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香港1941年,被日本佔領前夜的生活

2021-01-09 舊影閣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

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巖、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

皇后廣場,是連接滙豐銀行與渣打道的Cenotaph的開闊地區。這裡有許多噴泉與坐椅,每到星期天許多菲律賓女傭都會在這裡聚集。許多人都是非法到這裡來打工的,滙豐銀行大樓是另一個聚集點。廣場的雕塑在二戰時被日軍所毀,如今只有Thomas Jackson爵士的雕塑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他曾是滙豐銀行的經理。

皇后廣場原名中央廣場,隨著1880年代的填海而產生,原本是一塊空地。1897年,為紀念英國女皇維多利亞60周年的慶典,香港政府鑄造了一座女皇的銅像,並安置於中央廣場,而廣場亦改名為皇后像廣場。稱為皇后像而不是女皇像,是因為早年香港一律將女皇誤以為是皇后,例如皇后大道。

香港會創辦於1846年,提供商務及高級飲食服務,會員非富則貴,入會必須經介紹人,也要付出昂貴的入會費、年費及買會所發出的債劵。在殖民地時代,是英國人娛樂及社交的地方。早期曾不準中國人進入,歐亞混血兒富商何東爵士被拒入會便是一例。

重建前的香港會大廈建於1897年,為4層高,是當時其中一座香港最後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物,設計精緻。再之前的香港會大廈建於德己笠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在日治時期,按照日化政策,香港會所曾經改作為日本俱樂部。 而對開的和平紀念碑改為日本俱樂部廣場。

舊最高法院大樓,又稱前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於1912年建成,建築風格呈現新古典主義,揉合了遠東的建築特色,大樓上蒙上雙眼的泰美斯女神像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劍,代表大公無私。大樓外部於1984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皇都戲院是上世紀40、50年代港島區市民重要的娛樂場所,它見證了上個世紀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而且這裡也是鄧麗君初來香港首次登臺之地。除此之外,皇都戲院還可觀看諸如百老匯歌舞團等大型古典音樂演奏、戲劇和舞蹈表演,它承載了一代香港人的記憶。

香箋淚;威廉·惠勒導演的經典文藝片,因為導演技巧的精練節制和幾位主角的出色表演,這個通俗劇故事變得相當耐看。人物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和深沉的光景效果均加強了情節的戲劇張力,故事發展也有一波三折之妙。1940年11月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製作。---【香港,1941年。攝影:哈裡森·福爾曼】

相關焦點

  • 日軍侵佔香港後,為何沒有佔領澳門?日本商人對何鴻燊說出實情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大舉進攻中國香港。 12月25日,總督楊慕琦宣布投降,香港淪陷於日寇之手。
  • 1941年的黑色聖誕節,這一天香港淪陷了……
    《亞太戰爭審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展現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犯下的暴行以及戰後國際社會以法理精神懲治戰爭罪行的歷史,填補了該領域內的影視空白。1941年12月8日凌晨四時,日本在馬來亞登陸後,佔領軍最高司令官酒井隆中將下令轟炸香港,學校大樓被改作緊急軍事醫院。17天後正值聖誕節,200多名日軍衝進這裡進行殘酷屠殺,超過120位傷兵和醫務人員慘遭殺害和姦淫。
  • 1928年香港老照片 百年前香港繁華風貌
    1928年香港老照片,本組照片出自日本人當年發行的《亞細亞大觀》。「九一八」前後,為大量獲取中國情報,日本在華設立了不少收集情報的研究機構,其中「亞細亞寫真大觀社」(下稱大觀社),是當年主要的影像採集拍攝機構之一,出版有《亞細亞大觀》《亞東印畫集》《滿蒙大觀》等畫冊。《亞細亞寫真大觀》等刊物發表的照片可以發現,日本為侵略中國而做了諸多準備。
  • 李永晶︱殖民帝國的「切腹」:1941年與世界秩序的轉換
    格魯著,沙青青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680頁,99.00元開戰前夜:殖民帝國「切腹」的歷史舞臺1941年12月8日三時二十分,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日本戰鬥機開始空襲美國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而此前的一時五十分,日軍已經開始在馬來半島展開登陸行動;上午十一時四十分,日本天皇頒布宣戰詔書,宣布對美英兩國「開啟爨端」,日美兩國隨後在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以命相搏
  • 戰後日本老照片,日本黑幫控制娛樂產業為佔領軍提供服務!
    回顧歷史,守望未來,繼續為大家帶來小編精心整理考據過的老照片,這次咱們將視角轉向二戰後的日本。美國在二戰後對日本進行了軍事管制,並強制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像不少朋友知道的那樣,這張老照片記錄了為佔領軍服務的日本女性,她們大多數是日本創立的娛樂協會成員,該組織是一個合法的拉皮條服務機構,不過因為1946性病在社區廣泛傳播,娛樂協會被關閉。這些女孩被稱為「pom pom」,這來源於美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小鎮的啦啦隊活動。而「pom pom」女孩也成為佔領軍的一個重要標記,並被無數的電影,小說所記錄。
  • 1974年的香港老照片,那時也很窮,比爾霍克拍攝
    本篇24張拍攝於1974年的香港。圖片解讀1、位於香港南區的香港仔(Aberdeen)區域,街頭的一個畫攤,帶著奇特帽子的女孩在看報紙。2、香港仔(Aberdeen)的一個老人家,白色的長髯,飄飄似仙。
  • 老照片 日本攝影師拍攝的1981年美國紐約
    拍攝這些照片的,並不是美國人,而是一位日本攝影師北島敬三(Keizo Kitajima)。 1954年出生的北島敬三(Keizo Kitajima),他在中學時就已經迷上了攝影,此後是一發而不可收拾,一步步成為了日本著名攝影師。
  • 30年代日本侵略者佔領錦州老照片,佔領了錦州還舉行入城儀式
    1932年1月1日,日本侵略軍從三面向錦州發動總攻,2日佔領錦州。中國駐軍3萬餘人奉國民政府命令,稍作抵抗即撤入山海關內,東北全部淪陷。圖為駛向錦州的日軍裝甲列車。
  • 這組老照片驚豔了時光
    ——張恨水胡蝶,人如其名,宛如一隻美麗的蝴蝶宿在了民國,在人才輩出的民國,她並沒有掩蓋住自己的光輝,從她這組驚豔了時光的老照片來看,她的確配得上民國第一美女的稱號。1908年,上海的一幢普通民房裡傳來了一聲啼哭,她的父親為新生兒的降世欣喜不已,給她取名為胡蝶。
  • 50年代的香港
    1953年,上環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因此,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國人早就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望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1956年,德己立街,右為皇后戲院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
  • 老照片:日本女工的制服各有特色,到了1945年她們的生活基本相同
    今天給朋友們帶來一組日本老照片。這張是東京電車乘務員。給他們拍照的,叫木村伊兵衛。公認是日本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攝影師。此人23歲開照相館,1933年,32歲時,因替31位文藝、新聞界人士拍照而成名。但他的鏡頭,更多對準的是普通人以及他們的生活。
  • 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圖3原來香港60年前就有電動車了
    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民國時期非常流行的旗袍裝,在香港盛行。街頭上的這名女子,旗袍配上墨鏡,已經再時尚不過了。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穿著旗袍的婦女。旗袍在那時候的香港,是常備出行的服裝。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街拍,照片距今有60多年的歷史。
  • 日寇罕見老照片:一日寇與妻子的合影,圖8是日本甲級戰犯行刑現場!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組侵華日軍的真實老照片,希望通過這組老照片,時刻提醒國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照片中的這位日本士兵看起來文質彬彬,很難把他與那些歷史照片中作惡多端,殘暴兇狠的日寇聯繫在一起,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這樣一位在日本看起來面目和善的人,卻在中國犯下了滔天大罪。
  • 抗戰罕見老照片:八路軍扛木製土炮,最後一張是鯊魚頭戰鬥機!
    抗戰罕見老照片:八路軍扛木製土炮,最後一張是鯊魚頭戰鬥機!1938年,偽杭州維新政府成立慶典上,被逼手舉日本旗的中國兒童,臉上很困惑。 1940年,日軍攻打宜昌。
  • 老照片:日本佔領上海時的真實場景,最後一張看著就讓人氣憤
    圖為日本佔領上海後,日軍士兵在英租界附近巡邏,日軍士兵看著英國士兵走過他們身邊。 圖為日本佔領上海後,日本坦克開上街道,震懾上海老百姓。
  • 揭秘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等人的羈押生活
    1945年11月出版的美國《生活》雜誌,為我們揭開了日本甲級戰犯本土的羈押生活的面紗。這些戰犯並不是普通戰犯,而是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甲級戰犯。詳實的圖文資料讓我們對那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巖村通世,1941年7月任第三屆近衛內閣司法大臣,並在東條內閣中連任。任內忠實執行東條內閣的司法政策,以加強對國內的法西斯專制統治。日本戰敗後以甲級戰犯嫌疑被捕,1948年12月獲釋。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中國又一領土失而復得,被長期佔領70年之久,面積相當於一個日本
    中國又一領土失而復得,被長期佔領70年之久,面積相當於一個日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發展中,許多領土被其他殖民國佔領,當時,我國的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被其他國家佔領,1929年被蘇聯佔領的黑匣子至今已回到我國,這個島的面積等於日本長期佔領了79年。
  • 老照片:佔領南京日本人嘲諷老蔣,醫生到韓國進修讓人想起恐怖片
    它是察哈爾督統高維嶽於1927年所書。這張照片拍攝於1940年2月,此時的張家口是所謂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首府。 這是日軍佔領南京之後,日本人在北平牆上貼的宣傳畫。他們以為自己勝利了,實際上,中國不較一城一地之得失,以空間換時間,最後末路的,是日本。
  • 【從老照片看生活新變化】——八十年代桂林人的娛樂方式
    桂林生活網訊 (實習生 張紅)翻開老照片,我們看見這些年民生方面的變化,正是順應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開放,開始追求個性化和多樣化。每個人回家翻翻老照片,都能找到生活變化的軌跡。每一張老照片的背後,都記錄著歲月滄桑,飽含著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