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上環
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因此,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國人早就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望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1954年,中區
1955年,幹諾道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籤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956年,樓梯街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籤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1956年,德己立街,右為皇后戲院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1958年,上海街,位於九龍油麻地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 。1959年,加德士油站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華南遊擊隊,進行民族革命戰爭。1959年,梳士巴利道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籤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1959年,香港仔大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手繪明信片,購買請長按識別二維碼,或點擊原文連結,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