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最近幾年時間裡,發展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一直都是國內科技界最迫切的問題,尤其是國產晶片自給率嚴重不足的問題,導致我國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晶片產品,連續兩年晶片進口金額突破了3000億美元大關,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還會受到「國外卡脖子」影響,即便你願意花錢也無法購買到晶片產品,比如國內三百多家被列入到「實體清單」的企業們都受到了「制約」,所以國家也頒發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促進國產晶片產業發展,而就在近日,也有業內人士透露了國產晶片可以選擇的五條發展路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都還有那些可行的晶片發展路線。
第一條:龍芯—MIPS架構
一提到國產龍芯,一直都有著自己獨立自主的發展路線,通過購買MIPS晶片架構,再結合自己所研發全新的晶片指令集,實現了晶片架構+晶片指令集的全面自主,變成了真正自主可控的晶片產品,但由於龍芯的MIPS晶片架構並不主流的原因,導致龍芯不僅僅需要設計晶片,還需要聯合上下遊產業鏈搞軟硬體生態,而目前龍芯的晶片性能和Intel、AMD之間,依舊還有著五年以上的技術差距。
第二條:申威—alpha架構
申威晶片或許很多網友們都並不是很熟悉,但我們目前國內頂尖的超級計算機—太湖之光就是第一款使用中國自研晶片的超級計算機,當時也一度成為了全球最強的計算機,在經過了長達時間的時間後,才被美國正式打敗,申威alpha晶片架構雖然也不是主流晶片架構,但也是自主可控的一款晶片架構,和龍芯一樣,要面臨軟硬體生態的問題;
第三條:免費開源—RISC-V晶片架構
相信大家都知道,RISC-V晶片架構一直都是免費開源晶片架構,不會受到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限制,但也因為免費開源原因,東芝RISC-V晶片碎片化非常嚴重,大家可以隨意加入自己研發晶片指令集,導致各大RISC-V架構晶片之間無法時間兼容,導致軟硬體生態割裂嚴重。
第四條:兆芯—X86晶片架構授權
其實在國產晶片陣營之中,其實也有採用X86晶片架構,它就是兆芯,通過威盛獲得了X86架構,所以購買兆芯X86架構晶片,就可以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完全不需要考慮軟硬體生態問題,但也因為授權的X86晶片架構老舊問題,導致整體性能較為落後;性能落後intel也至少是5年以上。
第五條:ARM架構
雖然目前ARM公司即將要被英偉達全資收購,但實際上對於很多晶片設計企業而言,可以一次性買斷ARM晶片架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蘋果、華為、高通、聯發科等等,都採用了ARM晶片架構,這也是目前最被看好的一條發展路線。
最後:針對目前國產晶片五條發展路線,各位小夥伴們,你們都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