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麻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覆蓋」格局 打通服務群眾...

2020-12-21 金羊網

東莞麻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覆蓋」格局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金羊網  作者:聶粵  2020-10-28

10月27日,為期4天的東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媒體行在廣東東莞舉行。

金羊網訊 記者聶粵報導:10月27日,為期4天的東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媒體行在廣東東莞舉行。28日記者跟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採訪團,走進了東莞麻湧鎮的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古梅生態農業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探尋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東莞路徑」。

東莞麻湧古梅生態農業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大步村: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建在家門口的「精神家園」

上午9點多,記者走進麻湧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現村民們正在進行非遺傳承國風團扇製作和 「事柿如意」國畫繪畫課程。大步村村民王春燕女士一大早便來到了實踐站參加上午的國畫課,她告訴記者「以前生活比較枯燥,就只是上班和帶孩子。來這裡後把以前內心很喜歡的東西又重新帶動起來,感覺很有意義」。

大步村為村民免費開辦的零基礎國畫興趣課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村民學員的作品「柿柿如意」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而在畫室一牆之隔的圖書室,一群村裡的老太太正在如火如荼的製作非遺傳承國風團扇。今年78歲的蕭細興奶奶看著記者過來參觀,很高興得向我們展示她的國風團扇作品。她向記者說道「很開心,平常沒活幹只能聊聊天,現在可以來這裡做這些也可以去公園玩。這二十多年變化很大。」 

村裡奶奶們學習製作團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記者發現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選址大步文化體育公園北側,屬大步村居住中心區域,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村民來此處非常方便。

據了解,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盤活多方資源,創新建立「1+5+N」運行機制,以「六整合、三統一、三建立」的工作模式,形成豐富多樣的載體和內容,充分發揮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的陣地作用提供貼心服務,做到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村裡奶奶們學習製作團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在運行機制上,「1」即由實踐站牽頭髮力;「5」即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服務、體育服務五大平臺,以與黨同心、與民連心、工作盡心、服務熱心、共築愛心為服務宗旨,圍繞傳思想、傳政策、傳道德、傳文化、傳技能五大內容開展實踐活動;「N」即盤活利用好文化體育公園、墨韻館、圖書館、多功能活動室、家訓格言廊等陣地平臺,開展政策宣傳、法律宣講、志願服務、文體娛樂等服務項目。

東莞麻湧古梅生態農業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古梅生態農業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親子互動+農耕實踐推動學生科普教育

在參觀完大步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後,媒體團來到了麻湧鎮古梅生態農業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映入眼帘的一大片金燦燦的稻穀,現場還有很多小朋友在親身參與稻穀收割、餵養鴨子、農耕知識解答等活動。

據了解,古梅生態農業園緊鄰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園區佔地約 500 畝,以農林景觀為主題,休閒觀光為核心,集地域特色的傳統農耕文化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普教育、農副產品種養、親子遊樂、特色餐飲、養生養老配套項目為一體。

小學生們在稻田裡搭稻草人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東莞市教育工作者汪小唐告訴記者「我們孩子很多來自城市,他們很多都不知道米飯是怎麼來的,我們來到這個古梅園,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割稻子的活動,對他們有很大的收穫。他們能體會到農民伯伯割稻子的不容易,同時也懂得要節約糧食。」

在古梅園內的稻田旁,今年讀四年級的小朋友呂琦向記者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來這裡,感覺學到很多,懂得了要珍惜糧食。「體驗了收稻穀,這也是第一次割稻穀,割了有10多分鐘」

小學生在生態園的稻田裡撿拾稻粒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據了解,古梅生態農業園根據不同的季節種植種類不同的水稻和巴西櫻桃、白雪公主玉米等蔬果,並大力開展採摘、抓魚、種菜、插秧、收割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學生和群眾在活動中體驗傳統農耕文化,學習現代農業知識,寓教於樂,增強節約糧食的意識。同時,古梅生態農業園董事長王志良還向記者透露,實踐點除了科普教育外,還解決部分村民就業問題。「我們請了當地村民幫我們種植田地、蔬菜,因為他們也很專業,我請了有六七十人,解決了當地一些就業問題」。

古梅生態農業園裡的觀光小火車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攝

麻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覆蓋」格局

麻湧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點)為陣地,在了解群眾需求基礎上,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個方面,開展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實踐活動。

在一個中心下,麻湧全鎮15條村(社區)分別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同時整合全鎮各大中小學、幼兒園、農業園、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村史館、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服務陣地,打造20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搭建「1+15+201」的「三級覆蓋」格局,實現文明實踐中心、站、點「三級覆蓋」格局,努力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東莞橫瀝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11月1日,隨著大紅幕布徐徐拉開,由東莞市橫瀝鎮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東莞記者站共建,廣東南方日報展示公司承建的橫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下稱「實踐中心」)正式揭牌並啟用,結合基本建成的17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4個單位/機構文明實踐點,橫瀝初步形成「1+N」的文明實踐服務矩陣,為黨的政策理論宣講、文化科普、志願服務等搭建起豐富的服務平臺。
  • 「1+2+41+X」,月浦鎮這樣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格局
    文明建設、文化創新、文藝匯聚」為主線,打造「德澤鼓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月浦鎮作為花卉特色小鎮,結合非遺鑼鼓竹編、本土名人名家「滕固」等,將理論宣講、科普教育、文化體育、人文藝術進行整合,以此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進基層、走進群眾,打造具有人文藝術特色的高品質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 統籌推動文明實踐全面開花
    為真正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到廣大群眾身上,樺甸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引領志願服務隊伍走進村屯,通過文明實踐溫暖人心,積極打造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時代新引擎,努力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繪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新時代文明畫卷。
  •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臨沂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述
    2018年以來,按照中央和山東省的部署和要求,臨沂市加快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兩年多來,新時代文明實踐如春芽破土,精彩紛呈;如春風化雨,廣潤百姓心田。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
  • 湯陰縣城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群眾「零距離」
    映象網訊(記者 賈利超 通訊員 朱麗娜 賈玉傑)上周末一大早,湯陰縣的於匯達小朋友就和爺爺一起來到了城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進門就問實踐所工作人員:「老師來了沒有?今天沒有遲到吧?」群眾需要什麼,實踐站就提供什麼;群眾在哪裡,實踐活動就延伸到哪裡。自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啟動以來,城關鎮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各類資源整合下沉,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四類事情,打造為民服務品牌。「自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館以來,各個活動場館資源都被整合起來,鄉親們有了新『舞臺』。現在打牌、閒扯的人少多了,志願者的隊伍也在逐步擴大。」
  • 福州長樂: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 讓志願服務之花絢爛綻放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志願服務的重要論述精神,長樂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依託,常態化、全方位、多元化推動志願活動開展,匯聚志願者力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讓志願服務之花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絢爛綻放。
  • 萬江首批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今日揭牌
    12月4日,東莞萬江街道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授牌儀式,為天稟律師事務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健康活水世界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大數據孵化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濯青植物染工作室新時代文明實踐點4個單位授牌。此舉標誌著萬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站——實踐點」三級架構的建設工作邁出了實質性、關鍵性的一步。
  • 海滄區堅持改革創新,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全國試點,近年來,海滄區認真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部署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強化統籌整合,注重創新發展,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文明實踐活動,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 寶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今啟用
    為切實做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等黨的創新理論群眾性宣講,努力打通理論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今天,寶山還正式成立了「1+25」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團(1個區級宣講團和25個基層宣講分團)。 羅店鎮分中心的「吃、玩、學、做」一體化陣地、顧村鎮分中心的「民呼我應」點單式志願服務、月浦鎮分中心的「 『志願米倉』激勵平臺」等特色鮮明的項目,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如今的寶山,各級文明實踐陣地如珍珠般閃光在街頭巷尾、城區鄉村,連接起全區44萬名志願者,一千多支志願服務團隊,一萬多個志願服務項目,200多萬市民群眾,形成人人時時處處參與文明實踐的生動格局。
  • 明年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站在新的起點,河西區提出將進一步推進城區文明建設常態化,將於明年集中打造1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街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並在有條件的社區推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推進文明城區建設,為打造品質城區、建設首善之區營造濃厚文明氛圍。  一個城區,一種品質。品質是「品位」和「氣質」的融合,更展現著城區的獨特魅力。
  • 南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打造五大特色平臺
    為進一步引導全民自覺參與創文,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南城街道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月3日上午,南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揭牌啟用。揭牌儀式上,還舉行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授旗儀式,並為「好人」代表頒獎。
  • 文明實踐服務活動有聲有色
    聚焦聊城新時代文明實踐  □記者 高 田  通訊員 張同耀 報導  本報聊城訊 12月17日,在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李太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二樓文體活動室,十多位老人正在聚精會神地練習京劇唱腔。
  • 晉中: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吹遍太谷大地
    今年以來,太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發揮 「中心—所—站(點)」三級陣地作用,深入整合各項平臺資源,強化充實理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志願服務隊伍力量,圍繞疫情防控、撤縣設區、國家農高區建設、愛國衛生運動、鄉村治理、「三治三零」創建等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準確把握群眾需求,開展了形式多樣
  • 「文明晉寧」晉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近日,晉寧區在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儀式,市文明辦負責人以及楊萬洪等晉寧區領導參加揭牌儀式。據了解,晉寧區委、區政府按照建設1個「區級中心」、5個分中心、8個實踐所、若干個實踐站(點)的規劃,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
  • 甘州區甘浚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多點開花」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甘州區甘浚鎮緊緊圍繞「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目標,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特色品牌為抓手,構築「鎮、村、社」三級聯動的文明實踐工作格局,努力打通宣傳思想工作「最後一公裡」,讓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
  • 以點帶面 天府街道加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
    自第二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試點以來,成都溫江區天府街道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宣傳思想文化主線,突出陣地打造,整合資源力量,豐富活動載體,積極以點帶面,同步推進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
  •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魚臺「菜單式」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暖民心
    一條龍服務,不斷提高服務項目的精準化程度、專業化水平,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切實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聽大戲、吃餃子」,這是魚城鎮前蔣村村民剛剛給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出的兩份「菜單」。據了解,魚城鎮前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組織志願者,通過走訪群眾,及時地為村裡百姓開展送戲、送歌舞、送義診、送美食等十幾種志願服務項目,30多場次的志願服務活動,讓村民倍感幸福。
  • 八字工作法開創文明實踐新局面
    在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基礎上,探索形成「領」「幫」「引」「帶」「聚」「融」「推」「享」 八字工作法,構建「農村+城市」「集中+分散」「線上+線下」「固定+流動」的文明實踐格局,推動九臺區文明實踐工作到村、進戶、見人、走心。
  • 高新區中和街道雙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啟動
    「以黨建引領推動志願服務常態化……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9月4日,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雙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式啟動,並同步推出「一站式智慧社區新經濟平臺」。現場,高新區黨群工作部、中和街道、雙龍社區相關負責同志、轄區居民群眾200餘人參加了儀式。
  • 海滄區創新發展築文明新風 全面凝聚群眾文明共識
    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全國試點,近年來,海滄區認真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部署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強化統籌整合,注重創新發展,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文明實踐活動,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