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 江煥冉
2020年12月31日上午9點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靈山大街南關幼兒園附近的李興茂老人家中時,他的子女早已齊聚這裡,準備給老爺子過新年。大家關注到這家人,是因為近日忽然火了的一則短視頻:一位父親被兒女用藤椅抬著爬泰山,視頻裡,老人的四個兒子抬著他,女兒跟著在旁邊扶著,被一群孩子簇擁的老人,坐在舒服的藤椅上笑意不斷。網友紛紛稱讚:這樣的孝心比泰山還美。
全家齊動員
用自製藤椅抬九旬老人登泰山
2020年12月31日上午9點半,記者來到李興茂老人家裡時,他早已穿戴齊整盤坐在沙發上,仔細看著剛拿到的體檢報告,別看已經93歲,但是老人眼不花,報告單上的血檢數字看得一清二楚,除了耳朵有點貝,老人體格倍兒棒。二兒子李永祥在陪老人說話,小女兒李衍珍在爐邊燒水,其他姊妹幾個都有條不紊地忙活著,進進出出,好不熱鬧。2020年最後一天,幾個兒女如往常一樣,又聚在老人身邊,準備陪老人一起過節。
李興茂老人拉扯起了四個兒子四個女兒,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但精神矍鑠。老人的住所是幾十年未曾翻新過的老房子,地面不太平整,屋裡燒著最原始的碳爐子,不大的房子裡,掛著很多書法字畫,還有一張泛黃的全家福老照片。床鋪乾淨整潔,房間裡沒有一點兒異味,暖爐上的水嘟嘟地響著,整個屋子很暖和。
「抬著父親爬泰山,是圓他的一個願望,也是圓我們幾個兒女的承諾,這次登山計劃我們足足籌備了一個多月。」老人的二兒子李永祥告訴記者,八月初二家庭聚餐給老人過壽時,家裡的侄女為全家四個叔叔伯伯各買了一套衣服,八月十五全家帶老人去徂徠山遊玩,三兒子李來祥說:「這麼個日子,大家該穿上孩子買的統一服裝啊。」「沒事,有能穿的時候,九月九重陽節,咱帶老爺子爬泰山去,到時候正好一起穿。」聽了這話二兒子李永祥接著說。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李家兄弟姐妹就在為帶老人登泰山積極籌備。想著父親年齡太大了,行動不便,經過反覆挑選,李永祥將一個老人來自己家時,常常說坐著舒服的藤椅進行了改造。怎麼讓老人坐著舒服,用什麼材質的抬手結實,怎麼保持平衡,藤椅落地怎麼放……李永祥做了一系列的「設計實驗」,還給藤椅鋪上了一塊柔軟適中的大紅坐墊,做成了一個牢固舒適的藤椅抬座。
這趟泰山之行可謂全家總動員。一切準備就緒,九月初九一早,八個兄弟姊妹都來了,陪著父親一起登泰山。四兄弟穿上了之前買的統一服裝,老人穿上紅馬褂黑外套,從紅門停車場大橋出發,四兄弟用座椅抬著老人,穩穩噹噹,半小時時間一口氣就到了孔子登臨處。「椅子加上父親大概130多斤,對我們兄弟幾個來說,不算啥。」
「一路上別人都打聽我們,也給我們拍照拍視頻,誇我們孝順,但其實我們也只是做了平常都在做的事,盡了為人兒女應該盡的孝心。」三兒子李來祥笑著說,沒想到還有人把視頻發到網上,直到朋友告訴他,他才知道自己一家「火了」。
老人一輩子自立剛強又上進
如今五世同堂全家60多口人
看完體檢報告後,老人才緩緩抬起頭,看到有人來家裡,慢悠悠地說著「歡迎你們來」。「老人看起來很嚴肅、不苟言笑的樣子啊?」當記者問出這個問題時,全家人都笑了,「他一輩子就這樣,從小對我們就很嚴格,不動手打罵,但是一瞪眼我們就害怕。」老人的言傳身教,讓這個大家庭如今和睦歡樂,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總共有60多口人,兄弟姊妹間、妯娌之間、孩子們之間沒有吵架拌嘴的事,家裡每次聚會,都像開聯歡會一樣熱鬧。
「我父親非常自律,從小就志氣剛強,甚至有點兒倔強,一把年紀還常常自己動手劈柴做飯。」二兒子李永祥說,老人每天早上6點起床,吃飯、喝茶、閉目養神、出門走走,還得讀書看報,聽收音機,「行程」安排得滿滿的。兒女看父親的房子年久了,家裡的地面坑坑窪窪,就想著重新裝修一下,可父親怎麼也不願意,「他樸素慣了,家裡什麼東西在什麼地方也熟悉了,非不讓我們弄,就連平時走路也不讓我們扶。」李永祥說。
六十歲學英語,七十歲學小楷,在兒女看來,閒不住的父親還是個多面手。小時候,李興茂先後就讀於糧食市小學、翠英中學,後來又去濟南讀書,從學校畢業後自學中西醫,回到泰安自己開診所,1956年進入泰山公社醫院,後來又去了省莊衛生院當醫生。1980年李興茂退休了,又在南關派出所當了30多年的戶籍志願者。老人熱心腸,哪怕退休後,十裡八鄉也愛來找他瞧瞧病,附近的紅白公事,街坊鄰居都願請他操持。「父親最近還在說自己的手機該換智能機了呢。」李興茂老人還有一個特點是趕「時髦」,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像手機這些新鮮的電子產品,他在孫輩、曾孫輩的指導下,玩得特別好。
「李家兄弟姐妹都為人和善,能吃苦,孝順更是沒話說,經常看到他們往這裡扎堆聚,我們都羨慕老李有這群好兒女。」提起李興茂,附近的街坊鄰居沒有不認識的,也是在近幾年,家裡有紅白公事的人知道他年紀大,才不再上門叨擾,可見老人的「紅」不只在網絡上,現實生活中也挺有威望。
一家人最注重「儀式感」
每個特殊日子都變著花樣過
百善孝為先。說起「孝心」,李家兄弟姐妹表示,父親的辛勤付出讓他們牢牢將「孝」字記在心中。「父母親從小拉扯我們這幾個孩子長大不容易,他現在93歲了,我們兄弟姐妹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也56歲了,我們也都上了年紀。人啊,年紀大了,所求不多,我們就是希望多陪陪父親,而父親就是希望能多親近親近子女。」
眾多的子女,李興茂用自己的臂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父親特別能幹,以前老房子周邊都是空地,他退休之後就自己養豬、養雞、養兔子,換了錢後給我們兄弟幾個娶媳婦。」憑著勤勞和堅持,李興茂把孩子們都撫養成人,生活也越來越好。老伴去世後,李興茂自己生活,但子女家人都非常孝順,他們不僅關心老人的物質生活,還特別關注老人的情緒,盡一切可能讓老人生活在熱鬧的氛圍裡,還經常被兒女「搶」到家裡小住。
現在四個兒子都退休了,為了能陪伴父親,兄弟四人每人一周輪流陪伴照顧父親。「我們這一家子,都很注重儀式感,逢年過節的,大家找個由頭聚在一起,就是為了多陪陪父親。父親也是最愛過節的,每天就扒拉著日曆表在看,今天是哪個閨女的生日,明天哪個兒子家孫女考上大學了,後天節假日,孩子們該放假了……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每天都盼著我們能來,今年老爺子大壽,我們訂了一個九層的大蛋糕,不在乎錢多少就是一家人能在一起開開心心就好。」對家人而言,最溫情的陪伴,無非就是「你伴著我長大,我陪著你變老」。
如今的這個大家族就像枝葉繁茂的大樹,兒孫簇擁,每年大節小節,假期生日,只要沒有特殊事情忙,一大家子人都要從泰城各個地方趕過來陪伴老人,李家兄弟姐妹們表示:好日子還多的是,我們希望能陪著父親健健康康,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