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鵝梨帳中香」中的「鵝梨」到底是什麼梨,為你揭秘

2020-12-23 肖木香學

先說一個業界爭論的節點:一些人認為,「鵝梨」是一種不常見的水果,名為「榲桲」。

貼吧截圖,為保護樓主,特將名字隱去

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大概是因為有如下這條記載吧,南宋《遊宦紀聞》第二卷中載:

唐、鄧間多大柿。初生澀,堅實如石。凡百十柿,以一榠楂置其中,則紅爛如泥而可食。榲桲亦可代榠楂用,此歐公歸田錄所載。但江南人不識榲桲,世南侍親官蜀,至梁、益間,方識之。大者如梨,味甜而香,用刀切,則味損而黑。凡食時,先以巾拭去毛,以巾包,於柱上擊碎,其味甚佳。蜀人以榲桲切去頂,剜去心,納檀香、沈香末,並麝少許。覆所切之頂,線縛蒸爛。取出俟冷,研如泥。入腦子少許,和勻,作小餅燒之,香味不減龍涎。」

這個記載恰恰與「鵝梨帳中香」的製法一致,這樣就能說明「榲桲」與「鵝梨」是同一物嗎?

那我們先看看「鵝梨帳中香」是怎麼製作的吧:

「鵝梨帳中香」本名為「江南李主帳中香」,記載在宋代成書的《陳氏香譜》的第二卷,其中有四個方子,如下圖:

宋代《陳氏香譜》

這裡邊有兩個香方都用到了鵝梨,可見這位「江南李主」十分的喜歡這種梨的香氣。相信細心的香友一定發現了這個記載中的第三個香方和前邊「榲桲「的製法一模一樣。因此得到「鵝梨」與「榲桲」為同一物的結論,也可以理解,畢竟在茫茫書海中,找到一兩個證據,已十分不易。滿足於此的香友也就於此留步吧。喜歡用什麼來抒發自己的情懷,那是個人的自由,只要彼此尊重,就無可厚非!

但是,真相真的如此嗎?想要求真的香友,接下來你便可以隨我一同去尋找真相了!

「鵝梨帳中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帳中用香,說白了,就是這位唐代皇帝的臥室用香,這麼說,這香一定是非比尋常,因為我們都知道——李煜,是一位非常特別的皇帝。

如果用一句話來歸納這位唐代的悲劇帝王,那應是:被皇帝職務耽誤了的偉大詞人。清代學者郭麐在自己的書作《南唐雜詠》中就說道:「(李煜)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圖片來自網絡(李煜《虞美人》)

歐陽修也稱讚李煜「天資純孝」,史虛白更說他是一個非常善良敦厚的人,他天性「好生戒殺」。但是面對強宋,這樣一個純善的人,再怎樣的勵精圖治,也是枉然。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化身成了與我們無數人一樣弱小無助的普通人,原本的浪漫風流,也漸漸的變成了悲痛傷感,他嘆道:「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之所以說「鵝梨帳中香」不一般,就是因為這位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絕美詞句的偉大藝術家,他的細膩、他的柔情、他的風致,全都融入在他的生活裡了,而那「帳中香」就是他生活裡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李煜》劇照

宋代洪芻在《香譜》中記載道:後主自製帳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麝各一兩,甲香一兩,皆細研成屑,取鵝梨汁蒸乾,焚之,芬鬱滿室。

所以,你是不是也想在讀到「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的時候聞一聞那「帳中香」到底是什麼味道呢?那便可以從下邊這個視頻裡學習一下,自己試著做一做了。

鵝梨帳中香——宋代《陳氏香譜》

在學習製作之前,我們還是要先探討一下「鵝梨」到底是什麼梨

最早對此有記載的應是北宋藥物學家蘇頌所著的中藥學專著《本草圖經》,其中分別記載了「鵝梨」和「榲桲」:

梨,處處皆有,而種類殊別。醫方相承,用乳梨、鵝梨。乳梨,出宣城,皮濃而肉實,其味極長;鵝梨,河之南北州郡皆有之,皮薄而漿多,味差短,其香則過之。其餘水梨、消梨、紫糜梨、赤梨、青梨、茅梨、甘棠梨、御兒梨之類甚多,俱不入藥也。」

榲桲,今關陝有之,沙苑出者更佳。其實類楂,但膚慢而多毛,味尤甘,其氣芬馥,置衣笥中亦香。」

後來《本草綱目》中收錄了這些詞條。「鵝梨」產於「河之南北州郡」,而「榲桲」則產於「關陝、沙苑」。

顯然「鵝梨」與「榲桲」並非一物!

讓我們再看一例,在《四庫全書》所收錄的《農政全書》中也分別有這兩物的記載,一個記於第二十九卷,一個記於第三十卷,如下圖:

《農政全書》第二十九卷中的「鵝梨」

這條記載中可見,「鵝梨」是一種產於「近京州郡」的梨。這條記載雖然還是來自於蘇頌的《本草圖經》,但是這裡的收錄更加權威,地址也更加詳細,應是產於今鄭州附近的一種梨,特點是「皮薄漿多」。但是「榲桲」卻是一種「膚慢而多毛」的果子,產於今陝西地區,尤其以沙苑(陝西大荔南洛水與渭水間一大片沙草地)一地最為上乘。顯然這兩者植物特點非常不符,李時珍還說「榲桲」是「榠楂」,是一種和木瓜相似的果實,也可以入藥。

《農政全書》第三十卷中記載的「榲桲」

很明顯,在歷史上,「鵝梨」與「榲桲」一直都並非一物!

若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那我們再看一證:下圖為中國香學歷史中最為完善的一部集著《香乘》,其中記載了兩個香方,這兩個香方前後相鄰,一個使用了「鵝梨」,而另一個則使用了「榲桲」,如果這是同一種物品,為什麼不寫同一個名字呢?

《香乘》中緊鄰的兩個香方

是不是看到這裡,還是不能充分說服那些固執己見的所謂「專家」呢?

那只能用現代植物學來給你上一課了。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發表的論文截圖

上圖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曾豔玲等人針對「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所提供的「鵝梨」和「博多青」植物材料,而做的雜交授粉研究報告,目的是為了提高梨樹的產量。

其中明確的寫到了「鵝梨」是「白梨」的一個亞型,是河南本土產的一種古老的梨樹品種,它的拉丁文植物名稱為(學名)Pyrus bretschnei deri 『Eli』,為薔薇科蘋果亞科梨屬植物。

而「榲桲」為薔薇科榲桲屬的植物,它的拉丁文植物名稱為Cydonia oblonga Mill.

「鵝梨」為5-8米的喬木,而「榲桲」為灌木或小喬木。

「鵝梨」的藥用價值為:生津、止渴、潤肺、寬腸、強心、利尿等作用;而「榲桲」的藥用價值則為治水瀉,腸虛、煩熱及散酒氣。

關於「鵝梨」我倒是覺得貼吧裡的一位香友很是可敬,不想卻被「磚家們」罵了一通,我本也不想寫這篇文章的,但是「真的」被「假的」罵,這讓我們這些做研究的情何以堪呀!

貼吧截圖,為保護樓主,特將名字隱去
貼吧截圖,為保護樓主,特將名字隱去
貼吧截圖,為保護樓主,特將名字隱去

這樣不做考證,道聽途說,還不知尊重別人,更為尷尬。

寫道這裡,我相信,還是不能說服一些一定要將「榲桲」當作」鵝梨「來使用的」磚家「,他們既不會相信我的論證,也不相信植物學家們的科學依據,只堅守隻言片語,或是有何特定的目的,那我也只能說「清者自清」吧。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各位香友只要百度一下,便可以知道什麼是「鵝梨」,什麼是「榲桲」了,正統學者怎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呢?

以此文自檢吧,想要做個合格的專家,就要嚴謹治學!

相關焦點

  • 傳說中,大周后制的鵝梨帳中香.
    相傳,鵝梨帳中香是李煜曾經鍾愛的大周后娥皇所制,代表了夫妻二人的綿長情誼。中國人天生愛香,骨子裡頭都透著風雅。
  • 鎏嫿書的「鵝梨帳中香」真的很化工嗎?
    目前應該有5種香型,分別是:鵝梨帳中香,杜若袖中香,定州公庫印香、閣中香,醉江寒。大家應該對鵝梨帳中香最為熟悉,李後主那茬經常會提到。最後兩種則是電視劇《清平樂》的聯名香型,我顯然沒有。所以今天不寫。重點說說鎏嫿書的當家花旦—鵝梨帳中香。它有印鑑版和紅鸞版兩個版本。
  • 螺子黛、紅曲染、鵝梨帳中香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在如今化妝品市場中,產品更新迭代越來越快,琳琅的商品選擇反而更讓人迷失了方向,於是開始回歸最初的樸實。其實你有真的了解過古法的製作過程嗎?一起來看看上色效果,顏色偏棕紅色,如果用來化一個曬傷妝的話,會非常的好看,而且顏色非常自然哦~ 香薰 · 古法鵝梨帳中香 帳中香,就是專門在床帳中焚燻的香品。鵝梨帳中香,是用鵝梨與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讓梨汁之甜香浸潤沉香料。相傳這種香屬於南唐後主李煜的國後小周后,點燃之後滿殿氤氳,沁人肺腑。
  • 物候日誌:白露,秋梨薰染帳中香
    如果以傳統的氣候五行來說,秋屬金,氣偏燥,肺當令,應季果蔬中,正是秋梨上市之時,古人的香事生活中,此時正是做鵝梨帳中香的好時節。「鵝梨帳中香」這個名字相信很多讀者並不陌生,明代周嘉胄《香乘》中記載「江南李後主帳中香法,以鵝梨蒸沉香用之,號鵝梨香。」
  • 秋季乾燥,吃點梨,但是您選對梨子了嗎
    對於今天的主角---梨,那也是品種繁多的,有香甜可口的比利時啤梨、庫爾勒香梨;口味融合的香蕉梨、蘋果梨;軟糯可口,適合老年人的南果梨、把梨;還有品種悠久「上可供於歲貢,下可奉於盤珍」的雪梨,白梨,大鴨梨。看到這麼多,您是不是也是無從下手呢?這些梨誰可以做「冰糖燉雪梨」中的梨?誰適合做藥用?誰又是「秋梨膏」中的梨呢?
  • 2020爆款「中國香」是吳亦凡抱著你的味道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香成為了貴族與文人騷客使用的風雅之物。南唐後主李煜,對就是垂淚對宮娥的擁有重瞳卻不咋會當皇帝的那位,就曾經搞了個御製香氛,將沉香放在鵝梨中,作為夜晚帳中之香。因此,它不僅被稱為「江南李王帳中香」,也被稱為「鵝梨帳中香」,並被宋代的陳敬收錄在《陳氏香譜》一書中。聽起來蠻香豔的是不,畢竟這位大哥也曾寫出來:「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
  • 《甄嬛傳》皇帝賜甄嬛的鵝梨香,比華妃的歡宜香更毒!
    當然了也有不少人宅在家中的那段時間是在追劇呢,畢竟工作太忙根本就沒有輕鬆的時間呢。《甄嬛傳》在這麼多的宮鬥劇中最經典了,該劇講述了甄嬛是如何從單純善良變得狠心的。甄嬛在碎玉軒中發現了上好的麝香呢,她非常的害怕。但是甄嬛依舊逃脫不了後宮的陰謀詭計,尤其是最好的朋友給你下藥。
  • 居家用香與薰香香果
    燻什麼香? 香果選擇:佛手、香櫞、檸檬、橙子、葡萄柚。柑橘的氣味可以幫助削減壓力。科學家發現,聞過甜橙精油香味的參與者在壓力測試中焦慮水平更低。你可以嘗試在辦公桌前剝一個鮮橙或葡萄柚,然後把果皮在周圍放上一天。或者,可以嘗試在淋浴時用柑橘磨砂膏。
  • 甄嬛傳:劇中最狠的毒不是歡宜香,是甄嬛回宮後,皇上賜的這個香
    歡宜香是《甄嬛傳》中華妃獨有的香,但這並不代表著是皇上對她的寵愛,而是代表著皇上對華妃的一種無情。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都知道,歡宜香中含有大量的麝香,但卻因為其他的輔助香料的掩蓋,所以一般人是聞不出歡宜香中含有麝香的。
  • 香|在家就能作的「瓜果焚香」法
    但在風雅的古人手中,瓜果還有一種功用,便是用來「和香」。就像如今的香水有果香型,早在一千年前,古人便用瓜果入香,製成相比於傳統沉香、檀香味道更清新自然的香品。有些製法十分簡單,在瓜果紛紛成熟的秋季,你也可以制一味香,讓房間清香閒雅起來。
  • 除了帳中香中的鵝梨,還有那些果子用來制香? | 香道
    百花開盡後,有香氣的果子就代替香花被古人用來制香。往期文章《物盡其用,古人用梨製作的合香》曾介紹過梨在合香中的應用。除梨果之外 ,在宋代還有一種叫做榲桲的香果,也被古人拿來合香。「馧馞」意為香氣濃鬱,與「榲桲」的典型特徵「其氣甚香」相符。明《普濟方》載:「以榲桲實初熟時。置衣笥中。其氣芬馥」。因其香氣濃鬱古人就曾用榲桲來制香。
  • 綠意掩映纏香囊,陣陣藥香撲鼻來
    >徜徉在巷中陣陣藥香撲鼻而來仿佛穿越千年香藥合一,拔苦與樂沸氏香鋪堅持古法炮製以純天然中藥代替化學香精走進沸氏香鋪於微風之中秉持「大醫精誠,以人為本,藥香合一,拔苦與樂」的理念,同時也注重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的結合,為顧客帶來極致的古方體驗。
  • 誰說國貨無香水,中國制香3000年,國貨香水完全不輸歐美大牌
    說到香水,人們所熟悉的大部分都是歐美品牌,國貨香水的存在少之又少,LV集團旗下最近推出了一個品牌,以「中國茶」為元素,去製作出香水和護膚品,用著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賺著我們的錢,嗯,也是挺不要臉的。中國對香的製作非常久遠,從一開始的簡單的驅蟲再到文人雅士所追求的薰香,對於香的製作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而香到了現代,我們都幾乎快要看不到他們的存在了,現在香水市場基本都被歐美品牌所壟斷,這些國貨香水再不說可能真的沒有機會了。
  • 古韻「鵝梨帳中香」,好搭碎花裙,愛心耳釘!還有露腿露胳膊必備的脫毛儀
    康康我發現了什麼! 剛聽到這名實在是耳熟,「鵝梨帳中香」不就是甄嬛傳裡安陵容研究出來的香料方子嘛。 其實呀,「鵝梨帳中香」在歷史上也是有記載的,它可是宋朝時期最流行的香。 他是南唐皇帝李煜為他的妻子小周后製得香,又稱「江南李主帳中香」,後來傳入民間,最作為文人墨客相互送禮的佳品。
  • 「它」像梨又像蘋果,卻「只能」煮著吃,老外最愛用來做果凍
    後來從老闆口中得知,他們稱這種水果為「木瓜」也有人稱為「酸木瓜、木梨」,但它更正式的名字應該是叫——榲桲。榲桲?那不是梁實秋在《饞》中提過的美食嗎?那段「兒子帶回家四隻鴨梨,父得梨,大喜,當即啃了半隻,隨後就披衣戴帽拿著一隻小碗衝出門外,在風雨交加中不見人影……約一小時,老頭子託著碗回來,原來他是要吃榲桲拌梨絲!想起此味,乃不惜在風雨中奔走一小時……」說的就是此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