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火車餐車「潛規則」:花錢買座位,支付卻給了個人收款,有貓膩?
近些年來綠皮火車隨著高鐵出現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但一些遠途車程,偏遠地區還仍然使用。端午節出行,由於臨時購票只剩下無座,上車之後被告知餐車有座位,但不免費。由於我們是短途,需要再出資20元買一個座位,另外花45元可以坐到下午四點。
火車開動以後,就有一名操著東北口音的工作人員,拿著微信二維碼讓遊客掃描支付。中途有人問能否開發票,被直接拒絕,並聲稱可以選擇不坐。我們仔細看了下發現,支付的二維碼明顯是個人,而並非企業二維碼。
在支付成功後,工作人員就拿出箱子分發,20元一個座位每人分到了一瓶礦泉水和一瓶營養快線。45元則是在中午的時候會領到一份午餐。乘車期間,有其他乘客進入餐車,如果不願意支付就會被拒絕進入。
這種操作,其實是用買餐的形式獲取餐車就坐的資格。因為一直以來,就有乘客進入餐車佔座不買餐的習慣。而現在許多火車,甚至是部分動車的餐車是直接承包給第三方,站在經營商方餐車是屬於經營場所,向乘客收費也是合情合理,對於支付的乘客能夠獲取位置也是公平的。
許多人對餐車工作人員出示個人收帳二維碼表示懷疑,甚至猜測為鐵路工作人員私自買賣座位行為。事實上這都是因為餐車承包關係,你轉帳的並不是鐵路一方,而是承包餐車的第三方。
所以也就不存在這種「貓膩」關係,當然把餐車承包出去一直是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在這裡就不發表看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