦為每年的 10-12 月。

3.3.2 醫用手套需求增加

在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預防手冊》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包 括手汙染導致的自我接種)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播。在 2020 年 1 月 31 日,疾病預防控制局頒布的《關於 印發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衛生防護指南的通知》通知中也指出了要注意手部清潔:儘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 共物品和部位;減少與他人接觸,以點頭禮取代握手,條件允許時,儘量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對於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疑似和確診病例轉運人員,建議穿戴一次性手套。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 全實驗室工作人員,建議穿戴雙層手套。對於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屍體處理人員建議穿戴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

3.4、長期需求:疫苗研髮長路漫漫

3.4.1 現有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究情況:

截止到 2020.01.30,我國和海外已經成功分離出多株新型冠狀病毒毒株(見圖 1)。從疫苗的主要研發過程(見圖 2)來看,分離毒株是研發疫苗的第一步。疫苗研發是一項需要高投入和長時間的項目。但可以說距離成功研發疫苗的萬裡長徵已經成 功邁出了第一步。

近日,已有多家我國和海外研究機構和公司致力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見圖 3),但從研究情況來看,研發狀況全部處 於臨床前且較早期的開發狀態。

3.4.2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距離上市預計還有較長時間

SARS 疫情爆發於 2002 年 12 月,至今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 SARS 滅活疫苗仍處於臨床研究的狀態。同樣的伊波拉疫 苗的上市也經歷了長達 5 年的時間。但甲型 H1N1 的研發過程只有三個月。疫苗研發過程主要限速步驟有兩個方面:

①對病毒的認知:甲型 H1N1 是流感病毒中甲類,相較於 SARS 和伊波拉病毒,人們對其認知較清楚,在獲得毒種的基礎上 可以快速開展研發。

②臨床試驗:疫情的爆發是有時效性的,且臨床需要較大的樣本數量。SARS 的疫苗較早已經研發出來,但缺少臨床試驗的 樣本,因此,現在還無法上市。伊波拉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在多方支持,加速審批的情況下,從爆發到疫苗研製成功仍需 5 年時間。

從數據來看,在面對未知的病毒時,疫情的爆發到疫苗研製成功和上市,往往會經歷一個很長的時間周期。通常情況下,疫 苗研製成功時已經很可能錯過了疫情的周期。

3.4.3 新型冠狀病毒的其他新型疫苗:尚未進入臨床

傳統的疫苗的研發通常是建立在整個病毒株的基礎之上,因此正如前文說,分離新型冠狀病毒毒株是研發疫苗的第一步。但 是傳統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周期太長,通常是疫苗研發出來疫情已經過去了。因此研究機構正在研究基於非病毒毒株的其他類 型的疫苗。此類疫苗的研發周期相較於傳統疫苗時間較短。有望縮短研發時間,實現快速上市。

3.5、部分領域階段性受到影響

口腔醫院

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等多省市發布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規範口腔診療工作的通知,對疫情防控 期間口腔診療管理工作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全省綜合醫院口腔科門診及口腔專科醫院只保留必要的口腔頜面外科急診,僅處理外傷,頜面部間歇感染等急症,並按 照相關防護要求嚴格落實醫院感染防控措施,其餘可擇期診治項目全部暫停。

二、全省口腔專科門診部及診所全面停診。

三、所涉及的醫療機構迅速通知已預約的病人暫緩就醫,並做好相關解釋工作。

四、全省綜合醫院、口腔專科醫院普通門診及口腔專科門診、診所恢復診療時間按照疫情發展情況另行通知。

血液製品採漿

疫情可能會階段性影響獻漿意願,同時,漿站本身也是人流聚集場所,短期血液製品採漿工作會受到影響。

四、WHO 將本次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但影響可控

4.1、最新進展

瑞士日內瓦時間 2020 年 1 月 30 日,世衛組織總幹事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召集的突發事件委員會於 2020 年 1 月 30 日(星期四)日內瓦時間(歐洲中部時間)13:30 至 18:35 舉行會議,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的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及其他國家出現的輸入病例情況。

會議決定將本次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要求各國引起重視,最大程度減少病毒的擴散。會議 指出此次列為PHEIC並不會限制貿易和旅遊,只是為了保護醫療條件較差的國家免受侵害。此次警報時常將不會超過三個月。

宣布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為 PHEIC 後,總幹事譚德塞還宣布了七條臨時建議:

第一,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

第二,必須支持那些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

第三,必須加速疫苗、治療方案和診斷方案的研發;

第四,必須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

第五,必須審查準備計劃、找出差距、評估所需資源以識別、隔離、治療患者,防止疫情傳播;

第六,必須與世衛組織和全世界共享數據、知識和經驗;

第七,打敗此次疫情的唯一辦法就是,所有國家以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合作,我們都身處其中,我們也只能共同阻止它。

「這是關於事實而非恐懼的時刻;這是關於科學而非謠言的時刻;這是關於團結而非汙名的時刻」,譚德塞稱。

總幹事將酌情決定在三個月後(或者更早)再次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

4.2、背景介紹

1、什麼是PHEIC?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 及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事件。」

意思是當前事件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公共衛生影響超出國家邊界;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影響事件是否 構成 PHEIC 的因素包括:疾病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傳染性、治療效果、疫區人又密集程度;病情發展速度;是否傳出國境; 是否需要限制國際旅行及貿易等。

2、為什麼會有PHEIC?

2003 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是 21 世紀第一次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各國在這次事件中意識到,隨著科技的發 展,交通的便捷,人員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公共衛生安全不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己的事情,已經成為需要全球協作解決 的問題。

為了再次面對相似事件時,各國能有效預防和應對,世界衛生大會在 2005 年將舊條例修訂為《國際衛生條例(2005)》,並在 其中定義了 PHEIC。提出 PHEIC 是為了面對公共衛生風險時,既能防止或減少疾病的跨國傳播,又不對國際貿易和交通造成 不必要的幹擾,使相關國家地區遭受經濟損失。

3、被定義為 PHEIC 會怎麼樣?

確定 PHEIC 後,世界衛生組織會發布一個臨時建議,包括各國對人員、物品及交通工具應採取的衛生措施。並協調全球人力 物力,必要時給予發生 PHEIC 地區指導與幫助。

根據疫情的發展,宣布 PHEIC 後隨時可以撤銷及修改。發布後有效期為 3 個月,之後自動失效。

4.3、決策流程

國際衛生條例(IHR)規定,締約國應當實時監測、評估本國領土內發生的事件並及時通報可能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根據收到的消息,總幹事應挑選出專家組成突發事件委員會並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

總幹事向突發事件委員會提供會議議程和有關時間的信息並邀請在本國領土上發生時間的締約國向突發事件委員會陳述意見;

突發事件委員會應就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確定和結束、有關締約國採取的任何衛生措施、任何臨時建議及此類建 議的修改、延續和撤消發表意見;

總幹事應就會議結果與締約國溝通並向公眾發表會議決定;

當事件情況發生變化時,總幹事應當及時再次召開會議;

在本國領土上發生事件的締約國可向總幹事提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已經結束和(或)建議撤銷臨時建議,並可就此向 突發事件委員會陳述意見。

4.4、歷史其他案例回顧

迄今為止,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宣布過 5 次 PHEIC,分別是:2009 年 H1N1 流感病毒疫情;2014 年野生型脊髓灰質炎 病毒疫情;2014 年西非伊波拉疫情;2016 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2019 年剛果(金)伊波拉疫情。

2009 年 H1N1 流感病毒疫情

甲型 H1N1 流感是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又稱豬流感。它由一種或多種豬流感 A 型病毒引起,發病率較高,但死亡率偏低(1%-4%)。

2009 年 4 月,甲型 H1N1 流感開始在墨西哥爆發。隨後,該疫情迅速蔓延至中國乃至全球,成為 2005 年新版《國際衛生條 例》頒布以來第一個被列為 PHEIC 的事件,對多個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經濟學人稱此次疫情將對被感染國家造成 0.5% 到 1.5%的 GDP 損失。

2009 年的 H1N1 流感疫情估計對墨西哥旅遊經濟造成了 50 億美元的損失;給以色列造成約 7.8 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各 種直接和間接損失合計約達 89.6 億美元。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該疫情對全球股市造成衝擊,使全球股市下跌 10%左右。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通告,截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全國 31 個省份累計報告甲型 H1N1 流感確診病例 120498 例,包 括境內 118244 例,境外輸入 2254 例;已治癒 110064 例,在院治療 7092 例,居家治療 2694 例,死亡 648 例。

2010 年 5 月,全球 214 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130 萬人感染 H1N1,總死亡人數約為 1.8 萬人,患者平均死亡率為 1.3%。2010 年 6 月,豬流感在全球大流行,威脅上升至 6 級。

為應對疫情,墨西哥曾封城 10 日,關閉了市內學校、博物館、圖書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取消了包括音樂會、體育比賽、 教堂禮拜等在內的所有活動,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和法新社報導,英國著名的雜誌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刊發了一份研究文章,該文章稱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豬流感)共造成了 25 萬以上的人員死亡,比此前報告人數多出 15 倍以上。

截至 2010 年 8 月,世衛組織宣布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期結束。

2014 年野生型脊髓灰質炎病毒疫情

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俗稱小兒麻痺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發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多為 1 至 6 歲 兒童,感染後可在數小時內引起肢體不對稱弛緩性麻痺並留下癱瘓後遺症,甚至死亡。

雖說各個國家沒有公布由該病導致的經濟損失,但是如果兒童大面積傳染髮病,癱瘓甚至死亡,那麼將對多個家庭造成重大 影響和負擔,進而對國家造成重大的間接經濟損失。

在脊灰疫苗問世之前,幾乎所有兒童都會感染脊灰病毒。接種脊灰疫苗是預防本病最主要而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種脊灰疫苗 後能產生持久免疫力。

1955 年「脊髓灰質炎疫苗」發明前,脊髓灰質炎是戰後對美國公共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每年流行的情況都越來越嚴重。

1952 年,美國的病例有 58000 人,3145 人死亡,21269 人殘疾,多數犧牲者是小孩。20 世紀 60 年代,我國每年脊灰發病 人數達 10000~43000 例。

全球消除脊灰行動自 1988 年開展以來,1988 年至 2013 年期間該病發病率下降了達 99%之多。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停 止了脊灰傳播。

但 2013 年-2014 年期間,研究人員發現全球範圍內野生型脊髓灰質炎病毒(WPV)感染病例激增達 86%,該數據令人堪憂。 據報導,2013 年感染熱潮中發現,巴基斯坦 WPV 感染病例增加了 60%,之後 WPV 感染蔓延至 5 個之前已宣布根除脊髓灰 質炎的國家。截至 2014 年 5 月 20 日,全球共報導了 82 例 WPV 感染病例,2013 年同期病例數僅為 34 例。

2014 年 5 月 5 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將防控脊髓灰質炎疫情升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15 年 WHO 宣布 2 型野生脊灰病毒已經被消滅;2019 年 10 月 24 日,WHO 再次傳來 3 型野生脊灰病毒被消滅的好消息,野生型脊灰病毒僅 剩 1 型仍在傳播。

2014 年西非伊波拉疫情

伊波拉病毒病病死率高達 90%,針對伊波拉病毒病例,尚無特效藥、也沒有疫苗。西非伊波拉疫情在感染人數、死亡人數、 影響範圍和蔓延速度等方面均為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

2014 年 2 月,伊波拉病毒第一次爆發於幾內亞境內發生。隨後波及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美國、西班 牙、馬裡七國,並首次超出邊遠的叢林村莊,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此次疫情對西非發展的多個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世界銀行公布報告稱,2014-2016 年間伊波拉疫情花費了幾內亞、內 比利亞和獅子山三國將近 28 億美元,三國的損失分別約為 6 億美元、3 億美元及 19 億美元。同時疫情會繼續對這些國家 造成長期的影響,比如礦產資源的貿易大幅減少,且恢復將會十分緩慢。

截至 2014 年 10 月 31 日,世界衛生組織說,自從伊波拉疫情爆發以來,總計共有 13567 人感染,死亡者總數達到 4992 人。 在 2014 年 11 月,疫情爆發 9 個月後在獅子山,伊波拉病例仍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其蔓延速度比兩個月前快 9 倍。直至 2016 年 1 月 14 日,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非洲西部伊波拉疫情結束。

2016 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

寨卡病毒 1947 年在烏幹達被發現。寨卡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其它傳播途徑還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此前, 最大的一次疫情爆發有 185 人感染,直到 2016 年疫情在巴西爆發。

寨卡疫情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傳播範圍極廣,南美洲、北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多個國家無一倖免,都出現了感染情況及死亡病例。寨卡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是巴西。自 2015 年 5 月確診第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後,疫情迅速蔓延,短短 8 個月內 有 150 萬人感染。

寨卡病毒極少造成感染者死亡,感染寨卡病毒的人大部分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一部分人會有一些如皮疹、結膜炎、發熱和頭 痛的輕微症狀,但它可能導致小頭症和其他幾種胎兒出生缺陷,還能夠攻擊中樞神經系統,引發一種名為「急性播散性腦脊髓 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疾病多發於成人,可出現急性偏癱、麻痺、視神經障礙等症狀。

另外,由於其波及全球多個國家,各國經濟發展都受到了輕微的阻礙,各國人民外出旅行也受到了阻礙,巴西奧運會等大型 活動也加強了各方面對寨卡病毒的防控。

2019 年剛果(金)伊波拉疫情

2018 年伊波拉疫情再次捲土重來,此次疫情在非洲中部剛果(金)爆發。與前幾次疫情不同的是,2018 年 5 月 8 日,剛果 (金)出現新一輪伊波拉疫情,在 7 月 24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剛果(金)暴發的伊波拉疫情正式結束。

而在 8 月 5 日,非洲中部國家剛果(金)再次暴發伊波拉出血熱疫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截至 2019 年 10 月 1 日,共 報告發生了 3197 例伊波拉病例,包括 3083 例確診病例和 114 例可能病例,其中 2136 例死亡(總病死率為 67%)。在所有 確診和可能病例中,56%(1790)為女性,28%(906)為 18 歲以下兒童,5%為衛生工作者。同時,在瘟疫嚴重的剛果(金) 農村地區,對伊波拉病毒病的認識不足加上武裝衝突致使當地社區與伊波拉應對小組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這給調查社區死 亡病例造成了困難。因此,對這一地區的病例和社區死亡人數的報告很可能不充分。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與 2014 年那次大爆發不同的是,這次剛果(金)的伊波拉感染者主要是以兒童為主,而且很 多患者還沒有送到伊波拉治療中心接受治療就已死亡。雖然在當地的伊波拉治療中心有不少來自發達國家的醫療志願者團隊, 但如果患者不能前來接受治療,公共衛生的專家們就無法弄清楚感染的路經,也無法制定準確的防控方案。

此外,剛果(金)鉭的儲量世界第一,鑽石儲量世界第二,鈮的儲量世界第三,銅的儲量世界第五。反政府武裝經常也因為 爭奪資源和政府軍打得不可開交。這次伊波拉疫情爆發的主要地區基本上都處於反政府武裝的勢力範圍內。國際醫療救援小 組經常會遭遇身份不明的武裝分子襲擊,也給伊波拉疫情的防控帶來了巨大困難。

4.5、本次影響分析

在宣布某件事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世界衛生組織一般會同時提出應對局勢的臨時建議,以控制疫情在全球 範圍內的傳播。根據新京報的報導,一些國家可能會因此切段與疫情暴發國的旅遊、貿易聯繫,但這一辦事違反世衛組織總 幹事建議的。在宣布剛果(金)伊波拉疫情為 PHEIC 時,總幹事譚德塞就警告各國不要將此作為「施加貿易、旅行限制的理由」。 他表示,這樣會惡化疫情的影響,同時嚴重影響到受疫情影響人群的生活。

1、旅行相關

本次 WHO 第二次會議中,明確「根據現有信息,委員會不建議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但隨著疫情的發展,有部分國家和地區 相繼採取入境管制措施。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的內容,目前各國發布管制措施情況如下表:

此外,據人民日報報導,美國東部時間 1 月 31 日下午,白宮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舉行發布會,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亞歷 克斯·阿扎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美國公共健康緊急事件。同時,阿扎還宣布,從美東時間 2 月 2 日下午 5 時開始,過去 14 天內曾到訪中國的外國人(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親屬除外)將被暫時禁止入境。

美國官員在發布會稱,從 2 月 2 日開始,任何在過去 14 天內到過中國湖北省的美國公民入境美國時,都將被強制隔離最多 14 天。在過去 14 天內曾到訪中國大陸其他地區的美國公民則將接受入境篩查,並接受最多 14 天的監測和自我隔離。

美國還計劃把所有來自中國的航班集中到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亞特蘭大、檀香山的 7 個機場。

發布會上,阿扎感謝中國同全球衛生官員保持合作。美國副國務卿比根也在會上表示,美國對中國政府提供的合作深表感激, 雙方正共同努力,以找到對付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的一切風險與挑戰的方式。美國將繼續與中國合作,願意為中方提供技術 援助和物資援助。美方正努力尋找捐贈者並進行相應安排,以幫助中國人民渡過難關。

同時,美國 Delta 航空公司表示,將在 4 月 30 日前停止往返中美的航班,美國航空公司則將在 3 月 27 號前停止往返中美的 航班,美國聯合航空將停止二月前兩周往返中美的航班。

2、貿易相關

本次 WHO 第二次會議中,明確「根據現有信息,委員會不建議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此外在最終的聲明中,明確「根據《國 際衛生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採取明顯幹擾國際交通的額外衛生措施(指拒絕國際旅行者、行李、貨物、貨櫃、交通工 具、物品等入境或出境或延誤入境或出境 24 小時以上)的締約國有義務在採取措施後 48 小時內向世衛組織報告相關公共衛 生依據和理由。世衛組織將審查這些理由,並可能要求有關國家重新考慮其措施。世衛組織必須與其他締約國分享關於所收 到的措施和理由的信息。」

截止目前,尚未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有關於中國進出口貿易相關的管制措施。

3、中國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答記者問。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 很多舉措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我們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同時,中方本著公開透明和負責任態度向有關各方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世界衛生組織及許多國家對此予 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中國同世衛組織一直保持著密切溝通和良好合作,世衛組織專家赴武漢進行了實地考察,總幹事譚德塞於日前訪華,同中方就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交換了意見,對中方防控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中國抗擊疫情為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高度讚賞。中 方願繼續同世衛組織及各國一道,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

——國家衛健委 1 月 31 日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已經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我們有 信心、有能力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希望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並與中方一道,按照《國際衛生條 例》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共同做好疫情防控,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五、投資總結

1、階段性防護和診療需求帶動相關公司受益

①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使得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需求的階段性大幅增長,生產 及銷售防護產品的公司短期內有望受益,相關標的:奧美醫療、振德醫療、英科醫療、藍帆醫療、海王生物。

②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診斷試劑盒進行病例的確診並通過體外診斷產品和醫學影像產品進行醫學觀察,隨著疫情的擴散及 發展,檢測產品需求階段性快速上升,利好獲批檢測試劑盒及診斷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相關標的:華大基因、達安基因、邁 瑞醫療、安圖生物、萬東醫療

③根據最新的診療方案,相關產品進入到指南,隨著疫情的擴散和確診病人增加,疾病預防和診療需求迅速增加,利好相關 藥品及診療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相關標的:安科生物、以嶺藥業、紅日藥業、太龍藥業、天壇生物、上海萊士、華蘭生物、 博雅生物、東陽光藥、魚躍醫療、邁瑞醫療。

2、中長期防護理念有望轉變

從中期維度,我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是疫情對醫務人員和公眾所帶來的防護理念上的影響,經歷 2003 年非典和本次新冠疫情 兩次重大疫情之後,無論是醫務工作者,還是普通民眾對於傳染性疾病的認知有望顯著提升,整體疾病防治需求有望增加, 相關防護和預防產品,如醫用口罩、醫用手套、流感疫苗等領域值得重點關注,相關標的:奧美醫療、英科醫療、華蘭生物 等。

3、長期行業趨勢未變——在政策趨勢引領的產業邏輯下,尋找具有產品和服務定價能力的公司。

我們認為疫情對於行業主邏輯的影響較小,短期內醫院就診需求會受到一定的衝擊,使得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銷售受到一定的 影響。從非典的經驗看,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步明朗,各項經濟活動將回歸正常,醫療需求作為剛性需求,疫情只會導致需求 釋放時間維度的滯後,並未在總量產生較大影響。尋找具有產品和服務定價能力的公司,以及在疫情結束之後,產品和服務需求可快速修復,是現階段醫藥行業投資的主線。

①產品創新度高、成本控制能力強、個性化需求滿足能力強的公司,將獲得來自註冊審評、醫保準入、醫院需求、醫生需要 等多維度全方位的支持,相關標的:恆瑞醫藥、信達生物、康弘藥業、南微醫學、安圖生物、金域醫學、邁瑞醫療。

②美好生活嚮往將是未來十五年的核心主線,能夠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公司將受益,相關標的:愛爾眼科、長春高新、錦 欣生殖、通策醫療、華熙生物;

③工程師紅利驅動下的製造業升級,在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下仍將持續演繹,相關標的: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 凱萊英、中國生物製藥、科倫藥業、普利製藥、山東藥玻、博瑞醫藥;

④兩病專項將是醫保 2020 年最核心任務之一,滲透率如顯著提升,糖尿病領域相關標的有望受益。

⑤部分企業有望通過自下而上的價值重估在 2020 年成為「奇兵」,相關標的:博雅生物、開立醫療、安科生物、健康元、麗 珠集團、通化東寶、上海醫藥、雲南白藥。

(報告來源:信達證券)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醫藥行業中期投資策略:科技引領未來
    醫藥先進位造:高景氣不斷確認,技術升級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 2018 年以來,我們在歷次的策略報告及行業報告中反覆強調,特色原料藥、製劑出口、CDMO 等醫藥先進位造領域有望進入持續的高景氣周期。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 10 多年來,國內腫瘤發病率平均每年保持約 3.9%的增幅。作為典型的傳染病,流感患病率居高不下。從 SARS 到伊波拉到新冠肺炎,新發傳染病增多,且傳染性更強。分子診斷已成為傳染病診斷的「金標準」,傳染病疾病高發將繼續推動分子診斷的應用。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不畏浮雲遮望眼
    展望 2021 年,影響行業最重要的投資事件有三個:新冠疫苗商業化進程、行業政策及投資標的的豐富化。①新冠疫苗落地、曙光初現,潛在市場空間較大,但明年全球供應仍面臨明顯瓶頸,因此疫苗仍然會是全市場 最為關注的細分行業之一;②行業政策方面,以藥械集採為代表的短期政策衝擊將持續常態化,而以醫保支付 改革為核心的中長期制度改革也將駛入快車道。
  • 【基金分析】醫藥行業公募基金挑選
    上一篇說完消費類基金的幾個大牛產品,這期我們說說另一個長牛領域——醫藥行業基金的挑選。 小Tips:可以點頂部的話題標籤或者底部的上一篇查看基金分析的相關文章。
  • 徐佳熹:醫藥行業分化加劇投資聚焦龍頭
    近日,全景·卓識與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醫藥行業第一名、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徐佳熹就市場關注的2021年醫藥行業基本走勢、生物醫藥企業估值、投資機會以及關鍵風險點等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如果企業在一個競爭激烈的靶點,不能做到前三家,那就沒有機會國際化。」
  • 醫藥生物七大細分行業的投資邏輯及注意事項
    都說醫藥行業出牛股,A股也是屢次上演「喝酒吃藥」行情,那麼,醫藥行業究竟有哪些細分領域,以及投資它們都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這期小編就來講講醫藥生物中七大細分行業的投資邏輯及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捋順思路。
  • 《愛分析·中國醫藥商業科技行業趨勢報告》正式發布
    報告編委報告指導人金建華 愛分析 創始人&CEO張 揚 愛分析 聯合創始人&首席分析師報告執筆人孫文奕 愛分析2018年4月,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線上可以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複診,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後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給患者,醫藥電商和處方配送在某種意義上被合規化。醫保支付一直是處方外流路上的一大障礙,但在新冠肺炎期間,受疫情影響,很多常見病、慢性病患者面臨就醫和購藥問題。
  • 醫藥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長期的力量,醫藥正青春
    2.1.專利懸崖是利劍,唯有創新前行當前,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有著成熟的醫療體系和一批 醫藥巨頭公司。我們根據 Choice 美股 GICS 行業分類,以 5 年為間隔對近 20 年美國醫藥上市企業總市值 TOP20 進行分析,以探尋其行業方向及公司 的發展變遷。拉長時間來看,這或許對我們未來醫藥行業的發展有一定的 啟示作用。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新藥黃金時代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對開展國際註冊的藥企來說, 意味著可按相同的技術要求向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監管機構申報,大大節約研發和註冊的 成本,實現全球臨床數據互認,極大提高國外創新藥的引入與原有產品新適應證的獲批 速度。一方面有利於國外生產的新藥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利於中國生產的藥品走向國際, 同時意味著中國醫藥產業將立於全球的格局中,推動中國醫藥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 藥品藍皮書 | 國家醫保政策對醫藥行業的影響
    國家醫療保障局的組建,有利於從根本上理順醫保管理體制,從源頭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從關鍵環節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19年是醫保政策發力的一年。其推行的系列政策,對醫藥行業產生了極大影響,尤其是醫保支付標準、醫保價格談判、帶量採購、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等,不僅大幅降低了藥品價格,還將直接改變醫藥行業的生態以及價值觀。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聚焦四大主線
    根據麥肯錫調研,中國醫藥行業對全球的 貢獻不斷增長,上市前研發貢獻從 2016 年的 4.1%增長至 2018 年的 7.8%,上市新 藥數從 2016 年的 2.5%增長至 2018 年的 4.6%,雖然基數較低,但增長迅速。
  • 2020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前景廣闊「組圖」
    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有著取之不盡的藥源,是一個巨大的醫藥寶庫。由於人們看好其發展前景,海洋醫藥的研究與開發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現在已形成醫藥研究與開發的一個新領域,成為製藥產業關注的熱點。在海洋產業增長排行中,排名第三;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航洋船舶業,增速達到11.3%;其次是海濱旅遊業,增速為9.3%。近年來,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取得了長足發展。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72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43億元。
  • 醫藥生物行業下半年投資策略:投資主線,長受益+快復甦
    2、新冠疫情有望開啟新一輪醫藥產業變革歷史重大疫情對醫藥產業長期影響的詳細總結,請參考我們於 2020 年 3 月6 日外發的行業深度報告《疫情之下,醫療衛生體系及產業變革路徑》。2.3 、新冠疫情有望開啟新一輪醫藥產業變革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新一輪醫藥產業變革的大幕正徐徐拉開,眾多重磅政策陸續出爐,也為後疫情時代的投資主線指明了方向:衛生總費用投入有望加大,專項債發行支持醫療新基建
  • 對話廣發基金經理吳興武:醫藥生物行業高估值是常態,看好三類投資...
    吳興武認為,8月中下旬至9月末,醫藥板塊的下跌是正常回調,醫藥行業長期邏輯沒有發生變化,主線依然是鼓勵創新。他指出,醫藥板塊有消費和科技雙重屬性,其高估值在合理範圍內。對於投資者關注的後續投資機會,吳興武主要看好三個方向,分別是創新藥產業鏈、高端醫療服務,以及高端醫療器材設備領域。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集採重塑仿製藥競爭格局 重視創新及醫保免疫方向
    原標題:醫藥行業專題報告:集採重塑仿製藥競爭格局,重視創新及醫保免疫方向   機構:西南證券
  • 醫藥生物行業2020年投資策略:或科技屬性偏強、消費屬性偏弱
    (如需報告原文請登錄未來智庫)寫在前面:與其他策略報告不同之處:市場上的年度策略報告基本大多分析行業的基本面,主流基本看好創新、服務等,從長期角度來說我們同樣是認可的。我們的策略報告多了一個時效性維度,第一部分,從宏觀政策環境帶來的市場投資風格因素要講一下 2020 年怎麼看。第二部分,重點闡述近期醫藥政策對醫藥產業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投資機遇。我們的文章不長,數據整體嚴密性也未必好,但是這是長期浸淫在醫藥投資領域的老兵與市場和醫藥產業共呼吸的一些感受。
  • 醫藥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聚焦六大方向,尋找馬拉松選手
    新增的 16 家企業主要集中在創新藥及其 產業鏈 CRO/CDMO、醫療器械、疫苗、醫療服務、醫藥消費類等領域。 在醫藥行業浪潮中,企業分化明顯,5 年的維度已然看見不同戰略選擇 的企業走向了不同發展路徑,呈現極大差異。分析當前走出來的企業, 核心圍繞著「創新+升級」的戰略選擇,契合了國內醫藥行業結構性調 整的發展方向。
  • 2019年度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榜單發布
    推薦閱讀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8月7日,由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贛江新區管委會主辦,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管委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榜單發布會在南昌成功舉行。
  • 2020年醫藥行業關鍵詞大盤點!
    2019年,醫改按下「升級按鈕」,使醫藥行業不斷邁入改革深水區。而今年,疫情的突如其來並未阻擋改革的步伐,反而加速了醫藥行業的「洗牌」。其中,有4大關鍵詞在2020年醫藥行業裡熱度不斷,並與「洗牌」密切相關。下面,就和筆者一起來看看這些關鍵詞,回顧過去一年的熱點事件吧。
  • 國泰基金徐治彪: 醫藥行業進一步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本報記者徐金忠  在疫情影響之下,A股市場醫藥行業投資如火如荼,行情演繹至今,後續投資更考驗專業能力、比拼專業技能。資料顯示,國泰基金將於8月17日發行基金新產品――國泰醫藥健康股票基金。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徐治彪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醫藥板塊是長期優質的賽道,未來醫藥行業進一步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 醫藥行業2021年度投資策略:賽道為綱,業績為王,聚焦真成長
    一、醫藥行業核心投資觀點:賽道為綱,業績為王,聚焦真成長2019 年以來的醫藥板塊行情是全新的、與過去差異明顯的。一方面,國家醫保局的成立和密集出臺的醫改政策 對行業產生著顛覆性的影響,不同細分領域間出現顯著分化;另一方面,行業的旺盛內生增長、疫情的邊際刺激、 市場流動性的寬鬆等因素交織,醫藥板塊呈現出結構性牛市特徵,累計漲幅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