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常可以看見好多人佩戴佛珠,它是作為佛教徒用來念誦經文和記載數量的隨身用具。除了佛珠這一種稱呼,它還被人叫做念珠。而這種佛珠也因為它與佛有關,所以賦予了它很多神秘的色彩,如此特殊的一種東西,大家對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佛珠。
一、佛珠的起源
在現在佛珠已經不單單是作為佛教進行誦經用的一種器具了,現在很多人都把佛珠作為一種裝飾品,許多追求時尚的人們都會在身上佩戴它。而現在許多的人卻不了解佛珠到底是從何而來,很多人都將它與佛教掛上了鉤,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佛珠在道教中也會被用到,而且佛珠並不是佛教所創建的。
在佛陀時期的記錄之中並沒有關於念珠的,佛經關於這種念珠的記載大多數都來自於隋唐後期時。在其他國家的地方,佛教徒是很少佩戴佛珠的。而且念珠在其他各個宗教的修行中也是會用到的。除了中國的佛教要使用念珠以外,其他的宗教比如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等都有自己的念珠,只不過每一個教派的念珠數量不同罷了。而由於宗教的不同,還有珠子數目的區別,也給念珠賦予了不同的特殊含義。只不過現在最常用也是最常見的還是佛教之中念珠的使用,佛珠最常見的數目是108顆,但是也有其他像54,36,27,,21,18,14這樣數目的,每一種數目的佛珠都有不同的含義。人們知道念珠的意義也是佛教賦予的。念珠現在最常被賦予的意義就是用來消除孽障的。
二、佛珠的分類
佛珠它也有自己的分類,從使用方法來說,通常它被分為三類。第一種是持珠,在平時一般都是僧人在誦經時候,或者念咒的時候用手來掐著佛珠,以此來記錄所念的數目。第二種就是戴珠,通俗的理解就是手串或佩珠。一般佩戴的數量都是雙數為主,但是也可以根據手腕大小而決定佩戴的數量。
戴珠它一般製作的材料都比較的名貴,而且款式還有顏色相對起來都是比較鮮豔的。這種帶珠由於佩戴比較方便,現在許多信仰佛教的人也會佩戴,而且許多人也會用它來作為一種裝飾品。第三種就叫掛珠,因為它是掛在脖子上的一種佛珠。經常還是在僧人的身上才會見到,而現在有時候為了方便出行,也可以將這種掛珠纏繞在手腕上。掛珠選用的材料也是較為名貴的,一般都是採用檀香,沉香,琥珀,水晶這種材料。而且它對於製作的規格還有色澤要求也是較為嚴格的,必須要相對於均勻。色彩和材質上的差距不能夠出現太大的差異,儘量要達到統一的狀態。在製作的時候應該要根據佩戴者的身高來進行合適的選擇和製作,不應該過長過短。
三、念珠的材質
念珠也就是佛珠,它所採用的材料在各類的佛教的經文之中都是有記載的。一般所用的材料都是比較名貴的。在佛教之中有佛教七寶,他們都是可以用來製作念珠的。這七寶分別都有自己不同的象徵意義。佛珠所用材料在各類佛教經典中均有記載,分別為:《陀羅尼集經》中是金、銀、赤銅、水晶、木槵子、菩提子、蓮花子七種;《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記載為菩提子、金剛子、珍珠、蓮花子、金銀珠寶等合成;《諸佛境界攝真實經》中為香木、石、銅、鐵、水晶、珍珠、蓮花子、金剛子,間錯種種珠寶、菩提子等;《若經》為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等。藏傳佛教中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蜜蠟、松石"七種材料稱為"七寶"。
黃金就象徵著平安和財富,而一般的佛像也是用黃金打造而成的。白銀在佛教之中象徵的是安樂和健康。它是古代之中最常見的一種裝飾物品,常常被用來保平安驅邪。佛教之中它也被譽為是佛的智慧之光。珊瑚象徵的是高貴還有智慧。因為珊瑚是大自然之中自然形成的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一種寶物,所以一般佛教之中都會把珊瑚作為佛的化身,把它作為一種吉祥物。用它來製作念珠或者用它來裝飾佛像上面的頂戴。硨磲象徵著避邪和健康,在佛教之中它有很高的地位。傳言用它來進行修佛可以多得一倍的功德,而且在佛門之中一般都是高僧才能用它當作念珠。
接下來就是佛教七寶之中的另外幾種,它們都有三種意義的象徵。琥珀它象徵著健康,修為誠信。因為琥珀的形成要經過幾千萬年的演變,所以它在古代被人們視作為極品的珍寶。在佛教之中認為它有著可以進化的神奇力量。瑪瑙,它象徵著勇敢,吉祥,長壽。它是一種天然的礦物質。在佛教賦予他的意義之中,佩戴它修行的人可以讓自己的心神安定。沉香它象徵著幸福安康吉祥。沉香是一種很珍貴的木製品,最早的時候它是用來作為薰香之用,受到很多人的收藏喜愛,而在佛教之中也把它作為祭祀時候的一種聖品。現在高品質的沉香已經不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