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講」寒溼乃萬病之源,寒溼纏身則百病生」像是頭疼、關節疼、皮膚病、腰椎、頸椎、手腳麻木、肥胖、痛經、月經不調這些毛病大多時候都是因為寒、溼。
三伏天很多朋友都已經鋪灸一段時間了,都想通過鋪灸疏通經絡、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加強代謝,促進毒素和寒、溼的排除。
那麼,你知道我們鋪灸後,體內的寒氣和溼氣都去哪裡了嗎?
一、寒溼藏在哪兒?
積寒、溼氣都有特定的部位,這個部位一定要知道,知道了才能很好的把它給牽出來。
1、溼氣藏在「大象腿」裡
好多人深有體會,年輕的時候,腿還是比較修長的,到了中年後,「大象腿」就出來了,以為是發福了,其實是寒溼都積聚在了腿上。
腿是一個儲藏的器官。年輕時儲藏血液,歲數大了,腿沒有充足的血液儲藏,就只能儲藏寒溼這些廢物了。
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在身體裡往往向下走,類水屬陰,人體下部亦屬陰,同類相求,故溼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下部,如水腫、溼疹等病多以下肢較為多見。
肺虛、脾虛、腎虛都可導致水腫,但脾虛導致的水腫尤其體現在腿。因為脾運化水溼,小腿是脾經的主要陣地。
如果你小腿肚發酸發脹、雙腿乏力、下肢水腫,那多是水溼聚集在這裡的表現。
2、寒氣藏在贅肉裡
積寒有特定的部位,首先是在後背,其次從臀部往下,一直到大腿、膝膕窩。
我們說「背薄一寸,命長十年」,背僅有一層薄薄的肌肉禦寒,大椎穴更是寒氣的重要入口,後背侵入寒氣後會自動累積脂肪禦寒。看似是脂肪,其實儘是寒溼。
臀部如果不結實,那它聚的也是寒氣,因為臀部處在人體軀幹部最低位置,又臨近盆腔,是很容易出現寒溼停聚的。
大腿很粗的也多是寒氣。上肢有了寒氣,寒凝血滯,把腿上的能量阻隔住了,大腿上的能量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
長潰瘍、長痘痘,高血壓,但是兩腳冰涼,這就是身體寒氣重但發生阻隔的現象,積熱憋在裡面,沒有出路,只能往上走,因為往上比較順暢,所以熱都在臉上發了。
二、鋪灸,非常適合祛寒溼
祛除寒溼,非一日之功,重點在於驅動體內的氣血,驅散寒溼。中醫認為,鋪灸就是補充和驅動陽氣,祛除寒溼非常好的方法。
體內寒溼重的人,用鋪灸這個方法非常對口,灸後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臉色和皮膚,都開始一點點變得乾淨、通透,其實就是水溼的顏色下去了。
還會出現排氣、打嗝變多,大小便增加,原來舌苔膩,舌邊有齒痕,也會慢慢消褪了。
1、鋪灸祛寒,更調節機體自愈力
實際上,我們後背的每個腧穴都跟五臟相通。
「腧」就是通道,直接通到臟腑,在後背這一灸,冰遇到火,「有理也說不清」,能把五臟因為受寒處於麻木狀態的機能給激活了,各個臟腑協作、運作起來,身體裡積的寒、熱,自己就順了。
所以說鋪灸這種溫暖的力量能讓身體各個組織、細胞重新「破冰建交」。鋪灸能驅散寒氣,溫通經脈,但其本質在於為身體補陽氣,養臟腑,提高人體自愈力、免疫力。
鋪灸祛寒主要穴位:背部腧穴、督脈(百會、命門尤其要灸)
背部腧穴:膈俞、肝腧、脾腧、胃腧
2、鋪灸祛水溼
鋪灸祛水溼主要穴位:水分穴、足三裡、豐隆穴、解溪穴、太白穴。
如果記不住穴位,那就順著小腿內側脾經從上往下灸,溼氣重的人,剛開始灸可能會有刺痛感,堅持灸下去,你會發現,連腿都會變美。
另外要少吃鹽去水腫,因為經常吃多鹽的食物,容易令體內積存過多水分,形成水腫。
三伏天人體毛孔大開,鋪灸的溫熱刺激容易滲透進經絡、臟腑深處。熱能溫陽,陽能祛寒,三伏灸藉助天時,能一舉掃蕩體內的陰寒之氣,防止一些虛寒性疾病在秋冬復發。
三、鋪灸後水溼都去哪裡了?
鋪灸祛溼這麼神奇嗎?那鋪灸完,這個水溼去哪兒了呢?下面為大家揭秘:
1、通過汗液排出
鋪灸排寒祛溼最重要的通道就是通過排汗排出去。所以說,鋪灸後出汗排濁氣是一個好現象!
2、體內轉化
其實,體內積液本不是廢物,只是由於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沒辦法參與完成身體循環才會變成溼邪。
鋪灸可以調節機體功能,使體內積液轉化進而順利參與身體循環,最終讓身體各部分機能暢通無阻,溼寒自然也就沒有了。
3、灸後起紅疹等等
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後,開始起紅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鋪灸,紅疹慢慢會下去;至於硬疙瘩,可以堅持鋪灸,也會慢慢消失,這屬於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鋪灸後我們體內的寒氣溼氣,會通過身體得一些外化表現排出去,這就是鋪灸的排病反應。
寒是萬病之根,溼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這個夏季,一定要抓住三伏天,利用鋪灸祛除一切寒溼,打通經絡。
免責聲明:本公眾平臺所發布、分享之內容僅作為公益性分享、研討之用,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僅供參考,不代表公司和本平臺立場,請各位師兄明辨。所涉及到的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診療依據,請勿盲目試用,本公眾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另外,如因作品內容、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