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熱情愛冒險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抑鬱無法自拔,他一個人躲在屋子裡,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
朋友非常擔心,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
經過10次心理諮詢後,蛤蟆先生在諮詢師蒼鷺的幫助下,一步步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自信。
這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講述的故事。出版20年以來,這本書已經成了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
剛翻看時,你也會像我一樣,滿臉問號,心想,這是什麼鬼,童話故事嗎?
其實,童話只是借用的表現形式,這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心理療愈讀物。
蛤蟆第一次見諮詢師蒼鷺的時候,就發生了超出我想像的事。
蒼鷺得知諮詢費是蛤蟆的朋友出時,說道:那不行,你要自己付錢,不然我建議你今天之後就結束諮詢。
蒼鷺這一招非常高明,心理諮詢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需要雙方自願,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要真正合作,諮詢者才能成為主動參與者,對諮詢負責。
這本書裡能看到很多心理諮詢中的溝通、傾聽、共情技巧,也可以看到一個標準的心理諮詢流程的模板。
就像親臨現場,體驗心理諮詢的每一個細節,見證療愈和改變的發生。
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感興趣的「書米」
可以點下圖購買
��
��本書試讀
第三章
初見諮詢師
蒼鷺走進了房間,他個子很高,看上去富有智慧。他在蛤蟆對面的椅子上坐了下來,道過早安,接著便無聲地看著蛤蟆。
蛤蟆早已習慣人們同他說話,正等著蒼鷺開啟一場冗長的訓誡,可什麼動靜也沒有。
這一陣沉默讓蛤蟆感到血液湧上頭部,仿佛房間裡的緊張氣氛也瞬間加劇了。
他開始感到相當不舒服。蒼鷺依然看著他,終於,蛤蟆再也忍不住了。
他哀怨地問:「你不打算告訴我該做什麼嗎?」
「關於什麼?」蒼鷺答道。
「呃,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覺得好受一些。」
「你感覺不好受?」
「是的,不好受。他們肯定把我的事都跟你說了吧?」
「『他們』是誰?」蒼鷺問。
「哦,你知道的,獾、河鼠他們幾個。」說出這幾個字時,蛤蟆哭了起來,不快的感受也更洶湧地釋放出來。
這不快,他竟不知不覺悶在心裡很久了。蒼鷺依然不語,只把一盒面巾紙推到了蛤蟆這裡。
良久,蛤蟆的抽泣漸漸平息,他深吸一口氣,感覺好了一點兒。接著,蒼鷺開口了。
「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來這兒嗎?」蛤蟆說:「我來這兒,是他們讓我來的。他們從報紙上看到了你的名字,說我需要諮詢。現在我準備好聽你的。不管怎麼做,只要你覺得是最好的,我都會照辦。我知道他們都是為了我好。」
諮詢師在椅子上挪了一下身體。「那麼,誰是我的來訪者?是你,還是他們?」
蛤蟆不是很明白。
「你看,」諮詢師說道,「你的朋友們想讓我給你做諮詢,以便減輕他們對你的擔憂。你似乎也想得到幫助,為的是讓他們高興。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們才是我真正的來訪者。」
蛤蟆聽完一頭霧水,困惑全寫在臉上。
「也許我們可以澄清一下現在的情況。」諮詢師說道,「這幾次面談,是由誰來支付費用?」
「我早該猜到的,」蛤蟆想,「他就和其他人一樣,只關心怎麼掙錢。」
「這個你無須擔心,」蛤蟆說起這個,竟有幾分像從前的自己了,「獾說了,錢的事他會處理好的。你會得到報酬的,完全不用顧慮。」
「謝謝你,但恐怕這樣行不通。我建議今天會談後就結束諮詢,就當是一次體驗。」諮詢師說。
這麼久以來,蛤蟆頭一次感到憤怒。「聽著,」他提高了嗓門,「你不能這麼做。你說你是諮詢師,我為了諮詢來到這裡。我坐在這兒等著你跟我說些什麼,可你說的居然是我的錢還不管用。到底還要我再做什麼才能行得通?」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我來回答你。」諮詢師回應道,「心理諮詢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得出於自願。所以這就意味著,只有當你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取悅朋友們才想諮詢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合作。如果我們約定要合作,就需要擬一個合同,諮詢結束時,我會把收據寄給你。你看,這並不是錢的問題。為諮詢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蛤蟆的腦子急速運轉。雖然沒完全理解這一番話的意味,但他意識到一件事:他得為自己的諮詢擔起責任來。可他又不是諮詢師!
同時,諮詢師用了「合作」一詞,這意味著不管諮詢中發生什麼,蛤蟆都是主動的參與者。所有這些要求,和他原先打算坐等受教的態度相去甚遠。這些想法困擾著他,也讓他興奮。或許,他真的能夠靠自己摸索出擺脫痛苦的辦法來。
仿佛過了一個世紀,蛤蟆終於開口了:「剛才我的表現就像個混蛋一樣,這樣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不過,我開始明白你的意思了。我願意跟你合作。我們的諮詢能重新開始嗎?」
「其實我認為諮詢已經開始了。」諮詢師回應道。接著,他詳盡解釋了共同開啟一個諮詢計劃要做些什麼。「每周我們面談一小時,整個諮詢周期多長視情況而定。我建議諮詢從下周開始,每周二上午十點。最後一次面談將回顧我們在之前的諮詢中做了哪些事,你學到了什麼,你也可以考慮制訂將來的計劃。」
「諮詢費用是多少?」務實的蛤蟆問。
「四十英鎊一次面談。」蒼鷺答道,「每次面談結束,我會給你一張這個數目的收據。」又停了許久後,他補充道:「好了,你決定了嗎?」
蛤蟆不常做三思後的決定。他要不就在衝昏頭腦時做決定,以致追悔莫及,就好比以前他就有過一次,一眼相中別人的汽車,居然就不管不顧開走了。要不,他就照旁人說的去做,那個「旁人」通常是獾,結果就是讓自己感到無比悲慘。他倒是挺願意去問明智的河鼠,「鼠兒,你覺得我該怎麼做?」因為這麼一問,責任就從他的肩頭卸下了。
然而蒼鷺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看著蛤蟆,好像他確定蛤蟆會做出明智的決定。蛤蟆終於說話了:「我願意與你合作,試著找找我感覺悲慘的原因,以及我能做什麼來改善這一切。我帶來了日誌本,我們可以約定諮詢的具體日期了嗎?」
當蒼鷺諮詢師把蛤蟆送到門口時,蛤蟆轉身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
蒼鷺站定了,直視他的眼睛說:「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我也希望你對諮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都能像這樣一同努力,就能預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蛤蟆慢慢走出諮詢室,竭力揣摩著這些話的意義。
編輯|高珊
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感興趣的「書米」
可以點下圖購買
��
��點擊這裡
原標題:《每日新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豆瓣9.2,顛覆認知的心理學入門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