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曉龍導演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提到中年女演員焦慮現象,稱現在給中年女演員這個年齡段發揮的劇本太少了,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個多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劇本,文學作品的創作上:一般來說,女性題材的小說作品裡,主角幾乎都是年輕貌美,膚白大長腿,或嬌弱,或嫵媚的角色,好幾們的畢生愛好似乎就是談戀愛,愛情大於一切。這樣的人物就是一張薄薄的紙片,一舉一動,所思所想,經不起推敲,而這薄薄的一張紙,就限制住了演員的選擇範圍。
這點,確實是需要改進的,我們的人生不只是少女階段,30歲,40歲,50歲,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美。我還記得《大小謊言》裡,50來歲的妮可基德曼,飾演的女主角,看似是過著完美生活的漂亮女人,實際上她一直在忍受著丈夫的暴力。
還有《燃情克利夫蘭》裡的ELKA,是由年齡將近90歲的老人白姨演得,也是很有魅力的角色,會和老頭們談戀愛,會犀利的吐槽好友。國內的劇,《大明宮詞》裡的武則天,絕對是個經典。
在眾多的武則天影視作品裡,歸亞蕾飾演的武則天,不是一個嬌媚的天真少女,而是一個女皇,同時她還是個有智慧女人,還是個矛盾的母親。
其次是演員的思想局限,和大眾的輿論壓力:有的人,接受不了自己的變老,不甘心退出少女的舞臺,我們時常可以看見,年齡明顯過了少女年齡的女星會營銷「少女感」,顯得突兀又有些滑稽。而大眾在觀看一些影視作品時,似乎也把目光大多聚集在了年齡,外貌上。我們對於美的定義和概念大多停留在「少女」二字上,皺紋是可怕的,是必須要消除的。
皮膚一定要白,不然就是強行的「政治正確」審美,身材一定要沒有缺陷,體重一定要時時刻刻的監控著。就算沒有拍戲,也要維持住,這些條條框框的東西,堆砌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思想囚籠,而且有那麼幾個女演員中年焦慮也不是懷才不遇,是壓根扛不起劇。
國內女演員從小演到老的也有很多,不出名而已,出名的那些,有實力的,也有些可以演到60歲,不否認國內市場的確有不足之處,但它不能成為某些女星的遮羞布。前些年當明星太輕鬆了,這幾年觀眾眼光又越來越刁,本來賣座的就是那個年輕的肉體,老了自然要退場。
本身藝人這個行業,就不是說有實力就一定出名或者應該出名的,有資源捧不紅的也有,有些人單純沒那個命也沒辦法。發展的時間長了,行業才能越來越規範。
其實我覺得一級演員裡女的挺多的,很多叫不上名字,但眼熟的中年女演員也有好幾個,觀眾的注意力就是那麼多,與其是國內中年女演員不好混,不如說那批紅了的女星裡,能靠實力吃飯的也沒幾個,本身有些人就是自己覺得,演媽媽婆婆掉份才不演的。觀眾對於實力佳的中年女演員已經越來越寬容,最大的問題是出在影視劇資本方,別一天天批判觀眾就行了。
#娛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