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朋友們務必讀讀這篇文章,也許能讓你少損失很多錢。
炒股的朋友對融資融券業務應該不陌生。
融資融券簡單說,就是借錢買證券和借證券賣證券。
普通的股票交易必須支付全額價格,但融資融券只需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即可交易。
這就為投資者提供了「以小博大」的機會,起到了槓桿的作用。
最近隨著股市上漲,很多朋友按捺不住,又開始投身股市。
炒股本來風險就很高,如果你不想讓風險更高,那就不要輕易嘗試融資融券。
我們確實看到不少股民朋友,通過融資融券行為,賺到了大錢。
但也要清醒地意識到,槓桿的作用不只適用於收益,也適用於虧損,因此虧損慘重的股民更多。
股神巴菲特一直反覆告誡股民們不要融資融券。
我們當然可以說巴菲特站著說話不嫌腰疼。
因為巴菲特不差錢,他通過控股保險公司,獲得了比國債利息還低的龐大資金。
巴菲特公司的現金儲備在6月底飆升至創紀錄的1466億美元。
但巴菲特並不是因為自己錢多,不需要融資融券,才勸股民不要這樣做。
巴菲特說:即使我只有一萬塊錢,我也不借錢買股票。
我起初也想不明白,對一般人來說,炒股加槓桿同時放大了風險和收益,也許不一定是好事。
因為即使多次收益翻番,也可能因為一次虧損,全部賠回去。
但對巴菲特這樣的投資高手來說,炒股加槓桿,收益放大的可能性,肯定大於風險放大的可能性。
為什麼巴菲特不這樣做?
巴菲特這樣解釋:「如果你夠聰明你不用融資,如果你不夠聰明你就不該融資。」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巴菲特有多穩。
巴菲特認為所有的金融變化都只有一次,沒有人能預測未來。
所以即使加槓桿後,收益的可能性,大於虧損的可能性,風險依然存在。
也許風險不大,但巴菲特依然選擇不冒這個風險。
他覺得如果確實是優秀投資者,不需要融資。
在複利的作用下,哪怕是很少的本金,也很快能像滾雪球一樣變成一大筆錢。
如果不是優秀的投資者,更不應該融資。
因為只會提高虧損的風險,加快虧損的速度。
巴菲特勸大家不要借錢炒股,不只對股民有用,背後的風險控制原則是通用的。
段永平問過巴菲特在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
巴菲特告訴他:「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
段永平說他在投資裡虧掉的美金數以億計,每一筆都是違背巴菲特教導的情況下虧的。
現在段永平不但在投資上業績驚人,還把這種思維運用到企業管理中。
手機公司OPPO的老闆陳明永,被視為段永平的門徒。
在OPPO有一個聽起來有點奇怪的原則,那就是「不負債經營」。
這和段永平從巴菲特那兒學來的「不借錢炒股」的理念一脈相承。
道理也是一樣的,企業負債相當於加了一個資金槓桿,有了錢就可以上規模,能發展得快一點,但相應的風險也會提升。
一旦遇到黑天鵝事件,就更容易遭遇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而如果不借錢,公司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可能性就低很多。
巴菲特的不借錢炒股,和OPPO公司的不負債經營,也許不是效益最大化的選擇。
但他們也並不追求效益最大化,他們追求的是穩。
不需要跑太快,只要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保證不出局,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多半就能過得很好。
巴菲特曾經感嘆:「為什麼聰明人總幹蠢事?」
那只能說明這些看似聰明的人,還不夠聰明。
就好像一定有無數人聽完巴菲特不借錢炒股的建議不以為然。
他們可能覺得巴菲特過時了,太保守了,然後炫耀自己通過借錢加槓桿,賺了多少錢。
他們當然沒騙人,但這可能只是倖存者偏差而已。
而只有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