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藥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
但你有沒有想過,藥物說明書上,關於藥品用法,用量;
以及不良反應等信息如何得出來?
其實,在藥物上市前,臨床試驗必不可少,即人體試藥。
藥品吃多少才能治病,吃多少才不會要人命……
都出自上市前人體試藥的結果。
而試藥的這群人也有專門的稱呼:試藥人。
他們的「探路」給很多人帶來希望。
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遠比無償獻血要多得多。
不過,一旦事情變得有利可圖。
「試藥人」就成了貶義詞,成為錢與命的博弈。
1
古有神農嘗百草,今有108名志願者成為新型冠狀疫苗的「探路者」。
試藥人,用健康為代價給新藥研製做出貢獻。
這種舍小我,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並非所有「試藥人」想著為社會做貢獻。
涉及利益,社會貢獻僅是附屬品。
衝著錢試藥才是真。
在國內,「試藥人」基本上由學生、醫護人員和社會無職業者組成。
而試藥補貼少則兩三千,多則7天3萬。
賺快錢,讓部分人心甘情願成為小白鼠。
因此產生了職業試藥人。
職業試藥人在以命相搏,賭自己能在下次試藥中「活著」。
「在試藥的代面前,你遠比你想像的更不堪一擊」。
在利益的驅使下,企業在鋌而走險。
而職業試藥人,是在玩命。
2
人千萬別天真。
職業試藥人去試藥,主要是試藥來錢快。
三五天的試藥補助,是普通白領一個月工資!
賺快錢,已成試藥代名詞。
越來越多人因缺錢而去"刀尖上跳舞"。
其中,國內有超過50萬的職業試藥人。
試藥圈曾流傳著這樣的公式;
錢數=天數*危險係數,也就是說,報酬越高,越危險。
僥倖心理,促使他們用健康換錢。
殊不知,萬元的報酬,與藥品上市所有獲取的利益相比。
僅是一顆塵埃。
有人自願為社會做貢獻,選擇試藥。
有人需要錢應急,選擇試藥。
有人以賺錢為目的,選擇試藥。
他們高尚、庸俗、墮落。
3
人類最大的痛苦,是上帝給了他與能力不相匹配的欲望。
試藥人,不應該成為獲利的身份。
而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榜樣。
忽略金錢的存在,不是誰都有勇氣,去嘗試未知的東西。
畢竟人的本性就是對未知事物帶有恐懼心理。
但是在利益的驅逐下,欲望被放大。
特別是難以滿足的虛榮心。
試藥僅是滿足虛榮心的路徑之一。
校園貸,曾讓大學生群體捲入輿論的漩渦。
對於消費,必須量力而行。
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生活,不完全是錯。
但是,超過自身償還能力之外。
就是負擔!
想著花錢,想著不勞而獲。
也就能知道為什麼對試藥、校園貸趨勢若騖。
4
現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
賺錢的同時也在犧牲健康。
有多少程式設計師,猝死在工作崗位。
有多少富士康員工,縱身一躍。
穩穩定定的工作,也是要命的活。
現在拼命賺錢,未來用錢續命。
是不少人真實寫照。
認真想一想,試藥與高壓工作帶來的傷害幾乎一樣。
都要命!都拿健康來換錢!
不管是職業試藥人還是高壓工作者。
真願意拿命換錢的人,是不存在的。
有些事情,存在即合理。
灰色產業、正當職業也只是工具。
讓你活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