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an Opie, Old Street June 1. 2020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1
潮流藝術
從Stussy、GUCCI、BALENCIAGA、VETEMENTS、LV、SUPREME、OFF-WHITE到國內的CLOT、NPC、STAYREAL,從藤原浩、Micheal Kopelman、Luca BeniniKanye West到陳冠希以及國潮復興,潮流文化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明星效應和消費主義。在青年文化中,潮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區分代際的審美主張。
潮流藝術是在近幾年可謂是最為紅火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不是固定的風格或流派,卻隨著流行和發展不斷變化。潮流藝術通過跨界合作、藝術衍生品、周邊產品等形式滲透到年輕人的生活中,並在青年文化領域逐漸流行起來。
©️Collection Montparnasse2
潮 的歷史
「潮」的這個文化現在可以考證到的是從大概18世紀的法國。當時法國的革命黨人以不喜歡穿著第一或第二階級的服飾,開創屬於自己的「時尚」穿著,因為不同於社會主流「時尚」,又被年輕人爭相效仿。其實是可以看作對於「潮」最早的一種表現與解釋。關於」潮流文化「起源的說法有很多。有說源自90年代「后街文化」的,有說源自80年代「街頭文化」的,有說源自70年代」自由與反戰「文化的,也有說源自」黑人文化「的,有說源自「衝浪文化」的等等。
而「潮流藝術」在英文中並沒有相對應的準確詞彙,它是國人隨著流行文化的融入而創造出來的詞語。嘻哈、潮流、街頭等詞語變成近年最熱的詞彙。不知不覺的,潮流藝術也成為潮流文化的關鍵元素之一。
潮流藝術的前身是「波普藝術」,一種主要源於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其特點是將大眾文化的一些細節,如連環畫、快餐及印有商標的包裝進行放大複製。波普藝術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後期在紐約發展起來。
△安迪·沃霍爾,《金寶湯罐頭》,1962
潮流藝術家主要分為兩類,其中很大一部分藝術家沒有接受過傳統的學院派的藝術教育,很多人以前的職業是設計師、音樂人、街頭混混、滑板青年、演員等等,大家都因為熱愛潮流文化與藝術,而開始藝術創作。他們的創作緊跟自身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將自己的創作和普羅大眾的審美進行結合。△陳冠希——「音即是術」藝術展海報
另一類的潮流藝術家,則像村上隆、Jeff Koons等一樣,是藝術系統裡的職業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創造了一種文化視覺風格,在青年群體中獲得了巨大的反響和共鳴,也正是因為這種受歡迎程度,他們開始以商業為導向進行創作,作品的創作方向會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喜好,很多藝術家也不像傳統藝術家單打獨鬥,而是工作室性質,除了藝術家本人,工作室中的員工各司其職。△傑夫·昆斯(Jeff Koons)個展現場比如陳冠希、陳偉霆、黃子韜等等明星藝人都是潮流藝術的收藏者,他們無形中在更大的文化範圍內引領了青年人對於潮流藝術的認知和消費。潮流藝術家和大眾品牌的聯名合作獲得了品牌和藝術家個體雙贏的效果,品牌提升了藝術品位,而藝術家獲得了超過自身領域的影響力。2019年6月份,優衣庫 × KAWS的最後一季聯名發售當天的瘋搶情形相信很多人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回想起來仍會不自覺地瑟瑟發抖。同時,藝術系統也吸納了潮流藝術家的實踐,不僅僅作品登堂入室,進入了大型的重要美術館參加展覽,也在拍賣藝術市場中獲得了良好的反響。2019年4月1日晚,香港蘇富比受到日本企業家NIGO的委託,在舉辦的私人收藏專場『NIGOLDENEYE? Vol。1』中,拍賣超過30件藝術品及收藏品,包括珍罕的模型原型,以及一系列由NIGO親自委託或與與藝術家合作創作的特別和限量版精品。其中,KAWS作品《THE KAWS ALBUM》以500萬港元起拍,1億港元落槌,加佣金115,966,000港幣成交,遠超此前估價:600萬-800萬港元。創造了KAWS的藝術市場拍賣記錄。△2019年KAWS和優衣庫推出的UT系列
△優衣庫 × KAWS 發售當天
為什麼出一次聯名就能被瘋搶到寧可不要命也要買T恤?本文將為您盤點一眾像KAWS一樣炙手可熱的潮流藝術家們。 Kaws 是一名街頭藝術家,它設計的「XX眼」卡通人物形象是大家對他的第一反應,各大潮牌爭相希望與他合作,堪稱潮流圈的聯名金字招牌。△Kaws,《藍精靈》,2007△Kaws,《海綿寶寶3》,2007
△Kaws,《新的早餐》,2012
Kaws的玩偶銷量可以說是藝術界的No. 1。這些長著「XX眼」的玩偶們不僅僅是小孩子的玩伴,同時也作為空間的裝飾品擺放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裡。△KAWS與Campana Brothers合作的BFF椅
△Kaws的作品在空間中的應用
從KAWS 與優衣庫的聯名T恤被瘋搶事件就可看出潮流藝術在現代人生活中逐漸升高的地位。潮流藝術不僅出現在人們的穿衣打扮上,室內設計師和收藏家們敏銳的眼光也樂於將潮流藝術品作為裝飾出現在家中以及辦公室裡。
今天好在君就要來談一談空間裡潮流藝術。
△ Daniel Arsham作品
Daniel Arsham 跨足時尚圈,早在 Hedi Slimane 任職創意總監的 Dior Homme 時期,Daniel Arsham 便為其操刀米蘭、紐約的櫥窗設計,以及洛杉磯店鋪的試衣間,除此之外,還收到 LOUIS VUITTON、CALVIN KLEIN、adidas Originals、Stampd、Public School、KITH 等品牌遞過來的橄欖枝,無論是藝術、設計界還是時尚圈,他成為風頭一時無兩的寵兒。
白色是 Daniel 大部分作品的主色調,他一直在尋找具有辨識度、代表性的對象來創作,無論是徠卡相機、棒球、錄影帶、電話,這些是人類社會中所留下的「經典」,他並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在觀眾眼裡是什麼樣的顏色,對他而言,作品的材質便是色彩,他更欣賞作品在自己眼中所呈現出的模樣,而白色,便是呈現「經典」最完美的畫布。
「我過往的作品多是與 20 世紀的元素有關,科技、運動、卡通,新的系列我將著重於歷史這個主題。年初我在巴黎展覽中也展出過維納斯這一作品,斷臂的維納斯相當有話題性,在最初發現的時候,維納斯的頭部與雙臂都是遺失的,在 19 世紀的時候,法國專業的修復學家嘗試對其進行修復,這類修復一直持續到 20 世紀,但是因為存在太多的爭議,最終它的雙臂並未能修復完成。這也是我創作的靈感,每一件藝術品的背後,都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和故事。」
△Daniel Arsham 在香港的展覽與東京的店鋪設計
△創作中的 Daniel Arsham
△傑夫·昆斯(Jeff Koons)
《充氣花與兔子(高的白色與粉色兔子)》,1979
一說起Jeff Koons,我們首先想到的會是他的氣球狗。他被譽為Andy Warhol的接班人,作品常常被拍出天價。
△《傑夫·昆斯:凝視球》展覽現場
2014年,他創作的橙色巨型裝置作品《氣球狗》在佳士得紐約夜場拍出了5840.5萬美元,創造了當時在世藝術家的單品拍賣世界紀錄。Jeff Koons從不避諱比金錢的渴望,他被稱作「最偉大的藝術推銷員」。
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
在這個資本泛濫的社會裡,藝術不可避免的要成為商品。所以我們就不要兜圈子了,還是一上來就把藝術品當商品一樣去生產吧。
△展覽現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2008
△Julian Opie, Old Street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用符號化的作品描繪當代眾生。Julian Opie是來自英國的藝術家,「極簡」、「符號化人像」是他作品最重要的特點。在他筆下,人臉被簡化成了一個圈,人像成為一種抽象符號。我們能在其作品中看到當代社會的群像,普通白領、家庭主婦、作家、學生...都是他描繪的對象。
△Julian Opie, Folder. 2020他對色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受交通標誌的啟發,他把各種明豔純粹的色調填充在黑色的輪廓線中,讓筆下的人物變得更加生動立體而具有指向性。
△Blur精選專輯《Blur: The Best Of》封面
△Julian Opie, Stripes. 2020Courtesy Lisson Gallery
Julian的作品是對現代社會的紀錄和刻畫,他的作品擁有深刻的社會意義。符號話的人像描述的是當代眾生,這是他作品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
☟
△村上隆,We Came to the Field of Flowers Through Anywhere Door! , 2018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是這幾十年來名聲最盛、影響範圍最廣、吸金能力最強的視覺藝術家,他標誌性的作品太陽花無疑是潮流界一道亮眼的風景。
△村上隆, 《727》, 1996
△村上隆,《500羅漢圖》,2012
Fresh,是村上隆的談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追求新鮮,村上隆與大眾標新立異的口味不謀而合。△村上隆藝術衍生品
△村上隆的作品在空間中,©️Collection Montparnasse△安迪·沃霍爾,《瑪麗蓮·夢露》,1962
在好在君個人看來,波普藝術的出現開啟了藝術從商業角度進入人們生活的新紀元,那麼安迪·沃霍爾便可以說是當今潮流藝術的鼻祖。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沃霍爾除了是波普藝術的領袖人物,他還是電影製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是紐約社交界、藝術界大紅大紫的明星式藝術家。
他擅於將流行的圖案作為基本元素不斷的重複、重複、重複,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視覺張力、衝擊力、秩序感與節奏感,並最終給作品賦予新的意義。
△上海萬和昊美藝術酒店創造的以安迪·沃霍爾作品為主題的房間Peter Brant 騎士私宅,室內設計Jed Johnson David Geffen私宅,室內設計Rose Tarlow△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在空間中的應用
☟
羅伊·福克斯·利希滕斯坦
羅伊·福克斯·利希滕斯坦(Roy Fox Lichtenstein)是美國波普藝術家。其作品常以卡通人物作為畫中主角,後又模仿通俗連環畫,創作了一批以少女為主題的愛情畫和以空戰為內容的戰爭畫。△羅伊·利希滕斯坦,《熱狗》,1963
羅伊·利希滕斯坦的漫畫和廣告風格結合的繪畫,借用當時大眾文化與媒體的意象,用他標誌性色調和大圓點的手法來表現「美國人的生活哲學」。由于波普藝術形式的作品成本低廉又色彩鮮豔,無論是下裡巴人,還是陽春白雪都可以欣賞,同時又具有極強的裝飾性作用,為生活增填流行元素。△羅伊·利希滕斯坦的藝術衍生品
△羅伊·利希滕斯坦,睡覺的女孩,1964
John Middleton 私宅,室內設計 Cullman & Kravis
△羅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在空間中的應用
☟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全球身價最高的女性藝術家之一,也是日本的國寶級藝術家。被稱為「波點女王」的草間彌生,有著獨特前衛的藝術風格和極具個性的作風。△草間彌生,《Yellow Trees》,1992與上述兩位波普大師不同的是,雖然草間彌生的「波點」圖案與「網點」看起來很相似,但她一直強調自己是永遠的前衛藝術家而不是波普藝術家。
婆婆的作品在生活中更是滲透到方方面面。她的經典「波點」圖案不僅出現在時尚圈,同時也出現在各個設計圈裡。
△草間彌生,《蘑菇》,1995
△位於倫敦Selfridges百貨的草間彌生LV概念店△日本寶莊酒店裡由草間彌生設計的客房
提到了草間彌生,就自然而然地令人想到她引領潮流藝術的同鄉們,奈良美智,村上隆,空山基...☟
△Too young to die, 2002,奈良美智藝術衍生品
儘管奈良美智發售的周邊屈指可數,他也不屑於與各種大牌聯名合作。但他筆下的大頭娃娃形象依然被「潮流人士們」拿來作為空間裡的裝飾。△奈良美智,《大頭狗》,2018,廣州K11
△莫斯科藏家私宅,室內設計師Nina Leiciu和Alexandra Koroleva設計,☟
空山基(Hajime Sorayama)可謂是日本戰後的鬼才藝術家的代表,身上帶著那股子勁兒:做驚人之舉,愛口出狂言。
△空山基,Sexy Robot,1993
△空山基,《鋼鐵夢露》,2017
△空山基 x 88Rising 聯名產品
△空山基 x Dior 東京秀場
Haroshi
△Haroshi,BE@RBRICK Karimoku Haroshi 400%, 2019
日本雕塑家 Haroshi 從未接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但他從青少年時期就迷戀滑板運動他將老舊的滑板回收拆解後,重新組合併雕塑成各式各樣的雕像,這就形成了他的藝術作品。△Haroshi,Screaming foot, 2010△Haroshii,HxS King Gorilla Ju, 2017△Kaws 家中擺放的Haroshi的擺件
不只有島國的藝術家們懂得潮流,其他國家的藝術家們也不甘示弱。
△班克西,《女孩與氣球》,2006
2018年10月5日晚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了一件震驚全世界的事,一位塗鴉藝術家的畫作創下他個人的拍賣記錄拍出了104萬英鎊(約940萬人民幣)的高價。但是在拍賣槌落下的一瞬間,畫框裡的畫作開始向下滑落,被畫框裡的碎紙機撕成了一條一條...價值近千萬的畫作,就這樣在藝術家自己設立的機關下毀了!
這位「自毀發財路的藝術家」就是班克西, 班克西(Banksy)是英國街頭藝術家,2010年,Banksy 被譽為世界上最有才的街頭藝術家之一,被《時代》雜誌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班克西的街頭塗鴉作品
©️Collection Montparnasse班克西還聯手50多名藝術家在英國布裡斯託附近的Weston Super Mare公園裡,用廢棄的材料布置出一片看起來危險又詭異的主題公園,並起名為「Dismaland Bemusement Park 」。△班克西創造出的Dismaland
△嶽敏君,《大天鵝》,2005
△嶽敏君,《金字塔》, 2001
嶽敏君的作品中閉眼傻笑的誇張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它背後也揭示出當代青年的心理狀態,自嘲、自戀、自我否定的同時又面帶笑容,玩世不恭的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嶽敏君的作品在空間中,©️Collection Montparnasse△空山基 x Daniel Arsham x Medicom Toy△空山基的機械臂與Daniel Arsham的化石臂的結合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攝影師和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