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叔招人啦!】🎉
想和氧叔坐同桌,一起工作的機會來啦!
前段時間氧叔刷抖音,總會刷到一些變裝熱梗「從此不敢看觀音」,看得叔是滿頭問號。
了解後才發現,原來這個梗出自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一段唱詞。
梁山伯:「英臺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祝英臺:「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啊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梁山伯:「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不敢看觀音,怕看一次就會想起祝英臺。這種含蓄隱晦的表達方式給了人妙不可言的想像空間。
而抖音上的變裝視頻,不僅沒有對神明的尊重,仿出來的效果更像是敦煌飛天。
不僅是抖音網紅,連慈禧都是知名觀音cos愛好者。
觀音作為佛教最知名的菩薩之一,千百年來,無數人對她的形象展開想像,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觀音到底應該長什麼樣?
觀音的形象演變
佛教有四大菩薩,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本願,救苦救難為目的。這也是觀音為什麼是國民度最高的原因,
在早期觀音菩薩剛從印度傳入中國時,都是威猛霸氣的男性形象。那個時候的觀音畫像,都是長著小鬍子的。
在唐朝時期,女性地位提升,觀音開始逐漸女性化,氣質上要有著莊重威嚴雌雄難辨的美。後來在民間傳說中,妙善公主捨身傳道最後成為了觀音,更是坐實了觀音的女性身份。
越接近現代,觀音就越溫柔慈悲,今天的觀音基本固定成一襲白衣,救苦救難的知心姐姐形象。還有特殊的送子功能。
觀音的相貌特點
觀音的美很符合古代對福相臉的想像,講究相由心生,心善,相貌就慈祥;心惡,相貌讓人看到就覺得恐怖。
臉型要做到微收卻不失福態,看上去神態端莊寧靜慈祥。之前我們寫過一篇佛像臉,但是觀音也不同於其他佛像的圓滿富態,畢竟是女相,所以按照中國的傳統審美應該是內斂的「瓜子臉」,但同時又要有佛之氣度。
《紅樓夢》裡的元春就是符合這種特徵的,顴頜等寬。通身的氣質感覺都依託於一個端莊大方的底子。面部軟組織很好的包裹著骨骼,沒有急促外擴的線條,不帶有太多情緒,顯得安詳高貴。
這種寶相莊嚴的臉在現代審美上是不討喜的,所以現在的無論是影視劇還是網紅的扮相,都沒辦法復原觀音的大氣莊嚴感。
劉濤在張紀中版《西遊記》的觀音扮相違和也在於此,高顴骨和外擴的顴骨面中起伏感強,看上去倔強又堅韌,顯得過於現代。不是不好看,只是與觀音形象相差甚遠。
佛像講究「菩薩垂瞼,金剛怒目」,眼半開半閉,看不出情緒,只有慈悲,體現著理智的大愛。
觀音的畫像眼睛走勢一般都是上揚的,但是眼尾收尾都是向下走的,才有悲憫蒼生的慈悲感。抖音上的仿妝完全忽視硬體,一味的強調細長的眼型,只有形似沒有神似。
龔慈恩在張衛健版《西遊記》中被譽為「 最美觀音」,她的長相古典氣息還是很濃厚的。面部平整,雖然臉型偏瘦,但是好在飽滿流暢。五官精緻小巧,清純脫俗。
眼型平直大小適中,眉毛自然圓潤與高挺的鼻子形成穩健的t字結構。嘴唇飽滿,線條清晰,口裂不大。清雅端方的韻致、再加上長圓系構架底色,讓她自帶恩澤天下的大愛感。
外形上比較契合的還有《觀世音傳奇》中的陶慧敏,這版講述的是妙善公主經歷磨難修成正果的故事,陶慧敏將妙善的溫柔善良很好地演繹出來。莊嚴而不冷漠,不過她的下巴收的急促,更加精緻秀麗。
為何不敢看觀音
為何不敢看觀音,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和觀音的神態有關。
很多人一看到佛像雕塑會難過甚至流淚,一方面是巨物恐懼症,巨大的造型引發的恐懼心理。
另一方面,佛像的雕塑形象通常面部流露著隱約的笑意,像蒙娜麗莎的微笑,藏著說不出的內涵。似笑非笑,但卻給人一種親和感。
就像佛教的性格,柔和而安靜,又有著遇變不驚的威儀。
《西遊記》中的左大玢版觀音就做到了參透萬物的睿智威嚴,符合佛像給我們的感受。
這版觀音不注重美女形象,而是要求塑造慈悲,智慧,莊嚴感。左大玢上庭開闊,下頜角周正。折角靠下卻不顯鋒利,是非常正派,大氣的長相。眼神不怒自威。
楊潔導演當年在錄製《追魚傳》,看到了還是湘劇演員左大玢飾演的觀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即對她說,之後要是有拍觀音的角色,一定要找左大玢演。
結果一晃六年過去,導演楊潔還是沒有忘記左大玢,特地把她請過來扮觀音。
也正是這個角色,讓左大玢在演藝界直接封神,很多人一提起觀音,浮現的都是她的形象。
和她相比,其它版本的觀音都顯得像個峨眉山帶髮修行的女弟子。《白蛇傳》中的觀音菩薩就顯得過於慈祥,缺少了能夠為百姓指點迷津的睿智。
更不用提《大話西遊3》裡胡靜這個造型,胡靜的眼距本來就偏近,帶著不好惹的精明。生硬的一字眉更是加劇了眉頭的心機感,她的觀音像是發善心做好事之後,再跟你錙銖必較的要報酬。
佛教藝術的時代性極其明顯,每個時代就有著每個時代的性格。但無論什麼時期,神佛形象都是根據人們的審美觀而變化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期待。
最後,給氧叔一個評論和點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