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多幼
房地產曾一度被人們稱為「造富機器」,在2010年福布斯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白皮書》中,數據顯示,當時國內的千萬富豪近6成都有涉足房地產領域。如今過去了近10年,情況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現如今,王健林、潘石屹等地產大佬紛紛拋售房產,馬雲、李嘉誠等多位首富也給出暗示:房子不再「造富」。而馬雲曾經預言,未來最不值錢的可能就是房子,幾年後房價如蔥。雖然「如蔥」的說法有些誇張,但事實上,馬雲和李嘉誠兩位首富都曾清楚地表明了看法,房子會越來越便宜,而且已經失去了投資的價值了。
隨著貸款利率新政策的出臺,很多人都在密切關注著房價走勢。其中除了對房子十分渴望的剛需購房者外,不少投機者也盯著房地產這塊「大蛋糕」。
的確,時至今日,高房價的確給一部分人帶來了很多的利益。然而,也正是由於房價的高速上漲,讓許多房地產投機者利用這次機會,大肆炒房,所以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出手調控,以此可以看出國家落實「房住不炒」的決心。
儘管今年房價高漲的趨勢終於被抑制了!但其實早在2016年,國家就已經出手調控了。從2016年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始提出「禁止炒房和投機」的政策,在這兩三年的不斷推行與改革中,政策的滯後性才被克服,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然而,隨著貸款政策的實施,不少「炒房投機者」又開始摩拳擦掌了,準備再次「出手」!聽說很多地方,房地產投機者提前到銀行申請貸款額度,然後銀行額度降低後,房子的價格就又會上漲了。
但其實,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因為一旦房價太高,就需要漫長的等待期才能出售,另外還有賣房子所交的稅,這些是成本費用扣除後,才能得到的利益。
從長遠來看,炒房客的前景越來越渺茫。一旦過了這個風口,房價就會下跌,然後回歸平衡,而現在年輕人要承擔幾十年的抵押貸款壓力去買房的話,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而縱橫房地產行業數十年、鮮少失手的首富李嘉誠,也曾暗示過房子越來越不值錢。其實自2013年起,李嘉誠便停止在國內拿地,並不斷出售手中的資產。言下之意一目了然:房地產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不及時抽身將會面臨風險。
而隨著房地產變得「無利可圖」,我們該何去何從呢?那麼未來什麼行業會更有「錢」途呢?其實馬雲和李嘉誠也早已透露。
醫療健康產業
馬雲曾說過,下一個超越他的人將出自健康產業。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房子對於有的人來說並不是必需品,但健康卻是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未來醫療健康行業的從業人員缺口巨大,外加老齡化的來臨,許多養老院、陪護機構等都需要大量人力,提早布局這個行業,必然會有所作為。
5G科技技術產業
俗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國家進步和發展的動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對我們國家虎視眈眈,因為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華為在5G市場的表現等等,都讓美國感受到了「威脅」。如果現在進入科技行業,提高自己的實力,將來一定能拿到高薪,實現「經濟自由」。
而潘石屹也說,不能錯過5G這一機會,因為從3G到4G,速度只增加了20-30倍,就催生了很多BAT,而從4G到5G,速度增加100倍,所以5G產業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為此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除此之外,5G的市場極為龐大,除了全球50億2G/3G/4G的手機和移動用戶,5G帶來的「萬物互聯」還將催生多個新的萬億市場。所以隨著5G技術的發展,進入這一領域的門檻也會越來越低,更多的人都將有機會參與。
教育行業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參加各種培訓。隨著培訓班的興起,就需要更多的老師。除了孩子,還有許多成年人,也希望提高知識儲備,掀起一股「全民學習」的熱潮,未來我國教育市場份額將在很大程度上會超過千億元,教育領域這塊「肥田」值得深耕!
任正非也曾表示,自己最重視的就是教育和科學行業。做好了教育,國家才有未來。除此之外,也曾有經濟學家表示,投資教育的回報率高達30%,教育行業的潛力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發改委在3月17-23日的一周內4次提及「新基建」,明確要重點投資醫療、健康養老、5G、教育等領域,其中預計5G基站的投資規模將達到3000億。看來2020年後,健康產業、5G產業和教育行業最有「錢」途。
綜上所述,年輕人的夢想不能只居於「房子」,更因該尊重「理想」,去升值打造自己,才能贏得未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你還看好哪些行業呢?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