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質疑皮底的磨損問題。皮底鞋在戶外磨損確實是挺快的,但適當保養還是能達到很長的壽命。圖43、44中是我最舒服的鞋,自去年6月買來,少說已經頻繁穿用了8個月,由於舒服,每周起碼穿一次以上,穿出去至少走30分鐘的水泥和石板地面。
配圖43
配圖44
它的鞋底上,線露在外面,現在前掌有些線已經磨斷了。圖45中可看出鞋跟也有磨損。我在鞋頭釘了金屬鞋頭片,否則鞋頭磨損很快,影響美觀。與想像中不同,它不會「噠噠噠」響,因為鞋頭是上翹的。我暫時沒有加橡膠掌,現在鞋底經過一段時間的磨損,線斷了並未導致開線,而是斷頭膨脹仍然卡在原位。
配圖45
鞋底中間已經有些磨薄。送AE原廠換底的話,一百美元換一個皮大底,鞋面還會稍微清潔翻新一下,但還是覺得太貴,我可能過幾個月將它送去請鞋匠貼膠掌,只需幾十人民幣,順便能加強鞋底的摩擦力。質量好的膠掌也挺耐用,而磨穿後還能一次次改貼新膠掌。鞋跟磨損太嚴重的話也不難更換,所以只要願意保養,鞋底不會成為影響全鞋壽命的短板。
總體壽命方面,以AE為例,質量過關的產品大多用料厚實,合腳的話不會有大的變形,最終影響壽命的只有面料的磨損,包括鞋頭碰壞(人為因素)、前臉褶皺區的破損和腳後跟處的磨損等。為了延長鞋的壽命,我們主要能做的是:買好皮子的鞋;適時、合理地擦鞋以免皮子太乾燥;儘量用鞋拔子穿鞋,以免把後跟處踩壞。木頭鞋撐對保持好鞋的形狀、避免摺痕過深導致開裂也很重要(配圖46。塑料鞋撐一般強度不夠),理論上說每雙皮底鞋每次穿後都應該塞鞋撐(我個人經驗是,一兩雙鞋撐輪換就夠用了)。另外,一般推薦買多雙鞋輪換。
配圖46
具體到圖片裡這雙鞋,由於我當時買入時經驗不足,這雙的面料沒有體現AE的一貫標準,壽命堪憂。如果皮質好的話,這些問題都不應存在。我的國產老軍靴雖然表麵皮子較薄,但由於是頭層好皮(似乎是全粒面),但穿了兩三年並沒有破損或開裂,只是皮子較薄外加沒用鞋撐,褶皺不那麼好看。我在連升閣定做的一雙則表麵皮子很厚實(輕度磨過的polished leather),穿了兩三年了,雖然有合腳性的問題,內襯也有磨損(用料不過關而且不合腳造成的),但皮面仍然很潤澤。順便提一句,一些國產的鞋內外底用的深色皮料比較硬,外底比起進口鞋抗磨損。
順便推薦個實惠的擦鞋方案:軟布擦乾淨灰塵後,用豬鬃、馬鬃刷(鞋料店或大超市有售),配少量Kiwi膏體鞋油擦完放著。穿出去之前拿廢絲襪在鞋面上左右快速拉動拋光。要注意鞋油量不能多,且要用對應的顏色,無色鞋油只針對白鞋,起不到補色效果。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擦法已經能夠滿足普通用戶對普通皮質的要求,我的鞋都是這麼擦的,效果夠用。
舒適性問題
買好鞋除了為了好看,還得舒服。舒適性分為很多方面:合腳性、鞋底緩衝、乾爽性等。
合腳性方面,專業製鞋廠商,特別是縫製鞋廠商,各自有很多不同的「楦型」(last)且一般明確標識以便你挑選適合自己的楦並堅持買它,普通膠粘鞋一般不那麼專業,普遍缺乏相關信息。美國很多鞋分寬窄碼,但如果腳較寬,建議可以買大半號,而不是買寬一號,因為窄一點的是標準楦,好看些。
緩衝方面我沒有研究,體質特殊的同學或可考慮買大一號的鞋,墊個專業的緩衝鞋墊。我個人穿皮底鞋逛街是沒問題的。
乾爽性是我個人的最大關切,苦逼上班族一雙鞋穿一整天,傷不起。經過多次探討,suit6比較一致地同意「透氣」是個偽概念。一般正裝鞋鞋內襯與表麵皮子之間是有膠水的,樂福沒內襯是個例外,但其單層面料很厚實,那點兒毛孔仍然杯水車薪。鞋底呢,縫製鞋內底與外底間有碎軟木,膠粘鞋有硫酸紙,都不可能真的有風透過去(geox、阿迪清風之類不算)。所以我們真正追求的是乾爽。
腳要乾爽,一方面是鞋要寬鬆點,這樣走路時鼓風可以帶走鞋裡潮溼的空氣。另一方面,是汗得被吸收掉。為了多吸收,內襯和皮內底就必須厚實,才能有更多的「容量」來吸水。最好用比較厚的、吸水性強的頭層植糅牛皮做內襯。豬皮羊皮偏薄,二層牛皮的話吸水性不夠,無紡布、亮麵皮就更別提了。我的英國造半高腰靴子,一點不寬鬆,整個腳悶著,但穿著不怎麼覺得溼(熱不熱要看空調了),就是因為內襯和內底用料相對好。不過吸水容量是有限度的,吸完必須讓它有時間散掉,所以皮底鞋一般建議三五雙輪換,而且加木鞋撐吸溼。能做到勤換的話,國產皮底老軍靴也能很乾爽(前提是它還算比較寬鬆)。
所以,如果你的腳和我一樣怕溼熱(年輕人說不怕溼熱可能只是不敏感,你的襪子潮不潮?腳丫子臭不臭?),那么正裝鞋只有倆選擇:geox之類打孔透氣鞋,或者用料做工過硬的縫製鞋(我可沒說一定得是皮底的哈)。休閒鞋就兩說了,crocs、布鞋,都行。
如果非要買膠粘鞋,也可以進行改裝讓其更乾爽:換鞋墊。找塊合適的吸水的植糅革,把原來的鞋墊用力撕下來,用植鞣革的替換,就能顯著提高腳的乾爽度,而且能起到一定的防臭效果。
好的、現成的植糅革鞋墊在實體店不好找,可以找皮雕皮藝店買頭層植鞣革原料(注意參照自己鞋底尺寸,注意厚度),買到後照著撕下來的鞋墊形狀拿原子筆描個輪廓,自己剪。皮藝愛好者裁皮子用專門的刀,咱們自己對付薄一點的皮子,用大點的開刃的那種裁縫剪刀就可以(安全剪刀恐怕不行),園丁用來剪樹枝的短剪刀也不錯。太厚的皮子可以尺子加美工刀,注意安全。最後,如果需要加大摩擦力,可以隨時將皮墊表面刮花。
一般來說,原鞋的鞋墊(包括那層橡膠)撕掉後看看大約什麼厚度,買的鞋墊就最好差不離是什麼厚度。如果鞋偏大,當然還可以買厚點的鞋墊,或者與其他材料鞋墊疊加。我一般用1-2毫米厚的來改造家人的鞋,稍厚點也行,不能太薄否則可能過軟。由於是頭層,吸水性比較好。
具體選購
短期看,購買和保養縫線鞋的錢有可能比便宜的膠水鞋貴幾倍,但長期來看它帶給你舒適並獲得稱讚的時間能比膠水鞋長几倍,如果你對自己形象有一定要求或對腳的舒適性有一定要求,平均下來是值得的。
最最入門級的縫線鞋可以考慮國產的皮底老軍鞋(配圖47,我的一雙國產老軍靴)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一下無忌玩主論壇的一個帖子: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055263-1-1-1.html
配圖47
最好是80年代以前生產的。三接頭、踝靴之類都還行新款都是膠水鞋了,不考慮。一般來說,這些老鞋表面用料尚可但偏薄,鞋帶眼兒有金屬圈,內襯部分是帆布,做工也是入門水平,整體美觀度一般,但價格低廉,性價比不錯。不過由於愛好者廣泛,庫存已不多,號碼很不全,網上也有贗品出現,購買要小心。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在國內定做,不過雖然能比老軍鞋好看且選擇多,但比起老軍鞋的用料提升有限,整體的口碑一般。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海外購買。縫線鞋的製造商一般都是專業製造商,國外比較多,國內即使有製造的,也主要面向出口。好鞋進口到國內一般定價都偏高,畢竟國內消費水平審美水平暫時沒法讓他們薄利多銷,也可以理解。國外購買的品種豐富,價格較低,還是值得這個麻煩的。關於品牌要注意一點,做縫線鞋難度不低,而其楦型傳承性很強,時尚品牌、設計師品牌做的鞋要麼是膠水的,要麼是找老牌製造商代工的,代工的縫線鞋話即使質量好,尺寸標稱方面也往往很混亂(加價我就不用提了吧),所以儘量堅持買專業品牌做的鞋比較好。入門的專業縫線鞋品牌不多,經常被提起的是英國的Loake1880(注意,據說非1880的loake不值得買)和美國的Allen Edmonds(簡稱AE),還有西班牙的MEERMIN。我沒買過Loake,訂的Meermin還沒到手,據說這兩者的表面用料都沒AE好,其他方面倒是不錯,特別是Meermin價格相當實惠。根據個人買了十多雙AE的經歷,推薦一下AE。
美國很多老牌鞋廠在膠粘鞋的圍攻下早已倒下不少(轉行做膠粘鞋去了,經濟學上這叫劣幣驅逐良幣),AE算是少數能堅持製造中高品質鞋的之一(要提高一個檔次的話可以考慮Alden,但要貴上很多。富樂紳的縫線款據說也勉強,但我看圖片覺得實在過於勉強)。總體說來,其定價對國內消費水平來說稍高,但每年會打好幾次折,其網上商城使用也較為方便(每款鞋的用戶反饋是非常好的參考,特別是關於寬窄的討論。他們並不刪除差評。另外,他們有比較詳細的尺寸指導)。主線產品的用料做工均很可以放心,鞋面用料屬於入門鞋中很好的,大多calf。不過他們也會嘗試一些奇奇怪怪的皮面處理方式,做舊之類的;個人覺得內襯用料稍稍差於其他一些入門鞋,不過也差得有限。做工比較實在,細節和楦型不算最好,但入門夠用。楦型、樣式很豐富,同一個號碼從窄到寬分不同寬度,不像歐洲鞋可能有偏窄的問題卻又不細分號碼(那樣就必須買大一號)。咱們東方人的腳一般推薦D(或者叫M,普通寬度)或者E(加寬)。AE也做膠水鞋,由於膠水鞋是他們迎合市場的低端產品,用料整體上低一個檔次,性價比一般。為避免買錯,要注意產品介紹上是否寫了「Handsewn construction」(樂福縫法)或者「360 degree Goodyear welted construction」(固特異縫法)。
最後多聊幾句關於尺寸。網購鞋總是有不合腳的風險,而AE不同楦型寬窄長短感覺很不一樣,所以請有興趣的讀者細細閱讀AE的選號指導(每雙鞋頁面裡都有連結size and fit guide),並根據裡面的interactive fit guide列印出測號紙,找個合適的時間找個合適的人協助你量一下(注意下午比上午腳量起來顯大。自己不能彎腰量自己尺寸,必須找人幫忙。如果腳的長度、寬度量起來在兩個尺寸之間,選大不選小)。量出來的結果可能號碼很大,與某些轉換表格換算的不同,這時就要注意,這類表格裡的歐碼,看著像國內碼,但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各國的鞋號區別巨大,轉換表一般是靠不住的。
一般還應粗略研究喜歡的鞋是哪種楦型(http://www.allenedmonds.com/aeonline/AllAboutLastsView?catalogId=40000000001&langId=-1&storeId=1)
官網上大家的評價是稍寬還是稍窄。一開始可以考慮買樂福鞋(不系帶的,「Handsewnconstruction」的),因為有鬆緊帶,無內襯,鞋整體軟,即使稍緊的話穿幾天也能撐開。此後也儘量買系帶或者和尚扣款,避免足弓處緊了沒法調整。買來後,做好不合腳的心理準備,試穿時最好在地毯上,或者起碼墊塊布,避免磨損(皮底初始磨損速度是驚人的,地毯上走過十分鐘都很明顯),萬一不合腳,還方便送人或者轉讓。我最方便的一點就是家父腳比我小一號(美國碼半號),我稍嫌小的鞋都可以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