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茅臺第一車間」,農民「三變」得「三變」,高梁紅了,他們笑了!

2020-12-15 天眼新聞

近年來,仁懷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三變改革,引進龍頭企業高質量推進「茅臺第一車間」建設,高梁產業得到空前發展。筆者日前在該市茅壩鎮安良村採訪獲悉,今年得益於貴州紅粱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科學、精細化管理,安良基地的5000畝有機高粱迎來首個增產豐收年。

在茅壩鎮安良村有機高梁基地,紅紅的高粱壓彎了腰,迎風飄揚,數十名民群眾正在緊張有序搶收高梁,大家分工合作,砍高粱、割穗、搬運...忙得不亦樂乎,今年高粱成熟得早、面積大,村裡正組織農戶們進行搶收工作。「我村的高粱全面進入採收階段,由我們村支兩委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採收確保有機高粱保質保量顆粒歸倉」,茅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先國羽說。

安良村村民潘俊把自家7畝多土地交給貴州紅粱科技實業有限公司進行統一種植,他告訴筆者,以前都是自己家的自己種,高梁品質參差不齊,今年高粱由公司統一管理,自己則到基地給公司打工,每天至少收入100元,還有保底收入,自己幹的活輕鬆了,潘俊到手裡的錢卻更多了,高梁越種越有盼頭。

茅壩鎮安良村村民潘俊說:「我家有七八畝土地在基地,以前只有1萬多元收入,現在通過公司來發展,現在一年要掙2萬多元。」潘俊說的貴州紅粱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是仁懷市政府2019年招商引資來的高梁專業化種植龍頭企業,公司入駐村裡後,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統籌基地產業發展,農戶土地100%入股合作社。公司統籌高梁基地建設,對土地綜合進行整治、耕地力修復,完善農田水利、農業機械配套等,閒置的荒坡變良田,成為了茅臺酒專用的有機高粱生產基地。進行訂單式種植銷售,公司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方式,農戶可以到基地打工還能參與入股分紅,真真正正得到了實惠。

茅壩鎮安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唐星剛說:「淨種植高粱群眾每畝收入達2630元,較往年每畝可增加300元以上的收入,加上套種作物和小季作物,群眾收入可以翻倍。」貴州紅粱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山告訴筆者,村民以土地入股,土地變資產,資產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通過「三變」改革,農民每畝土地有700元保底收入和1370務工收入,高粱收益中村民還有50%的分紅,村集體有10%的分紅,今年安良基地預計可收入高粱300萬斤,實現產值1300多萬元。

近年來仁懷市通過「三變」改革助推梁高粱產業向縱深發展,激活了高梁產業發展活力,農戶既是生產者又是股民,土地既是資產也是股金,「三變」得「三變」——農戶身份轉變了、土地附加產值變高了、村集體經濟變多了。據悉,今年,仁懷市26萬畝有機高粱預計產量將突破7.8萬噸,產值將達到7.17億元。 通訊員 施元波

編輯 沈仕衛編審 向永東

相關焦點

  • 遼寧錦州義縣:找準農村發展「金鑰匙」 「三變」撐起農民「錢袋子」
    黝黑的膚色,是這個44歲東北農民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這是曬出來的幸福色。」 景璽擦了擦汗水,樂呵呵地說。 越來越多像景璽這樣的傳統農民,在產業富民的道路上,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開始從被動靠天吃飯逐漸轉變為主動尋找資源的「合作社股民」。義縣鄉村的新氣象既有中央正確方針的引領,也源自於兩年前當地廣大幹部群眾的大膽探索和開拓創新。 2018年,錦州市委市政府借鑑貴州六盤水「三變」改革經驗,因地制宜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
  • 「網紅經濟」下襪企迎「三變」
    新華社長春11月11日電(記者孟含琪)智能工具機隨時調整生產,「雲倉庫」建設完備,婦女轉型做「網紅」上陣直播……「雙十一」到來之際,記者在「中國棉襪之鄉」吉林省遼源市的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發現,為適應「網紅經濟」新業態,企業正迎來「三變」。一變:生產端快速響應線上需求。
  • 變形金剛:霸天虎三變金剛——毒氣彈
    變形金剛:霸天虎成員 三變金剛——毒氣彈毒氣彈主要在變形金剛2010的故事中登場,兩集主角劇情(《夜間盜賊》 《死不甘心的紅蜘蛛》)膽小而懦弱的三段變形戰士,對戰鬥充滿恐懼的他常常利用其的變形優勢逃跑和偽裝自己。
  • 灣沚區灣沚鎮:以本地「三變」促鄉風文明大提升
    近年來,該村以「三變」壯大的新模式,把農村經濟改革作為出發點,帶動農業增富;以「三變」發展的新態度,助力人居環境增質;以「三變」改革的新視角,描繪鄉風文明新氣象。資源變資產,推動農民增收桃園村以強化村集體經濟為目標,讓村民日漸富裕起來。
  • 刺梨園裡的大變革——看盤州市天富刺梨產業園區「三變」變出新生活
    「我們園區是『三變』改革示範區,去年整個園區生產刺梨800多噸,今年近2000噸,明年還能收穫更多。」天富刺梨產業園區賈西天富刺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德友笑著說,眼前的好光景,都得益於「三變」改革帶來的機遇。
  • 《美麗俏佳人》小布老師教你用謎尚新品三變唇乳打造「西瓜紅唇」及DIY氣墊CC
    ......內容接上期,願為大家打造美麗的「西瓜紅唇」,神奇的謎尚三變唇乳
  • 甜石榴產銷「三變」讓山野窮鄉躍居「首富」
    甜石榴產銷「三變」的故事背後,折射的是農民們經營思維的轉變和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努力。一株石榴樹掛果越多越好嗎?曾經農戶們深以為然,「果子越多賣得錢越多吶!」;如今卻有了不同的答案。皮亞勒瑪鄉庫木博依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明·馬合蘇提告訴記者,石榴花開季,農戶們捨得剪掉部分石榴花,主動減少了掛果。
  • 貴州仁懷茅臺鎮:仁懷水投、茅臺股份迷霧重重的汙水處理廠項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本社以「貴州仁懷水投舉債3億建溫泉小鎮 質押應收帳款存疑」為題,報導貴州仁懷市水務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懷水投)以仁懷水務局應收帳款3.8 質押融資3億建設溫泉小鎮一期工程.仁懷水務局和仁懷水務投資集團應收帳款確認協議顯示,該3.8億的用於《仁懷市名酒工業園區
  • 醬香白酒「第一生產車間」喜迎豐收
    連日來,播州區、仁懷市、赤水市等多地紅纓子高粱陸續成熟收割,豐收的喜悅與「漲紅了臉」的高粱構成一幅喜慶的秋景圖。2020年,遵義市紅高粱種植面積達132.2萬畝,居全省第一。有30萬畝以上的紅粱種植大縣1個,20萬畝至30萬畝的紅高粱種植縣1個,10萬畝至20萬畝的紅高粱種植縣2個,形成萬畝以上規模化紅高粱種植鄉鎮30餘個。
  • 「再造一個茅臺」的使命擔當,仁懷酒投給出了三個答案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許正宏,仁懷市人民政府領導徐鈥,仁懷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冉擁軍,仁懷市酒文化研究會會長、仁懷酒投公司董事長李武,仁懷市茅臺鎮商會會長任遠明,仁懷市青年商會執行會長梁紹輝以及眾多業界專家、仁懷市醬酒企業、來自當地及華東經銷商等出席了此次活動。
  • TW三變粉碎公布上色新圖,騎士擎天柱即將發售!
    第一眼看到這個造型感覺有點怪異,主要是咱粉碎姐胯部分得太開了,腿部也纖細了些,整體造型看起來並不是很美型。當然設定圖畢竟是設定圖,咱也不能要求玩具做得一模一樣,畢竟這款粉碎可是要兼顧三種形態的,到現在官方都沒做出來的三變設計好歹TW給做出來了,所以做成這樣倒也情有可原。
  • 什麼是仁懷?什麼是仁懷酒投?什麼是仁懷醬香酒
    2019年,茅臺集團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已成為中國白酒乃至製造行業的一個「現象」,仁懷「再造一個茅臺」的底氣和路徑是什麼?本次推介會給出了三個「答案」。仁懷是什麼?茅臺的成功和領先,與強大的產區優勢密不可分,仁懷獨有的生態自然條件,造就了茅臺品質。「再造一個茅臺」的關鍵,也在於充分挖掘、升華和打造產區優勢。
  • 遷安山葉口村探索「三變」 農村經濟活力彰顯
    (田豔林)近年來,遷安市大五裡鄉山葉口村借勢景區發展,革故鼎新、守正出新,積極探索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核心內涵的「景村連體、合作共贏」新形態,激活了要素資源
  • 君子有三德、三畏、三樂、三戒、三思、三變、三省、三愆、三恕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件值得快樂的事,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病沒災,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仰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而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
  • 坤鵬論:完美精神有三變 駱駝、獅子和嬰兒
    一、道德發展三階段1.第一本「格言體」著作1878年,尼採出版了《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獻給自由精神的著作》。二、精神三變1.最著名的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為所有人而又不為任何人的著作》這本書是創作於1883年~1885年,尼採最著名的著作。
  • 百家媒體黔酒行,在茅臺酒釀造車間發現了什麼秘密?
    走進茅臺:感受車間的「年輕範兒」12月7日下午,媒體代表走進茅臺酒廠,百家媒體在赤水河流域的醬香探秘之旅正式啟程。循著滿園濃鬱的醬香味,媒體代表來到其製酒三十車間,數十位師傅正忙碌於潤糧等上甑蒸糧的前序工作。
  • 三變三不變!2021成都市隨遷子女就學政策來啦
    來給你劃重點了隨遷子女就學政策有三變三不變!三變(一)申請方式改變將線下申請辦理,調整為線上申請辦理(具體操作步驟,附於下文)。減少證明材料的重複提交,調整為相關部門數據共享、網上查驗,為隨遷子女入學提供更加高效、更為便捷的公共服務。
  • 記憶深處的紅高梁
    村裡田寡婦常到瓜棚,瓜地頭的那片高粱,成了他們幽會的綠色屏障。黑爺看起來很兇,其實不壞。多說折斷高粱杆,抽我們的屁股,手揚得很高,落下來很輕,那段高粱杆還沒有粘我們的屁股呢!放人時,黑爺總是再三囑咐,他和田寡婦的事,看見了就看見了,不要說出去。誰的嘴嚴,還「獎勵」給一個大西瓜! 打高粱葉,那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
  • 《紅高梁》背後的故事
    1988年,由張藝媒執導的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梁》,捧紅了鞏俐和姜文,那時的莫言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這部完成於1985年的《紅高梁》,正值抗戰勝利五十周年,於1986年3月在《人民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隨後莫言相繼完成了《高梁酒》、《高梁殯》、《狗道》、《奇死》四部作品,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紅高梁家族》。
  • 三合街道苗龍村:「一轉三變」借力庭院經濟建設美麗鄉村
    三都縣三合街道苗龍村灣寨通過「一補三強」黨建引領思想扶貧,以庭院經濟建設為載體,破除「等靠要」「窮自在」的思想陋習,通過「一轉三變」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提升產業發展能力、村莊治理能力、鄉風文明建設能力,實現「生態灣寨、醉美苗家」的美好夙願,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