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兩個字,洋氣!

2021-02-07 大麥廣東

六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文化多樣層出,讓人在懷舊中不免感慨。

 


當紅髮型

當時香港的流行打扮,深受歐美文化的影響,時髦菇涼們開始嘗試這種高聳的蓬蓬頭,復古技能一秒get!

 


上到歌星影星,下到平民百姓,這種髮型屢見不鮮。把頭髮反梳打毛,藉助捲髮夾打理出優美的弧度,最後用髮蠟固定成型。


「蓬蓬頭」的優勢在於無論配合洋裝還是中式旗袍都別有風味,誇張的造型順便還能顯臉小。


 

流行服飾

歐美風潮還席捲至香港的時裝界,男裝潮流從傳統的大襟、闊領風格轉向貼身款西裝風,女裝方面流行仿西裝款長衫,A字裙。

 

六十年代香港流行畫報資料


有趣的是旗袍也進行了西式改良,變得更貼身、更性感,《花樣年華》中張曼玉造型就是典型的形象,這也使旗袍搖身一變,在當代也成為一種時尚潮流。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多元音樂

三十年代時,香港的音樂也很大程度受到了大上海風情的影響。《夜來香》、《玫瑰玫瑰我愛你》等國語歌曲自此保持著高傳唱度。

 

《夜來香》原唱-李香蘭


而到了六十年代末,原創香港粵語歌曲漸露鋒芒,香港音樂界也漸漸形成了國語經典傳唱與新興粵語歌曲交相輝映的現象。


如果你還記得一部叫做《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電視劇,也許你對其中演繹的六十年代經典橋段並不會陌生。


姚小蝶伴隨薩克斯輕吟《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藍鳳萍在幽幽思緒中傾訴《忘不了》;白浪浮光掠影一曲《鑽石》……

 

1996年版《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劇照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講述的是「白、藍、紅、金」四位至真至誠歌女的故事。熟悉的旋律串聯,是一部劇,更是屬於當時的純真情懷。


1996年版《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資料圖片


1996版的電視劇裡,我們跟隨單純的姚小蝶一起走上「麗花皇宮」的舞臺,遇見真摯的友情和刻骨的愛情。

感受那樣金碧輝煌之下的的坎坷和難忘記憶


而現在,有一種更沉浸式的體驗,讓你置身於真正的麗花皇宮之中。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舞臺劇照


2017《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全明星巡演現已開啟,由楊怡、呂頌賢領銜一眾TVB當紅明星陪你共憶青春,更由原版電視劇藍鳳萍扮演者萬綺雯傾情演繹!

 


這些TVB炙手可熱的明星們,對於電視銀幕都是再熟悉不過,對於舞臺卻大多是第一次接觸。他們紛紛表示舞臺劇有別於拍戲,演員在臺上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觀眾的眼睛,從肢體表演到神態都要求到位,甚至連臺詞都有讀法技巧,而且無法重演,對演員來說幾乎是全方位的考驗。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舞臺劇照


本輪巡演,年初首發上海站好評如潮。一手「懷舊好牌」,打得大家歡笑落淚,感慨萬千。如果你對蔥蘢歲月依然執著,如果你願意與二十年前的自己在浪漫中對視,這次約會便是為你量身定製。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舞臺劇照


六十年代香港的點點滴滴在此還原,這個成長歲月中的青春故事,與你用另一種方式,全情體驗~


麥戲聚-《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廣州站

演出時間

2017-04-07 周五20:00

2017-04-08 周六20:00


演出場館

廣州友誼劇院


演出票價

280/480/680/880/1280


購票熱線

10103721


購票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十字冰室讓你走進六十年代的香港
    冰室(Bing Sutts)一直是香港最地道與最市井的文化。作為五十年代與六十年代的傳統咖啡館,它們代表著香港過去的傳統,將西方菜單本地化,冰室提供著價格實惠的快捷美味食品。然而,隨著城市商業化的快速發展, 冰室正在消失,很多時候也已成為當地人的回憶。但是,在香港經典鮮奶品牌Trappist Dairy眼中,冰室需要保持下去,且應該隨著城市的變化與人們口味的變化而不斷進化。
  • 60年代香港的樣子
    著裝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製衣業發達,加上西方文化和電影明星的影響,西式服裝廣泛流行,取代了長衫和唐裝衫褲,成為新興時裝。這種百花齊放的時裝潮流,下啟八十年代的裝扮時尚。飲食香港以美食天堂聞名海外,在六十年代以前已有茶樓、餐廳、大牌檔等大小不同的食肆,亦有士多和辦館發售糖果雜糧。
  • 60年代,香港的樣子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製衣業發達,加上西方文化和電影明星的影響,西式服裝廣泛流行,取代了長衫和唐裝衫褲,成為新興時裝。
  • 鴛鴦六七四(六十年代的香港江湖傳奇)
    文章一開頭,香港新興社大佬哨牙炳在自己金盆洗手的壽宴上連拿三把「鴛鴦六七四」,基本預示整部書主人公命運的走向。本書是香港作者馬家輝上一部作品《龍頭鳳尾》的續集,講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黑社會上風起雲湧的故事。那時的香港,龍蛇混雜,在九龍城寨除了哨牙炳所在的新興社,還有蜀聯社、東北幫,寶安幫等等。
  • 60年代的香港是什麼樣?27張珍藏老照片告訴你
    ,加上西方文化和電影明星的影響,西式服裝廣泛流行,取代了長衫和唐裝衫褲,成為新興時裝。這種百花齊放的時裝潮流,下啟八十年代的裝扮時尚。飲食香港以美食天堂聞名海外,在六十年代以前已有茶樓、餐廳、大牌檔等大小不同的食肆,亦有士多和辦館發售糖果雜糧。
  • 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時裝表演
    六七十年代,香港製衣業大發展,自然時裝表演也不少。1967年10月30日,在香港美麗華酒店舉行了香港周的時裝表演,參展作品都是香港本地出產。1967年香港周期間,在文華酒店舉行了一個名為「中國歷代女裝展覽」的時裝表演,展示不同時代的流行女裝。
  • 六十年代時裝攝影
    所以我希望時光能倒流,把美凝固在過去的60年代。」上世紀60年代是個複雜的年代,對服裝而言也是如此。「青年們雜亂無章地迷戀於神秘學、《易經》、政治和大麻、革命和搖滾樂。普遍的政治動蕩在藝術中不僅打開了性解放之門,而且打開了實驗普遍復興之門。」研究60年代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系教授莫裡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園之門》中曾這麼說。
  • 電影《六十個孩子一個媽》小演員招募在呼和浩特市民族文化演繹...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內蒙古草原向來自上海3000多名孤兒張開了懷抱,草原的兒女用溫暖的愛和寬廣的胸懷給了他們第一個家。勵志電影《六十個孩子一個媽》就是以內蒙古救助上海三千孤兒的歷史故事為素材,以草原大愛在三代人精神上和行動上的傳承為主線,從國家大愛、民族真情、個人命運的多重立意和多層次角度,講述了發生在內蒙古大草原的感人故事。這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年以來首部該題材電影,是蒙古民族精神的時代展示與宣揚。
  • 丨六十年代服裝史
    文丨魚六十年代是時裝設計被顛覆的年代。
  • 你不知道的香港潮流發跡史(上)
    The Origins - 1960 - Early 70's「從英而來」 當然,我沒那麼老,有關這一代的事,都是從家中聽回來、從書上看回來的,但事實上,香港真正的流行發芽期,要說至六十年代。 在六十年代,世界的局面比較穩定,自然而然的娛樂事業就大大起飛,而香港,那一代的人雖然談不上富足,但每家每戶自給自足絕對沒問題,反正那一代人,只要你們一家都願意工作,收入安穩什麼都好。
  • 七十年代港臺街拍,半個世紀前的流行,引領時尚的年輕女子
    【尖沙咀街拍】六十年代以前,老一輩港臺人的內心歸屬於傳統的中國文化、生活方式。他們穿皮鞋、高跟鞋,長衫、旗袍;男油頭、女燙髮非常普遍。六十年代以後,他們的後代受西方基因影響,仿效歐、美、日服飾,引領時尚風潮。
  • 姑娘,穿旗袍的時候,別扯上「文化」兩個字!
    旗袍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百年的歷史,關於旗袍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旗袍風靡了一個時代,這是不變的事實,旗袍在最流行的三四十年代,名媛政客和普通百姓都身著旗袍,旗袍不過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已,反而到了現在,旗袍卻被推向了「神壇」,被很多所謂的「資深旗袍娘」頂禮膜拜,任何人不得褻瀆旗袍。每個東方女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旗袍夢。
  • 美軍水兵鏡頭下的香港,1970年代
    【香港仔大道,等候小巴的人們;1976年。】此道的位置在香港島南區,六十年代初期,由香島道(香港仔段)改為今名;七十年代,多條小巴線在此設站。
  • 倫巴舞、女特務,六十年代的商業大片!導演還崇拜希區柯克
    成為那個年代的驚險片經典之作。1950年廣西剛剛解放,十萬大山裡的國民黨殘部落草為匪頻頻作亂,解放軍偵察科長曾泰計劃打入土匪內部,不但要把匪巢老底摸清,更主要的是一定要取得敵人的信任。然而,曾泰並沒有獲得土匪夫妻店李漢光、李月桂夫婦的信任,因為三天都沒接上頭,第四天才接上,土匪頭子李漢光懷疑一定有問題,要考驗他。
  • 闊腿褲已失寵,70年代流行的「喇叭褲」捲土重來,復古洋氣又顯高
    但對於胯寬腿短的姑娘來說,闊腿褲無疑是「災難」,如今闊腿褲已失寵,70年代流行的「喇叭褲」捲土重來,復古洋氣又顯高,超復古喇叭褲作為70年代的時髦標配單品,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顯腿長神器。雖然70年代的喇叭褲很單調誇張,但如今變得多樣起來,土鱉也逆襲,明星超模們,不管是日常穿搭還是出鏡造型都有滿滿的時尚感,窄長型的喇叭褲成了今年流行。
  • 六十年代精品文,她帶空間穿回六十年代,小日子安排得風生水起!
    她帶空間穿回六十年代,小日子安排得風生水起!大家都喜歡看內容很精彩的小說,希望各位在小編的分享這裡找到喜歡的小說,喜歡的就點擊書籤加入書架閱讀吧!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她帶空間穿回六十年代,小日子安排得風生水起!
  • 香港時裝設計師劉培基:80年代是個華麗盛世的年代
    [摘要]在劉培基看來,80年代已經回不去,那是個華麗盛世的年代,他與他一手打造的「百變梅豔芳」震撼了香港和內地流行樂壇的80年代,那是香港的黃金時代,他幾乎所有的朋友都在那個時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母親成了香港名女人,又當電臺DJ又做電視主持又開專欄,和丈夫生了個女兒,三口之家和美無比。這邊廂劉培基也發憤圖強從一個小學徒變成著名服裝設計師,十五六歲已經獨力開店,替尖沙咀太子行、瑞興公司的化妝小姐,東方舞廳的舞小姐,甚至一些無上裝酒吧女郎做衣服。
  • 5本六十年代背景的寵文,男女主夫妻同心,努力經營著自己的家~
    大家好,我是毛毛蟲,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六十年代背景的寵文,家長裡短,柴米油鹽,溫馨平淡的生活~男女主夫妻同心,努力經營著自己的家~喜歡年代種田類型的小仙女不要錯過了
  • 四本古穿今年代文,強推《帝後六十年代生存手札》!
    突然發現之前給大家推薦的都是古穿今娛樂圈的文章,我決定這一期給大家推薦一些不一樣的古穿今小說,那就給大家推薦四本古穿今年代文,強推《帝後六十年代生存手札》。第一本:《六零清平紀》作者:天藍寶藍第二本:《帝後六十年代生存手札》作者:山楂丸子第三本:《重生六零好生活》作者:牛奶花卷第四本:《七零之戲精夫妻》作者:易楠蘇伊好了,這一期的四本古穿今年代文就給大家推薦完了
  • 最近有人去農村買縫紉機,一臺六十年代的縫紉機賣多少錢?
    最近有人去農村買縫紉機,一臺六十年代的縫紉機賣多少錢?還記得六十年代的農村,當時大部分農村地區雖然貧窮,但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收藏和品味的東西。現在回想幾十年,那個年代的許多象徵性的東西一直銘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