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無益!

2021-02-19 孝愛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麼也沒有。落生以後,只是赤條條的光淨身,連一根線也沒帶來。父母也不嫌我窮,也不是因為兒對父母很好,確是歡喜之至,對我這樣真誠,毫無貪圖心,可說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兒子長大成人,嫌父母窮,沒給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錢也沒帶來,怎麼也能長大成人,沒受著飢餓呢?懷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髒。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髒,對嗎?

小孩若是哭一聲,父母會察顏觀色,說我的孩子餓了,或者是冷了,趕快給他奶吃。抱在懷中暖暖,給他穿上點衣服,不轉眼珠地瞅著,恐怕小孩受屈。兒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說話不管不顧。父母告訴的話,當了耳旁風,說的遍數多了,還起厭煩心,甚至說出冒犯父母的話,對嗎?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懷胎十月,提心弔膽,惟恐傷著兒胎。兒子降生之時,正是母親過閻王關之時。兒子的生日,俗雲『母難之日』,此之謂也。降生以後,吃母親的奶,就是喝母親的血。經過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費盡多少,方才長大。稍有知識,便不聽父母的話,對嗎?到了六、七歲時,送到學校裡讀書,還認為是給父母念的,及至年將弱冠,便給兒子定親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盡,只累得耳聾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彎,行動不便。你想這是為的誰呢?當然是為的兒女。父母對待兒女,處處都拿出了真真實實的心來教養。人子若想盡孝,當想想父母待我之慈愛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養父母,亦難報父母之恩於萬一,況黃泉路上無老少,老人的壽限,和自己的壽數,難以確定。

老人在世還有幾年?即能盡孝,又能盡幾年?語云:『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想到這裡,真令人心酸落淚。

既然明白了孝道,當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時盡孝,以補已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趕快補行孝道,對父母生前所愛之人,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靈。

推行大孝,孝於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養,以達到不獨親其親的大同景象;實行遠孝,孝於萬古,立身行道,揚名顯親,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範,留孝名於青史,遺孝風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圓滿處,便能救國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擴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遠孝。將身化行全球,歐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樂,中國的父母,全得歡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達到孝道圓滿的目的呢。

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福田

不孝父母,學佛或行作一切功德,皆無意義。

時代變遷,西風東漸,國人昔日三代同堂,含貽弄孫景象已不多見,且現代人崇尚自由,不喜與父母同住。由於父母過度關心,成為子女精神負擔,造成社會更多的孤獨老人,生活無人料理,病苦無人照顧。有些與父母同住者,由於父母久病臥床,也成為久病床前無孝子。甚至更嚴重者,有的不順己意,就忤逆父母,惡罵、毆打、甚至殺害父母,違背倫理,造下無間大罪。

在世為人兇暴、不孝父母、欺侮良善、不敬師長,必定常逢惡疾、衰惱、惡事,災難纏身。這時再四處求神、逢廟必拜,從南到北,日日月月,年初至年尾,殺雞宰羊,奉上豐富甘美飲食、牲醴求諸魍魎,祭拜諸天鬼神,以求福報終不可能得福。所謂日月禱祀如山,怎奈罪如江海,殺生求福,去福遠矣!

佛說:「孝順父母,世間第一福田。」若能孝順父母師長,禮敬三寶賢仁,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

一者、顏色端正。

二者、氣力豐強。

三者、安穩無病。

四者、健康長壽,不逢災難。

古人云:「孝為百善之首。」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又云:「不孝父母,拜佛無益。」不孝父母,學佛或行作一切功德,皆無意義。

來源:孝愛(微信號:xiaoaikejikeji)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辦法讓世界往美好更靠近一小步。我非常相信一件事:你,就是力量。傳播孝道,播種大愛!

閱讀是一種智慧,轉載是一種動力,分享是一種美德。喜歡的按照下面方法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無益.
    小孩若是哭一聲,父母會察顏觀色,說我的孩子餓了,或者是冷了,趕快給他奶吃。抱在懷中暖暖,給他穿上點衣服,不轉眼珠地瞅著,恐怕小孩受屈。兒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說話不管不顧。父母告訴的話,當了耳旁風,說的遍數多了,還起厭煩心,甚至說出冒犯父母的話,對嗎?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懷胎十月,提心弔膽,惟恐傷著兒胎。
  • 百善之首孝為先, 懂得孝順父母,包容父母
    因為養育之恩大於天,因為百善之首孝為先。孝順孝心不是一句言,要經常在父母的身邊。伺候母親攤床整八年,吃喝拉撒時刻不能嫌。說母愛聽話的在人間,母親高興是我心喜歡。 【善】待父母百孝為先【待】父待母多些細心【父】愛真摯高於大山【母】愛似水長流不盡【就】是父母無私的愛【是】給予我們的溫暖
  • 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火遍朋友圈)
    一、孝敬父母,等於供佛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還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若能孝順父母師長,禮敬三寶賢仁,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顏色端正、氣力豐強、安穩無病、健康長壽。孝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無益。如果連對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顧好,一切其他的善只能是偽善。現在很多人迷信吶!自己跑到外面燒香,卻不知道,在家佛就是父母啊!有對佛菩薩的恭敬心,用在父母身上,那你的福報可就大了。
  • 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還大.
    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還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佛經記載,遇到災年,很多人都餓死,佛託缽乞討3天沒有要到吃的,餓的不行。若能孝順父母師長,禮敬三寶賢仁,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顏色端正、氣力豐強、安穩無病、健康長壽。孝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無益。如果連對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顧好,一切其他的善只能是偽善。
  • 堂上雙親你不敬,一心拜佛有何用
    兒子的生日,俗雲『母難之日』,此之謂也。降生以後,吃母親的奶,就是喝母親的血。經過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費盡多少,方才長大。稍有知識,便不聽父母的話,對嗎?到了六、七歲時,送到學校裡讀書,還認為是給父母念的,及至年將弱冠,便給兒子定親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盡,只累得耳聾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彎,行動不便。你想這是為的誰呢?當然是為的兒女。
  • 孝順父母的28種方式,轉.發也是孝,增無量福報
    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還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孝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無益。第13條: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經為我們所做的事情。
  • 十二個字來概括中國「孝文化」,大部分子女做不到這一點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孝道」,中國古代把孝看作百善之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三種,不能綿延子嗣是最嚴重的,而舜沒有告知父母就娶了妻子,也同樣是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
  • 佛家之孝與儒家之孝
  • 「孝容滿面」福運來......孝敬父母的四層境界是?
    時代不斷進步,很多父母年紀大了,會逐漸有一種脫節的感受;電子產品更新迭代,我們沉浸在其中,玩得不亦樂乎。但是父母只有我們。不要嫌棄父母不懂得這個世界。就像當年他們手把手教我們吃飯寫字一樣。我們要耐心教給他們如何融入如今的世界。而且科學也證明:不斷學習,接觸新鮮事物,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腦運動,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林則徐說:存心不好,風水無益;父母不敬,敬神無益。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實意思
    孔子在《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聖人的寥寥數語,道明了孝的本質、孝的目的、以及孝的意義。    「夫孝,德之本也」,此是說,孝的本質在於仁德。
  • 父母年老後最大的心酸,不是子女不孝,而是……(看完淚崩)
    父母對子女的愛,就是如此無私和深沉的。不管子女再大,父母好像都有操不完的心。即使他們年老,最怕的都不是子女不孝,而是怕不能再為子女付出。 就像牛根生說的:「太陽光大,父母恩大。」身為子女,無論走到哪,都要銘記那份恩情。看過這樣一個視頻:在火車站,一個中年男子在前來為他送別的父母長跪不起,父母見此也在抹眼淚。
  • 燒香拜佛的人都看看,最好最全的改命方法都在這裡...
    畢恭畢敬的對父母,讓父母高興喜悅,有一點好東西,都要拿來供養父母。畢恭畢敬對父母,這是增長官祿最快的,沒有比這更快的,你尊長,那自然你也要成為長,受人尊。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福田!不孝父母,學佛或行作一切功德,皆無意義。佛說:"孝順父母,世間第一福田。"
  • 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啥?
    尤其是孝文化對我們的影響,更是深入人心。我們經常說「百善孝為先」;還有古代蒙學教材,教授孩童說「首孝悌,次見聞」;還有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毀」等等。孝之一字,已經深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融入到了我們的血液裡。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是孝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那麼,你知道「不孝有三」中的另外兩個是指什麼呢?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沒有後代為最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是怕無後,所以君子認為這和告知了差不多。」另一種意思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毀傷則為不孝,那麼古人為何還要「理髮」
    這說明古時貴族有專人為其梳理頭髮。但是在中國古時候,《孝經·開宗明義》講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既然身體髮膚不能毀傷,那麼為何還會有理髮呢?「理髮」的由來理髮與美容護膚從遠古就有了。傳說伏羲時就已剛開始椎髻。
  • 國學百科 為什麼自古以孝為先的中國沒有母親節?
    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孝道」,中國古代把孝看作百善之首,在漢代,一個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薦去當官的,這叫「舉孝廉」,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漢代皇帝的諡號中就都有一個「孝」字,比如我們熟悉的漢武帝,就是「漢孝武帝」。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謬誤啊
    如果將孔子的話套用在孟子身上,那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便是前文所說的那樣。然而,解釋一段話雖說可以借鑑前人,但絕不可脫離它本身所處的語言環境。實際上,這句話的原文是這樣的:「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老孟說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像舜帝那樣不告訴父母就私自娶了媳婦兒的做法,就是「無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