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31日消息:根據民航局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全行業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貨郵運輸量分別完成547.6億噸公裡、2.8億人次、476.5萬噸,同比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56.7%、56.4%、87%。其中第三季度恢復較快,全行業完成運總周轉量228.5億噸公裡、旅客運輸量1.33億人次、完成貨郵運輸量176.7萬噸,同比恢復至年67.6%、76%、91.3%。另據相關媒體報導,今年前三季度,全行業飛機日利用率為6.0小時,正班客座率為72.0%,正常載運率為66.2%。9月份,運輸飛機日利用率已恢復到8小時,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載運率已分別達到79.4%和71.6%。
三大航Q3營收623.65億元,Q3環比Q2減虧116.34億元
近日,部分國內上市航司公布了Q3財報數據,受到疫情影響,國內各家航司都遭受不同程度重創。據不完全統計,在綜合業績方面,Q3三大航營收共計623.65億元,其中三大航裡南航的營業收入最高達到263.86億,營收下降幅度相對最小。國航緊隨其後,Q3營收188.08億元,東航Q3營收171.71億元。此外海航、春秋、吉祥航、華夏航的Q3營收分別為81.33、27.82、30.01、13.41億元。另外從披露的數據來看,三大航Q1-Q3合計實現營收1561.04億元,三大航均為負增長,Q1-Q3虧損總額為266.8億元。其中一季度淨虧損140億,第二季度減虧至121.57億元,第三季度進一步減虧至5.23億元。Q3淨虧損最多的是海航為38.04億元。
Q3南航等多家航司扭虧
此外部分上市航司在Q3淨利潤均有大幅改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Q3部分航司的淨利潤已經轉虧為盈,其中南航(+7.11億)、廈航(+5.51億)、春秋(+2.59億)、吉祥(+1.96億)、華夏航空(+1.63億)。而國航和東航Q3淨利潤分別為-6.71億元和-5.63億元。
民航專家林智傑分析,在三大航中,南航能夠率先在三季度盈利,主要有幾個有利的因素:第一個就是貨運業務,南航貨運還在股份裡,給南航貢獻了比較多的利潤。而國航和東航的貨運混改的時候已經從股份賣給了集團,所以沒法享受到貨運業務的紅利。第二個方面就是子公司的利潤貢獻,廈航三季度的盈利相對還不錯,這個對南航有比較好的貢獻。第三個方面就是整體市場的影響。南航的廣州市場恢復的相對比較好,也沒有遭遇到疫情的二次爆發,像北京之前有過一次,對國航有比較大的影響。東航大範圍的推廣隨心飛,承擔央企責任,同時實際上對企業的效益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Q3國內民航市場加速恢復,國際仍屬低位
從部分上市航司公布的Q3客運運營表現可以看出,整體國內運力恢復明顯。
(一)從旅客運輸量來看,9月南航、國航、東航、春秋航、吉祥航旅客運輸量分別為1118.56、782.4、898.32、204.3、183.44萬人次,環比增長分別為8.28%、6.93%、5.1%、-1%、2.9%。1-9月累計旅客運輸量分別為6427.5、4588.4、5050.6、1286.3、1047.4萬人次。
(二)從整體客座率來看,9月份三大航國內客座率都恢復到77%以上,春秋、吉祥國內客座率分別恢復至89.3%、84.2%,均已接近疫情前水平。其中9月春秋航空整體客座率為(88.9%)、吉祥航空(83.51%)、東航(76.88%,)、南航(77.6%)、國航(75.7%)。從1-9月累計客座率表現,春秋依舊領先,1-9月春秋客座率(78.43%)、吉祥航空(72.83%)、南航(70.43%)、國航(69.9%)、東航(69.99%)。南航、國航、東航、春秋、吉祥航空國際客座率仍舊不高,分別為 58.25%、44.60%、48.08%、56.59%、 57.03%。
(三)國內航線需求已經基本恢復,國際航線各航司國際運力增長絕對值依舊在低位。9月份南航、國航、東航、春秋航、吉祥航國內RPK、ASK同比增速已經均已經轉為正數。分地區看,三大航國內航線 ASK同比增長6.96%,RPK 同比增長 1.74%;春秋+吉祥國內航線ASK同比增長 32.09%,RPK同比增長 27.5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國內ASK同比提升了51.6%、RPK同比提升了46.7%。但同時由於海外疫情依舊形勢不容樂觀,國際ASK、國際RPK同比減少仍在90%以上。三大航國際航線ASK同比減少92.80%,RPK同比減少95.29%; 地區航線ASK同比減少90.82%,RPK同比減少 97.02%;春秋+吉祥國際航線 ASK同比減少 95.73%,RPK同比減少97.11%;地區航線ASK同比減少 85.91%,RPK同比減少 93.86%。
多項利好政策疊加,Q4需求有望接近去年水平
根據飛常準數據顯示,作為疫情恢復後首個長假,中國內地航線航班量及投放運力增長顯著,同比平均增長率超過12%,投放運力與今年疫情前峰值相比亦增加約7%。不過,旅客量增速未及航班及運力增速:10月1-8日內地航線平均客座率僅為77%,與今年疫情前相比仍有約10%的缺口。另一方面,長假依然未能帶動境外出行,中國內地通航國際及地區航班量繼續徘徊於去年同期10%的水平。而在具體航班航線表現方面,10月1-8日進出港航班量較多的機場有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成都、重慶、昆明等;假期期間杭州、鄭州、西安、青島、貴陽、海口等地客流相對集中。此外,內地超過一半的千萬級機場在今年假期期間日均出港航班量相比去年假期(2019年10月1-7日)實現正增長。其中三亞機場日均出港航班量同比增長逾20%。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天河機場在今年假期期間日均出港航班量已恢復至去年的90%。
另根據民航局披露,自2020年10月25日至2021年3月27日,中國民航執行2020/21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冬春航季共有近20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每周共安排客貨航班計劃94809班。根據計劃,國內外航空公司共安排國際客貨運航班每周5090班。在國際航線航班客運方面,客運航班每周計劃592班(296個往返),同比下降96.8%,且具體執行將根據國家防控要求進行調整。國內19家航空公司每周共安排320班(160個往返)定期客運航班,通航37個國家、45個城市;國外共有86家航空公司從47個國家的56個城市飛往中國,每周安排定期客運航班272班(136個往返)。在國內航線航班(不含港澳臺地區)方面,各航空公司每周共安排國內航班86735班,同比2019/20年冬春航季增長20.2%。
2020年8月,民航局首次出臺《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政策》。20冬春航季正式實施,具體政策包括對貨郵飛行航班刻安排窗口進行調整優化、大幅增加貨郵飛行航班時刻供給,提高貨郵航班時刻協調配效率。在此指導下,冬春航季我國貨運航班(含客改貨)每周4498班,同比增長128.6%。國內共有14家航空公司安排國際貨運航班每周1768班,包括全貨運航班1372班、客改貨航班396班,通航18個國家、27個城市。國外共有65家航空公司從43個國家的87個城市飛往中國,每周安排貨運航班2730班,包括全貨運航班1408班、客改貨航班1322班。此外在港澳臺航線航班方面,各航空公司共安排港澳臺航線客貨運航班每周2984班,同比2019/20年冬春航季下降23.2%。
從各航司運力來看,各航司內線時刻規劃數量同比去年同期都有明顯增長,具體數據上,國航、東航、南航國內運力增幅分別為15.8%、16.7%、15.9%,吉祥、華夏國內運力同比提升20.7%、15.1%,春秋航空國內運力計劃增長57.4%,海南航空國內運力計劃增長5.4%。
從機場方面來看,9月民航局出臺政策放寬了涉及北上廣的部分國內航線的準入,進而提升國內一、二線機場的運力佔比,釋放了部分被抑制的航空需求。如浦東機場、白雲機場將大量國際時刻轉供國內,導致機場國內時刻同比分別將增長45%、23%,首都機場受轉場影響國內時刻數下降21%,但大興機場時刻將增長200%以上。
民航專家綦琦表示,疫情在國內個別城市和省份的局部反彈不要緊,只要不是大面積,Q4我國航空需求還會維持較高水平,甚至會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重要時間節點是11月份。對市場需求的樂觀預期,國內航司還會繼續執行「以價換量」的策略。基於上述供求兩端的分析,第四季度國內航空市場仍將維持整體上供大於求的情況,低票價還會持續,關鍵時間節點是國際航空市場逐漸恢復,大量寬體機運力回歸到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後,國內航空的運力供給才會下降。但目前全球疫情的此起彼伏情況,還很難看到國際航線恢復跡象。平均低票價必然會引致並始終壓制國內航司的利潤空間。
40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