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晉川:「一夫一妻」與「多夫多妻」——婚姻制度的經濟學分析

2021-03-05 經濟學家茶座 Teahouse

貝克爾在運用經濟學方法分析「一夫一妻是典型的婚姻形式」時,解釋說:「幾個男性同娶一個女性會造成辨認生身父親的困難,所以,僅僅自有子女的重要性便足以說明一妻多夫或多夫多妻的婚姻形式為什麼不會普遍存在。」

可是,在一夫妻的婚姻制度中,「沒有辨認生身父親的困難,而生身母親永遠是確定的」。(參見貝克爾著《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版,第251頁。)

實際上,貝克爾對現今人類社會中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肯定,隱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現實的前提:在個由男性佔統治地位的社會中,婚姻中的男性及家庭中的丈夫實際上具有更大的財產支配權,同樣在家庭遺產的繼承中也具有更大的決定權。

正是由於男性在財產方面的實際支配權,才使得家庭中的父親確認「自我子女」(親生子女)的重要性凸顯了出來。

如果家庭中的子女不是父親和母親兩人親生的孩子,同時父親又被蒙在鼓裡,會造成兩個嚴重的後果:一是父親撫養「非自有子女」(非親生子女),造成家庭的收入流量被「外人」享用;二是父親去世後,家庭的財產存量被「外人」繼承。

此等關係到家庭「經濟負外部性」的大事,男人不可能等閒視之,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由此應運而生!

既然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如此地行之有效,那麼,當今世界上為何還會存在「多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呢?

眾所周知,中國雲南省瀘沽湖摩梭族人的社會,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僅存的母系氏族社會。

摩梭人現今仍過著「走婚制」的生活,男不娶,女不嫁,兩情相悅的男女們男方晚上去女方家居住,次日晨返回自己家中,男女雙方均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也不會由於「走婚」的婚姻關係組成新的獨立家庭。

(摩梭人至今仍保持母系氏族社會特徵)

「走婚制」婚姻中,有走婚關係的男女彼此稱「阿肖」,無論男方女方均可結交多個阿肖。

事實上,摩梭族人實行的是「多夫多妻」的婚姻制度。那麼,問題是,在摩梭人的婚姻制度下,父親如何辨別「自我子女」呢?

這看似是一個天大的難題,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即:「走婚制」婚姻中的父親根本就無需辨別「自我子女」!

摩梭人的母系氏族社會中,女性在家庭中佔據主宰地位,擁有家庭所有的財產支配權。

倘若將摩梭人的母系氏族社會中的家庭比喻為一家股份公司,那麼,公司的股東均為女性,從外婆、媽媽、姨媽到姐妹,所有男性從舅公、舅舅到兄弟均為打工者,摩梭人家庭中,子女只屬於其生身母親,與生身父親毫無關係。

在這種母系氏族社會中,由於父親根本不生活在其親生子女的家庭中,對其親生子女生活的家庭的所有財產也沒有任何支配權。

所以,父親辨別確認「自我子女」就變成是一樁毫無意義的事情了。

同時,即使是在「多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中,母親辨別確認自我子女」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天下的孩子都是從母親肚子裡生出來的,母親豈有不知自己親生孩子之理!

只要母親可以確認親生子女,在母系氏族社會中,母親撫養自己的子女就不會造成家庭收入的「外流」,同樣在家庭財產的繼承方面也沒有任何可以擔憂的「流失」。

現在我們轉而來看一看印度的「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在印度北方邦的賈特人社會中至今還存在著「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賈特人的「一妻多夫」婚姻制度中的「多夫」實際上是親兄弟們,也就是說賈特人事實上實行的是兄弟共妻的婚姻制度。

在米魯特、巴格帕特和穆扎法那加三個縣,至今仍有1500名「未婚」男子與其兄弟生活在一起,共享一個妻子。

兄弟共妻的「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仍然保持至今的根本原因在於,賈特人的財產是以由兄弟們共同組成的家庭為單位來擁有的,而不是(也不會)分割到家庭中每個兄弟。

因此,賈特人儘管是父系氏族社會,但由於他們是以由兄弟們組成的整個家庭為單位來對財產進行支配和繼承的,不存在兄弟分家這一說。

所以,作為家庭中的任何一個兄弟或丈夫,都沒有必要去辨別確認「自我子女」,只要子女是俺兄弟們的「種」就行了。

事實上,在不同的社會環境和財產制度下,在中國的西藏地區或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在歷史上也曾經存在過類似的」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例如,在門巴族的「一妻多夫」婚姻制度中,相當一部分「一妻多夫」的家庭的存在是為了少交納統治者按戶收繳的「烏拉差稅」。

三兄弟各娶一個妻子,三個家庭要繳納三份「烏拉差稅」,而兄弟共妻則只需繳納一份稅。婚姻制度竟成了「避稅」手段!

對各種不同的婚姻制度存在的原因分析表明,婚姻制度只是人類社會所有制度安排中的一種制度,它不可能是一種脫離了其他社會制度的制度安排,其中社會中的財產制度對於婚姻制度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各種不同的婚姻制度都具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防止由婚姻組成的家庭的收入與財產的「流失"」。

凡是能夠以最為簡便的方式(低成本)來發揮防止家庭的收入與財產「流失」的功能的婚姻制度,可以說都是有效率的婚姻制度,或者說是符合經濟學「成本-收益原則」的婚姻制度,也就是可以保持下來的有生命力的婚姻制度。

從經濟學約束條件下的最優選擇行為理論來看,社會財產制度是人們選擇婚姻制度的一個重要約束條件,正因為社會財產制度這一約束條件不同,才導致人們選擇不同的婚姻制度,無論是「一夫一妻」,還是「一妻多夫」,或者是「一夫多妻」,甚至是「多夫多妻」!

相關焦點

  • 現代社會為什麼實行一夫一妻制?
    首先,就前現代的各主要文明來說,在法律制度和社會習俗上都不是嚴格的一夫多妻制。古羅馬在共和國時期是比較嚴格的家父長制,女性嫁入夫家後完全從屬於家夫與家父,但這並沒有導致多妻的現象發生,羅馬人都實行著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人們歌頌這種婚姻風俗並認為這是養育合格的羅馬公民的重要方式。
  • 真實|這「該死」的一夫一妻制,看看加拿大你就明白了!
    如今放之四海皆準的一夫一妻制,你們以為天經地義的真理和婚姻制度,源自何時?源自何地?中國自夏商周開始,貴族就實行一夫多妻制。還有妾,等級低於妻,以簡單形式迎娶。為了避免封建制度的繼承關係混亂,一夫一妻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成為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則,在很多朝代的法律中都給予明確規定。但在現實生活中,多妻、平妻的情況也是有的。
  • 古希臘城邦制度下的一夫一妻制:男女分工明確,女性仍需負重前行
    古希臘時期的婚姻方式:一夫一妻是標準,女性受到的限制大一夫一妻模式是古希臘婚姻的標準標配在古希臘最常見的婚姻模式就是一夫一妻,一夫一妻在古希臘是受到承認的,是最正常、最普遍、最常見的模式。當然,對於婚姻的嫁娶方式,古希臘也不嚴格執行一夫一妻的模式,一個成年男子也可以納妾,並且納妾的現象也和一夫一妻現象同樣在古希臘盛行,只是古希臘不允許有公民一直處在單身狀態,如果有成年公民始終找不到配偶,那麼他就會被視為「異物」,最後也和奴隸一樣也會受到殘酷的懲罰。
  • 為什麼說未來一夫一妻制一定會消失?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婚姻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制,第三者的插足,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都會受到相應的譴責與制裁。
  • 「一妻多夫制」突然火了,黃有光教授天馬行空的想法驚呆眾人
    一妻多夫制?這位大學教授真夠荒唐的。經濟學家黃有光因為在兩會上提出建議實行一妻多夫制,突然在中國名聲大噪。我不知道教授的想法來自哪裡,只覺得有些荒唐。當初看到這個提議時,驚得我下巴都掉了,以為他這好是酒後之言,後來,我發現他居然是認真的……。顯然,前浪的想法要比後浪 ,浪得多。
  • 一夫一妻制從何而來,會消失嗎
    作者:馬特·裡德利我們可以隨口說出「一夫一妻」這個核心,但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歷史上出現過多種類型的婚姻制度,為什麼一夫一妻制會取代其他婚姻制度成為主流?貫穿整個黑暗時代、中世紀和近現代歷史,奉行多妻制的貴族(對出身貧寒的女性具有吸引力,這是她們避免餓死的一條出路)和他們出身高貴、堅守貞潔立場的妻子及自耕農追隨者,始終在進行戰鬥。有時候這邊佔上風,有時候那邊佔上風。在17世紀初英格蘭奧利弗·克倫威爾治下,一夫一妻制佔上風。到了查理二世,一夫多妻制非正式地回歸了。
  • "一妻多夫"在加拿大竟然合法了?
    如華胥履人跡而生伏羲,安登感神而生,神農、女節感流星而生,少吳、天樞感虹光而生……後來,人類群婚雜交的範圍一步步地縮小了,婚姻家庭制度產生了,從血婚制、夥婚制、偶婚制一直發展到專偶制,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以上這種情況,日本和中國都是同樣。
  • 一夫多妻的天國高層卻嚴令士兵一夫一妻
    太平天國運動的最大亮點是其於1853年春定都天京(今南京)後不久頒布的一本《天朝田畝制度》。這是一部綱領性文獻,涵蓋了政治、經濟、生活、生產、宗教、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其中對於婚姻家庭,該文獻赫然宣布「凡天下婚姻不論財」,否定了買賣婚姻,聲稱由國庫負責每家婚娶時的一切開銷,採用統一的標準,即給錢一千文,谷一百斤,強調「用之有節」,反對鋪張。
  • 西藏一妻多夫的家庭:怎樣同床共枕
    由於生存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為使家產和勞動力不分散,歷史上形成罕見的「一妻多夫」婚姻現象,實行區域自治的西藏自治區對此擁有「變通條例」,規定對執行變通條例之前形成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姻關係,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係者,準予維持。一妻多夫制在西藏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是保護家庭財產不分散的一種辦法。
  • 西藏一妻多夫的家庭:怎樣共枕
    由於生存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為使家產和勞動力不分散,歷史上形成罕見的「一妻多夫」婚姻現象,實行區域自治的西藏自治區對此擁有「變通條例」,規定對執行變通條例之前形成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姻關係,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係者,準予維持。一妻多夫制在西藏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是保護家庭財產不分散的一種辦法。
  • 人們對一夫一妻制的看法
    -朱嘉銘  自從人類文明出現以來,就有了婚姻制度,並且一直成功延續到了今天。不管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還是現在的一夫一妻制,都是婚姻制度的不同表現形式。    可是自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與發展,一些國家的婚姻制度似乎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種趨勢首先在歐洲、北美等西方國家,然後慢慢到日本這樣的東方國家。
  • 鳥類與靈長目動物的一夫一妻制
    鳥類的一夫一妻制的可以是終身制的,也可以是季節性的——在這個發情生育的季節是夫妻,到下一個求偶季節,扭頭一看,原來的「身邊鳥」早不知飛向何方了,因此只好再談一次戀愛、再結一次夫妻。當然,從人類道德評判的觀點來看,有「正派」,就有「反派」。10%的鳥類就是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這兩種叫作多偶制),或者是多夫多妻的(或名之為雜交式、群婚式)。
  • 那些古代的一妻多夫婚姻 小歷史
    然而,一夫多妻制並不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的婚配製度,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生產條件和不同的文化習俗,還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婚配製度,其中最出人意表的恐怕是一妻多夫制了。黑公主的五個夫婿關於一妻多夫制最著名的記載見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
  • 男人太多,教授建議「一妻多夫」,竟無視法律和倫理道德!
    「一妻多夫」,解決男人光棍根據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到了2020年,全國總人口在14.2億人左右。面對著狼多肉少的狀況,男女比例失調問題,前段時間,復旦大學教授黃有光提出「一妻多夫」的建議。提議歸提議,但現實生活當中確實存在有一妻多夫的國家。例如:印度,塞內加爾、埃及、蘇丹等等。但在我們國家想要用此方法來解決男女失調問題,這個是不符合國情和實際情況。
  • 洪秀全楊秀清有眾多妻妾,卻鼓吹一夫一妻,來看他們如何自圓其說
    太平天國運動的最大亮點是其於1853年春定都天京(今南京)後不久頒布的一本《天朝田畝制度》。這是一部綱領性文獻,涵蓋了政治、經濟、生活、生產、宗教、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其中對於婚姻家庭,該文獻赫然宣布「凡天下婚姻不論財」,否定了買賣婚姻,聲稱由國庫負責每家婚娶時的一切開銷,採用統一的標準,即給錢一千文,谷一百斤,強調「用之有節」,反對鋪張。關於這一點,許多專家、學者都豎起大拇指,紛紛點讚。
  • 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帶你了解西藏不為人知的的秘密……
    試婚走婚在其他少數民族我們也都有了解尤其是「一夫多妻、一妻多夫」讓人格外好奇 為什麼會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都是有錢人?一妻多夫是因為家庭貧窮娶不起媳婦嗎?他們之所以會選擇這種婚姻形式,主要還是出於經濟原因。 在1951年前的舊西藏,徵收賦稅或支差都是以戶計算的,一妻多夫的家庭既可以避免了財產的分散,又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
  • 「兄弟共妻、朋友共妻」,「一妻多夫」制的前世今生
    而在當今的社會裡,「群婚」形式已經基本絕跡,但也有個別異於一夫一妻對婚制的地區,國內最著名的當屬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族「走婚」,和藏區的一妻多夫「共妻」制了。由於生存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為使家產和勞動力不分散,歷史上形成罕見的「一妻多夫」婚姻現象,實行區域自治的西藏自治區對此擁有「變通條例」,規定對執行變通條例之前形成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姻關係,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係者,準予維持。一妻多夫制在西藏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是保護家庭財產不分散的一種辦法。」
  • 一夫一妻制或會消失?開放式婚姻和合同婚姻,你更支持哪一個?
    要討論一夫一妻制是否會消失,首先要討論的是這個制度是如何發展而來的。「一夫一妻制」實現了交Pei權的平等,解決了制約社會發展的各種矛盾,降低了犯罪率,鼓勵男性去工作而不是打架。這樣一來,此類社會擁有了更強的生產力,更少的破壞性,更容易擴張。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社會學家:有可能,開放式婚姻會出現
    單身人數越來越多,結婚越來越晚,離婚的越來越多…… 為什麼婚姻在走下坡路,難道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嗎? 未來的某天,婚姻制度會消亡嗎? 而在現在,一夫一妻制度要求對著一個人五六十年,厭倦和不滿自然也隨之加大了。 有些人一聽就會望而生畏,難以忍受。
  • 「一妻多夫」是為女人好?對不起,我們不稀罕!
    比如說,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在「網易研究局」撰文指出,面對男多女少,可能應該考慮允許一妻多夫。理由是,大約會有數以幾千萬的適婚男子會找不到妻子,男多女少,不如一妻多夫。我覺得,這些經濟學家,實在不應該越界去談一些他們既不關心、也完全不懂的事;但一妻多夫,卻是女人的噩耗,而且是死無葬身之地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