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今年最有安全感的事列張排行榜,「洗手」一定名列前茅。它是回家後、就餐前的慣性動作,每認真洗一次手,就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關於洗手這件重要的小事,大家也有各自的習慣:有人喜歡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有人偏愛抗菌洗手液,也有人中意隨取隨用的消毒溼巾……
你買的洗手產品殺菌效果到底如何?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對60件消毒類樣品開展了比較試驗(抗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每類各20件)。
結合比較試驗的結果,專家對各類洗手產品做出使用提示——
洗手液vs消毒溼巾,誰更有效
上述比較試驗針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五種致病菌代表菌種,在5秒、30秒、1分鐘等7個時間點檢測了60件樣品對這五種致病菌的殺菌效果以及樣品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檢測結果如下:
殺菌性能
60件樣品均能殺滅規定的菌落數量,但殺菌速度差異明顯,其中12件樣品(9件消毒溼巾,3件抑菌洗手液)殺菌最快,能在5秒內迅速殺菌,15件樣品和26件樣品分別在1分鐘和3分鐘以內殺菌,7件免洗洗手液樣品殺菌略慢,用時超過了3分鐘。
抑菌性能
60件樣品均有抑菌作用,其中36件樣品抑菌作用更強,抑菌率在99%以上,13件樣品抑菌作用較強,抑菌率在90%—99%之間,11件樣品抑菌作用略弱,抑菌率為50%—90%之間。
試驗結果表明:3類產品都有殺菌和抑菌作用,但相比之下,抑菌洗手液和消毒溼巾在殺菌速度上更佔優勢,抑菌洗手液的抑菌作用也更有保障。
洗手產品,根據場合選
除了洗手產品本身的效果,它們的使用場合和使用方式也會影響清潔程度。
■有流動水時:抗(抑)菌洗手液
抗(抑)菌洗手液適合在傳染病的流行季節或是接觸到醫院、網吧、超市、銀行等公共場所的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可能含有病菌的公用物品後使用。
■不方便洗手時: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溼巾
主要針對一些不具備洗手條件、不方便洗手的場合。比如,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外出遊玩、吃飯時,可以隨身攜帶一小瓶免洗洗手液或一小包消毒溼巾。
使用方法
■抗(抑)菌洗手液
如果是用流動水洗手,加上淋溼雙手和塗抹洗手液的時間,整個過程就需要40秒—60秒(認真搓手的時間至少15秒)。
■免洗洗手液
取適量於掌心,雙手互搓使之均勻塗布在每個部位,充分作用(20秒—30秒),可有效殺滅手部病原微生物。建議僅在缺乏用水條件的時候使用,不要將其作為常規的手部清潔手段。
■消毒溼巾
不建議用消毒溼巾擦拭臉部,尤其不要直接擦拭眼睛、中耳及黏膜處。
出現紅腫、發癢、疼痛等刺激反應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以免造成更大傷害。
洗手產品,專家怎麼選
洗手液挑「衛消證字」的
市面上的洗手液主要有兩大類,一類主打殺菌、抑菌功效,產品包裝上的衛生許可證號是「衛消證字」;另一類強調芳香滋潤、水潤保溼等作用,包裝上標註著「衛妝準字」。
「衛消證字」產品屬於消毒產品中的衛生用品,需經過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檢驗才能獲得該衛生許可證號。從功能上看,「衛消證字」的洗手液在殺菌抑菌方面的功效更勝一籌。
溼巾選有獨立包裝的
溼巾最好選擇有獨立包裝的,如果選購非獨立包裝的溼巾,最好選擇有密封貼、密封蓋的,抽取後及時貼好密封貼、蓋好密封蓋,可有效防止溼巾乾燥和細菌滋生。
免洗洗手液選「酒精75%±5%」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選擇60%—80%的酒精濃度都可以,濃度太高(90%—95%)反而效果不佳。
購買免洗洗手液時重點看一下包裝,最好選「酒精75%±5%」的。此外,酒精遇火即燃,儲存時應遠離高溫、遠離明火。
在使用這類洗手液之後,不要立即靠近明火,例如點蚊香、抽菸、使用有明火的灶具等,避免發生意外。
溫馨提示
1。洗手後紙擦更衛生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專家黃存瑞博士表示,與用烘乾機相比,用乾淨的紙巾擦手幹得更快,還能更有效地防止病菌傳播。
他指出,用紙巾擦手10秒鐘即可擦除皮膚表面96%的殘留水分,擦15秒即可去除99%的水分。
2。備一支護手霜
洗手液和消毒溼巾在除菌的同時,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反覆多次使用,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等問題。
本身就是乾性皮膚的人,更應該常備一支護手霜,洗手後及時塗抹。
3。注意洗手液的有效期
無論哪種洗手液,都最好在有效期內用完,如果使用時間過長,洗手液本身就會滋生細菌。使用過期洗手液,不但起不到清潔效果,還可能會讓雙手「越洗越髒」。
(文章來源:滄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