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戴口罩,
暑假期間,
帶娃出門遊玩也不能忘記預防的重要性。
今年以來,許多人隨時攜帶的物品裡都多了「消毒用品」,抗菌洗手液、消毒溼巾、免洗洗手液哪樣效果更好?
抗菌洗手液>消毒溼巾>免洗洗手液
殺菌、抑菌更有效
「含75%酒精」「5秒內殺死99.9%的細菌和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權威機構指出,正確使用洗手液、含酒精或含氯的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溼巾能有效殺滅病毒。
不過,市場上相關產品層出不窮,都靠譜嗎?近日,上海市消保委以普通消費者身份購買了60件樣品開展比較試驗,其中抗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每類各20件,發現全部樣品的風險物質均符合國家規定的限量要求,但不同種類的產品殺菌抑菌效果存在差異,部分樣品實測乙醇含量與其包裝明示不符。
從測試結果看,60件樣品的甲醛、二噁烷、螢光性物質等風險物質含量都符合國家標準,未超標。不過,不同產品的殺菌性能有差別。殺菌是指對細菌等微生物具有殺滅作用,抑菌則是抑制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試驗結果表明:3類產品都有殺菌和抑菌作用,但相比之下,抑菌洗手液和消毒溼巾在殺菌速度上更佔優勢,抑菌洗手液的抑菌作用更有保障。
流水衝洗勝過「免洗」 使用時間有講究
根據檢測結果,上海市消保委建議消費者正確有效地使用相關產品。
1.抗(抑)菌洗手液:切忌稀釋 流水衝洗40秒
使用時應按「七步洗手法」對掌心、掌背等部位進行洗手,豐富的泡沫可以破壞攜帶大量病菌的油脂和汙垢;在流動水下徹底衝淨雙手,整個過程為40~60秒。另外,切忌為節省成本稀釋洗手液,這會導致洗手液的殺菌能力和清潔能力大打折扣。
2.免洗洗手液:不能作為常規清潔手段
要注意作用時間,建議雙手互搓使之均勻塗布每個部位後,充分作用1~3分鐘。從殺菌和清潔效果看,洗手液要優於免洗洗手液,因此建議消費者僅在缺乏用水條件的時候使用免洗手液,不要將其作為常規的手部清潔手段。另外,免洗洗手液中的殺菌成分會對皮膚、黏膜產生一定的刺激,尤其是嬰幼兒及兒童,所以建議不要將塗抹後的手指放入口中。
3.消毒溼巾: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
不建議消費者用消毒溼巾擦拭臉部,尤其不要直接擦拭眼睛、中耳及黏膜處,因為這些部位容易被消毒溼巾內的有效成分刺激,出現紅腫、刺痛等現象。洗手液和消毒溼巾在除菌的同時,會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反覆多次使用,容易造成皮膚乾燥等問題。
三招挑選合適的洗手產品
1.免洗洗手液選擇「酒精75%±5%」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選擇60%~80%的酒精濃度都可以,濃度太高(90%~95%)反而效果不佳。購買免洗洗手液時重點看一下包裝,最好選「酒精75%±5%」的。
此外,酒精遇火即燃,儲存時應遠離高溫、遠離明火。在使用這類洗手液之後,不要立即靠近明火,例如點蚊香、抽菸、使用有明火的灶具等,避免發生意外。
2.洗手液挑「衛消證字」的
市面上的洗手液主要有兩大類,「衛消證字」和「衛妝準字」。前者主打殺菌、抑菌功效,產品包裝上的衛生許可證號是「衛消證字」;後者強調水潤保溼、芳香滋潤等作用,包裝上標註著「衛妝準字」。
「衛消證字」產品屬於消毒產品中的衛生用品,需經過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檢驗才能獲得該衛生許可證號。因此,「衛消證字」的洗手液在殺菌抑菌方面的功效更勝一籌。
3.獨立包裝的溼巾密封性好
市面上的溼巾可以分為三類:普通溼巾、衛生溼巾和消毒溼巾。普通溼巾僅具有溼潤清潔皮膚的作用,而帶有抑菌功能的衛生溼巾雖能夠抑制細菌生長,但仍然達不到消毒水平。只有消毒溼巾才是符合消毒水平的,可用於皮膚或物體表面的消毒。
最好選擇獨立包裝的溼巾,特別是含酒精的容易揮發。如果選購非獨立包裝的溼巾,最好有密封貼、密封蓋,抽取後及時貼好密封貼、蓋好密封蓋,有效防止溼巾乾燥和細菌滋生。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