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麻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覆蓋」格局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金羊網 2020-10-28
10月27日,為期4天的東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媒體行在廣東東莞舉行。
金羊網訊 記者聶粵報導:10月27日,為期4天的東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媒體行在廣東東莞舉行。28日記者跟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採訪團,走進了東莞麻湧鎮的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古梅生態農業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探尋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東莞路徑」。
東莞麻湧古梅生態農業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大步村: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建在家門口的「精神家園」
上午9點多,記者走進麻湧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現村民們正在進行非遺傳承國風團扇製作和 「事柿如意」國畫繪畫課程。大步村村民王春燕女士一大早便來到了實踐站參加上午的國畫課,她告訴記者「以前生活比較枯燥,就只是上班和帶孩子。來這裡後把以前內心很喜歡的東西又重新帶動起來,感覺很有意義」。
大步村為村民免費開辦的零基礎國畫興趣課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村民學員的作品「柿柿如意」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而在畫室一牆之隔的圖書室,一群村裡的老太太正在如火如荼的製作非遺傳承國風團扇。今年78歲的蕭細興奶奶看著記者過來參觀,很高興得向我們展示她的國風團扇作品。她向記者說道「很開心,平常沒活幹只能聊聊天,現在可以來這裡做這些也可以去公園玩。這二十多年變化很大。」
村裡奶奶們學習製作團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記者發現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選址大步文化體育公園北側,屬大步村居住中心區域,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村民來此處非常方便。
據了解,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盤活多方資源,創新建立「1+5+N」運行機制,以「六整合、三統一、三建立」的工作模式,形成豐富多樣的載體和內容,充分發揮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的陣地作用提供貼心服務,做到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村裡奶奶們學習製作團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在運行機制上,「1」即由實踐站牽頭髮力;「5」即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服務、體育服務五大平臺,以與黨同心、與民連心、工作盡心、服務熱心、共築愛心為服務宗旨,圍繞傳思想、傳政策、傳道德、傳文化、傳技能五大內容開展實踐活動;「N」即盤活利用好文化體育公園、墨韻館、圖書館、多功能活動室、家訓格言廊等陣地平臺,開展政策宣傳、法律宣講、志願服務、文體娛樂等服務項目。
東莞麻湧古梅生態農業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古梅生態農業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親子互動+農耕實踐推動學生科普教育
在參觀完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後,媒體團來到了麻湧鎮古梅生態農業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映入眼帘的一大片金燦燦的稻穀,現場還有很多小朋友在親身參與稻穀收割、餵養鴨子、農耕知識解答等活動。
據了解,古梅生態農業園緊鄰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園區佔地約 500 畝,以農林景觀為主題,休閒觀光為核心,集地域特色的傳統農耕文化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普教育、農副產品種養、親子遊樂、特色餐飲、養生養老配套項目為一體。
小學生們在稻田裡搭稻草人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東莞市教育工作者汪小唐告訴記者「我們孩子很多來自城市,他們很多都不知道米飯是怎麼來的,我們來到這個古梅園,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割稻子的活動,對他們有很大的收穫。他們能體會到農民伯伯割稻子的不容易,同時也懂得要節約糧食。」
在古梅園內的稻田旁,今年讀四年級的小朋友呂琦向記者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來這裡,感覺學到很多,懂得了要珍惜糧食。「體驗了收稻穀,這也是第一次割稻穀,割了有10多分鐘」
小學生在生態園的稻田裡撿拾稻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據了解,古梅生態農業園根據不同的季節種植種類不同的水稻和巴西櫻桃、白雪公主玉米等蔬果,並大力開展採摘、抓魚、種菜、插秧、收割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學生和群眾在活動中體驗傳統農耕文化,學習現代農業知識,寓教於樂,增強節約糧食的意識。同時,古梅生態農業園董事長王志良還向記者透露,實踐點除了科普教育外,還解決部分村民就業問題。「我們請了當地村民幫我們種植田地、蔬菜,因為他們也很專業,我請了有六七十人,解決了當地一些就業問題」。
古梅生態農業園裡的觀光小火車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麻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覆蓋」格局
麻湧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為陣地,在了解群眾需求基礎上,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個方面,開展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實踐活動。
在一個中心下,麻湧全鎮15條村(社區)分別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同時整合全鎮各大中小學、幼兒園、農業園、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村史館、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服務陣地,打造20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搭建「1+15+201」的「三級覆蓋」格局,實現文明實踐中心、站、點「三級覆蓋」格局,努力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編輯: 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