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三大航三季度業績回升 南航率先扭虧為盈 Q4有望恢復去年水平

2020-12-22 民航新聞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31日消息:根據民航局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全行業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貨郵運輸量分別完成547.6億噸公裡、2.8億人次、476.5萬噸,同比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56.7%、56.4%、87%。其中第三季度恢復較快,全行業完成運總周轉量228.5億噸公裡、旅客運輸量1.33億人次、完成貨郵運輸量176.7萬噸,同比恢復至年67.6%、76%、91.3%。另據相關媒體報導,今年前三季度,全行業飛機日利用率為6.0小時,正班客座率為72.0%,正常載運率為66.2%。9月份,運輸飛機日利用率已恢復到8小時,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載運率已分別達到79.4%和71.6%。

  三大航Q3營收623.65億元,Q3環比Q2減虧116.34億元

  近日,部分國內上市航司公布了Q3財報數據,受到疫情影響,國內各家航司都遭受不同程度重創。據不完全統計,在綜合業績方面,Q3三大航營收共計623.65億元,其中三大航裡南航的營業收入最高達到263.86億,營收下降幅度相對最小。國航緊隨其後,Q3營收188.08億元,東航Q3營收171.71億元。此外海航、春秋、吉祥航、華夏航的Q3營收分別為81.33、27.82、30.01、13.41億元。另外從披露的數據來看,三大航Q1-Q3合計實現營收1561.04億元,三大航均為負增長,Q1-Q3虧損總額為266.8億元。其中一季度淨虧損140億,第二季度減虧至121.57億元,第三季度進一步減虧至5.23億元。Q3淨虧損最多的是海航為38.04億元。

  Q3南航等多家航司扭虧

  此外部分上市航司在Q3淨利潤均有大幅改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Q3部分航司的淨利潤已經轉虧為盈,其中南航(+7.11億)、廈航(+5.51億)、春秋(+2.59億)、吉祥(+1.96億)、華夏航空(+1.63億)。而國航和東航Q3淨利潤分別為-6.71億元和-5.63億元。

  民航專家林智傑分析,在三大航中,南航能夠率先在三季度盈利,主要有幾個有利的因素:第一個就是貨運業務,南航貨運還在股份裡,給南航貢獻了比較多的利潤。而國航和東航的貨運混改的時候已經從股份賣給了集團,所以沒法享受到貨運業務的紅利。第二個方面就是子公司的利潤貢獻,廈航三季度的盈利相對還不錯,這個對南航有比較好的貢獻。第三個方面就是整體市場的影響。南航的廣州市場恢復的相對比較好,也沒有遭遇到疫情的二次爆發,像北京之前有過一次,對國航有比較大的影響。東航大範圍的推廣隨心飛,承擔央企責任,同時實際上對企業的效益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Q3國內民航市場加速恢復,國際仍屬低位

  從部分上市航司公布的Q3客運運營表現可以看出,整體國內運力恢復明顯。

  (一)從旅客運輸量來看,9月南航、國航、東航、春秋航、吉祥航旅客運輸量分別為1118.56、782.4、898.32、204.3、183.44萬人次,環比增長分別為8.28%、6.93%、5.1%、-1%、2.9%。1-9月累計旅客運輸量分別為6427.5、4588.4、5050.6、1286.3、1047.4萬人次。

  (二)從整體客座率來看,9月份三大航國內客座率都恢復到77%以上,春秋、吉祥國內客座率分別恢復至89.3%、84.2%,均已接近疫情前水平。其中9月春秋航空整體客座率為(88.9%)、吉祥航空(83.51%)、東航(76.88%,)、南航(77.6%)、國航(75.7%)。從1-9月累計客座率表現,春秋依舊領先,1-9月春秋客座率(78.43%)、吉祥航空(72.83%)、南航(70.43%)、國航(69.9%)、東航(69.99%)。南航、國航、東航、春秋、吉祥航空國際客座率仍舊不高,分別為 58.25%、44.60%、48.08%、56.59%、 57.03%。

  (三)國內航線需求已經基本恢復,國際航線各航司國際運力增長絕對值依舊在低位。9月份南航、國航、東航、春秋航、吉祥航國內RPK、ASK同比增速已經均已經轉為正數。分地區看,三大航國內航線 ASK同比增長6.96%,RPK 同比增長 1.74%;春秋+吉祥國內航線ASK同比增長 32.09%,RPK同比增長 27.5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國內ASK同比提升了51.6%、RPK同比提升了46.7%。但同時由於海外疫情依舊形勢不容樂觀,國際ASK、國際RPK同比減少仍在90%以上。三大航國際航線ASK同比減少92.80%,RPK同比減少95.29%; 地區航線ASK同比減少90.82%,RPK同比減少 97.02%;春秋+吉祥國際航線 ASK同比減少 95.73%,RPK同比減少97.11%;地區航線ASK同比減少 85.91%,RPK同比減少 93.86%。

  多項利好政策疊加,Q4需求有望接近去年水平

  根據飛常準數據顯示,作為疫情恢復後首個長假,中國內地航線航班量及投放運力增長顯著,同比平均增長率超過12%,投放運力與今年疫情前峰值相比亦增加約7%。不過,旅客量增速未及航班及運力增速:10月1-8日內地航線平均客座率僅為77%,與今年疫情前相比仍有約10%的缺口。另一方面,長假依然未能帶動境外出行,中國內地通航國際及地區航班量繼續徘徊於去年同期10%的水平。而在具體航班航線表現方面,10月1-8日進出港航班量較多的機場有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成都、重慶、昆明等;假期期間杭州、鄭州、西安、青島、貴陽、海口等地客流相對集中。此外,內地超過一半的千萬級機場在今年假期期間日均出港航班量相比去年假期(2019年10月1-7日)實現正增長。其中三亞機場日均出港航班量同比增長逾20%。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天河機場在今年假期期間日均出港航班量已恢復至去年的90%。

  另根據民航局披露,自2020年10月25日至2021年3月27日,中國民航執行2020/21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冬春航季共有近20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每周共安排客貨航班計劃94809班。根據計劃,國內外航空公司共安排國際客貨運航班每周5090班。在國際航線航班客運方面,客運航班每周計劃592班(296個往返),同比下降96.8%,且具體執行將根據國家防控要求進行調整。國內19家航空公司每周共安排320班(160個往返)定期客運航班,通航37個國家、45個城市;國外共有86家航空公司從47個國家的56個城市飛往中國,每周安排定期客運航班272班(136個往返)。在國內航線航班(不含港澳臺地區)方面,各航空公司每周共安排國內航班86735班,同比2019/20年冬春航季增長20.2%。

  2020年8月,民航局首次出臺《貨郵飛行航班時刻配政策》。20冬春航季正式實施,具體政策包括對貨郵飛行航班刻安排窗口進行調整優化、大幅增加貨郵飛行航班時刻供給,提高貨郵航班時刻協調配效率。在此指導下,冬春航季我國貨運航班(含客改貨)每周4498班,同比增長128.6%。國內共有14家航空公司安排國際貨運航班每周1768班,包括全貨運航班1372班、客改貨航班396班,通航18個國家、27個城市。國外共有65家航空公司從43個國家的87個城市飛往中國,每周安排貨運航班2730班,包括全貨運航班1408班、客改貨航班1322班。此外在港澳臺航線航班方面,各航空公司共安排港澳臺航線客貨運航班每周2984班,同比2019/20年冬春航季下降23.2%。

  從各航司運力來看,各航司內線時刻規劃數量同比去年同期都有明顯增長,具體數據上,國航、東航、南航國內運力增幅分別為15.8%、16.7%、15.9%,吉祥、華夏國內運力同比提升20.7%、15.1%,春秋航空國內運力計劃增長57.4%,海南航空國內運力計劃增長5.4%。

  從機場方面來看,9月民航局出臺政策放寬了涉及北上廣的部分國內航線的準入,進而提升國內一、二線機場的運力佔比,釋放了部分被抑制的航空需求。如浦東機場、白雲機場將大量國際時刻轉供國內,導致機場國內時刻同比分別將增長45%、23%,首都機場受轉場影響國內時刻數下降21%,但大興機場時刻將增長200%以上。

  民航專家綦琦表示,疫情在國內個別城市和省份的局部反彈不要緊,只要不是大面積,Q4我國航空需求還會維持較高水平,甚至會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重要時間節點是11月份。對市場需求的樂觀預期,國內航司還會繼續執行「以價換量」的策略。基於上述供求兩端的分析,第四季度國內航空市場仍將維持整體上供大於求的情況,低票價還會持續,關鍵時間節點是國際航空市場逐漸恢復,大量寬體機運力回歸到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後,國內航空的運力供給才會下降。但目前全球疫情的此起彼伏情況,還很難看到國際航線恢復跡象。平均低票價必然會引致並始終壓制國內航司的利潤空間。

40薦聞榜

相關焦點

  • 國內機場三季度業績公布,哪家率先扭虧為盈了?
    前三季度,首都機場依然是虧損最嚴重的,達10.85億元,營收降幅也最大,同比減少64.65%;廣州白雲機場以37.61億元的總營收超過上海浦東機場,成為四家中營業收入最高的機場;深圳機場則逆勢上漲,率先扭虧為盈,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0.89億元。
  • 三大航2019成績單:國航最賺錢,南航營收增長最快
    至於2020年的業績預期,三大航表示受疫情影響並不確定。【環球旅訊】近日,三大航2019年成績單悉數出爐。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三大航合計實現營收共計4112.89億元,淨利共計122.55億元。報告期內,三大航在國內航線的營業收入都有所增長,南航、國航、東航分別同比增長6.55%、3.22%、6.08%。東航表示,2019年下半年,受到香港地區局勢動蕩和臺灣自由行受限等因素影響,需求大幅下降,客座率大幅下降,收益水平下降。這也導致在港澳臺地區的營業收入下滑,2019年,南航和東航在港澳臺地區航線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減少0.16%、4.26%。
  • 三季度業績出爐,國際油公司誰獨佔鰲頭?誰扭虧為盈?誰還在苦苦掙扎?
    三季度以來,國際油價較為穩定地徘徊在40—45美元/桶區間,石油市場較年初有了明顯的回暖,縱觀各大國際油公司三季度業績,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但是,記者深入觀察發現,有一種跡象似乎愈發明顯——各大國際油公司的「業績梯隊」開始逐漸顯現。
  • Zara母公司第二季度業績扭虧為盈,但比去年同比大跌74%
    記者 | 周芳穎編輯 | 周卓然19月16日,Zara所屬母公司Inditex發布了上半年財報,第二季度業績扭虧為盈,當日股價上漲逾7%。雖然同比去年大跌了74%,但在全球新冠疫情艱難的大環境下,仍然標誌著積極好轉的跡象。財報顯示,Inditex集團通過靈活的採購協議在七月底設法削減了19%的庫存,讓企業能快速應對疫情導致的供需問題,業績超過市場預期。與此同時,21%營業成本的縮減也為營收回升做出了貢獻。
  • 上半年三大航淨虧300億,廉價航空更具韌性?
    不斷創新的產品助力航司在疫情恢復初期回籠資金,不過,靠此方式回籠的資金也只是「九牛一毛」,難解航司現金流之困。 由於多數國際航線停航,面對超1億元的日均開支,各航司出現資金鍊承壓問題。為解決到期債務以及補充營運資金,三大航紛紛展開債券融資計劃。
  • 南航獲國際航協行李追蹤全網絡合規認證
    讓行李「主動說話」南航獲國際航協行李追蹤全網絡合規認證為亞洲首家、全球第三家獲此認證的航企《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郭瑛 報導:12月15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以下稱IATA)正式為南航頒發「IATA行李追蹤全網絡合規認證
  • 三大航公布8月國際航班計劃 東航南航均有調整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三大航公布8月國際航班計劃,東航南航均有調整三大航8月份國際航線有多少條?7月27日,南航公布8月國際航班計劃,至此三大航均已公布下月國際航班信息。相較7月,國內航司的國際航班在數量上有所增加,包括國際客運獎勵航班。國航8月每周可執行國際航線24條,其中北京分流航線19條,上海相關航線3條,成都相關航線2條。航班安排與7月基本保持一致。
  • 停了這麼多航空裡程上的合作,南航居然盈利了!
    日前,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信,宣布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其《"遨享天地"飛行裡程計劃》將結束與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合作,這將意味著從明年開始,交行的積分,將無法兌換南航的明珠裡程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其它地區的大型航空公司紛紛削減運力,目前南航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
  • 前三季度業績慘澹 資生堂向中國市場示好
    日本資生堂集團(以下簡稱資生堂)前三季度業績十分慘澹,不僅出現近五年來的首次業績虧損,且全年虧損已成定局。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市場前三季度為資生堂貢獻了超20%的業績,並且在第三季度成為其全球唯一業績增長的區域。為了抓住這一根「救命稻草」,在剛剛結束的進博會上,資生堂不斷發聲向中國市場示好。
  • 讓行李「主動說話」,南航獲國際航協行李追蹤全網絡合規認證
    12月15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正式為南航頒發「行李追蹤全網絡合規認證」證書。南航成為繼美國航空和達美航空後,亞洲第一家、全球第三家獲此認證的航空公司,標誌著南航全網絡行李全流程追蹤服務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中國民航在行李全流程跟蹤方面的空白,日均受益旅客超24萬人次。
  • 海康威視三季度業績反彈,市值一度突破4千億元
    除了入股海康威視,在今年三季度,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還出現在大華股份、同為股份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二者均處於安防領域。  從資本市場重倉持股的表現可看出,安防行業正在迎來一波回暖。  馮柳重倉的海康威視有著十分穩定的經營業績,2018年、2019年,海康威視的淨利潤連續兩年超過百億,如果今年第四季度依舊維持高增長性,2020年全年淨利潤也將超過百億。
  • 南航成為亞洲首家獲國際航協行李追蹤全網絡合規認證的航空公司
    國際航協向南航頒發行李追蹤全網絡合規認證證書(韓希 攝)  南航明珠會員現在均可通過南航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收到行李運送提示信息,讓行李「主動說話」,即依託南航行李全流程追蹤系統,在旅客乘機過程中的值機、
  • 在線旅企三季度業績亮眼 國內遊"翻身仗" 提振消費市場
    11月23日,同程藝龍率先發布財報稱,三季度,同程藝龍實現營收19.15億元,環比增長59.5%;經調整淨利潤為3.73億元,環比增長89.9%;經調整淨利潤率19.5%,恢復去年同期水平。 核心業務的增長帶動同程藝龍盈利持續擴大。
  • 29省份前三季度「成績單」出爐!有幾個信號很明顯→
    湖北前三季度GDP同比下降10.4%,但降幅較上半年收窄8.9個百分點,各項經濟指標持續改善。各地投資、消費、進出口三大動力正在穩步回升。中部地區6省均已發布前三季度數據。其中,湖南前三季度增長2.6%;安徽和江西的經濟增速均回升到2.5%;山西和河南分別同比增長1.3%和0.5%,累計增速實現由負轉正。湖北在巨大困難挑戰中穩住基本盤,推動經濟發展從一季度「按下暫停鍵」到二季度「重啟恢復」再到三季度「穩步恢復」,經濟指標持續改善。
  • 奧賽康第三季度經營業績明顯回升 新藥研發不斷加碼
    隨著國內生產生活的恢復,就醫環境也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奧賽康第三季度經營業績明顯回升。研發投入不斷加強,產品結構多元化奧賽康聚焦消化道潰瘍、腫瘤、耐藥菌感染、慢性病四大治療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新品上市進度,2020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達到3.95億元,同比增長54.9%。
  • 三季度業績猛漲 OTA國內遊業務復甦提速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蔣夢惟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跨省遊重啟疊加旅遊旺季的帶動,各OTA在三季度迎來了業績復甦。12月2日,攜程集團公布了今年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而此前股價一度低迷的途牛也在最新發布的財報中發布消息稱,其三季度淨收入環比增長263%,經營現金流轉正;而同程藝龍(港股00780)三季度營收、經調整淨利潤也都出現了環比增長;同期,美團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也成為了其三大業務中盈利最多的板塊。而在闡述三季度業績回暖原因時,多家OTA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跨省遊對其國內遊業務拉動作用顯著。
  • 奧馬電器預計去年扭虧為盈 實控人平倉風險仍存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趙琳奧馬電器2月2日發布2019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95.56萬元至6893.34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9.03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奧馬電器表示:一是公司冰箱業務2019年銷售規模較去年有所增長,以及2019年遠期外匯合同公允價值變動產生收益;二是公司對應收款項加強催收,同時轉讓了全資子公司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金」)100%股權,預期信用風險損失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