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酸奶迎飲料乳品雙巨頭布局,細分市場競爭開啟

2021-01-08 網易

  繼農夫山泉、三元、養元、維維、甄養、美仁後,伊利也於近日傳出即將上新植物基酸奶的消息。一時間植物基飲品進入細分市場競爭階段,乳品巨頭、飲料巨頭紛紛排兵布局。

  相關生產企業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大廠商藉助高端植物基種類的差異化,來試圖建立植物品類標杆,植物酸奶應運而生,目前雖處於起步階段,但業績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隨著更多供應商涉足,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飲品企業競相布局

  在植物基飲品風靡海外並蠶食乳品市場的背景下,農夫山泉於2019年率先推出活菌型植物基酸奶,攪動了國內植物蛋白飲品一池春水,同時引起傳統乳製品行業的關注。

  緊接著,三元聯合上海復興高科收購的法國百年健康食品企業St Hubert在華推出活菌型植物基酸奶「聖悠活」;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食品推出常溫殺菌型發酵核桃乳;維維集團、安徽致養食品也相繼推出植物酸奶產品。今年1月,總部位於德國的美仁食品在中國建造的生產線投產,隨即在電商平臺推出以巴旦木為主要原料的「JOMMA」活菌型植物基酸奶。

  

  隨著伊利的加入,業內預計植物基酸奶將正式開啟乳業龍頭與飲料龍頭間的爭奪,植物基飲品市場進入細分競爭階段。

  歐睿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植物奶的市場規模達到174.36億美元,全球植物基酸奶市場規模為9.74億美元,歐美市場規模最大,亞洲地區接受程度不高。從複合增長率看,2018年到2023年,全球植物基酸奶的複合增長率預計達17.8%,其中北美、歐洲等區域的增速可達到38.5%,亞太地區僅有3%。

  儘管市場預期不及發達地區,但植物基酸奶在中國的前景依舊被行業看好。一家植物基酸奶生產企業告訴新京報記者,伴隨全民健康意識的升級,飲食更精準細緻,素食消費體量擴大,也刺激了植物基產品的增長。各大廠商藉助高端植物基種類的差異化,來試圖建立植物品類標杆,搶佔用戶消費心智,植物酸奶應運而生。目前雖處於剛起步階段,但眾多廠商近兩年紛紛入局,業績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

  據新京報記者核實了解,維維集團在2019年就宣布研發出「豆酸奶」,尚未正式銷售。養元植物基酸奶此前曾在電商平臺試銷,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優化調整。據企業方面介紹,「從整體反應來看,消費者接受程度還可以。」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乳品企業和飲料企業做植物基酸奶沒有太大的競爭差異,但在菌種研發和活菌數量的保持上,乳企略勝一籌。整體來看,無論資金實力、產品營銷和費用投入,大企業綜合實力更強,且可以憑藉鋪貨量大和產品種類多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高溢價背後的營養需求

  目前已上市的植物基酸奶普遍以「植物蛋白發酵,不用一滴牛奶,0膽固醇,0乳糖」為主要賣點,瞄準素食主義、減脂群體和乳糖不耐人士,主要分為低溫活菌型和常溫殺菌型兩種類型。在電商平臺,有不少網友反映自己或家人乳蛋白過敏,買植物基酸奶來解饞。

  上述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對於素食的認知不斷升級,成為更多人群體重管理的首選,其中不乏都市白領女性、新中產,「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自己有更高的生活品質需求,更注重健康管理,植物酸奶能夠滿足他們的核心訴求,具備純植物發酵、0膽固醇、0反式脂肪酸等優點。伴隨著專利菌種、發酵工藝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口感可以與牛奶一樣綿密順滑。」

  美仁食品官微曾在2020年3月發文介紹,植物酸奶是十分創新的品類。它不選擇傳統的牛奶,完全以植物為原料,通過創新工藝發酵製成,特點之一是原料的多樣性。選取不同植物作為基底原料的植物酸奶,口味以及所富含的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與傳統的植物蛋白飲料相比,植物基酸奶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並在配料中加入多個發酵菌種,力求在口感、營養等方面與傳統牛奶酸奶更為接近。《含乳飲料》(GB/T 21732-2008)規定,發酵型含乳飲料中蛋白質含量應≥1.0 g/100g。《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發酵乳》(GB19302—2010)規定,酸乳中蛋白質含量不得低於2.9g/100g,添加了其他原料的風味酸乳蛋白質含量不得少於2.3g/100g。

  

  「聖悠活」百香果風味植物酸奶營養成分表。

  從單位蛋白質含量看,「聖悠活」百香果風味植物酸奶為2.4g/100g,農夫山泉巴旦木口味植物酸奶為4g/135g,「JOMMA」原味植物基酸奶為3.3g/100g,均符合《發酵乳》國標對風味酸乳中蛋白質含量的規定。不過,由於主要原料為非動物性成分,目前多數植物基酸奶被歸為「植物蛋白發酵飲品」範疇,多執行企業標準,尚缺乏統一食品安全標準。

  

  農夫山泉巴旦木口味植物酸奶營養成分表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表示,與傳統植物蛋白飲料相比,植物奶是用植物原料模擬牛奶的產品,蛋白含量和鈣含量往往參照牛奶來設計,此外還可能添加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國外市場上,這樣設計的「soy milk」是可以代替牛奶的「豆奶」。在國內,有的產品能夠達到牛奶蛋白含量,但在提供鈣方面還是不能代替牛奶。

  宋亮還指出,普通的牛奶發酵乳同樣適用於乳糖不耐人群,在這一點上植物基酸奶並沒有突出優勢。

  與植物肉一樣,植物基酸奶的高溢價也被視為影響其市場普及的一大因素,目前幾大產品的單位售價普遍在10元以上,該價位在牛奶發酵乳市場屬於高端產品行列。上述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解釋稱,以椰漿原料為例,其成本高於牛奶,「伴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相信眾多供貨商的踏足有望使成本進一步降低,覆蓋更多消費人群。」

  新京報記者 / 郭鐵

  編輯 / 祝鳳嵐 張明璇

  圖片 / 電商截屏

  本文為綠松鼠(ID:xjbxinshipi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植物基酸奶迎飲料乳品雙巨頭布局細分市場競爭開啟
    繼農夫山泉、三元、養元、維維、甄養、美仁後,伊利也於近日傳出即將上新植物基酸奶的消息。一時間植物基飲品進入細分市場競爭階段,乳品巨頭、飲料巨頭紛紛排兵布局。相關生產企業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大廠商藉助高端植物基種類的差異化,來試圖建立植物品類標杆,植物酸奶應運而生,目前雖處於起步階段,但業績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隨著更多供應商涉足,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 植物基飲料,行業新機遇?
    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植物基食品飲料市場預計將達到384億美元。植物提取物為飲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具有創新性的思路和舉措。 植物蛋白飲料 在眾多飲料品類中,植物蛋白飲料是近些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品類之一。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人民幣。
  • 植物基奶酪創造者Kite Hill:風味是首要任務,對植物基與乳品的營養之爭毫無興趣
    目前,Kite Hill的產品包括植物基乳酪、堅果酸奶、無乳益生菌飲料以及義大利方形餃等。這些產品將傳統的奶酪製作工藝與現代創新相結合,在植物基品類中脫穎而出,吸引了一系列天然有機連鎖超市及傳統超市巨頭。目前已在數千家商店中出售,從全食超市(Whole Foods)、Sprouts到Kroger及Safeway/Albertsons。大部分產品售價在5.99美元左右,單份裝酸奶約為1.99美元。
  • 酸奶界的動物基、植物基都在玩「新花樣」
    在動物基酸奶佔據市場主流時,植物基酸奶的出現從根本上給消費者提供了新的選擇,調查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植物基酸奶的發展前景。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植物基酸奶市場規模為9.74億美元,其中西歐、北美市場規模較大、亞太表現不佳,消費者普遍接受程度不高,而中國市場規模幾乎空白。
  • 巨頭紛紛布局 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巨頭紛紛布局,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南北露露商標糾紛升級 誰能成為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的王者 市場 伊利、蒙牛等布局植物蛋白飲料市場 1988年,經過383次試驗的椰樹牌椰汁獲得椰汁發明專利,其董事長王光興帶著中國首款植物蛋白飲料「椰樹椰汁」走進國人的視線。如今已過去20多年,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的火熱,也吸引不少企業在此領域加碼。
  • 農夫山泉推掛耳咖啡,愛氏晨曦入局植物基……|一周熱聞
    22、全球食品配料公司巨頭Kerry收購植物基蛋白原料生產商Pevesa23、AAK收購NPO Margaron 75%股權,意在開拓俄羅斯市場新產品1、布局手衝咖啡細分領域,農夫山泉推首款掛耳咖啡日前,農夫山泉再度布局咖啡領域,進軍精品手衝細分賽道,推出炭仌濾泡式掛耳咖啡。
  • 農夫山泉推掛耳咖啡,海底撈賣炒菜,愛氏晨曦入局植物基……
    22、全球食品配料公司巨頭Kerry收購植物基蛋白原料生產商Pevesa 23、AAK收購NPO Margaron 75%股權,意在開拓俄羅斯市場 新產品 1、布局手衝咖啡細分領域,農夫山泉推首款掛耳咖啡
  • 星巴克再擴大植物奶飲料陣容,「植物奶」2020是否真會火下去?
    時下流行的植物奶是星巴克今冬飲料新品——蜂蜜扁桃仁奶馥芮白和椰奶拿鐵——中的明星成分。 隨著乳製品的植物基替代品在市場上持續受到歡迎,星巴克在其美國和加拿大門店冬季食品飲料永久菜單上首次推出了兩款新飲。與此同時,熱門的燕麥奶已經作為該連鎖店最新代乳產品在美國中西部部分市場推出。
  • 2020世界植物基大獎入圍名單揭曉,萬物皆可植物基!
    「植物基是一個國際性的市場,目前正在且還將持續蓬勃發展。」文:Autumn Wu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2019年5月,Beyond Meat的IPO讓植物肉這個細分品類進入了大眾視野,自此,植物肉、植物奶、植物海鮮……各類植物基產品層出不窮,植物基產品公司也頗受國內外資本青睞。
  • 乳製品行業一周新鮮事:看各品牌紛紛布局益生菌、植物基乳製品!
    > Magnum推出三款無乳新產品1 Silk植物杏仁混合酸奶首次亮相達能(Danone)旗下的植物飲料品牌Silk已在美國市場擴大了其植物酸奶的範圍,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植物杏仁混合酸奶。新系列產品由四種純素食組合搭配而成,將杏仁奶基與「獨特的口味」組合,是一個全新的植物基零食的選擇。
  • 蒙牛居然低調推出了0糖氣泡水,乳業巨頭做飲料,它是認真的嗎?
    文|小食代 番茄2021年才剛開始,作為乳業巨頭的蒙牛,就看上了飲料巨頭趨之若鶩的一款產品。小食代今天留意到,儘管眼下並非飲料行業的銷售旺季,蒙牛天貓旗艦店低調上新了兩款0糖氣泡水風味飲料,名字非常社交——「酸酸乳乳此汽質」。這意味著,蒙牛首次切入了一個可口可樂、元氣森林等飲料企業都在爭搶的市場。
  • 乳業巨頭做飲料,它是認真的嗎?
    文:番茄2021年才剛開始,作為乳業巨頭的蒙牛,就看上了飲料巨頭趨之若鶩的一款產品。小食代今天留意到,儘管眼下並非飲料行業的銷售旺季,蒙牛天貓旗艦店低調上新了兩款0糖氣泡水風味飲料,名字非常社交——「酸酸乳乳此汽質」。這意味著,蒙牛首次切入了一個可口可樂、元氣森林等飲料企業都在爭搶的市場。
  • 星巴克正式推出植物基椰奶飲料,瞄準的是67億美元的無乳糖食品市場!
    咖啡巨頭星巴克正在大力推出植物基的椰奶飲料,這次其目標是進軍市值67億美元的無乳糖食品市場。
  • 六個核桃布局植物酸奶,瑞幸跨界開賣堅果,魔爪首推燕麥奶能量飲料…
    文:Sandra Zhang,Autumn Wu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本周看點: 新產品 1、六個核桃常溫核桃發酵乳上市,布局植物基酸奶市場
  • 六個核桃布局植物酸奶,瑞幸跨界開賣堅果,魔爪首推燕麥奶能量飲料… | 一周熱聞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1、六個核桃常溫核桃發酵乳上市,布局植物基酸奶市場2、喜茶「豆豆來喜」進軍植物基領域,甜品、烘焙新品引領豆基熱潮3、魔爪推出首款燕麥奶能量飲料,咖啡+能量+植物基三管齊下5、Oatly聯合三頓半、奧利奧推出禮盒,移動咖啡館、一周營養早餐同時上線6、植物基零食品牌原豆復興「慢磨豆乾」匠心出爐,非遺系列深耕植物蛋白領域7、柒日原葉拓展無葉速溶茶系列
  • 50+款全球食品飲料新品詳解,植物基魚肉、防曬酸奶、榴槤啤酒...
    而國外疫情仍在繼續蔓延,各大食品飲料公司紛紛停工停產,將原定二季度推出的新品和商業推廣計劃,推遲到三、四季度進行。但就在疫情給全球食品行業發展按下暫停鍵的同時,我們仍在其中發現了一些讓人眼前一亮,期望打破市場僵局的產品,在此分享給尋求創意的您。
  • 達能2020新品計劃:植物基、減糖、零食化、輕體…
    、低糖乳品以及零食化酸奶產品。 接下來具體看一下2019美國市場份額超過33%的酸奶品類巨頭在新的一年有何動向?植物基+零食化酸奶仍大有可為達能北美旗下品牌So Delicious DairyFree專注於為消費者提供植物基替代乳製品,其2020年將新推出一款椰基酸奶,該新品最大的亮點是選用了新鮮的有機椰子並搭配餅乾碎,更加貼合酸奶的零食化趨勢,共包含四種口味:可可扁桃仁餅乾
  • 進口乳品加速獲準入華,中國乳企國際化布局迎機遇
    海關總署官網近日分別公布關於進口斯洛伐克乳品、哈薩克斯坦乳品檢疫檢驗要求的公告。這意味著從公告發布之日起,上述兩國合規乳品拿到了入華「通行證」。而在2019年,我國已先後對俄羅斯、越南等國乳品開啟「閘門」,國內乳品市場迎來更加開放的競爭環境。
  • 植物基風口,植物奶哪個品牌好?植選率先定義植物奶
    2021年,展望食品飲料行業未來大勢,植物基肯定位列其中。在Innova Market Insights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球食品飲料行業十大趨勢之中,植物基連續四年被看做是未來重要趨勢。從2017年「植物的突破」,到2020年「植物基革命」,再到 2021年「植物基躍進」,植物基無疑是近幾年世界食品飲料行業最大的風口。
  • 從「暗鬥」到「明爭」,中外乳企競逐細分餐飲渠道
    由於具備強大品牌效應和全渠道布局,大型乳企藉助優勢加快橫向業務延伸,布局咖啡、飲料等相關業務。智研諮詢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乳製品市場在2007年前發展迅速,銷售額增速維持在16%以上。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增速滑落至6.3%,2009年-2014年銷售額年均複合增速達14.1%。2015年起,中國乳製品行業消費市場低迷,奶價下探,近5年增速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