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彩不成年。不信,你看那紅紅的燈籠,繽紛的煙花,五顏六色的服飾,色味俱全的擺盤,就連又大又圓的白面蒸饃也要點彩成品,才能與那花紅柳綠的窗花門神進入年的序列。所以我說,年是一幅油畫,是以紅、黃、綠三原色為主而後調和成許多色彩堆積起來的油畫。它避黑厭白,絕然不需清而雅淡素。要的就是這張揚得濃妝豔抹的俗。這樣,才有年味,有年韻,有年氣。
年未到,人們就互問:準備好了嗎?到底要準備什麼呢!簡單地說只是除個舊色,添個新彩。但真要按部就班地過年,那是要在臘月初八,喝八味八色的臘八粥;要在臘月二十三,烙香透五味的花乾糧;要在大年三十,吃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要供奉個重彩濃色的家宅六神看家護院、佑護康泰;要更個桃符、換個春聯寫意國富民安;要買些五豔六色的水果糖蜜蜜甜甜;要放串紅鞭炮驅鬼降魔;要殺豬宰羊喜節歡年……人們已忙碌得忘記了到底是迎年,還是在送年,只想那個傳說中光怪陸離的年是個懼光怕彩的怪獸。你說這彩,還會顛覆怪獸的性情!要不這嗜血怪獸怎能一見新鮮明豔的彩,便嚇得無影無蹤呢。所以人們才會用這豐富多樣的色彩加之自己豐富真摯的感情雲集在年裡,以充底色、再彰顯特色。
年裡古有黃帝身穿黃色緞繡龍袍,上面的九條龍和十二個紋樣都是用彩線刺繡而成。普通百姓衣著雖不精緻華麗,但也要剪彩窗花,糊彩燈籠,貼彩門神。就連解放前的楊白勞在大年三十也要扯二尺紅頭繩給女兒紮起來。有文記載:大年初一「卑幼盛裝飾,拜尊長為壽」。年裡不僅要身著盛裝,走親訪友,尊老愛幼。說話也不出不吉之言,就連小孩摔個跟頭,也要說:「呀!拾個金元寶」,打了東西,也不能動怒,託口歲歲平安,燈籠著了,就趕緊絮叨紅紅火火……仔細想想,從古至今,年裡早已悄然綿延著一道文明色彩,這道色彩.既寓意著彩頭又寓意著招財。
年裡要唱大戲,要擂鼓舞獅耍活龍,要踩高蹺、扮社火、裝彩車。為什麼人們要以這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來祭祀神靈、敬祭祖先、迎禧接福、祈求豐年哩?莫不是這美不勝收的色彩就能表達人們心裡湧起的希望、吉祥、喜悅、慶典……
年裡陽光開始明媚,紫氣開始升騰,天空開始湛藍,草地開始青綠,花兒開始綻紅,黃土開始復甦……似乎自然界的千草百穀、一景一象都在用色彩點綴而渲年,莫非年就是那披色掛彩的春天使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彩,已深層次地滲透在年的角角落落:精彩紛呈的三十春晚;豔麗明快的傳統民俗;美輪美奐的夢幻光影,璀璨奪目的繽紛煙花;還有那勝利者披紅掛彩;奮鬥者力增添彩;失敗者願望爭彩;人人想,出彩、人人能出彩等等。此時此刻,一句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個火樹銀花不夜天怎能詮釋新時代的年呢。網際網路讓世界相通,宇宙飛船讓天地相連。你能說年在白天?年在黑夜?年在鋼筋水泥砌築的高級灰裡?年在地大土厚的富貴黃裡?年在浩瀚無垠的藍天彤雲裡?年到底在哪裡呢?
年也許帶上萬紫千紅,千奇萬幻的彩色之夢暢遊在那青山綠水,金山銀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