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的英雄故事,他卻偏偏要拍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北極沒有猴 第十放映室

2020,中國電影停滯了大半年。

復甦後,不溫不火的狀態一直延續到12月。

終於,有華語大片要來打破這一整年的僵局,驅散這一整年的悶氣——

《緊急救援》,以重工業電影之名,闖入賀歲檔;與《神奇女俠2》競技,中美超級英雄再交鋒。

「大片」一詞,在近年華語電影市場裡,愈發驚豔和龐大。

票房保障、口碑力作,曾被妖魔化的國產大片,如今已重拾輝煌。

2018年《紅海行動》,年度票房冠軍;2019年《流浪地球》,年度票房亞軍。

無論是科幻題材還是戰爭題材,他們都在重新定義國產大片。

彰顯電影工業實力,肉眼可見的高投入,在這些電影背後,無數電影人努力,以熱血打破僵局,以勇氣挑戰未知。

林超賢導演無疑是走在隊伍最前列的電影人。

2016年《湄公河行動》,林超賢的主旋律大片宇宙起點,從那之後,一切的爆發似乎都順理成章,並牢牢遵守定律法則。

這一定律,是林超賢信仰的,真實。

《湄公河行動》講述中國緝毒警察的英勇無畏,《紅海行動》講述中國海軍的驍勇頑強。

林超賢用這些電影講述的故事,背後總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原型。

在故事裡被歌頌的他們,或保家衛國,或打擊犯罪;或以身犯險,或血灑疆場。

英雄的無畏,英雄的犧牲,英雄的故事,有勝利和驕傲,但也不止於此。

英雄的讚歌已經被吟唱過無數次,依然還有數不盡的英雄,存在著、拼命著,卻無人知曉。

這些英雄,正是中國人自己的超級英雄,肉體凡胎卻又有著鋼筋鐵骨。

一.突破

《緊急救援》是首部講述中國海上救撈人故事的電影。

很多人不了解,甚至從沒聽說過海上救撈,是因為在日常生活裡,我們與他們幾乎不會有任何交集。

但水手、船員、鑽井工人、輪船乘客,甚至飛機乘客,都該把他們當成守護神一樣看待。

一旦有海難發生,救撈人員就要出動,實施救援,把人從沉船事故、墜機事故、惡劣氣候中拯救出來。

無論險情多危急,環境多惡劣,他們都得一一面對。

洶湧的浪潮,冰冷的海水,破損的船隻,是普通人絕不想經歷第二遍的噩夢,卻是救撈人日復一日的工作環境。

「為什麼要拍海上救撈這個題材?」

林超賢在參加局座的節目時被問到,回答的其實很純粹:就是被感動,被震撼到了。

「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份救撈精神,在普通人看來或許只是一句口號,但對救撈人來說,這是他們毫無保留的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很少人會知道中國救撈這麼一個體系的存在,這讓《緊急救援》「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題材的華語電影」的頭銜似乎說服力十足。

我倒想給這個頭銜小小地祛魅——

就像第一個吃螃蟹和第一個吃蜘蛛的人,第一次總是會來,誰能真正被認可,還得看好吃與否。

《緊急救援》「好吃」否?接著往下看。

題材上,林超賢這次做出了突破,聚焦小眾群體,講述不為人熟知的故事。

製作上,同樣有所突破。

早在《湄公河行動》之前,林超賢就有了拍攝《緊急救援》的想法,困於技術原因一直不能實現。

而當他終於能拍之後,遠赴墨西哥,啟用了相當於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的水棚,也就是拍《鐵達尼號》的那一個Baja Studio,用來拍攝最難拍的水上救援。

為了拍攝《緊急救援》,Baja Studio首次用完所有影棚,也是當初《鐵達尼號》沒享受到的待遇——選用了世界上最大的無邊水池,就是為了能夠拍出像置身大海中一樣的視覺效果,就像真的到了遠離陸地的海洋深處。

僅一個蓄水池放滿海水就要花費54個小時,時間成本雖高,但看到在放滿水後,Baja Studio與身後太平洋融為一體而形成的無邊無際的海洋舞臺,這份辛苦,也變成了理所當然。

布景用心之至,攝影自然不能落下。請來拿過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鮑德熹擔任攝影還不夠,還要親自下水掌鏡,就算沒學過潛水。

彭于晏和林超賢水下開香檳

為了追求真實感,灌進太平洋的海水不說,甚至買下一架飛機砸爛,用來拍攝;以及依靠交通運輸部的支持,調用了5架救助直升機,多艘救撈船隻,和救撈隊員的協助。

真實感是林超賢一直強調的東西,電影越真實,細節越真實,觀眾才能更容易相信,更容易被打動。

這也是為什麼,他找來了曾經三度聯手的彭于晏,和辛芷蕾、王彥霖們。

他說,他們都能吃苦。

二.堅守

林超賢對真實感的信賴,從《紅海行動》可以完完全全地感受到。

中國海軍參與拍攝,提供了作戰艦艇、運輸艦艇等等用於電影製作,光從視覺上,就是無與倫比的體驗。

參與拍攝的演員——張譯、海清、黃景瑜們,也都要接受嚴格的訓練,保持軍人的姿態面貌。

在《緊急救援》裡,林超賢堅守著同樣的標準——魔鬼訓練,真實表現。

一個直升機救援隊伍,有機長、隊長、絞車手,每個人職責不同,所負責的內容不同,但有一點必須相同,要讓演員的表演有說服力。

辛芷蕾飾演的是救撈隊中,駕駛直升機的女機長。怎麼演?

別管演得好不好,體能訓練、水下訓練、專業知識先整一套。

動作幅度小了,導演喊卡,你這不行啊要有力量感;拍水下戲,不遊地像條魚別想上岸;拍救援戲,來來來開直升機飛一段,瞧瞧學得怎麼樣了。

訓練的意義是什麼,林導事後開玩笑地說,她(辛芷蕾)真的可以去救人了。

在電影裡,在觀眾眼裡,你就是救撈隊員,你就是直升機機長,面對山谷紊亂的氣流,要做到臨危不亂;面對儀表數據,要冷靜分析。

不糊弄,認真到執拗,林超賢在較真方面,真的很變態。

但有人偏偏「享受」這種變態折磨,彭于晏。

從《激戰》開始,彭于晏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林超賢的改造計劃——飾演拳擊手,把體脂練下去,飾演賽車手,就要有賽車手的線條,飾演緝毒警,接受實戰持槍訓練。

到了《緊急救援》,仿佛一段逃不過的虐戀孽緣讓人戀戀不忘,兩人就像磁鐵一般互相吸引,再聚首,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彭于晏是為了嘗試全新的體驗,在火裡拍戲,在水裡拍戲,在天上拍戲,這些都是他不曾經歷的。

林超賢就還是,一如既往地「魔鬼」。

彭于晏飾演的是救撈隊隊長,負責最重要的下機營救環節。

所以你能在電影裡看到,他上天下海,勇鬥烈火急流,仿佛充滿了能量。

還是那句話,魔鬼訓練,真實表現。

這道理,其實很樸素,樸素到容易讓人忽略。只不過一旦體驗過一回,那種成就感和快感,就會催促著你更加刻苦訓練。

這是彭于晏的修行,也是林超賢的修行。

真實感是工具,用它拍電影的效果早已有前例證明,在這條路上不斷進步,似乎是想都不用想的選擇。

而這次,林超賢不僅堅守著真實感,更進一步擴充了真實感涵蓋的範圍。

三.真實感

在此之前,林超賢對真實感的部署,更多分布在道具、表演、故事。

這次《緊急救援》,他用真實感,給予角色煥發生機。

他們不再單單是意志的執行者,他們有選擇,有生活。

救撈人是英雄,他們願意「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們理應被歌頌,

但林超賢說:我要把人的味道拍出來。

不,當然不是要拍食人族的故事。

「他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平常,但看完這部戲之後,你會感受到更多的英雄感,並獲得更大的勇氣。」

平常人,如何成為英雄。

關鍵詞是勇氣。

我們真的能理解救撈人嗎?

當他們在被高溫烈火溶解的船艙艱難穿行,當他們在冰冷海水裡浸泡顫抖,當他們執行任務時為氧氣瓶的含量擔驚受怕,當他們的身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磨損受傷,當他們每一次平安歸來,想到家人的喜悅和愧疚。

那些脆弱時刻,永遠不會是我們對英雄的想像。

但正是不斷戰勝脆弱,戰勝恐懼的過程,塑造了英雄。

救撈人也有生活,家人,當他們脫下戰服,就是你我他。

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會傷心、會害怕,會為了家人改變人生方向,也會失去方向。

正如我們今年聽到的那句話一樣: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林超賢對準不同的救撈人,展示他們關於工作和人生的選擇,關於恐懼和勇氣的博弈,關於信念,關於奇蹟。

我不會說《緊急救援》超越了什麼,它在華語電影的範疇裡,算是從無到有的見證。

我更願意說,它是林超賢一次順心順意的嘗試,一次收穫頗豐的修行,一次意義非凡的發聲。

就像林超賢所說:就是因為沒人知道,我覺得更加需要拍一個電影。

沒人知道的故事,是否反而更值得被看見,被記住?

或許,我們只有在看過之後,才能了解這個世界上有一群英雄,為了生命,在與風鬥、與火鬥、與海鬥、與時間鬥、與恐懼鬥。

這值得每個熱愛生命的人尊敬。

原標題:《無人知曉的英雄故事,他卻偏偏要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康熙人物 | 許純美 · 無人知曉的故事
    他說他要瘋了,和阿美姐認識兩個月,已經有20天沒有睡覺了,每天晚上她都在哭,在發洩,說什麼阿松的故事(因病去世的第二任丈夫鄭奇松)。卻再也無人過問。這一切,都無人知曉.後記:如果不是被商場的保安抓到,沒有名字,無人知曉的小雲也許還在流浪。小雲畢業後已經和媽媽相認,許純美對於自己女兒僅高職畢業不是很滿意,總反覆念叨,已故亡夫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
  • 電影《無人知曉》極冷靜的鏡頭,講述的是極度殘酷的故事
    花了一晚上看《無人知曉》這一部電影,心情也壓抑了整個晚上,是枝裕和講述了被母親遺棄後四個小孩相依為伴的故事,鏡頭冷靜得仿佛不透出一絲感情,唯一一次的情感宣洩是兩人把小妹妹的屍體埋了之後回家,配著難得的背景音樂,讓人有種要流淚的衝動,但即便是這種衝動也是節制和收斂的。
  • 電影無人知曉的故事
    「他知道你有 4 個孩子嗎?」媽媽這次沒有說話,阿明也沒有說話。後來,阿明給媽媽打電話,那邊是 KTV 很吵鬧的聲音。家裡面已經快沒有了吃飯的錢。後來,媽媽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後來,阿明打通了母親的電話,那頭說話這裡是XX家的時候,他就知道母親改嫁了。(日本改嫁,女子隨男子姓)阿明知道,母親大概不會回來了。快到聖誕節了,他把家裡面的錢全部拿出來,然後分給弟弟妹妹們。
  • 「無人知曉的田馥甄」,是什麼樣的?
    聽見一個『無人知曉』的田馥甄 找到一個『無人知曉』的你自己 ▲戳圖收聽田馥甄五專《無人知曉》 今天上午11點,Hebe田馥甄的第五張個人錄音室專輯《無人知曉》正式在QQ
  • 播了兩集拿下8.8分,又一部高水準韓劇誕生——《無人知曉》
    雙線敘事,新舊記憶交替,節奏凌厲激進,案情懸念四起,故事走向完全猜不到,一看就被深深迷住,急著想要知道整個真相,向來敢想敢拍的韓國影視圈,又一部佳作誕生。在豆瓣,只有兩集贏得8.8分。這部高水平的新劇是由韓國SBS出品,李正勳導演,金恩香編劇,劉德華、金瑞恆主演的《無人知曉》。《無人知曉》共有16集。它講述了女主人公車英的故事,她在上學期間在一系列謀殺中失去了最好的朋友。19年後,作為一名女警,她再次追查這起懸而未決的案件,揭露了真醜真相。 就前兩集的情節而言,這部新劇創造懸念的手段非常出色。情節逆轉出乎意料,相當令人震驚。
  • 真實故事改編電影《無人知曉》,一個被美化的殘酷故事
    《無人知曉》在我看來是是枝裕和電影作品序列中非常特殊的一部——不僅是因為它標誌著是枝裕和電影創作轉型的開始,也不僅是因為它為是枝裕和帶來了極大的聲譽和地位——它是一部「充滿了是枝的個人符號,卻在題材上與是枝作品的氣質極不相符」的影片。
  • 為什麼我要推薦韓劇《無人知曉》?
    今天小編就打算給大家講一下懸疑劇《無人知曉》,根據韓國NAVER網站數據顯示,首集收視率高達9.0%,瞬間最高收視率高達11%。本劇講述因連續聖痕殺人案而失去摯友的女刑警,等待19年後殺人案再次發生,在追蹤連環殺人案時,揭發巨大的陰謀以及人性真實面貌的故事。為什麼收視率那麼高?
  • 《無人知曉》願所有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忽然變得美好的瞬間。「我回想到,在十多年前是枝裕和導演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無人知曉》也有一位不稱職的母親深夜的大巴上,12歲的阿明小心地扶著行李箱,因為裡面裝的正是他的妹妹小雪和弟弟小茂,他陪同著媽媽一起來拜訪房東,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把房子租給有四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所以母親只好用這個辦法來隱藏真相
  • 日本電影推薦《無人知曉》:養而不教是最大的惡
    看了最近上映的《何以為家》影片以後,就想到了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兩部電影都是通過講述兒童與父母責任的故事來映射殘忍的社會現實,同樣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是最大的惡。《無人知曉》是由日本是枝裕和工作室製作,Cine Qua Non發行的141分鐘劇情影片。
  • 有種存在叫《無人知曉》,傷感的真實故事改編
    影片《無人知曉》是很特殊的一部作品,導演採用紀錄片的形式拍攝,真真切切的關注了四個孩子的成長,蒼白、壓抑、平靜,一個沒有結局的結局,一種無處宣洩的悲哀,有種存在叫做無人知曉。影片講述了四個不知道爸爸是誰,媽媽丟下他們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只留下一位哥哥照顧一位弟弟和兩個妹妹。
  • 金瑞亨《無人知曉》是否會再創韓劇經典?
    韓劇《無人知曉》一開播就引熱議,主角是金瑞亨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它的懸疑設定。韓劇市場從來就不缺懸疑題材,如何能夠做到用一集的時間便能牢牢地抓住觀眾的心,才是他們應該費心的地方。《無人知曉》一播出評分就達8分以上,目前更新2集那評分更是升到8.5+,可謂是一開局就直奔「神作」而去。這部劇的主演是金瑞享,這是她繼《天空之城》後再次回歸電視劇,對於金瑞享的演技我想不會有人質疑,此次在《無人知曉》中她出演重案組組長車英真,不得不說金瑞享將「帥」這個字演繹到了「極致」。
  • 《無人知曉》整個電影的色調都偏陰暗,處處透露著壓抑
    《無人知曉》整部電影在清新的畫面和輕快的背景音樂下,讓人產生無以言狀的悲傷。孩子們是天真的,沒有受到任何外界的汙染,「她不會再回來了」,可是我還得依舊這樣過下去。電影後半段,明穿著別人的衣服打著棒球,在球場上盡情地玩樂,心裡尤為難過,我們似乎都忘了他本來就該這麼幸福,如果一直這樣幸福該多好啊。很悲傷的結局。可那些小細節卻真實得可愛,沒有矯揉造作也毫無煽情。仿佛就是生活。給人一種感覺:生活就是這樣的,即便絕望,也要不回頭的一直走下去呢。誰知道明天會是怎樣的未知,揭露了人性的醜惡,扭曲,該這麼說嗎?其實只是最真實的本質吧。
  • 芥末片場 | 無人知曉的少女之死
    某天清晨,惠子留下了50萬日元和一封書信後就離開了,說過一陣子再回來,讓他好好照顧弟弟妹妹。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惠子依舊沒有消息,家裡卻只剩下了1萬日元。明只好去求助妹妹小雪的生父,明找到一個計程車司機和遊戲廳的服務員,但這兩個人都沒有任何要施以援手的意思。
  • 是枝裕和《無人知曉》:媽媽自私拋棄4個同母異父的"黑戶"孩子
    《無人知曉》《無人知曉》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家庭現實題材代表作品之一,該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是導演潛心15年的傾心之作。影片講述了一位單身媽媽拋棄4個同母異父的"黑戶"孩子獨自尋找幸福,孩子們相依為命並釀成悲劇的故事。
  • 電影《無人知曉》,由真實事件改編,一個殘酷壓抑的故事
    《無人知曉》是於2004年上映的電影,根據1988年轟動全日本的真實事件——東京西巢鴨棄嬰案改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母親遺棄了4個孩子,12歲的長子明被迫承擔起家庭重任,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的故事。整部電影很平淡,沒有起伏的激情,沒有泣不成聲的煽情,但又透露著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 《無人知曉》:真正的大女主劇,高恩浩可能是導演埋下的伏筆
    《無人知曉》:真正的大女主劇,高恩浩可能是導演埋下的伏筆懸疑感性韓劇《無人知曉》,由出演《天空之城》中「惡魔教師」金珠英一角的金瑞亨主演,首集開播最高收視達11%,勇奪同時段收視第一!在新劇《無人知曉》中,金瑞亨飾演了重案組組長車英真,不得不說金瑞享將「帥」這個字演繹到了「極致」。這個故事是一個懸疑推理的故事,首集內容從金瑞亨獨自站在無人的森林回想開始。17年前車英真有一個高中玩得特別好的朋友,因為那天車英真沒有接到好友的三個電話,導致好友成為了聖痕殺人案的最後一個受害者。
  • 《無人知曉》真實故事改編,母親拋棄四個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縱觀是枝裕和所有的影片,我們會發現他是一個具有社會關懷的導演。在《無人知曉》中,他將鏡頭對準那些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比海更深》中他將鏡頭對準老無所依的獨居老人;在《小偷家族》中,他又將鏡頭對準那些在社會邊緣掙扎生存的底層人物。他的關注點始終在孩子,老人身上,他用電影為那些弱勢群體和底層人物發聲。
  • 《無人知曉》:會有一點快樂嗎?
    我在看電影《無人知曉》時只知道導演是著名的是枝裕和,但我當時對是枝裕和的印象也只有「著名」而已。選擇看《無人知曉》而不是其他的,可能只是因為「無人知曉」這個名字戳中了我內心的隱秘——當時也是無人知曉的寂寞狀態。至於為何要寫這篇文字,是因為我每看完一部電影後都有一個習慣,類似於必須翻看正確答案(高考荼毒後遺症),我習慣性要看評論或解讀,方能安心。
  • 解讀電影《無人知曉》——是枝裕和 (心話)
    前言:我在看電影《無人知曉》時只知道導演是著名的是枝裕和,但我當時對是枝裕和的印象也只有「著名」而已。選擇看《無人知曉》而不是其他的,可能只是因為「無人知曉」這個名字戳中了我內心的隱秘——當時也是無人知曉的寂寞狀態。
  • 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
    周六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起因是看到一個我喜歡的作家推薦了一部《比海更深》,但需要付費觀看,我這麼窮一定看不起對不對。於是就去搜了這個導演的其他片子,這部《無人知曉》據說是他聲名大噪的起點。這裡插一句,導演叫是枝裕和,在知乎上有網友提出,他是與臺灣的侯孝賢導演,大陸的賈樟柯導演風格類似,片子都屬於人文關懷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